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介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藥物,為臨床使用提供參考。方法 逐一陳述其作機制、 用法及效果。結果 所述的蝮蛇抗栓酶、山莨菪鹼、慢心律、前列腺素E1、酚妥拉明、復方丹參滴丸、肌醇、丙咪嗪、紅花注射液與甲鈷胺等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都有一定療效。結論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是個棘手的問題,只有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採用必要的綜合治療,才能產生理想的療效。【關鍵詞】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藥物治療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DM患者並發神經系統損害稱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其特徵為肢體疼痛,間歇性或持續性發作,呈燒灼樣或鑽鑿樣疼痛,經常在靜止時或夜間加重,還有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表現為肢體麻木,蟻行感、發熱、觸電樣感覺異常。其發病率甚高,治療的困難性及晚期的不可逆性,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為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過程中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防治,現就近年來藥物治療情況綜述如下。1蝮蛇抗栓酶 蝮蛇抗栓酶通過抗凝、溶栓、降脂、降粘、去纖疏通微循環和抗氧化作用,使組織攝氧增加,從而促進周圍神經病變恢復。有人報道[1],用蝮蛇抗栓酶0.5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每日1次,連續14天,有效率100%,另外蝮蛇抗栓酶含有神經營養物質—一種神經生長因子,具有調節代謝,傳送信號,促進神經傳導功能。2 山莨菪鹼(654-2) 山莨菪鹼是一種膽鹼受體阻滯劑,能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對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抑制血栓素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從而改善神經組織缺血、缺氧狀態,促進周圍神經功能的恢復。有人報道[2],用山莨菪鹼20~60mg加入0.9%NS250~500ml中靜滴,每月1次,4周為一療程,好轉後用山莨菪鹼10mg每日3次口服維持治療42例,總有效率95.2%。3 慢心律 慢心律有阻斷納離子通道作用,從而阻斷神經纖維細胞膜自發性電活動,可達到鎮痛作用。有人用慢心律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0例[3]。結果:服藥1周內疼痛緩解者5例,2周內緩解者10例,3~4周緩解4例,無效1例。4前列腺素E1 (PGE1) 前列腺素E1能擴張外周血管,使末梢血容量增加,改善微循環,促進神經組織增生,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自覺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有人[4]用前列腺素E1(PGE1)100ug加0.9%NS500ml靜滴,每日1次,30天為1療程。24例中顯效8例,有效7例(29.2%),無效9例(37.5%),總有效率62.5%。5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為a-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能擴張微動脈、小動脈,緩解微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灌注和組織缺血缺氧。有人[5]用酚妥拉明5~10mg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滴,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30例,全部有效。6 復方丹參滴丸 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其病機大多為陰虛燥熱,病邪久羈,傷及血絡,血淤不行,肌膚失養而伴淤血之像,復方丹參滴丸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血黏度和外周血管阻力,有效改善血流學變的作用,有利於改善和恢復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功能。胡少音報道[6]36例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患者,使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口服,每日10粒(每粒滴丸含生葯0.199g),每日2次,飯後服用至見效後,改為每次5粒,每日3次。40天為1療程,總有效率100%。7肌醇 姜冉華報道[7]38例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患者,用肌醇1.0~1.5g,每日3次口服,30天1療程,1~3療程後,癥狀全部減輕或消失,全部顯效。糖尿病患者神經組織中肌醇含量減少,Na+-K+-ATP酶活性下降,直接影響神經組織中Na+依賴性氨基酸轉運,內服肌醇,可補充神經組織中肌醇的不足,促進末梢神經組織細胞功能恢復,改善神經傳導速度。8丙咪嗪 方世珍報道[8]3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疼痛患者,用丙咪嗪25mg,每日3次口服,見效後繼續服用1~2周,3日內疼痛消失者佔83.3%,1周內疼痛全部減輕,總有效率100%。9 紅花注射液與甲鈷胺 劉麗君報道[9]4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用紅花注射液20ml加生理鹽水250ml靜滴,每日1次,同時口服甲鈷胺500ug,每天3次,連續6周,總有效率90.5%。甲鈷胺通過甲基化的功能參與體內甲基轉移作用,參與核酸,蛋白質及卵磷脂的合成,並促進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從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紅花能擴張微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提高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液黏度,促血栓溶解,對ADP(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作用。二葯聯用療效顯著。總之,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是個棘手的問題,只有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採用必要的綜合治療,才能產生理想的療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