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中说到,征服者威廉在诺曼入侵后,开创了英格兰的诺曼王朝。然而在他去世之时,留下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而且如果只算男嗣,他的王朝持续时间不过数十年,并不算长。但是这个王朝中的故事,却同样十分丰富,既有兄弟间的手足相争,也有戏剧般的命运玩笑。这个王朝的终结,也并非完全是国王的昏庸无能,后继者其实也并不是彻底的改头换面。那么接下来的这一篇,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征服者威廉去世后,英格兰诺曼王朝的那些故事。不过既然这几位并不是CK中某个剧本的主角,那么这里就把他们合在一起简单提一提。

一、威廉二世

CK2中的威廉二世,可以看到特质中直接被设置为同性恋

前篇提到征服者死后,他的三子小威廉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称威廉二世。不过小威廉还有个更平常的称呼,人送他绰号曰「鲁弗斯」,拉丁文中意为「红色」。这可能是因为其面若重枣,也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头发颜色发红,是个赤发鬼。威廉 鲁弗斯和大哥罗贝尔分别继承英格兰和诺曼底后,两人均忙于掌控自己新得到的权利,遂暂时达成了和平协。然而征服者统治末期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很多大贵族在英吉利海峡两边都有领地。这样一来一旦这俩兄弟再次闹崩,大贵族们就不得不选择究竟向谁效忠。至于罗贝尔对这个继承结果,其实也并不满意。一方面是由于兄弟间的关系早已破裂,面对实实在在的权利没有相让的道理。另一方面此时欧陆的继承法正处在过渡时期,罗贝尔在大陆当游侠时见识了很多长子继承的例子,认为自己作为长子理应成为英王。于是在一些激进的大贵族支持下,罗贝尔在征服者死后的第二年就密谋进攻英格兰。首先罗贝尔的支持者们在英格兰举事,企图造成混乱后作为罗贝尔的内应。不过王叔奥多出狱后站在了小威廉这边,凭借多年管理英格兰攒下的实力和威望,迅速就压住了大多数叛军。

此后天平逐渐向威廉 鲁弗斯这边倾斜,通过许诺给与贵族在宫廷中一定的地位和金钱收买,他得到了英格兰大部分贵族的支持。而罗贝尔这边,战争逐渐拖垮了诺曼底宫廷的财政。于是罗贝尔想起了自己弟弟亨利手里那笔数额巨大的遗产,希望能从他那里借一笔钱。虽然亨利此时人在诺曼底,但是他并不是罗贝尔的支持者,也拒绝借钱给自己的大哥。对于亨利来说,留在诺曼底唯一的理由就是看住自己继承来的遗产不被大哥收走。无奈之下罗贝尔只能换了一种方式,以诺曼底西部的科唐坦伯爵领为筹码,换取了3000英镑的借款。然而罗贝尔很快发现,自己在英格兰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内应了,跨过英吉利海峡发起进攻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罗贝尔进攻英格兰不成,便想要收回质当出去的科唐坦。但是亨利已经迅速在科唐坦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拒绝了罗贝尔的要求。随后亨利又来到英格兰,要求三哥威廉 鲁弗斯把母后玛蒂尔达留给自己的领地交由他统领。小威廉也拒绝了亨利的要求,并在王叔奥多的提醒下,把亨利这个潜在的王位争夺者直接囚禁起来,即使这兄弟俩曾经为了排挤大哥罗贝尔建立过共同战线。罗贝尔得知这个消息后下手同样很快,他迅速收回了失去主心骨的科唐坦。而亨利被关了一个冬天后,才在部分贵族的说清下被放了出来。随后他返回了欧陆这边,尽管已经没有科唐坦的伯爵头衔,亨利仍然在诺曼底西部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另外一边,威廉 鲁弗斯这边在加强了自己对英格兰的统治后,也用了罗贝尔同样的办法来对付大哥。在1090年底,鲁弗斯鼓动柯南 皮拉图斯在鲁昂反叛罗贝尔,取得了不少贵族的支持。为了应对家门口的威胁,罗贝尔召集了所有可用的部队,包括向亨利求援以及同法王结盟。收到罗贝尔的求援后,亨利很快率军来到鲁昂,经过激烈的战斗后,亨利在战场上俘虏了柯南 皮拉图斯并把他交给了罗贝尔处理。这次成功给亨利带来了巨大的声望,然而也招来了罗贝尔的忌惮。罗贝尔不仅拒绝将科唐坦的头衔奖赏给亨利,还要求亨利在限期内离开鲁昂。仅仅几个月后,到了1091年初,威廉 鲁弗斯亲自率军攻入诺曼底,彻底击溃了罗贝尔的军队,并割走了罗贝尔的一部分领地。作为交换,小威廉答应帮助罗贝尔收复曼恩周围的一些领地,以及亨利在诺曼底西部控制的领地,但是最终并没有真的成行。双方还达成协议,互相为对方的继承人,并将小弟亨利排除在双方继承人之外。

亨利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雇佣了一支军队起兵攻打诺曼底。但是在威廉 鲁弗斯的支援下,罗贝尔反而将亨利围困在圣米歇尔山上。尽管圣米歇尔山易守难攻,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水源,就好像马谡在街亭、司马昭在铁笼山。在危急的时刻,亨利既没有被击溃,也没有挖出甘泉。而给他解围的不是别人,正是包围了自己的大哥罗贝尔。罗贝尔允许亨利的人下山取水,威廉 鲁弗斯则对此十分不满,认为应该趁此良机一举消灭亨利。罗贝尔和威廉 鲁弗斯的争执给了亨利机会,两人不愿再合作下去促使了三方进行谈判。结果亨利以投降并放弃所有领地为代价,保住了自己残余的军队。随后他经布列塔尼撤退,绕了一圈又来到维克桑,在诺曼底边境上打游击。而威廉 鲁弗斯则回到英格兰,击退了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的进攻。

在两个哥哥看来,小弟亨利带来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于是这哥俩还没等过年就又撕起来了。不停动荡的局势让民众十分不满,诺曼底西部栋夫龙的民众直接驱逐了当地的领主,并邀请亨利回来接管。趁著两个哥哥无暇顾及其他,亨利在诺曼底西部又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威廉 鲁弗斯见亨利再次发展出一定的实力,便转变了态度开始拉拢亨利,给予金钱上的支持让他在背后骚扰罗贝尔。

另一边,诺曼人的军队在阿尼维克击败了苏格兰人,国王马尔科姆和王子爱德华阵亡。随著权力出现真空,苏格兰陷入争夺权力的内战中,暂时无暇再南下骚扰英格兰。威廉 鲁弗斯也派人支持前国王马尔科姆流亡的儿子,进一步搅乱苏格兰的局势。到了1094年,背后无忧的威廉 鲁弗斯,再次亲自率军攻入诺曼底。当他围攻罗贝尔陷入僵持时,威廉 鲁弗斯派人去见亨利,要求小弟一同前来支援。不过亨利并没有来到东诺曼底,而是突然出现在伦敦。结果很快威廉 鲁弗斯也不得不放弃了围城,回到了英格兰稳住自己的王位。

随后三兄弟暂时休兵,各自发展自己的领地,恢复实力。不过还没等兄弟间再决胜负,转年就发生了基督教世界的一件大事,教宗乌尔班二世发起十字军,号召主的骑士们前往圣城重夺耶路撒冷。大哥罗贝尔想起自己爷爷老罗贝尔一世就是死在朝圣的路上,自己的老爹征服者威廉也还算是虔诚。尽管自己和征服者关系不怎么样,但怎么也得保持这个传统,于是便要志愿参军。不过罗贝尔继承诺曼底公爵这几年来,内战持续不断,而且主要战场几乎都在诺曼底,实在是没攒下什么家底。为了筹措军费,罗贝尔又打算向兄弟们借钱了。亨利继承的那点遗产早就花完了,这会儿正在诺曼底搞西部大开发呢。于是罗贝尔只能向威廉 鲁弗斯借钱,并将自己在诺曼底的领地抵押给威廉。

得到军费后,罗贝尔开开心心的远征去了。三兄弟在诺曼底这里只剩下了两个,便暂时又重新联盟起来,从内战转向外战。从北边开始看,苏格兰内战几近结束,王子埃德加在威廉 鲁弗斯的帮助下,击败了王叔唐纳德。而威廉 鲁弗斯自己两次进军威尔士,但是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只是又修了一大堆城堡防御边境。之后鲁弗斯和亨利兄弟俩又一起在诺曼底南部的维克桑发动战役,尽管没能夺回已在法王腓力控制下的领土,但至少还是重新控制了曼恩北部,并和曼恩伯爵埃利亚斯达成了和平协议。随后小威廉回到英格兰,但是他的心思仍然在法兰西上,计划著来个暗度陈仓,直接经海路绕道阿基坦,从南边攻打法王腓力的腹地。

不过威廉 鲁弗斯的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大哥罗贝尔要从十字军的征途回来了,这意味著诺曼底的归属又要起争执了。罗贝尔此时已经和富家贵族女订婚,准备筹措金钱支付自己领地的赎金。而威廉 鲁弗斯作为摄政和实际上的统治者已经管理诺曼底5年了,肯定不愿意再把诺曼底交还给罗贝尔。至于小弟亨利可能也在动著自己的小心思,现在他要应付的哥哥只有一个,而一旦罗贝尔回来,势必再次陷入三方内战。而亨利无疑是最弱的一方,不论最后两个哥哥谁取得胜利,他都不可能再撼动胜利的一方。就在各方暗流涌动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然而这意外发生的却又有点太巧了,其中散发著阴谋的味道。

像他们老爹征服者一样,威廉 鲁弗斯也痴迷于打猎,将英格兰的许多土地围起作为皇家猎场,用于消遣并为宫廷提供野味。在1100年8月2日,威廉 鲁弗斯带著亨利和一大帮贵族,一起去新的林场找点乐子。然而不幸的是,威廉 鲁弗斯正在兴头上的时侯,一支流矢射穿了他的肺部。威廉 鲁弗斯当即坠马,几乎立刻就断了气。这下贵族和侍从们陷入一片混乱,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办好。贵族中一个著名的神射手蒂雷尔被指责是这场意外的罪魁祸首,但是众人在惊慌的争执中,一时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蒂雷尔否认他有意谋杀英王,声称自己是被人当作了替罪羊。但是他也害怕自己真被当作凶手追究责任,于是趁著混乱连夜逃到法兰西去了。于是诺曼王朝的第二位国王,威廉二世,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暴毙身亡,结束了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演出。

二、亨利一世

CK2中的亨利一世,与他哥哥威廉 鲁弗斯不同的,除了更好看的五维,还有他那人数众多的私生子女

威廉二世死后,英格兰王位的继承就成了大问题。他作为中世纪时最著名的可能有奇怪取向的几个人之一,在44岁去世时,不仅没有子嗣,也没有可疑的私生子,甚至连王后都没有。因此他的两个兄弟罗贝尔和亨利,自然也就是潜在的王位继承人。前文已经提及,罗贝尔此时还在返回诺曼底的路上,而亨利则就在威廉 鲁弗斯身亡的现场。

英王意外去世后,亨利压根没有理会众人间对于凶手的争执,也没有去管猎场里三哥的尸首,而是带著自己的侍从骑马径直冲向王庭所在地温彻斯特。他盯上了两样重要的东西,其一是王室的财产,另一件自然是英格兰的王位。亨利赶到温彻斯特后,他向贵族及主教们宣布了国王不幸意外身亡的消息。此外亨利还宣称自己是征服者加冕英格兰国王后生的儿子,按照当时北海地区的传统习惯,理应获得王位的优先继承权。但是一些地跨两岸的贵族对此并不同意,他们还提醒说,亨利和其他贵族在早些年都曾向罗贝尔宣誓效忠。然而亨利近在身边的卫队就是硬道理,再加上另外一些英格兰本土贵族比起罗贝尔来更能接受亨利,于是议会最终同意追随亨利。随后亨利便顺利进驻温彻斯特城堡,并收缴了英格兰的国库。1100年8月5号,三哥威廉 鲁弗斯去世仅仅三天后,亨利就急不可耐地举行了加冕仪式,将自己的统治彻底合法化。由于坎特伯雷大主教被逐、约克大主教远在北境,伦敦主教为他主持了这次仪式。

亨利加冕为新国王后,为了拉拢英格兰的贵族,宣布了一大堆偏向贵族的政策,实行传统习惯法。同时亨利大肆封赏自己的亲信,而前朝并不支持自己的重臣,则大都被以各种罪名扔进了伦敦塔。为了对教会表达善意,亨利给被威廉 鲁弗斯放逐到法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写信,希望他能够回到英格兰。除此之外,亨利还给自己找了个出身很高的王后,苏格兰国王埃德加的妹妹玛蒂尔达。她也是英格兰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裔,这对加强王权正统性也十分有帮助。而玛蒂尔达本身是个十分强势的女人,她不仅在亨利外出时把宫廷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凭借自己早年在修道院的经历也和教会打好了关系。尽管亨利和玛蒂尔达夫妻关系还说得过去,而且玛蒂尔达也很快有喜,不过亨利始终没改掉喜欢点著勾引重心的习惯。和他哥哥威廉 鲁弗斯不一样,亨利有一大票的私生子,而且其中许多还都认了。

另外一边在诺曼底,尽管亨利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大哥罗贝尔肯定不会这么简单就放弃争取王位的机会。不论是作为征服者的长子,还是早先和威廉 鲁弗斯达成的继承协议,显然罗贝尔认为自己才是英格兰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而自己的小弟趁自己不在之时窃取了这一切。1101年,罗贝尔率军渡海并在朴茨茅斯登陆,打算夺回英格兰的王位。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想像中的绝对支持,教会和一部分贵族站在了亨利这边。此时亨利的军马正在当年征服者的登陆点佩文西外驻守训练,等著在海岸上击败罗贝尔。得知罗贝尔并没有在预计登陆点上岸后,亨利急忙向西进军阻击自己的大哥。与此同时,罗贝尔在登陆后并没有马上赶往温彻斯特,而是原地休整集结军马。结果随后兄弟俩在奥尔顿打了一场遭遇战,比较之下亨利的军马占到了上风,他自然也就掌握了主动权。

于是兄弟间再次展开了谈判,罗贝尔同意解除亨利以前向自己效忠的誓言,并承认亨利为英格兰的国王。作为交换,亨利答应放弃自己在诺曼底的所有领地,除了他当年起家的栋夫龙。此外亨利还要每年支付给罗贝尔2000镑生活费,并且他们一如既往的约定,如果双方中的一人死后无嗣便互相继承。而对于两边的封臣,则互相归还在交战中被剥夺的领地。最后兄弟俩还约定,一旦遭到外敌的攻击,两人间就互相援助。随著和平协议的达成,罗贝尔在英格兰小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动身返回了诺曼底。

不过罗贝尔前脚刚走,亨利就跟国内反对自己的贵族翻了脸,以新的罪行不受奥尔顿条约保护为由先后撸了几个大贵族。随后亨利又开始在诺曼底渗透自己的势力,嫁了几个自己的私生女给诺曼底边境上的大贵族。罗贝尔这边,他一开始还按照约定,攻击亨利驱逐的那些敌人。不过罗贝尔很快意识到,小弟亨利可没打算老老实实遵守条约,于是他只能和这些贵族再次结成同盟。而此时亨利已经拉拢到相当数量的同盟,作为英王他还亲自来到诺曼底浪了一圈会见自己的支持者,并且回英格兰前还不忘指责罗贝尔破坏条约支持自己的敌人。

在亨利的一系列行动下,诺曼底陷入了持续的混乱中。不久后一队骑士在亨利的亲信、格拉摩根征服者菲茨哈蒙的领导下来到诺曼底,在罗贝尔的领地上寻衅滋事。很快这队骑士就被罗贝尔击溃,菲茨哈蒙也被罗贝尔俘虏。但这正好给了亨利足够的借口,以恢复和平和秩序为由率军入侵诺曼底。在诺曼底边境周围领主的支持下,亨利很快占领了诺曼底西部,他还派人说服了法王腓力一世保持中立。之后亨利继续东进贝叶,解救被俘的先遣侦察连长菲茨哈蒙。贝叶拒绝投降,亨利便围攻并烧毁了这里。之后亨利兵不血刃拿下卡昂,但在围攻法莱斯时损失惨重,刚解救出来的菲茨哈蒙也头部遭重创被敲成了无能。随著冬天来临,亨利只得与罗贝尔展开停战谈判,但是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零星的冲突一直持续到圣诞节前,亨利才离开诺曼底返回英格兰。

转年7月,亨利再次来到诺曼底寻求和罗贝尔进行决战。法莱斯仍然是难以攻克的一道难关,于是亨利转向西南围攻了坦什布雷。坦什布雷城堡属于莫尔坦伯爵威廉,罗贝尔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为了解救莫尔坦伯爵,罗贝尔率军离开了法莱斯,但是他心里也清楚,自己此时的实力不如亨利。经过几轮并不成功的谈判,罗贝尔不得不找了个有利的位置,同亨利进行野战,这其实正是亨利想要的。双方在骑兵对冲后很快就下马接战,然而战斗仅仅持续了一个小时就以亨利的大胜结束,罗贝尔、盎-撒王子埃德加 阿塞林、莫尔坦伯爵威廉等大部分头领都被俘虏。在罗贝尔命令留守的军马投降后,亨利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通过了法莱斯,来到诺曼底的王庭鲁昂。进入鲁昂后,亨利释放了大部分俘虏,但是几个为首的大贵族被软禁起来,罗贝尔也就此退出了英格兰和诺曼底间争权夺利的舞台。由于亨利不能从法理上的剥夺罗贝尔的头衔,只能避免称呼自己为诺曼底公爵,而是宣称自己为领地的守护者。

终于亨利成了征服者所有领地上唯一的主角,尽管兄弟间的混战结束了,但是中世纪的欧陆从来没有真正和平的一天。随著法王腓力一世和安茹伯爵福尔克四世相继去世,诺曼底周围主要的对手几乎同时换了一拨。年轻气盛的法兰西新王路易六世即位后继续加强王权,并要求亨利以诺曼底领主的身份向自己效忠,这显然是英王不可能接受的。于是路易便动员军队打算直接进驻诺曼底,亨利自然也是针锋相对。不过两个国王并没有真的打起来,经过一些谈判双方同意撤军避战,但是这个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很快在诺曼底周围,从东北的弗兰德斯到西南的安茹,再一次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为了应对周围这些世代宿敌,亨利也在各方面做出努力。内政方面上,亨利加强了自己在诺曼底的统治,逮捕驱逐了一批不向自己宣誓效忠的贵族,并用他们的财产收买了曼恩周边的领主。到了1110年,亨利又试图逮捕大哥罗贝尔8岁的儿子,但是没能成功。这个诺曼底公爵法律上的继承人,被他的老师想方设法送出了英王的势力范围,前去投奔其表叔、弗兰德斯伯爵罗贝尔二世。而在外交方面,英王把自己6岁的女儿玛蒂尔达许配给已经即位德意志王位、但还没有加冕罗马皇帝的海因里希五世。尽管亨利需要为此支付巨额的嫁妆,不过这次联姻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威望。同时英王又让自己的儿子威廉 阿德林和安茹伯爵福尔克五世的长女订婚,借此和一个强大的对手暂时化敌为友。除此之外,亨利那众多的非婚生子女,也成了他联姻外交的政治资本。例如英王将自己其中一个私生女嫁给了新任布列塔尼公爵柯南三世,延续了和布列塔尼的同盟。除了加强自己的力量,亨利还在采取行动削弱法王路易,支持自己的外甥、布洛瓦伯爵西奥博尔德起兵反叛。而弗兰德斯伯爵罗贝尔二世在随路易六世镇压西奥博尔德的时候,落马被践踏身亡,再次打击了法王的阵营。在亨利的这一系列努力下,路易六世接连失去了安茹和弗兰德斯的两位盟友,相当于没了左膀右臂,对诺曼底刚形成的包围圈也随之瓦解。到了1113年法王不得不同亨利达成和平协议,承认英王是诺曼底、布列塔尼和曼恩的合法宗主。

尽管亨利在法兰西取得了对法王的胜利,但是威尔士的局势却在恶化。在1108年南威尔士战役后,中北部威尔士再次形成了对英格兰的威胁。于是亨利联合苏格兰国王从三个方向进攻威尔士,逼迫威尔士的领主向他妥协。解决了背后的威胁后,亨利再次来到诺曼底并集结军队,试图威逼利诱法王承认亨利自己的儿子威廉 阿德林为诺曼底公爵的合法继承人,而不是罗贝尔的儿子威廉 克利托。路易六世犹豫之下想要接受这个提议,但是在克利托大表哥、新任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七世的强烈反对下,最终还是拒绝了亨利的提议,并公开宣布威廉 克利托为诺曼底的合法继承人。

于是战争不可避免地再次爆发了,亨利继续支持自己的外甥西奥博尔德,并在边境地带劫掠村镇。而法王则再次召集弗兰德斯和安茹,重新形成了对诺曼底的包围网。随后双方在维克桑爆发了激战,英王在失利后被迫全线转入守势。法王、弗兰德斯、安茹从三个方向分别进攻诺曼底,压得亨利喘不过气来。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诺曼底的一些贵族也开始倒向法王路易,针对亨利的阴谋也开始积蓄力量。而且祸不单行,到了1118年一个不幸的消息从英格兰传来,亨利能干的王后玛蒂尔达年仅38岁就不幸去世了。

由于诺曼底局势十分吃紧,亨利顾不上悲痛,他正忙于加深和外甥西奥博尔德的联盟,并对反叛的诺曼贵族和法王的军队发动反击。首先是1118年9月,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七世在布雷斯布拉伊之战中重伤退出了战事,减轻了诺曼底东北边的压力。而在1119年初,亨利又击败了反叛的私生女朱丽安娜和她的丈夫,尽管在这战中他差点被自己的女儿射死。同年5月,亨利给了安茹伯爵福尔克一大笔钱,终于说服福尔克继续履行之前的订婚协议。随著威廉 阿德林和伯爵长女在6月正式成婚,福尔克也从曼恩退军,诺曼底的西南边也暂时稳定了下来。另一边,亨利在对法王的战役中虽然丢了莱 安德利,但到了8月的布雷穆勒之战中,他成功击溃了路易六世的进攻,并迫使其撤军。

此战之后这次会战的大势已定,随著另一边围攻布雷特伊的尝试也没能成功,法王路易六世还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双方再次开始寻求谈判。英法间的分歧在十月兰斯会议上被提交给教宗卡利克斯特二世,但是教宗不愿意牵扯进这场争端中而得罪其中一方,只是建议他们采取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于是谈判只得继续,直到1120年6月双方才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在这份协议中,亨利的儿子威廉 阿德林将以诺曼底领主的身份向法王路易宣誓效忠,而法王则承认其为诺曼底的合法继承人,只是威廉 克利托的利益就被牺牲掉了。

解决争端后,亨利在诺曼底又呆了将近半年,处理战后的各项事物。直到11月底,亨利才离开欧陆,乘船返回英格兰。随后威廉 阿德林和一帮贵族乘另一艘快船跟在亨利的后面,但是不幸遇上海难触礁沉没,英王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就这么被英吉利海峡吞没了。得知儿子遇难的消息后,亨利十分悲痛。并且作为英格兰国王,已经52岁的亨利不得不面对没有合法直系继承人的问题。为了延续王室血脉,亨利于1121年1月在温莎堡娶了一个年方18岁的贵族小迷妹、鲁汶的阿德利西亚。随后英王就带著自己的小王后,出军北威尔士应对新的骚乱,顺便再来个马上风什么的。

但是威廉 阿德林意外身亡给亨利带来的问题,还不止无嗣这一个麻烦。已经前往东方的安茹伯爵福尔克五世从黎凡特赶了回来,要求英王允许自己女儿回到安茹,并交还之前联姻的嫁妆,包括位于曼恩的几座城堡和庄园。亨利同意放自己的儿媳回安茹,但是宣称曼恩在自己父亲征服者威廉时期就是诺曼底的领土,因此拒绝交给福尔克。福尔克因此大怒,把自己另一个女儿许配给了罗贝尔的儿子威廉 克利托,并宣布把自己之前在曼恩控制的领土作为嫁妆授予克利托。于是在曼恩再次爆发了新一轮对英王的反叛,甚至一些亨利老战友的子嗣也加入了叛军的队伍。

为了应对新的战事,亨利派自己非婚生的儿子、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等人领军先行前往诺曼底,自己随后在1123年底也渡过了英吉利海峡。经过一个冬天的围攻,亨利的军马在春天伏击了叛军,抓到了一部分叛军的领袖。亨利没有处决他们,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仁慈」的处罚,收回了他们的领地并刺瞎了他们。同时亨利贿赂了教宗卡利克斯特二世,以存在血缘关系为由,废除了威廉 克利托和福尔克的联姻,削弱了敌方阵营内的联系。

亨利虽然暂时解决了南方的麻烦,但是他继承上的危机仍然没什么改善。结婚三年多,小王后的肚子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亨利不得不开始准备Plan B,在兄弟姐妹的子辈中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好在他老爹老妈也算多产,亨利兄弟姐妹倒是不少。不过在几个兄弟中,只剩下大哥罗贝尔及其儿子威廉 克利托。两家打了这么多年,早已经没什么亲情可言了。亨利压根就不打算把王国交给自己的侄子,于是只能在一众外甥里选择。之前他在同法王路易交战中极力扶植的西奥博尔德,自然是可能的选择。而西奥博尔德的胞弟斯蒂芬,也在英王考虑之中。亨利助其娶了布劳涅伯爵唯一的女儿,斯蒂芬也由此获得了领地和财富。除了小姐姐阿德拉的这两个儿子外,亨利也想让自己得力的非婚生子、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获得继承权,但是遭到了英格兰传统习惯法和教会的一致反对,只得作罢。

不过很快亨利又有了新的主意,因为德皇海因里希五世去世并且没有活下来的子嗣,于是英王把自己的女儿玛蒂尔达从德意志接了回来,并打算立她为嗣。尽管面临重重反对,亨利还是在1126年的圣诞节把贵族召集到威斯敏斯特,让他们宣誓承认玛蒂尔达及其未来的合法子嗣为英格兰的正统继承人。而且亨利很快就选择好了自己的新女婿,老冤家安茹伯爵福尔克即将成年的儿子杰弗里。玛蒂尔达作为威廉 阿德林的姐姐,在这场政治联姻下嫁给了比自己小10岁,同时也是自己弟媳的亲弟弟杰弗里。玛蒂尔达不怎么喜欢这个小正【和谐】太,而杰弗里事实上也不怎么喜欢御姐,不过双方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由此诺曼底和安茹再次通过联姻结盟,诺曼底南部的边界也因此得以稳定,同时这次婚姻也为后来的安茹王朝种下了根基。

就在亨利和安茹联姻的同时,法兰西北部也是风云再起。鲍德温七世重伤不治身亡后,他的表哥查理继承了弗兰德斯伯爵的爵位。但是没过多久,查理就在教堂礼拜时遭人刺杀身亡。由于查理无嗣,他死后弗兰德斯也面临著继承问题。在法王路易六世的支持下,威廉 克利托凭借奶奶玛蒂尔达那边的血缘关系继承了弗兰德斯。一直被亨利视为眼中钉的威廉,这下也获得了他自己的领地,实力大增之下终于成为了诺曼底不可忽视的威胁,这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坚定了英王与安茹联姻的决心。为了打击自己的侄子,亨利又开始了新的行动,一方面他暗中支持贵族在弗兰德斯举事,另一方面他还亲自率军攻打法王以阻止其支援克利托。不过出乎双方预料的是,威廉 克利托在弗兰德斯的一场战斗中胳膊让一个步兵砍了一下,结果半个月后就死于伤口感染。没了争执的核心人物,双方也没理由再打下去了,很快就又达成了新的和平协议。

到了1129年,安茹伯爵福尔克再次离开西欧前往东方,当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的乘龙快婿去了。由于鲍德温二世生了一堆女儿偏偏没有儿子,便要求由福尔克和长公主将来生的孩子继承耶路撒冷。于是福尔克把安茹的领地留给了16岁的杰弗里,自己踏上了驸马爷的旅途。杰弗里接过统治权后,很多矛盾就开始浮出水面。前面也说了,这对少夫老妻并不怎么喜欢对方,再加上亨利讲好作为嫁妆的一些在诺曼底的领地也是不清不楚,夫妻间始终不怎么和谐,而玛蒂尔达更是一气之下在1130年直接回了娘家。不过冷战一年之后,玛蒂尔达还是和杰弗里和好了,并且在随后的两年里连著生了两个儿子,王子小亨利和小杰弗里,分别以外公和父亲的名字命名。

在此期间,亨利的大哥罗贝尔去世了,享年83岁倒也算长寿。尽管他早已不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不过此时才算是彻底退出了这个大舞台。罗贝尔为了权力斗争了一辈子,年轻时和自己老爹斗,到了中年又和自己弟弟们斗,最后却什么都没了,像个隐修士一样度过了晚年。他还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唯一的一个合法继承人威廉 克利托刚刚成为弗兰德斯伯爵就英年早逝。至于罗贝尔的几个私生子,虽然也有打出了点小名气的,但是很快也都泯然众人。

回到英王亨利这边,接连两个小外孙出生后,看似应该是皆大欢喜,实际则是阴云密布。尽管已经67岁,亨利仍然没有交权的意思。而玛蒂尔达的丈夫杰弗里,已经到了意气风发的年纪,并且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杰弗里再次要求亨利将许诺为嫁妆的诺曼底领地交给自己,却被亨利拒绝了。最终两人走上了对立面,玛蒂尔达则在自己的父亲和丈夫之间,选择和丈夫杰弗里站在一起。1135年秋天,诺曼底南部局势一触即发,但是又戛然而止。亨利在诺曼底南部狩猎时偶染风寒,而训练有素的医生建议他吃鳗鱼来治病,却使得病情在一周后变得更糟。亨利自知天命已尽,便召集众廷臣和大主教交代遗嘱并进行临终忏悔。12月1号,英格兰国王亨利永远闭上了眼睛。作为国王,亨利基本延续了父亲征服者威廉时期的强势统治,但是在中世纪没有留下男性王位继承人,始终是作为一国之主失败的地方。亨利死后遗体在诺曼底进行简单处理后被运回英格兰,埋葬在雷丁大教堂。

三、玛蒂尔达 VS 斯蒂芬一世

亨利一世死后,英格兰再次因王位之争陷入内乱。争夺王位最主要的两方势力,前面都有提及。其中一边,是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和女婿杰弗里,另一边则是亨利一世的外甥、布劳涅伯爵斯蒂芬。这两方一度在英格兰各占半壁江山,并轮流加冕为英王。因此后面的篇幅中,也将综合看待这两方的博弈。

CK2中的斯蒂芬一世,可以看到CK中对他的文化设定也是「诺曼人」
CK2中的玛蒂尔达,她的儿子小亨利在文化设定上已经不再是「诺曼人」而是「英格兰人」,家族也由「德 诺曼底」变为了「金雀花」

接前文亨利一世去世时,他的女儿玛蒂尔达和女婿杰弗里还在安茹备战,以支持诺曼底南部的叛军。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玛蒂尔达立刻动身前往英格兰,打算按之前的约定继承英格兰的王位。不过在走到阿让唐时,玛蒂尔达不得不停了下来。一方面是由于诺曼底贵族的阻击,双方不久前还因南部的叛乱而对立,而且诺曼底的贵族更希望西奥博尔德继承王位。另一方面,玛蒂尔达肚子里的第三个孩子,也拖住了她前进的脚步。在经历了前次生二胎时难产差点丢掉性命的情况下,玛蒂尔达这次显然谨慎了许多。然而就是这一耽搁,整个英格兰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王亨利在诺曼底去世,英格兰国内一时陷入了权利的真空。就在这时一支舰队出现在英格兰南部的海岸上,老王亨利一世的外甥、布劳涅伯爵布洛瓦的斯蒂芬,率领自己的军马直接渡海来到了英格兰。尽管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据守在多佛和坎特伯雷的港口并拒绝他登陆,斯斯蒂芬还是想方设法说服了罗伯特并与之结盟。斯提芬在亨利死后短短一周就赶到了伦敦,简直就像当年他舅舅亨利一世在威廉 鲁弗斯死后迅速赶到温彻斯特城堡一样。毫无疑问斯提芬是个果断、富有,并且有魅力的政客,这使得他的外交攻势事半功倍。斯蒂芬宣称尽管老王亨利一世曾经让众贵族对玛蒂尔达宣誓效忠,但是后来已经改变了让女儿继承的想法,回归到男性继承的传统习惯上。斯蒂芬还贿赂了伦敦的市民,承诺给予城市各种特权。除此之外,他还找到自己的胞弟,时任温彻斯特主教亨利支持自己,许以增加教会的权利。最后斯蒂芬说服了王室管家,老王亨利在死前改变了原有的继承计划并指定斯提芬为继承人。取得各方支持后,斯蒂芬和王位之间的障碍只剩下寥寥数人。

亨利一世死后争夺王位继承权的人,前面基本都已提及,即他主要考虑过的几个潜在继承人。其中最具实力的,其实是西奥博尔德。作为征服者孙辈中比较年长且领地实力最强的人,西奥博尔德对英格兰的王位同样是有想法的。不过比起自己的亲弟弟,西奥博尔德的动作实在是慢了一点。等到西奥博尔德想起在诺曼底会见诺曼大贵族的时候,斯蒂芬已经在伦敦准备加冕了。原本许多诺曼贵族更愿意支持西奥博尔德,但在斯蒂芬已经加冕的情况下,贵族们不愿因此分裂导致内战。无奈之下,西奥博尔德只能同意支持斯蒂芬为英王,换取了一笔经济补偿,回去继续发展自己在布洛瓦以及香槟等地的领土。而王位另一个主要的竞争者,自然就是亨利的女儿玛蒂尔达,不过此时她还在诺曼底,可能正遭受早孕期反应带来的不适呢。

加冕英王后,斯蒂芬继续采取行动巩固王权。首先新任英王前往北部边界,与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达成和平协议,并收回了大部分在老王亨利死后被苏格兰趁机占领的土地。随后斯蒂芬在复活节返回了威斯敏斯特,会见了一众贵族和教会人士,协商英格兰国内的各项政策。而在温彻斯特主教亨利的联系下,斯蒂芬则进一步争取到了法王以及西奥博尔德的支持,并在晚些时候取得了教宗对其王位的书面认可。然而斯蒂芬仍然要面对很多麻烦,比如南威尔士的叛乱。不过跟诺曼底南部的威胁比起来,威尔士可以说只是疥癣之疾,斯蒂芬只投入了很少的精力在威尔士,之后干脆放弃了在威尔士并不成功的军事行动,专心应对来自安茹的威胁。

而另一边,玛蒂尔达在1136年7月终于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威廉。在这前后,杰弗里则在诺曼底劫掠,但并没能实际控制更多的领土。玛蒂尔达也请人向教宗申诉对英格兰王位的主张,但是没能得到教宗的支持。抛开各方主教的私人关系不说,教会也并不会喜欢由一个女人来延续王权。

到了1137年,斯蒂芬来到诺曼底,会见了法王路易六世和西奥博尔德,约定结成同盟共同应对来自安茹的威胁。随后斯蒂芬进军阿让唐,试图收复诺曼底南部边界的领土。但是仗还没打,自己人这边雇佣军和诺曼人先打起来了,军马一拍两散。因此斯蒂芬不得不放弃了进军计划,与杰弗里达成了停战协议,每年向安茹付钱来买和平。

位于诺曼底和安茹边界上的阿让唐

表面上斯蒂芬以各种形式解决了周围的「五路大军」,但是他仍然面临著不小的麻烦。首先是奢华的宫廷花销,以及长时间维持雇佣军,慢慢耗干了斯蒂芬的财富。而坎特伯雷大主教去世后,斯蒂芬没收他的遗产引起了教会的不满,在大主教继任人选上又和自己弟弟亨利分道扬镳。其他诺曼贵族同样对斯蒂芬不满,认为他没有完全兑现加冕时承诺的土地和头衔。最糟的是,大贵族中最有实力的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也转变了立场,在1138年公开支持自己妹妹玛蒂尔达。随后杰弗里再次进军诺曼底,在罗伯特的帮助下准备控制港口,为登陆英格兰做准备。北边玛蒂尔达的舅舅、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也再次南下约克,宣称支持玛蒂尔达的王位继承权。

面对各方来敌,斯蒂芬的军队在英格兰迅速做出应对。他的一队骑士击败了苏格兰人,但也只是阻止大卫进一步前进。斯蒂芬自己带队前往西南边,取得了一些胜利后包围了布里斯托。斯蒂芬的王后则率军前往肯特,汇合了来自布劳涅的舰队并在年底攻占了罗伯特军马控制下的重要港口多佛。经过一系列努力,斯蒂芬基本稳定了英格兰,并与苏格兰达成协议,以便他专注于应对南边的威胁。

在诺曼底准备了差不多一年后,玛蒂尔达一行人终于准备渡过海峡前往英格兰。她的军队试图在韦勒姆登陆,但是被斯蒂芬的军队击退。随后玛蒂尔达在后妈阿德利西亚,也就是亨利一世小王后的帮助下,在威塞克斯的阿伦德尔登陆并建立了滩头阵地。来到英格兰后,玛蒂尔达留在阿伦德尔协调后续的部队,罗伯特则向西北到自己的领地获取更多军力。

得知玛蒂尔达回到英格兰后,斯蒂芬迅速率军包围了阿伦德尔,打算直接消灭这场争端的核心人物。但是对于向玛蒂尔达这样一个身份及其高贵、并且是自己血亲的女性挥剑,在中世纪是不能被接受的。斯蒂芬极不情愿的接受了胞弟温彻斯特主教亨利的劝说,允许自己表妹离开阿伦德尔。于是玛蒂尔达迅速前往布里斯托与罗伯特会合,并在离罗伯特大本营不远处建立了自己的营地。接下来的一年里,双方打打谈谈,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

玛蒂尔达,斯蒂芬势力分布图

1141年初,由于贵族对斯蒂芬将北方边界的领土送给苏格兰不满而反对斯蒂芬,斯蒂芬率军北上围困了林肯。在林肯宣称将拥护玛蒂尔达的情况下,罗伯特迅速出军解救,并和斯蒂芬在城下进行决战。在两翼被击溃的不利情势下,罗伯特的中军突入敌阵直接包围了斯蒂芬,并在战斗中俘虏了斯蒂芬。这下不论是从战术角度还是战略角度,罗伯特和玛蒂尔达都逆转了此前的不利局势。玛蒂尔达将斯蒂芬关押在布里斯托,随后为了加冕她开始争取教会的支持。玛蒂尔达突破口仍然是斯蒂芬的胞弟,由于未能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而耿耿于怀的温彻斯特主教亨利。在许诺给亨利首席顾问的职位后,玛蒂尔达获得了温彻斯特主教的支持,以及除了王冠外空空如也的国库。随后亨利在温彻斯特召开教会会议,发表了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演说,说服了英格兰教会接受玛蒂尔达。但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坚持按照传统,先解除斯蒂芬的王权再给玛蒂尔达加冕。

虽然玛蒂尔达取得了教会的支持并控制了伦敦,但是大部分王室军马仍然忠于斯蒂芬,并在斯蒂芬王后的领导下要求释放他们的国王,试图重新夺回伦敦。而伦敦的市民,同样不愿接受玛蒂尔达作为新的女王。在她举行加冕典礼前,一群市民冲入玛蒂尔达的宴会,逼得玛蒂尔达不得不仓皇出走,一路退到牛津重整态势。

尽管加冕计划被打断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贵族转变阵营加入了玛蒂尔达一方。玛蒂尔达对狼狈逃出伦敦心有不甘,集结军力打算重新进入伦敦。然而温彻斯特主教亨利见伦敦市民人心所向,便背叛了玛蒂尔达,再次公开支持斯蒂芬。玛蒂尔达对此十分不满,率军将亨利围困在温彻斯特的王城里。然而就在关键的时候,斯蒂芬的王后带著援军从东南边赶来,反过来包围了玛蒂尔达。态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玛蒂尔达不得不在几名贵族的保护下突围,留下军队抵挡忠于斯蒂芬的王室卫队。这场战败直接动摇了玛蒂尔达辛辛苦苦建立下来的优势,损兵折将倒在其次,关键是自己最重要的盟友,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也在战斗中被俘虏。

到了1141年11月,经过艰难的谈判后双方最终还是同意以交换俘虏,达成了暂时的休战协议。斯蒂芬回到伦敦后,温彻斯特主教亨利再次召开会议,重申了斯蒂芬统治权的合法性,并在圣诞节重新为英王加冕。而罗伯特在回到布里斯托后,在第二年夏天离开了英格兰,前往诺曼底协助安茹伯爵杰弗里的行动。说到杰弗里,当玛蒂尔达在英格兰艰难争取权力时,他当然也没闲著,在诺曼底采取军事行动企图占领诺曼底东部。但是东部是诺曼底传统上的核心地带,也是发展度更好的地区,想要攻破谈何容易。不过在法王路易六世去世后,路易七即位后改变了策略。因为种种缘由,新任法王开始针对已经在法兰西太过强势的西奥博尔德,反过来和安茹结成盟友。于是杰弗里基本上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专心在诺曼底西部抄斯蒂芬阵营中一些在两地都有产业的大贵族的老家。

杰弗里1142-1143年进军路线,主要行动仍然在诺曼底西部

而斯蒂芬这边在重新取得北方贵族的支持后,闪击突袭了玛蒂尔达,将其围困在牛津的城堡里。面对坚固的城堡,斯蒂芬决定围城来避免过多伤亡,为将来跟更强有力的敌人,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决战保存实力。罗伯特得知玛蒂尔达被围困后,急忙从诺曼底赶回英格兰,寻找机会解救玛蒂尔达。不过玛蒂尔达再次发挥了自己属泥鳅的优势,趁著圣诞节前斯蒂芬的军队松懈之时,带著一队骑士偷偷从后门溜出并穿过结冰的护城河,一路跑到了沃灵福德后返回了自己的地盘。

转年斯蒂芬进军韦勒姆,准备切断玛蒂尔达和诺曼底的联系。但是玛蒂尔达的军马,已经牢牢占据了这座港口。斯蒂芬进攻不成,便转进威尔顿等待后方的援军,却在日落后遭到罗伯特的突袭。混乱中斯蒂芬的军马不敌罗伯特的骑兵,被杀的丢盔弃甲,英王本人也只能在夜色的掩护下夹著尾巴逃走。此战之后,玛蒂尔达和罗伯特彻底将斯蒂芬的军队赶出了英格兰西部,再次逆转了不利的形式。而王国的东部和北部,反对斯蒂芬的贵族势力也开始抬头,斯蒂芬不得不面对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再也无暇他顾。

于是杰弗里在诺曼底的行动就很轻松加愉快了,到了1144年1月,杰弗里顺利向东进入鲁昂,随后被法王路易七正式承认为诺曼底公爵。相反玛蒂尔达这边则不怎么顺利,几个重要贵族先后去世导致部队推进乏力,在牛津的会战也没打出个结果,谈判更是毫无进展。随著教宗尤金【和谐】三世发起第二次十字军保卫耶路撒冷,大批骑士离开英格兰前往圣地,双方都无力再战。

到了1147年,年过5旬的格洛切斯特伯爵罗伯特在布里斯托去世,玛蒂尔达再失一臂。不过她14岁的长子,以外公亨利一世名字命名的小亨利,结束了在父亲杰弗里宫廷里的学习生活,带著一小队雇佣兵渡海来到英格兰,代替自己舅舅加入战斗。尽管小亨利还年轻,却率队赢得了几场小冲突,可谓头角峥嵘。然而小伙子很快发现打仗不是只要带著人冲锋这么简单,他已经付不起雇佣军的维护费了,也没法返回诺曼底。于是小亨利向他母亲要零花钱,但玛蒂尔达打了这么多年,早就拿不出更多的钱了。就在小亨利进退两难之际,反倒是他的对头表舅,英格兰国王斯蒂芬,出钱替这只小狮子解决了麻烦,返回诺曼底回炉再修了。而玛蒂尔达也因为领地方面和教会的矛盾,于1148年初返回诺曼底,在鲁昂与杰弗里和小亨利会合,准备进一步的行动。玛蒂尔达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得到英格兰王位最好的时机,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儿子身上。

有趣的是和教会闹翻得不只是玛蒂尔达,斯蒂芬也在约克大主教的任命上和西多会出身的教宗尤金【和谐】三世闹得很不愉快。他不仅拒绝尤金【和谐】三世新任命的约克大主教进入英格兰,还把去巴黎当和事佬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也驱逐了。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按照教宗的旨意,拒绝在斯蒂芬还活著的时候,将他长子尤斯塔斯加冕为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于是斯蒂芬只能先授予尤斯塔斯布劳涅伯爵的头衔来安抚自己的长子,并把英格兰教会的一般事物交给了胞弟亨利代表的克吕尼教派。到了1148年底,斯蒂芬才暂时和获得教宗支持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达成和解,允许其返回英格兰重掌教会事务。

经过1年多的准备,小亨利在1149年卷土重来,这次他在贵族的支持下,联系了舅爷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企图攻占北方重镇约克。斯蒂芬的应对也很迅速,闪现到约克化解了这次攻势,再次把小狮子送回了诺曼底。为了鼓励小亨利,杰弗里打算把诺曼底公爵的头衔提前传给他。但是在名义上这需要法理上的国王来任命,而路易七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回到巴黎,继承王位已经十几年的法王反过来开始忌惮安茹一家,便开始扶植布劳涅伯爵、斯蒂芬的儿子尤斯塔斯。不仅如此,路易七还直接派兵帮尤斯塔斯出头,打算把小亨利赶出诺曼底。在杰弗里的周旋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小亨利承认路易七为自己的封建领主并对其效忠,同时送出在维克桑争议领土中诺曼底控制的部分,以换取诺曼底公爵的合法权益。

然而条约刚签定,杰弗里就在回家的路上发热病倒了,一个月后便离开了人世。突然之间,18岁的小亨利需要肩负起更加重大的责任。他不得不推迟了再一次前往英格兰的计划,而是首先前往安茹确立自己的统治。很快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因为结婚15年只生了两个女儿,急于得到王位继承人的路易七世,同意和与自己矛盾重重的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诺离婚,并将阿基坦的领地交还给重新变回女公爵的埃莉诺,将来由两人的女儿继承。不过就在两人离婚后仅仅8周,小亨利便趁虚而入和埃莉诺结婚并联统了阿基坦。这下子小亨利在法兰西的领地,甚至超过了路易七的直辖,遂再次招来了法王的忌惮。于是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巨大包围网,法王路易七、英王斯蒂芬、布劳涅伯爵尤斯塔斯、甚至是小亨利自己的胞弟小杰弗里都站在其对立面。

没过多久,小亨利与针对自己的包围网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然而这个包围圈虽然看起来强大,效率却不高。很快在法兰西的几只部队都被击败,路易七也因病不起,战事只能不了了之。真正跟小亨利打的,还是英格兰国王斯蒂芬,他出兵围攻了沃灵福德。为了解沃灵福德之围,小亨利借钱雇了一小队佣兵,在1153年初重返英格兰。与自己的支持者会合后后,小亨利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成功把斯蒂芬调离了沃灵福德。随后小亨利又借河流地利甩掉了斯蒂芬的大军,避免了在军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和斯蒂芬交战。很快小亨利得到了更多贵族的支持,在获取到足够的军力后,他又回过头来解了沃灵福德之围。当年7月,小亨利和斯蒂芬再次在沃灵福德隔著泰晤士河对峙。然而双方阵营里的大贵族都不想交战,这也促成了亨利和斯蒂芬进行和谈。

这次和谈之后不久,斯蒂芬的长子、布劳涅伯爵尤斯塔斯突然因病去世。斯蒂芬痛失长子,而次子威廉又带著个安于现状的特质,将来能做个安稳的封臣却难以成为一国之君,更不是小亨利的对手。到了11月,斯蒂芬和亨利终于达成协议,宣布自己认小亨利为养子和继承人,并与亨利共商国事。而斯蒂芬的次子威廉,则放弃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并向亨利效忠,接替他哥当布劳涅伯爵去了。当然这样的条约是不可靠的,威廉也没有怂到不去争英格兰王位的地步,果断点起了谋杀亨利的密谋。为了避祸,亨利在签订条约后很快离开了温彻斯特,暂时返回诺曼底。

取得暂时的和平后,斯蒂芬在第二年开始全国巡演,重新确立王权。经过一个忙碌的夏天后,斯蒂芬因胃病病倒了,并最终在10月25日去世。斯蒂芬死后一个多月,小亨利便赶回了英格兰,按照之前的合约要求贵族们向自己宣誓效忠,并在圣诞节前正式加冕为亨利二世。尽管亨利二世还面对著许多王位觊觎者的挑战,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还是坐稳了自己的位置。而英格兰也被认为从征服者建立的诺曼王朝,过渡到了他曾外孙的安茹王朝,或称金雀花王朝。

征服者威廉以武立国,威名远扬。但就算是算到他外孙斯蒂芬去世,征服者建立的诺曼王朝也不过只持续了88年。并且诺曼王朝大部分时间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这其实也是其处在时代变革中的必然。不过随著法系文化的进入,英格兰进一步加速脱离了北海文化圈,在各方面更接近于欧陆文化圈。亨利还以两只红底金狮为标志,其一代表著英格兰,其二代表著诺曼底,合并在一起标志著两地的联合。至于后来三狮中的最后一只,那就是下一代人的故事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