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Live Frankenstein

National Theater Live
2/8 19:20pm Benedict 版
2/15 19:20pm Jonny 版

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从文本来看有很多可以探讨的主题,最大最广可从哲学的大哉问「人/生命从何而来?」出发。

对于这样丰富但也通俗的故事,改编的挑战在于如何选择让人有感又有启发的观点。这次National Theater的制作中,导演与编剧所采用的重大观点与叙事角度是 — 让Creature发声。由此挑战Creator & Creature的关系,并且提问,谁才是真正的monster(怪物)。

从这,剧中同步引发观众对所谓既定思考的辩论,例如人神论,生死,人性善恶本质,人自我如何塑造,科学的道德伦理,教育的意义,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性别关系(Elizabeth之工具化,homoeroticism)等等。

这剧的议题可以深重,但导演选择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呈现,没有惊骇耸动、阴森恐怖之类的氛围。

本文不想触及文本,也不再重述故事情节(剧情介绍请点此) ,比较想来谈表演的安排。

此剧的号召和创作体现的特点,就是由两位演员轮番扮演Creature和Frankenstein,所以有必要两个版本都看。

我比较推荐也比较喜欢Jonny Lee Miller饰演Creature/Benedict Cumbertbatch饰演Frankenstein的版本(简称强尼Jonny版),因为个别演员在个别角色中的发挥和诠释更为丰富,让两人之间的互动张力交相强大,提高观众对两位主角处境与心境的共感,同时戏剧整体推展的节奏也较为鲜明紧凑。

整体来说,肢体是我特别观察注意的一环,尤其在Creature的演绎上,演戏的重点绝不光只是口白(因为大半段他都还在学说话),演员更需要透过身体来展现Creature的「灵魂」,引导观众的目光进入到他的情感情绪甚至是潜意识当中。

在Benedict Creature版中,他一开场的「独舞」让人惊艳,处理肢体的isolation, disoriented和dis-coordination之细腻,让我以为在看一场舞蹈演出。从地上的匍匐、运用上肢移动到坐到站、站著时如何去堆叠身体关节找alignment找重心,完全不输专业舞者。随著Creature演进,你可看到他不断尝试如何控制身体、有效利用身体,在违和与不安定中逐步塑造他自己的肢体活动模式,然后以最显眼的肢体符号 — 90度的脚踝角度与他手腕手臂角度等贯串全场。他的肢体表演方式呈现较多isolation下的刻意协调,这种isolation也出现在他的说话方式上的搭配,传递出一种较冷感疏离与仍未能与世界对频的creature/monster性格。对比之下,我觉得Frankenstein的角色更有益于他发挥他所擅长演绎的那种冲突感略带神经质型的角色,透过动作念词上的轻重缓急,充分展现这位怪僻科学家的ego与内心的矛盾。

因为是先看Benedict版,自然是带著Benedict留下的肢体印象来与Jonny的肢体比较。开场肢体表现细节的细腻度上,Jonny不如Benedict,但他恰如其分表现「人」演进的有机性,我仿佛看到我外甥从出生到现在快三岁,整个动作学习发展与移动模式的模样。Jonny在处理creature状态演进的节奏掌握我觉得比Benedict顺畅,有效牵引观众跟著他去探索学习世界。他的肢体动能更为本能驱动,有著深层动物性,精力运用比较直接,可以凸显Creature所欠缺的驯化、教化和自我控制上的不熟练。他也透过很多动作清楚交代为何Creature的优势叫做善于模仿(similate)。和Benedictㄧ样,Jonny同样有自己的招牌肢体姿态动作,同样放在脚和手,但他的符号是踮脚和手指的扭曲。他强调更多脸部肌肉的不受控制。整体来说,我觉得他的肢体语言出色地进入到Creature的内在,是一种未后加、直接赤裸的情绪,所以更让人感受Creature如何从善到恶的转折,也让下半场Creature威胁暴迫反转情势显得理所当然。相对之下,Jonny的Frankenstein让我感受到较多急躁于解决问题的状态,而稀释了Frankenstein对自己创造物和对自己能力那种又爱又恨的焦虑纠结。(还有他的假发总看起来怪......)

光从肢体表演就可看出演员身段和动作指导总监的功力,显示英国剧场传统的讲究和训练功底。

故事最后,Creature和Frankenstein一起到了北极。Creature穿著Frankenstein的衣服,Frankenstein则包裹在兽皮般的大衣中几乎认不出形体,在冰雪中恹恹一息。此时,演Frankenstein的Benedict出现了他饰演Creature时的肢体标志符号,演Creature的Jonny动作和姿态则变得像他在演Frankenstein时,所谓「人」意志的消退与诞生,主仆关系易位。或许,也是象征Creature和Frankenstein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是彼此心智的投影投射。于是,「谁才是真正的monster(怪物)」、「谁为谁而生、由谁而生」的提问便浮现出来。

双演员双主角Creature与Creator双向关系的设定,就在肢体使用中巧妙转化。



(忍不住要续.......)

…….这种双面对应、两个男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有了彼此才完整的故事,虽然老套也还是难免激发本人的癖发作。

原著中,Frankenstein追杀Creature到北极去,然后Frankenstein死亡,Creature抱著他的尸体痛哭,觉得活著不再有意义。改编剧场版则是让两人「一起」到北极,(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并不是......)。

这个安排启动我的回头快转键,重播起看到时就很想偷笑的台词和画面:

「You abandon me!」
「All I ask is the possibility of love.」
「You give me purpose. You, I desire. Go on. Walk on. You must be destroyed.」
「We can only go forward. We can never go back.」
「Don’t leave me. Don’t leave me alone, Master. What is death? What will it feel like? Can I die? Frankenstein forgive me, my cruelty, please forgive me. All I wanted was your love, I would have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My poor master.」

Creature最在乎的其实是Creator对他的爱,但当这爱得不到,被拒绝,他便以夺走Master所爱(弟弟、未婚妻)为手段。Frankenstein为了见Creature一面,深知唯有结婚才能把他引出来。

是有够狗血......如果「爱」是人的天性,就把这视为个体企盼追寻自我天性的过程吧~(可以与癖好无关)

参考资讯:
http://ntlive.nationaltheatre.org.uk/productions/ntlin1-frankenste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