一、什麼人需要做腦卒中篩查

根據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新修訂的細則,如果有兩項主要危險因素,或1項主要危險因素和兩項以上一般危險因素,或者以前有過腦卒中病史或短暫腦缺血發作的患者,都應該進行腦卒中篩查。

主要危險因素:1、高血壓或正服用降壓藥;2、高血脂症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3、糖尿病;4、年齡超過50歲。

一般危險因素:1、房顫或有其他心臟疾病;2、呼吸睡眠暫停;3、直系親屬中有過腦卒中病史或心臟病史(父母、兄弟姐妹、兒女);4、吸煙;5、長期大量飲酒;6、缺乏體育運動,每周不能堅持3次(每次至少20~30分鐘、持續時間超過1年,從事中體力活動視為經常有體育運動);7、膳食中含有飽和脂肪酸或油脂過多;8、肥胖(BMI≥26kg/㎡);9、男性;10、牙齦經常出血、腫痛,牙齦萎縮、牙齒鬆動、脫落;11、缺血性眼病史;12、突發性耳聾。

二、腦卒中的篩查的規範流程

正確的步驟應該是,1、自己先看看有你沒有3項以上的危險因素;2、如有,應該先到腦卒中篩查門診進行評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檢,如有需要,再做血常規、血生化十項、同行半胱氨酸、凝血四項、血沉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腦血管超聲、心電圖等檢查;3、查完後如有需要,再做腦血管CT、核磁、腦血管造影等。

頸動脈超聲

在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去醫院相關科室,述說自己的病情,要求醫生開檢查項目。結果常常是不僅浪費自己的錢,還佔用寶貴的醫療資源。專家提醒,有意識的來篩查是沒錯的,但是檢查前要先看看自己的有沒有3項以上的危險因素或者是腦卒中的高危人群。另外,有些項目完全可以在每年的健康體檢就有了,如果已經已經檢查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做一次。

三、結果的分析

根據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發布的細化結果,分為5級,並規範了每級的應對措施,以便規範治療。

一級:血管沒有問題,也沒有風險因素或風險因素的數量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的,屬於正常人群的定期自檢自查。

二級:血管沒有問題,但風險因素達到上述標準,屬於輕危人群,只需控制原發病。

三級:血管有問題的,如動脈粥樣硬化性對穩定,屬於中危人群,需要長期吃藥控制並防止惡化。

四級:出現血管狹窄的,屬於高危人群並長期吃藥控制。

五級:血管狹窄程度非常嚴重,屬於極高危人群,建議根據病情選擇手術,如頸動脈剝脫術和支架手術等。

四、常見誤區

1、有些檢查完就完了,沒有忽視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如果沒有切實的行動,那麼做篩查的意義就不大了。

2、盲目的進行篩查,並沒有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看到別人進行腦卒中篩查就跟著來,當然進行腦卒中篩查也不是什麼錯,但是這樣既浪費錢,又佔用醫療資源。

3、在進行頸動脈超聲發現有斑塊就惶惶不安、過度焦慮,沒有問題就萬事大吉繼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就算髮現有斑塊也完全沒有必要過度焦慮,我們進行篩查的目的不就是早期發現血管狹窄情況,進而進行積極的治療,以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嗎?只需要對血脂進行嚴格控制,就可以把不穩定的斑塊變為穩定,並隨時控制病情的發展。

4、篩查只做腦血管超聲,其實腦血管超聲只是一個窗口檢查。其結果陽性只是表明血管存在病變需要重視並進行干預罷了,並一定意味著腦卒中的發生。當然結果陽性也並意味著萬事大吉。腦血管超聲是一項主觀檢查,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有需要可進一步客觀檢查,如CTA、MRA、CTP等檢查。

最後,不管有沒有發現血管狹窄,有沒有斑塊,都要注意控制危險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和疾病危險因素,這樣才是我們要進行腦卒中篩查的真正意義所在。另外,腦卒中的篩查最好到正規和有資質的醫院進行。

參考文獻:《腦卒中百問》王隴德主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