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安全事故頻發,安全生產道阻且長

(插圖:暱圖網)

9月11日,住建部公佈了8月份的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71起、死亡80人,比去年同期事故數量增加10起、死亡人數增加11人,分別上升16.39%和15.94%。

今年的建築施工事故較之去年有明顯上漲。一至八月,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503起、死亡582人,比去年同期事故數量增加48起、死亡人數增加33人,分別上升10.55%和6.01%。

建築施工事故的多發勢頭,實為建築業的一個縮影:國務院安委辦此前通報顯示,建築業事故總量持續保持在較高位置。2018上半年,全國建築業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752人,同比分別上升7.8%和1.4%,事故總量已連續9年排在工礦商貿事故第一位。

安全事故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層層疊加:有的源自安全監管及安全意識,有的來自市場環境和客觀環境……

1 安全事故緣何頻發?

常見的建築事故包括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等。導致建築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大致有高處作業風險、地質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材料因素、人員因素等。總的來說,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

2016年,在江西豐城發電廠「11?24」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特別重大事故後,時任住建部部長的陳政高在全國建築施工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中總結了安全生產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當前一些工程為趕進度盲目搶工期而忽視安全生產;一些工程存在低價中標,層層轉包,偷工減料等問題;一些企業存在安全隱患,甚至是嚴重的安全隱患,發現不及時,整改更不到位;一些企業紀律鬆弛,管理不到位,存在嚴重的不負責任、嚴重的失職和嚴重的官僚主義;一些地方政府、住建部門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

事實上,這些問題一直是建築事故的主要原因。

以近年來發生的施工安全事件為例:

今年6月,上海奉賢某碧桂園項目發生模架坍塌事故。上海奉賢區安監局目前已公開調查結論,認定6·24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後據碧桂園對外消息,施工單位任意壓縮工期,是導致事故的一個間接原因

去年3月,西安地鐵被曝出「電纜門」事件:西安地鐵3號線所使用5種規格的由陝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纜取樣送檢結果均不合格。問題電纜公司負責人承認,在該項地鐵項目的招標過程中,奧凱公司使用低價競標方式獲得訂單,此後在生產過程中為了獲得利潤,便降低成本製造了不合格的產品

今年1月,廣西百色一在建項目發生一起土方坍塌較大事故。經初步調查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為:一是建設單位未以合法手續落實施工單位;二是施工現場施工作業和人員組織管理混亂;三是施工隊組織人員進行土方開挖時未按要求對邊坡進行放坡和支護;四是該工程未按要求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未辦理報建報監、施工許可手續就擅自開工。

歸根結底,工人作業水平不高、操作不規範,企業重視不足、材料不合規,監管不到位這三個層面的綜合原因,釀成了一起起安全事故。

2 安全生產道阻且長

「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安全生產,就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對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進行保護,同時還要保護設備、設施的安全,以保證生產進行。

近年來,我國已構建起了「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羣眾監督」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具體到建築行業,主要表現為政府的安全監管、企業的安全監督以及其中的工人安全培訓。

政府率先從多維度加強了安全監管工作。除了頻繁的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大檢查,以及安全生產「回頭看」外,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明確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勞務/材料等單位的安全生產職責,是監管的主要方向。

相關文件也接連頒發。如2018年2月,住建部印發《建築施工易發事故防治安全標準》,該標準將自今年十月一日起實施。再如廣東省住建廳近日通知將恢復實施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考覈和證書核發工作。

對於企業來說,首先要保證建築選材質量和建築工人施工質量,從源頭上監督安全生產。建築工程材料的質量是否符合設計及材料標準的要求,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築物的質量等級、結構安全;施工一線工人隊伍的安全意識、技術能力以及施工操作規範,對避免安全隱患也有重要意義。

更重要的是,企業應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在依靠監督機構和監理單位進行施安全監督外,企業也應重視自身質量管理機構的構建和人員安排;改變以往現場檢查、驗收、評定的安全監督慣例,建立起貫穿全程的安全控制。

除了強化政府監管與企業監督外,引入第三方力量也是近年的主要發展方向。工程擔保中的保證保險便是其中的典型。

在工保網的合同履約保證保險詳情中,我們可以看到:承包商採用合格材料設備,以及遵守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都是該保函的保障內容——履約擔保將保證承包方在施工過程中按照合同規定的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順利完成工程的建設,保證施工合同的切實履行。

此外,針對「最低價中標」所帶來的安全生產隱患,不少地區也已採用了高額的履約擔保來配合不合理「最低價中標」的防治工作。住建部於2018年7月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實施工程擔保制度的指導意見》,也明確了要對採用最低價中標的工程實行高額履約擔保。

事實上,保證保險在國際上早已是規避建設工程風險、保證工程安全的行業慣例。以安全事故頗少的德國為例,工程保證保險在當已是常規。正因為工程都上了保險,因此保險公司為了防止事故責任不明的問題,會不定期進行十分仔細的全面檢察,保證各個階段的施工都循規蹈矩。

「安全生產,人命關天」。期待在政府、企業和保險公司的三方協力下,安全生產能離我們越來越近。

▎本文系工保網原創作品,作者龔保兒。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若需轉載或引用請後臺回復「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