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再度成为新闻话题焦点,恐持续上演「延长赛」,不仅影响企业产线布局,也影响企业征才意愿。(图/摘自pixabay)
▲近期美中贸易战引发外界担忧台湾产业前景,但投信业者认为有三大理由证明台科技厂仍具潜力。(图/摘自pixabay)

过去两周全球股市持续受到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升温,美国对华为禁令加深了投资市场对科技不确定的担忧,进而加剧科技股近期波动。面对众多杂音干扰,投信业者指出,他们非但不需因此对科技产业前景感到悲观,反而在摩擦增温中看到一些台湾科技股的契机浮现。

安联台湾科技基金经理人廖哲宏表示,面对贸易战摩擦升温,其实,从市场总需求及市场趋势、贸易摩擦为部份台湾科技产业带来包括生产基地移转与转单效应,以及台湾科技厂商应变速度快、高性价比集中立性等优势,上述三大理由都说明台湾科技股仍具潜力。

廖哲宏表示,首先,美国对华为禁令或许改变品牌消长,但不影响总体需求与产品趋势。廖哲宏表示,过去一周,华为事件占据多数媒体版面,且多为对科技产业负面影响的担忧,然而纵使最坏情况发生,华为一年两亿支以上的智慧型手机出货量并非凭空消失,而是消费者会转往其他品牌,换言之,华为事件影响的是品牌市占率的消长,但不至于让全球智慧型手机需求下滑。

廖哲宏进一步分析,台湾多数科技公司服务全球品牌,品牌的消长未必会对台湾科技公司营收获利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更重要的是,产品的趋势不因贸易战而改变,举例而言,手机多镜头的趋势,华为确实是多镜头手机的重要推手,然而其他国际品牌对多镜头手机的推出也不亚于华为,因此,华为事件并不改变产品趋势的潮流。

廖哲宏表示,其次,中美贸易摩擦也为部分台湾科技产业带来订单成长契机。其中的一个契机是生产基地转移的机会。从2018年9月、美国对于2000亿课与10%关税开始,其中的伺服器与网通设备相关生产商便开始调整生产基地,目前多数台湾相关公司已陆续调整完毕,因此目前2000亿的关税提升,反而有机会增加台湾业者的订单机会。另外,部分台湾科技公司由于在台湾跟东南亚布局产能,反而是这波贸易战,转单的受惠者。

「另一个则是中美双方信任危机,台湾业者有望受惠转单的契机。」廖哲宏表示, 美国从2018年开始逐步减少中国大陆安控产品的采购,进而带动台湾安控业者的订单增加。另一方面,由于2018年的中兴禁令到近期的华为禁令影响,大陆厂商过去半年来、加速对于非美系零件与设备的认证,台湾IC业者、零组件业者甚至是设备厂,反而进一步侵蚀原本属于美系业者的市场机会。

廖哲宏表示,第三个理由则是台湾科技厂商应变速度快、高性价比及中立性是最大优势。全球科技产业分工的长期趋势,并不会因为过去一年中美纷扰而改变。台湾科技公司最大优势在于应变速度快、性价比高,相较于欧美业者更具成本优势,相较于大陆业者则具品质优势,更重要的是台湾科技业者扮演的中立角色,在中美双方信任危机之际,台湾业者反而看到更多契机。

展望后市,廖哲宏表示,贸易战以及科技战后续发展难以预料,故在布局策略上,将持续聚焦中长期趋势,同时关注因为国际局势变化造就的转单受惠者,此外,投资团队的研究是找出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即使在国际局势变动的洪流中,中长期仍然可以呈现营收获利的成长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