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的數字應該倒不假,但這個數字並不可怕。事實是馬來西亞離破產還差十萬八千里。目前的馬拉西亞是在東盟十國也是在當今世界,經濟表現相當突出,結構較為合理的一個國家。

按照馬哈蒂爾提供的數字,馬來西亞的短期及長期債務合起來折算為美元不會超過2500億美元。

馬來西亞人口3000多萬,於是人均負債近8000多美元,這樣算起來這負債一點都不算高。馬來西亞人均GDP近1萬美元,就此來看,哪怕這些債務全部是外債,遇到緊急時,人民稍微勒緊褲腰帶,很快就還掉了。稱為破產國或失敗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更加不可與當初的希臘相比。

更何況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目前基本都能保持在5%左右,也即財富一直是在「開源」的穩健增長。

同時,據估計2018年馬來西亞財政赤字應該會縮窄至398億馬幣,或相當於GDP的2.8%,預計今年赤字率為3.0%。政府預計明年通脹率「會保持在2.5-3.5%之間」,稍低於2017年3.0-4.0%的預估值。

這些數字客觀來講,是比較突出與亮眼的,相當良性,意味著馬來西亞的「節流」的能力很強,政府具有將錢花在節骨眼上的能力。現在國內投資馬來西亞之風很盛,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家的戰火眼看著在馬來西亞都有激烈燃燒起來了,顯然不是偶然的。

再說了,馬哈蒂爾所說的債務,是一古腦兒將外債與內債合起來說。其實債務還要區分是外債還是內債,是長期的多還是短期的多。若全是外債並且全部是短期的,以馬來西亞外匯儲備在1000億美元的規模來看,當然就會有壓力了。但顯然,馬哈蒂爾所說的債務,即便數字為真,其中也有大量是長期債務以及內債。只要不都是短期債務,只要目前的債務不惡性累積,就跟我們的銀行貸款一樣,顯然馬來西亞的償還能力是比較強的。而內債的償還是不需要用到外匯儲備的,壓力也就更小了。

一個國家有適當比例的債務是正常的。馬來西亞GDP3000多億美元左右,債務佔GDP近70%,不能說是低的。但是相比美國債務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債務比率超其GDP的100%,恐怕還屬於蠻良性的。對於經濟不發展,而且倒退的國家,哪怕債務比例在50%以下,到期償還也是靠砸鍋賣鐵的;對於經濟始終在發展,債務比例高一點是很正常的。這就好比銀行總喜歡借錢給有錢且能賺錢的主。

更何況馬來西亞現在的債務主要投向的是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頭又不是腐敗浪費掉(納吉佈政府恐怕遠比馬哈蒂爾政府清廉高效得多了),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從中長期來看,對國家總體帶來的綜合效益非常高,因此擔心馬來西亞破產簡直可笑。而且,從國際權威機構的輿論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對馬來西亞的經濟表現,近年來都是高度讚賞的。

我們由此可見,馬哈蒂爾基本就是一個政客,他的語言充滿了欺騙性,是用愚民的那一套來煽動廣大沒有金融知識的民眾。不過,相信馬來西亞在日常的生活中是會有直接的經濟感受的,對納吉佈政府的表現還是比較肯定的,馬哈蒂爾其實很難煽動得動。


什麼?國人的旅遊勝地馬來西亞將步希臘後塵,成為下一個失敗的破產國?那是不可能的!希臘之所以破產,除了人懶,就是老大德國靠不住啊!而馬來西亞早已搭上「一帶一路」的經濟高鐵,背靠著這一棵經濟參天大樹,怎麼可能會像希臘那樣破產呢?

這不過是馬來西亞在野黨在大選年,攻擊執政黨無能的一種戰術罷了,為了讓大馬的華人同胞的日子更好過些,春節期間,國人應該多去大馬旅遊。當然啦,要注意安全。

其一、大選在即,在野黨在開炮

2018年,不僅是俄羅斯的大選年,也是馬來西亞的大選年。《星洲日報》報道稱,馬來西亞歷屆大選都避開農曆新年、開齋節及年底雨季水災。今年的2月16日是農曆大年初一,齋戒月則在5月中開始。分析指出,馬來西亞大選可能在今年的3月至4月之間舉行;另一種可能是在7月舉行,因為納吉布的本屆政府的五年任期將在今年6月24日屆滿,國會到時自動解散,當局必須在60天內舉行大選,也就是說,大選最遲必須在8月23日舉行。

馬來西亞的大選,主要的競爭者就是現任總理納吉布領導的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以及前總理馬哈蒂爾在野聯盟希望聯盟。這兩個死對頭誰贏了大選,誰就是下一屆政府的執政者,並擔任總理大位。為此,這兩派競爭的態勢已經白熱化了。馬哈蒂爾說馬來西亞會成為下一個希臘,成為失敗的破產國,屬於攻擊執政聯盟治國無能的一種選戰戰術。

其二、欠巨債的馬來西亞不是希臘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近日稱,馬來西亞的短期及長期債務高達約9000億令吉(約合人民幣14583億元),一旦政府無力還債,馬來西亞將步希臘後塵,成為破產國家。他說:「馬來西亞的貸款比希臘多,但是我國卻比希臘窮,很多國家貸款要耗上幾十年才還清,只要政府沒有能力還債,國家隨時面對破產的風險。」

他還表示,希望聯盟並非為反對而反對,只要在來屆大選推翻國民陣線政府,希盟將擁有全盤計劃解決一切國家問題,包括復甦經濟及鞏固令吉貨幣。

馬哈蒂爾後面的這番話,纔是他的真實目的——贏得大選。可是,他忘了一個關鍵情況:希臘之所以會破產,除了自身的問題外,就是它的老大德國靠不住,沒能力也不願意拯救希臘於水火之中。但是,馬來西亞早已經背靠著一棵經濟的參天大樹!

其三、馬來西亞貨幣令吉企穩

馬哈蒂爾關於馬來西亞因巨額債務,將像希臘那樣,成為下一個破產國。他的這個說法,遭到了現任總理兼財政部長納吉布的駁斥,他說:「馬來西亞貨幣令吉企穩,正成為世界走勢最強勁的貨幣之一,因為外資對馬來西亞的政策有信心而迴流;石油價上漲……」

另外,他近日在出席總理署月度集會上致詞時指出,許多馬來西亞人出國,足可證明馬來西亞不是破產國或失敗國。

其四、馬來西亞經濟背靠大樹

馬來西亞之所以不會成為下一個希臘,加入破產國行列,最重要的是納吉布對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東方巨龍採取了友好的政策,兩國的關係不在強化,大馬早已搭上了「一帶一路」這一輛經濟高鐵,來自東方巨龍的巨額投資、貿易源源不絕地湧入馬來西亞;海量的遊客絡繹不絕地湧入大馬……馬來西亞背靠這樣一棵參天大樹,怎麼可能會成為破產國呢?

對於希臘,德國靠不住,不得不破產了;對於馬來西亞,大樹底下好乘涼,不可能加入破產國的行列的。這就是希臘與馬來西亞不同的國運!


謝邀!感謝「飛狼」同學邀請!如題,顯然,現領導人納吉布的話可信。前面有高人已經回答了,從經濟、數據等各個方面,學生不重複了,換個角度,先說「巫統」元老前首相馬哈蒂爾。

1、馬哈蒂爾醫生。說馬國要破產的是馬哈蒂爾醫生,馬來西亞前首相(第四任),巫統元老,1925年出生,現年93歲!這麼大歲數還出來攪局?這點學生有點費思量。馬哈蒂爾醫生1964年代表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進入國會,1976年任副首相,1981年任首相,在2003年巫統大會上宣佈退休。既然退休了,也確實不當首相了,為什麼還要「干政」呢?當年退休時已經78歲了,而且大會當時就有很多巫統代表直接上主席臺挽留,聲淚俱下啊,都沒挽留住。退休後按說頤養天年,可是基本沒閑著,現在組織反對黨參選,精神矍鑠——權利的魅力。馬哈蒂爾醫生說,馬來西亞將步希臘後塵,兩國有可比性嗎?

2、希臘怎麼破產的?希臘國家破產的事,不講經濟學術語,通俗說,希臘政府欠債,為什麼欠債?要維持國家的高福利,沒錢為什麼還要維持高福利,因為沒有高福利的競選綱領,就得不到選票,欠一屁股債還不起了怎麼辦?全民公決,拒絕「德國歐盟」的「一攬子計劃」,就是全國人民集體不要臉了,德國不能看著希臘真破產啊,再商量下一個「一攬子計劃」。馬來西亞能做出這種事嗎?可能性不大,馬來蘇丹畢竟是貴族,要臉,而且,馬來西亞有錫礦、有馬六甲黃金水道,更重要的是有東亞新興大國的源源不斷的投資。德國除了希臘,還得幫助全歐盟,馬來西亞搭上「經濟高鐵」,還擔心什麼破產嗎?

3、「人」的問題。還對比希臘,希臘是著名的南歐「金豬四國」之一,少享受一點地中海陽光,多學習德國人的工作狀態,國家財政也不至於那狀況。馬來人也懶惰(馬哈蒂爾指出),但是,馬來西亞人口有20%多是華人,喫苦耐勞,掌握著馬國大部分經濟,這樣一羣人搞經濟建設,有可能破產嗎?

綜上,希臘國小人懶,靠山不夠大,馬來西亞搭上「經濟高鐵」,相當於引入風險投資,破產言論危言聳聽,更多的是馬哈蒂爾醫生競選的需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馬來西亞可以說成於馬哈迪(政治恐龍化石),敗於馬哈迪。

馬哈迪10多年前能上臺是因前政府(國陣)納吉爸爸一手提撥起來。因馬哈迪年輕是在新加坡留學(西方教育)同年輕新加坡李光耀同一個大學。

因馬哈迪上臺執政提倡向東學習(日本),引入日資設廠,以石油換資帶動經濟,基建設施公路(南北大道)地標性(雙峯塔)取得成就。

98年金融危機,骨排效應沖東南亞各國家。也因政治老手馬哈迪提倡邦定美元,加上馬來西亞海有石油,地有棕油,不至於元氣大傷。

前政府(國陣)納吉是馬哈迪一手提撥上臺後,因政治觀點不同而鬧翻,加上納吉第二任妻子(羅絲瑪)的揮霍無度而,引起民憤。

最致命的是納吉向馬哈迪兒子下手,趕出(國陣)免去州務大臣一職(烏紗帽)

一場你死我活,政治博殺開始了。

也因納吉,一馬公司案件(洗錢),蒙古女郎(潛水艇潛不水)案件,妻子的揮霍無度(粉紅色鑽石,名牌包包)等等引起民憤。

而政治老手(恐龍化石)馬哈迪聯盟(公正黨,火箭行動黨,土著團結黨,誠信黨)成立希望聯盟擊敗執政60多年的巫統(國陣)讓馬來西亞變天。

馬來西亞是處於全年沒有天災(海嘯,火山,地震)的國家。

而馬來西亞的未來經濟發展,接下來二年後(公正黨安華)上臺執政能否有長遠眼光,智慧領導馬來西亞處於獨立之秀。


馬來西亞的確隨時會破產,但馬來西亞現在不是破產國,這兩位說得都對!但有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馬來西亞的未來已經破產了。原因有:1,馬來西亞是個工業科技相對落後的小國,不可能在全球產業鏈上有什麼作為。2,發展相對落後,且不具人力丶資源丶市場…吸引力。3,國力弱小,在東南亞都不可能有什麼話語權,更別提在亞太地區有什麼作為了。4,被全球產業分工拋棄,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產業和吸引全球的資源。5,國內情況複雜,易被外部勢力插手,例如宗教極端恐怖分子,國外分裂勢力…

所以任何的內部爭鬥都只是個人及其所代表的集團的利益之爭,對國家沒任何意義。該國前景不好,國內團結尚有一絲微弱的生機,內鬥只會成為全球的笑料。


一般情況下,現任總理納吉布力挺目前的國家,下臺總理馬哈蒂爾唱衰國家。這是參與競選的不同政黨政治生活主色調。究竟誰說的可信,我們對比有關數字就可以做出自己科學理性的判斷,千萬不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從而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馬來西亞國家2016年GDP總量達到2800億美元,人均GDP達到9130美元;2017年GDP總量達到3098.58億美元,人均超過10000美元。是東盟十國僅僅次於新加坡GDP的國家。也屬於中等收入國家,國際上稱之為「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國家可以突出重圍,躍上臺階,那麼就從「中等收入陷阱」,躍升為發達國家。如果就陷入陷阱不能自拔,也許崩潰也有可能。

為了說明情況,不防把美國的情況拿來做一個比較。美國2017年GDP總值19.3萬億美元,負債達到20萬億美元水平,負債率達到100%以上。由於美國美元霸權橫行世界,所以美國可以負債高出經濟總量一些,但是為了經濟運行安全,必須控制負債總量,因而美國國會總在為債務上限脣槍舌戰。對於普通國家而言,國際上劃線比較低大概中等收入國家不能超過60%,發達國家地區不能超過80%。

2017年馬來西亞GDP總量達到3098.58萬億美元,負債達到14500遠人民幣,按照人民幣平均匯率6.5元來算,摺合2230億美元,負債率達到72%。國際上習慣把人均達到1.8萬美元以上稱為達到國家。儘管馬來西亞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但是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小。因此馬來西亞國家負債率應該低於達到國家水平,高於一般發展中國家水平,在60~80%之間。

從以上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馬來西亞屬於中等收入國家,不屬於發達國家,因而負債率不可能與美日相比,已經超過了警戒線。但是沒有超出80%的水平。屬於正常狀態。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現任總理納吉布講話實事求是,符合馬來西亞的國情,符合馬來西亞的現狀。卸任馬哈蒂爾總理的說法,多少有點抹黑現在政府的嫌疑,但是現任政府要從中汲取營養,嚴格控制負債率,把馬來西亞建設的更健康,更好!


前總理馬哈蒂爾的話不可信,現總理納吉布說的更靠譜些。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人。

馬哈蒂爾,馬來西亞前總理,一貫的反華分子,馬來西亞的幾次排華浪潮就發生在他任職期間。馬哈蒂爾1981年上臺伊始,便頒布馬來人優先法令,規定華人的公司必需要出售股份的1/3給政府和1/3給馬來人,結果許多華人的公司被政府強行把股份售給馬來人,華人的經濟勢力被嚴重削弱。而馬來人則由於政府的鼓勵和壟斷性保護,經濟實力有了迅猛的增長,此消彼長,以前華人控制馬來西亞經濟命脈的現象一去不復返。馬哈蒂爾的新經濟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劫富濟貧」的做法,華人對馬哈蒂爾由此結下怨恨的樑子。那時華人一提起馬哈蒂爾,都帶著極其憤恨的感情去評價他。後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馬來西亞也從中國的發展經濟得到不少好處,馬哈蒂爾也因此對華人的經濟政策有所調整,但過去的怨恨卻很難一下子消除,對馬哈蒂爾心存芥蒂的華人仍然不少。

馬哈蒂爾推出新經濟政策的同時,也推出文化同化政策,壓制華文。政府拒絕撥款給華文小學和中學,大學也以馬來文授課,而且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文化政策。比較大學裡馬來人與華人的數量,華人僅佔極小的比例。政府通過把更多的學位讓給馬來人,優先提高馬來人的文化水平,不但如此,馬哈蒂爾推出宏願學校計劃,還要求華文學校以馬來語、英語教授數學等課程,以削弱華文的影響,結果惹來華社的強烈抗議,特別是白小事件,更加深了華人與馬哈蒂爾之間的矛盾。

所以,此次馬哈蒂爾再次競選馬來西亞總理,發表的一些言論只是為了造舉造勢,不必在意。他的參選是他對權力的眷戀,當選的希望渺茫,一是年齡太大,93歲了,選上來養老;二是華人不支持他,以前的對華人的幾次打壓仍讓華人心有餘悸。所以,奉勸馬哈蒂爾還是回家頤享天年吧。

納吉布,馬來西亞現總理,對華持友好態度,一貫主張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納吉布也十分重視漢語教學。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的國家,華裔人口占相當比例。納吉布認為知曉漢語很有益處,他曾說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強國,並將日益強大,漢語將成為重要的國際語言。為此,他鼓勵其他種族的馬來西亞人學習漢語。但在他身上也發生過「茅草行動」這樣的對華人極端仇視的事件。

「茅草行動」是指1987年,納吉布曾作為巫統青年團團長為馬來特權辯護,並在一個被廣泛記載的演說中發誓「要以馬來西亞華人的血液來洗馬來短劍」,但納吉布卻未因他的極端言論而被拘留。同一集會上還懸掛著一些橫幅。上面寫有以下的標語:「那些反對馬來統治者的人將被撤銷公民身份」(指華人)、和「讓馬來短劍浸泡在在馬來西亞華人的血泊中」。

由此看來,馬來西亞的馬來人,無論是誰上臺,都對華人抱有很深的歧視,這一局面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是改變不了。只有希望中國再強大些。

納吉布此次競參總理,當選應是大概率事件。相對於馬哈蒂爾,華人還是普遍支持他,所以希望納吉布上臺後,能繼續出臺對華人友好的政策,那些損害民族團結與和解的政策少出點。畢竟,安定與發展才是一國老百姓所企盼的。


如果不是因為中資的大力投入,一馬的問題早就浮出水面了。反正他倆是從師徒關係演變成了政敵關係,今天他倆陣營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只是沖著2018大選而來。反正馬國肯定是以溫和派佔大數,破產論也是一個選舉工具。只是希望中資應該做足企業投資的一切保護工作。


馬來西亞隨時破產說得危言聳聽,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然破產也不是象大廈一樣隨時倒塌。至於誰的話可信,取決於國內生產形勢和生產總值,也取決於政治形勢;同時取決於全球的金融狀況。


對小國來說經濟方面就看你是不是跟對了老大。只要有大國為你進行信用背書,調動資源支持你,一個蓋子就能玩十個瓶子的遊戲,除非國際上大範圍的經濟危機狀態,否則內部經濟問題幾乎沒有什麼不能用這個方法擺平的。如果碰到老大坐視不管甚至還跟進來落井下石割肉,那想不死就難了。

完全靠自己也是不可能的,要發展就要開放,要開放就有漏洞,有漏洞就自然有人惦記,除了少數大國這世界上沒幾個地方有能力完全靠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