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道阻且长

(插图:昵图网)

9月11日,住建部公布了8月份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1起、死亡80人,比去年同期事故数量增加10起、死亡人数增加11人,分别上升16.39%和15.94%。

今年的建筑施工事故较之去年有明显上涨。一至八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03起、死亡582人,比去年同期事故数量增加48起、死亡人数增加33人,分别上升10.55%和6.01%。

建筑施工事故的多发势头,实为建筑业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安委办此前通报显示,建筑业事故总量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2018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752人,同比分别上升7.8%和1.4%,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

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层层叠加:有的源自安全监管及安全意识,有的来自市场环境和客观环境……

1 安全事故缘何频发?

常见的建筑事故包括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等。导致建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大致有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总的来说,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2016年,在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后,时任住建部部长的陈政高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中总结了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一些工程为赶进度盲目抢工期而忽视安全生产;一些工程存在低价中标,层层转包,偷工减料等问题;一些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整改更不到位;一些企业纪律松弛,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不负责任、严重的失职和严重的官僚主义;一些地方政府、住建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事实上,这些问题一直是建筑事故的主要原因。

以近年来发生的施工安全事件为例:

今年6月,上海奉贤某碧桂园项目发生模架坍塌事故。上海奉贤区安监局目前已公开调查结论,认定6·24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后据碧桂园对外消息,施工单位任意压缩工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

去年3月,西安地铁被曝出「电缆门」事件:西安地铁3号线所使用5种规格的由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缆取样送检结果均不合格。问题电缆公司负责人承认,在该项地铁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奥凯公司使用低价竞标方式获得订单,此后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利润,便降低成本制造了不合格的产品

今年1月,广西百色一在建项目发生一起土方坍塌较大事故。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一是建设单位未以合法手续落实施工单位;二是施工现场施工作业和人员组织管理混乱;三是施工队组织人员进行土方开挖时未按要求对边坡进行放坡和支护;四是该工程未按要求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未办理报建报监、施工许可手续就擅自开工。

归根结底,工人作业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企业重视不足、材料不合规,监管不到位这三个层面的综合原因,酿成了一起起安全事故。

2 安全生产道阻且长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保护,同时还要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以保证生产进行。

近年来,我国已构建起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具体到建筑行业,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安全监管、企业的安全监督以及其中的工人安全培训。

政府率先从多维度加强了安全监管工作。除了频繁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安全生产「回头看」外,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劳务/材料等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是监管的主要方向。

相关文件也接连颁发。如2018年2月,住建部印发《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该标准将自今年十月一日起实施。再如广东省住建厅近日通知将恢复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和证书核发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保证建筑选材质量和建筑工人施工质量,从源头上监督安全生产。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材料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施工一线工人队伍的安全意识、技术能力以及施工操作规范,对避免安全隐患也有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企业应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依靠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进行施安全监督外,企业也应重视自身质量管理机构的构建和人员安排;改变以往现场检查、验收、评定的安全监督惯例,建立起贯穿全程的安全控制。

除了强化政府监管与企业监督外,引入第三方力量也是近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工程担保中的保证保险便是其中的典型。

在工保网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详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承包商采用合格材料设备,以及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都是该保函的保障内容——履约担保将保证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顺利完成工程的建设,保证施工合同的切实履行。

此外,针对「最低价中标」所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不少地区也已采用了高额的履约担保来配合不合理「最低价中标」的防治工作。住建部于2018年7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要对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工程实行高额履约担保。

事实上,保证保险在国际上早已是规避建设工程风险、保证工程安全的行业惯例。以安全事故颇少的德国为例,工程保证保险在当已是常规。正因为工程都上了保险,因此保险公司为了防止事故责任不明的问题,会不定期进行十分仔细的全面检察,保证各个阶段的施工都循规蹈矩。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期待在政府、企业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协力下,安全生产能离我们越来越近。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