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歐盟,東南亞有東盟。東盟全稱東南亞國家聯盟,不過東盟一般翻譯成亞細安(ASEAN)。

亞細安成立於1967年,當時東南亞,剛經歷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分家和馬來西亞印尼對抗,越南戰爭局勢也持續升溫,威脅周圍國家的安全。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泰國五個創始會員國,當時希望藉助亞細安這個組織,創造一個穩定的區域環境。

1967年8月8日,負責外交事務的五個東南亞國家領袖,在泰國外交部簽訂了《亞細安宣言》。

如今,亞細安已擴大至10個成員國,包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

以歐盟的標準而言,亞細安是一個相對鬆散的組織。亞細安的集體決定是建立在協商與共識的基礎上。無論是各成員國的經濟整合程度、政治安全政策上的協調程度,還是社會文化融合程度,都遠遠無法與歐盟相比。

歐盟成員國公民可以自由在歐盟成員國居住和工作,但在可預見的將來,亞細安都不會發展成為另一個歐盟。

而且亞細安還有亞細安輪值主席國制度。根據《亞細安憲章》,亞細安輪值主席國每年在十個成員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中輪換一次。

亞細安輪值主席國的權利和義務,是要積極促進和提高亞細安的利益和福利,包括通過政策、協調、共識、合作來營造一個亞細安社區;確保以亞細安為中心;確保對亞細安產生有效及時的緊迫問題和危機狀況的影響;在加強和促進與國外合作方的密切交往中代表亞細安;並儘可能強制執行類似其他任務。

亞細安輪值主席國擔當著聯繫內部和外方的重要作用。

2007年,10個成員國簽訂《亞細安憲章》。


我認為不太可能。

首先,歐盟國家幾乎都是受基督教上千年的薰陶,而東盟裡面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還有儒家所影響的國家都有。因此歐盟國家的文化相對比較接近,價值觀也基本趨同,而東盟則比較雜亂。

其次,歐盟國家政治體制大體上基本一致,而東盟則相對更多元化一些。

再次,歐盟國家都受到曾經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嚴重威脅,因此安全上報團取暖需求強烈。雖然,東盟國家周邊也有中國、日本、印度等大國環伺。但是,由於這幾個大國互相牽制,反而會各自爭取拉攏東盟國家,這種撕扯也會導致東盟國家的撕裂。

綜上所述,東盟要達到歐盟那種程度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永遠也成不了歐盟式的同盟,縱觀東盟沒有一個能夠擔當的大國,各國如散沙一盤,諸多都是冷眼旁觀的多,雖有新加坡∴越南等強國,然人輕言微,號召不力,挑不起大梁,其它經濟基礎薄弱,心有餘而力不足。

同盟只是面上的東西,規根結底利益還是關鍵,更別說將來歐盟走向如何,現已有英國脫歐啦,將來歐盟解散也有可能。


不可能,歐盟是歐洲幾大地區性大國發起組織的,而且還有一個統一的羅馬帝國的框架在哪裡還有大一統的教廷框架。而東盟是幾個小國的組織,而且在這個地區從來沒有行程過統一的政權過。而在東盟又有中日印,三個大國在徹,這幾個大國都會不同意東盟發展成一個國家!


那是永遠都不可能的。


不可能,東盟陸地國家,海島國家幾戶各佔一半,各自的文化沒有太多共同性,也沒有一個類似於北約那樣的軍事組織,政治模式各不相同,歐盟國家政治模式幾戶差不多,


難!利益不一樣,大國影響


東盟跟歐盟性質不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