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家譜中的《輩分》和《代數》很為重視,很有性趣,其實,這是常識性問題,應該知道,不應失譜的錯解。為此,我願參與討論作答。

.翻看《中華詞典》,一目了然。《輩》指輩分,造句如晚輩,老前輩,小一輩。還有解釋,一生,一世,造句如你輩,我輩,一輩子,後半輩兒。進一步對《輩分》解釋為家族世糸次第,也說輩數兒。而對《代》的解釋為歷史的分期,造句如古代,近代,當代,漢代,再解釋為世糸的輩分,造句如愛護下一代,我們這一代,笫二代產品。這就很明確了輩和代。

(1),輩和代的含義相同。(2),都指家族世糸的次第排輩順序。(3),並無確定的年限數量,就是說,無有一代或一輩等於多少年的解說。

我還看了一些家譜,取名,宗祠之類的幾本書,對代和輩的大概計算都按三十年。比如,漢蘇武的後代現己傳承到七十代了(62代時是清道光年),按30年算就到了大漢朝。我村有據可查的歷史約三佰年,按我王姓字譜說正好經歷了十代,或說十輩人。如此說,歷史的一輩或一代按三十年還是比較實際的。如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孔子後裔孔祥禎,孔令明,孔德懋,他們前二人是孔子75,76代孫,後一人是77代孫。他們取名己到了孔府字譜的笫75,76,77個字了,按每輩三十多年計,就到了春秋戰國。我再隨說些例,說明輩和代的意義。我們常說的《革命老前輩》也距今不過一佰年絕非幾百年前的人。再如,未代黃帝溥儀寫了本書叫《我這半輩子》,他五十來歲去世,對他來說,一輩才五十來年。還如,我們常講,培養革命下一代,或下一輩,也是指兒孫一代人。絕不指幾百年以後的後代。

總之,輩和代無確定的數量概念,只是表明了排列第次,否則則亂了輩分,混了代數。 朋友們,我們應該有這樣個概念,《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經歷了二三佰代(或輩)人的努力》,絕不是十代八代(或輩)的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