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名副其實的大漢奸賣國賊,一點都不冤枉。

早期李鴻章組織淮軍,勾結西方侵略者,血腥鎮壓太平天國,濫殺無辜,甚至一次屠殺數萬放下武器的降兵。

後來李鴻章是滿清王朝很多喪權辱國賣國條約的決策者及執行者,比如中日臺事條約不僅賠償50萬兩白銀,而且導致琉球被日本吞併。比如中法越南條約,在對法戰爭取勝的情況下把越南出賣給法國,被左宗棠痛罵為李鴻章誤盡蒼生千古罵名。還有著名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遼東半島等割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還有辛丑條約,賠償給八國聯軍九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李鴻章對日本賣國投降,命令北洋艦隊放棄抵抗,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李鴻章還力主放棄新疆,反對左宗棠收復新疆。

李鴻章還是著名的大貪官,至少貪污150億兩白銀,甚至簽訂中俄密約,接受沙俄巨額賄賂。

綜上所述,李鴻章是徹頭徹尾的大漢奸賣國賊。


李鴻章不冤枉。

首先,李鴻章當然知道自己做的是賣國求榮的事情,身後留下罵名是必然的。在這一點上,李鴻章本人倒是比他的擁躉更為釋然。李鴻章對於自己死後的謚號,並沒有特別大的期望,這個歷史細節就反映了李鴻章對自己的歷史定位,是有比較清醒的認知的。

其次,李鴻章享受了清政府給他的榮華富貴,為自己的家族賺取了巨大的產業。就從這個角度上看,李鴻章就算為清政府背了一點黑鍋,但也已經得到了補償,不該再有什麼抱怨的。

再次,回到李鴻章本人的歷史責任來看,也不能以他無能為力這4個字,全部開脫。李鴻章為了迎合慈禧,挪用北洋水師軍費,是導致甲午海戰失利的重要原因。這個歷史責任,雖然不全由他一個人來付,但說全無責任,恐怕也不合理。李鴻章在議和的過程當中,不能說沒有盡到努力,但是更多的時候採用的是花錢買平安的思路。這次導致他屢次簽訂巨額賠款的重要原因,說他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責任,恐怕也不合理。

最後,李鴻章確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歷史人物。但就目前史學界的主流定論來說,對於李鴻章的評價還是負面為主,正面為輔。在認可了,他在洋務運動以及中國近代化歷程當中所做的貢獻的同時,依然不能消抹他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所承擔的歷史責任。


李鴻章受時代限制,他的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拯救這個國家,我們應該公正的看待他這個人。

滿清末年,人們的思想受傳統儒教影響極大。尤其是榮辱觀,中國人始終有一種想要名流青史的願望,如何萬代流芳?「三不朽」。尤其是立功,曹植說:「昔揚子云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都希望為國效力,金石永存。在這個大的榮辱共識之下,人們想的是報效國家。相反,損害國家利益者則會受到集體的仇視。

而李鴻章多次幫清政府簽訂賣國條約,就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非李鴻章之過。但當時簽訂的條約,總要有人來背鍋以平民憤,誰來?毫無疑問,李鴻章。李鴻章自己也有這種擔憂,簽訂《辛丑條約》後,不久即病逝。從我們現在來看,我們是以一個更加客觀、整體的角度去看待這位中興名臣。原來,很多事情非他一人之力所能改變,他在儘力去挽救當初這個滑落谷底的國家。只是特定的時代將他放在了特定的位置上烘烤。他也無能為力,只能由時代去擺布。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這樣的畫面:一個79歲的老頭,拖著病體去和洋人爭辯賠償,甚至在最後都已經下不了牀了,仍在安排下他人去和洋人去爭討,力爭將傷害降至最低。最後,還在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李鴻章。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看法,我們最好不要用我們今天的道德觀去評判古人。例如古人多納妾且留戀青樓,豈不是各個道德敗壞?將一個歷史人物放到他所在的特定的時間線之中,用一個全面的觀點去評價他這個人,而不應該就某件事,去公然批判或是大肆讚揚,是不太公正的。


李鴻章落下千古罵名,到底冤不冤?在明德山人看來既冤也不冤。但是肯定沒有竇娥冤,更不用說比竇娥冤了。

李中堂之冤就冤在,山河破碎,家國飄搖,正是滿清多事之秋他登上了歷史舞臺。偏偏他又生在了吏治敗壞、慈禧當政的時代。所謂頭髮長見識短,慈禧無論有多麼英明,可她畢竟是個女人。這樣說不是要貶低女人,而是從事實的角度闡述女人真的不適合大權獨攬。

眾所周知,女人從生理結構的角度確實跟男人相比具有天然的弱勢,其內心雖然細膩綿密,但格局自然先天不足了。慈禧太后原本也是女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目光短淺,貪戀浮華權力以及自我感覺的老女人。所以,一切無礙於我享樂權力虛榮的事情,都可以放行,一旦影響到這些個人享樂的事情,哪怕是軍國大事,也得靠邊站。

這纔有了慈禧「量我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厚顏無恥的言論。

李鴻章就是夾在這樣一個自私的老女人與一幫腐朽的官僚中辦事的人。既要盡一己之力周璇於列強之間,還要讓老太婆和腐儒酸丁們滿意,這豈止是難?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罵李鴻章賣國賊的人可以試想,如果你處於他的位置該如何做?我想大多數人會說,大不了一死,也不能喪權辱國。

是的,口號誰都想喊的振聾發聵,面子上誰都想大義凜然,先不說你是否真有勇氣在榮華富貴和引頸受戮之間做出那麼冠冕堂皇的選擇,關鍵是你死了國家就強大了?局勢就改觀了?非也!

如果沒有李鴻章的忍辱負重,寧願獨擔千古罵名也負重前行,盡其所能為國分憂,以當時慈禧的衝動短淺以及朝堂之腐敗無能,恐怕中國就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了,早已被列強瓜分,早已淪為殖民地而國家碎片化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死並不難,要有擔當的活著,纔是一件痛苦而又艱難的事情。

那麼李鴻章真的很冤麼?也未必竟然。他能夠在慈禧向十五國同時宣戰時聯合張之洞宣佈東南聯保、拒不奉詔來看,當時有作為的漢臣的影響力已經可以絕對蔑視滿清朝堂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為天下興亡計,承擔起歷史重任,推動國家變革?而是認真做一家之奴才,辜負天下蒼生,看著家國步步沉淪?到死方恨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是以,山人以為,研究歷史,實事求是,既不偏激孤憤,亦不粉飾太平。李鴻章的功過原本只好留給後人評,斯人已逝,但求公允。

分享李鴻章絕命詩一首,諸君讀後自斷: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閑看。


這兩者的情況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有本質的區別。現在的很多人覺得李鴻章冤主要是認為他給晚清朝廷背鍋了,簽了很多屈辱的條約,但其實他被派去籤條約也是「罪有應得」的。決定籤條約主要責任在晚清統治者,李鴻章主張議和所以他是有一定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這點應該客觀說明。

被派去籤條約這事,李鴻章不算多冤的,畢竟他當時也是清楚瞭解晚清統治者慈溪那些人是有多腐敗的,但他還是忠誠的為晚清朝廷做事,並企圖通過一系列運動來延長晚清的統治。所以他既然是晚清腐敗朝廷的「忠臣」,那麼為其背鍋也沒啥好說的了,再說了李鴻章可不是一心為政府做事,很多資料顯示李鴻章在謀取自己利益方面也很賣力的。

比他冤的是光緒,本來可以有所作為的一個皇帝,卻無辜淪為亡國之君(溥儀當時才幾歲啊,忽略不計)。

竇娥的冤完全是被陷害的,她本身並沒有過錯的。所以李鴻章的情況根本不能和竇娥的情況相提並論。


我們現在有清末四大重臣的說法,其中李鴻章在我國近代史上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主張改良救國的梁啟超就曾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他那個時代的40年歷史,沒有一樁事件和李鴻章無關。李鴻章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讓現在的我們賦予了他更多意義,但其實李鴻章當時在清朝廷確實有我們現在想得那麼重要嗎?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歷來關於李鴻章的評價,他都是處於最負面的那一位,曾國藩因為他努力的品格,優良的家風家訓,使得他成為現在名副其實的「網紅」。但同是晚清重臣的李鴻章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我們總是把那些不平等條約的罪歸咎到李鴻章頭上,但其實他只是一個替罪羊而已。

我國封建時代的君主專制發展到清朝,可以說是已經到達頂峯狀態了,君主的權力無限大,即使是最貼近皇帝、太后的軍機大臣,也只能跪著聽候差遣。那如果真要把責任推到李鴻章的頭上,他的權力也應該足夠大,足以有事情的決定權纔可以。那我們接下來看看李鴻章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他擔任的職位不是這個地方的總督,就是調到另一個地方當總督,他還是清朝海軍的創建者,北洋水師的大名我們在甲午戰爭時也聽說過。

我們可以發現,李鴻章不過就是一個地方官員,最頂也就是受朝廷重視的地方官。我們說清朝君主專制發展到了最頂峯,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皇帝或者說慈禧手上,除了皇家之外,接下來在大臣中間就是軍機大臣比較德高望重了。李鴻章連個軍機大臣都沒當過,而是一直被派往各種艱難崗位上。花甲之年被派去考察黃河,70多歲高齡還去日本去接受屈辱,組建的北洋水師戰敗,把責任全都歸於他的頭上,李鴻章真正成為了清政府百用不厭的「替罪羊」。

據說,李鴻章在前往日本之前,曾和當時的軍機大臣開過一個玩笑,大概意思就是說邀他一起前往,而這個軍紀大臣嚇得直推辭,說是還有要事要忙。李鴻章只能無奈地笑笑,獨自去面對無盡的欺辱。

梁啟超曾對他有這樣的評價,大概的意思是他不畏勞苦,也不畏謠言,辛苦一生,眼界雖較有遠見,但沒有破俗之勇。可以說完美概括了李鴻章的所有特點。


謝謝悟空邀請,武則天為啥給自己立無字碑,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李鴻章家宅建於19世紀未,李府半條街形容李家住宅羣恢弘氣勢,李宅位於合肥市中心淮河路步行街中段,佈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整個李府佔地面積共3500多平方米,在明清歷史上,合肥不是安徽省會,做過臨時省會,當時安徽省會在安慶,安慶地理位置重要,它是南淝水與東淝水會合之處,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李鴻章回家鄉組織團練帶出一支淮軍子弟兵,官至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總理衙大臣,封一等肅毅伯,他大哥李瀚章官居湖廣總督,父親李文安死於戰亂,母親生育六子二女,其母在兩個兒子總督府輪流享盡人世間榮華富貴,李鴻章發達後其家族勢力急劇膨脹,如今李鴻章被故鄉後賢提名為合肥名片,他的各種遺跡遺址也被當作旅遊重新發掘起來,浙江某民營企業集團投資15億予以重造,就是新建的磨店鄉仿古商業街,長達一千五百米的街道叫做,李鴻章美食休閑文化街,甲午戰爭與舊秩序的崩潰,大清的綠營兵在1894年秋天奉調至山海關,人和馬都瘦小,馬鞍上掛著鴉片煙槍,看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掌控的北洋艦隊,1895年2月6日大敵當前,我們大清北洋艦隊來遠,威遠管帶邱寶仁,林穎啟為什麼還能上岸嫖妓,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赤膽忠心不是積極抗戰,而是吞食鴉片自殺,中國精英的努力也只不過廷緩大清的壽命,世界歷史發展潮流己經不充許清廷緩慢以及足夠的時間進行改變,這些精英己經不能主宰國家的命運,而必須與世界共享。看看李鴻章是怎麼說的,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


李鴻章,是青朝的腐敗的製造大師,以己為歷推動大師。

是勾結洋人虐殺革命手無寸鐵的士兵的魔鬼畜牲大師。

是喪權辱國的喫裡扒外的,賊狗賣國大師,他爭取的推動的簽署,每個賣國條約,每個字都是用中國人民的血肉做交易,達到他上禍害無道的青清朝下掠割禍害百姓的狗雜目的和順風順理貪得無厭的目的。在他的活動和暗中推動下,琉球,越南,中俄密賣,他推動簽署的每個條約都是有一大批中國人命喪黃泉。

是近代的高明的賣國害人大師。


李鴻章是晚清名臣,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可見李鴻章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他一生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甲午戰爭失敗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至於讓後人拿他與秦檜相提並論,罵他是賣國賊。死後墳還被刨開,被羣眾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直至屍骨無存。

李鴻章在上海開辦了中國最大的一家軍事企業——江南製造總局。19世紀 70年代,他又以求富為名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1863年他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外語和自然科學的新人才。他還苦心經營北洋海軍。在外交上他也為中國爭取了許多有利條件。雖然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但是在當時的那種腐朽自大的大環境下能做到如此,已經很了不起了。

李鴻章一生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但是卻生不逢時,當時的政治腐敗,國家虛弱,慈禧太后獨攬大權,他又能怎麼樣呢。他只是一個替罪羊而已。那些不平等的條約簽與不簽他說了不算,他不簽慈禧可以讓別人去簽。當然他雖然也有責任,但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慈禧太后。


其實我覺得李鴻章當時完全可以不簽字。在我看來冤枉他是賣國賊實際上是太后,因為李鴻章就是一個跑腿的,他不是國王。只有反對權。沒有否定權。最後的決定還是太后決定。他只能服從。但是他個人卻在民族大義面前妥協了。沒有致死抗爭。這就是別人罵他以至於還說他是賣國賊的原因。因為賣國求榮。

  1. 1876年9月,與英國簽訂《中英煙臺條約》
  2. 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3. 1896年,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
  4. 1901年,代表大清國與列強11國簽訂《辛丑條約》

通過觀察這些條約,我們發現這些條約都是對中國不利的條約。他主辦的洋務運動很好,但是他在軍事面前做了很多,但是一事無成,以至於訓練的士兵看到洋鬼子就跑。

我是堅持原創的曉白讀歷史,喜歡的朋友請點贊,關注,謝謝你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