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其實可以理解。

因為這三個皇帝被俘的背景不一樣。

說最直白的,徽欽二帝被俘,是金軍攻破了汴梁,滅亡了北宋,作為亡國之君被抓住的。

但明英宗被俘,那是因為作戰失敗被俘虜了,他的背後還站著整個大明帝國。

後來瓦剌揮師直逼北京,如果北京陷落,那麼明朝就會遭遇與北宋一樣的悲劇。

但在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少保于謙站了出來,組織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一舉擊潰了瓦剌軍隊,保住了大明帝國的首都。

這就是徽欽二帝與明英宗最基本的區別。

金國滅亡北宋之後,對於剛建立起來的南宋是呈壓倒式的,所以可以肆意對待徽欽二帝。

而瓦剌抓到朱祁鎮之後,卻像是得到一個禍害。

因為瓦剌沒有攻破北京,那麼大明王朝對於瓦剌始終都是有壓倒性優勢的。

對於朱祁鎮,如果肆意凌辱,甚至殺掉,那就是公然挑釁大明朝,所不定會引來大明傾國之兵。

如果想要依靠朱祁鎮來索取利益,明朝又有了新的皇帝了,有得不到什麼利益。

這種情況下,還不如就送回去,給朱祁鈺填填堵。

這也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

弱國無外交。

宋朝無能,所以金國絲毫不在意徽欽二帝。

大明強硬,所以瓦剌不敢對朱祁鎮怎麼樣。


對於這個問題,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情況和事實,先說說宋徽宗和他兒子宋欽宗,當時大金上萬兵力揮師南下,一舉攻破北宋都城開封,俘虜大臣和妃子宮女上萬人,只有當時宋徽宗另一個兒子趙構跑了出去。這相當於什麼,相當於一場滅國戰爭,幾乎把你的有生力量和骨幹大臣全部殲滅,就相當於希特勒把波蘭給滅掉了,你的國家我都已經佔領了,我還怕你嗎?所以當時宋徽宗和宋欽宗等於是亡國之君,所以到了金國那邊,日子自然不好過,金國皇帝自然也就不會好好對他們,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一點利用價值,包括後來的趙構也根本不想讓他們回來,來分他的皇權,所以後來的嶽飛,每一次北伐說要迎接二聖回朝,趙構就不願意,最後打到朱仙鎮時被趙構的三道金牌硬生生的給拉回來,不讓他再打了!

再來說說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是受了他的太監

王振的蠱惑,親自御駕親徵,結果全軍覆沒,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雖然他被俘虜了,但是明朝的一切都在,並且在他親徵之前把國事都委託給了他的弟弟朱祁鈺,國家機器還是照常運轉的,雖然他被也先俘虜了,但是他還有很大的價值,因為也先並不知道朱祁鎮在被俘虜的那一刻,已經不是皇帝了。所以也先幻想著想利用他的明朝皇帝身份,把明朝的城門一道道打開,所以好喫好喝的款待著他,對他禮敬如賓,但是明朝的守將根本不認他這個皇帝,不管是去大同還是去山海關,都沒人開門,也先沒辦法就把他交給了自己的弟弟伯顏木貼兒,但是沒想到的是,朱祁鈺不卑不亢,以他極大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也先的弟弟,伯顏木貼兒成了他的粉絲,以至於後來也先覺得朱祁鎮已經沒有用了,想要殺掉他,都被他的弟弟攔了下來,後來怕朱祁鎮有什麼意外,乾脆與他同喫同住!並且經常給大明通信,讓那邊的人派使者把他們的皇帝接回去,由於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礙於面子和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派使者去瓦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朱祁鎮成功的被明朝的一位口才極佳,卻名不見經傳的明朝使者接了回去,第二次再當上皇帝的傳奇經歷。

謝邀。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的結果從表面上看儘管都是中原皇帝兵敗被俘,但就其戰爭性質和戰爭目的上則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靖康之恥是北方金帝國對南方宋帝國的滅國戰爭

金帝國崛起後,通過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靈活的外交手段聯合北宋帝國滅掉了北方強大的遼帝國。在滅遼的同時,金帝國看到了北宋帝國軍事上虛弱的本質,趁機攻入開封,滅掉北宋帝國。但由於南征失利、民間軍事組織的抵抗和統治能力有限等因素,金帝國纔不得不調整既定戰略,先是扶植傀儡政權建立緩衝地帶,而後乾脆與南宋帝國議和。

土木堡之變只是瓦剌與明帝國一次影響力很大的邊境戰爭

在戰爭爆發之前,元帝國被已經被明太祖逐出中原,捕魚兒海一役導致黃金家族喪失在蒙古部落的宗主權,蒙古部落陷入羣龍無首的境地,而後,明成祖五徵漠北,蒙古政權根本無實力對抗明帝國,只能發動邊境騷擾掠奪的小規模戰爭,土木堡之變也只是一場僥倖的勝利,不會傷及明帝國的元氣。騷擾掠奪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經濟利益。明中期互市後,中原王朝從此也就不再受到蒙古部落的軍事威脅了。

不同的戰爭性質與目的決定了俘虜的不同政治作用

靖康之恥俘虜的價值主要在於通過挑戰宋高宗執政合法性來要挾其在宋金和議中被動受制。當紹興和議達成後,俘虜的這種價值已經完全喪失,扣住俘虜皇帝不放更有利於緩和宋金關係。

土木堡之變俘虜的價值儘管同樣在於要挾明帝國,獲取政治利益。但在北弱南強的大形勢下,當看到明帝國不為所動,堅決抵抗的決心後,趁勢議和,見好就收,獲取最大利益是瓦剌政權最好的策略了。沒有比送回俘虜皇帝更適合作為議和示好的工具了。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即刪


因為金國實力比也先大的多,而土木堡之變後的明朝比靖康之變後的北宋實力大的多。兩兩對比的實力不同,結局自然也是不同。

  北宋末年,在徽宗及蔡京高俅等人不懈努力之下,大宋已是朝綱混亂,民怨沸騰,而大宋的敵人卻是剛剛滅掉東亞第一強國遼國的金人。國都汴梁(也就是今天的開封)被女真人如指戳豆腐般攻破,而且是兩次!

  兩次國都被圍,徽欽二帝在女真人的指使下搜幹刮盡汴梁城裡的金銀財寶,雖然金人最終因為兵力不足,無法固守汴梁而退回黃河以北,但臨走時不僅帶走金銀財寶和二帝,還有大量的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共三千餘人全被擄走,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同時女真人還帶走大批皇室少女,婦女、宮女、官女、民女等共一萬五千多人。可以說,當時無論是大宋幾十年的人才儲備還是財力儲備幾乎都被損耗殆盡,自「靖康之變」以後,金人在長江以北再無敵手,整個宋國北境都成了金人的跑馬場,沒有任何人能給他們以威脅,而南宋的趙構和中興四將還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在長江以北站穩腳跟,如果沒有不世出的天才將領嶽飛,南宋將會一直被金人壓制,絲毫翻不起哪怕一點點浪花。

  如果你的敵人被你打到,再也站不起來,再不對你夠成任何威脅,他家裡的財物任你取任你用,他如一條哈巴狗在你面前搖尾乞憐,你會尊重他嘛?

  再來看土木堡之變後的明朝。雖然土木堡之變明朝損失數十萬人(具體傷亡數字存疑),光隨行的大臣就有66名戰死,但是土木堡之變是發生在河北張家口的懷來,不是發生在都城北京,而且也沒有金人圍汴梁時搜盡城中財寶的事發生,明朝損失的只是皇帝出行所帶的財物。至於帝國精英也沒有如北宋那樣整個朝堂幾乎被一網打盡,好歹有監國的朱祁鈺,而且也立了太子,更重要的是有于謙等一批留守官員。這樣一對比就可以發現,一明朝沒有損失反擊的財力,二明朝有精英官員可以組織人力做好反擊,相對與北宋,明朝雖然皇帝被俘,軍隊損失幾十萬,朝堂大臣死傷過半,但帝國的根基還在。

  再來看明帝國的敵人也先。也先是蒙古人,此時的蒙古在明朝不斷的打擊下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代縱橫天下的蒙古,自然沒法跟剛剛滅了遼國被契丹人稱做「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相比。也先雖然在土木堡殺了幾十萬明軍還俘虜了明朝皇帝,但這些對他沒有用處,他想要的是大明的金銀財寶,是大明的人口。他不能像金人攻宋那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殺人就殺人,想掠奪就掠奪,他沒那個本事,所以他還要用朱祁鎮來要挾大明撈些好處。誰知道明朝君臣腰桿子硬,死活不喫他那一套。這就像一個無賴撿了隔壁富戶家的一件寶貝,本指望用這個寶貝多訛些錢財,可惜富戶不上當,一狠心連這寶貝都不要了,如此一來這「寶貝」便一文不值了,到最後只好找個臺階把這「寶貝」送回去了。

  至於女真人對徽欽二帝和也先對朱祁鎮態度的不同,只是因為他們對自己重要的程度不一樣,無他而已,其結局也是如此。


從對手來說,女真已經拿下了遼國大部分,戰鬥力很強也看到宋國的虛弱,有衝勁拿下宋國,所以幾次開封保衛戰失敗後依舊猛攻開封,最後擄走徽欽二帝。而也先雖然土木堡殲滅明朝主力精銳部隊又俘虜明英宗,但一次北京保衛戰失敗後就不打算在攻打北京,而是主動稱臣和明朝做生意,開放榷廠。也先明白明帝國的整體國力綜合是他不能一次滅的了的,所以很聰明的撈了很多實惠。縱觀完顏和也先來說,完顏是有滅遼餘威敢來滅宋,而也先沒有,完顏是比也先愣,最後完顏的實惠落的更多。當然宋朝後來也是有很多名將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而明朝是一個經過幾代皇帝勵精圖治下給英宗留下的強國,其綜合國力也是遠超當時的宋國,當然也先也只能見好就收。


說實話:

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當年不在場啊


很簡單開化和未開化民族的區別。遊牧,漁獵。漁獵屬於半野人


逮住宋朝皇帝的是如日中天的猛虎,逮住明朝皇帝的是剛多喫了兩把鹽的燕巴虎子。就是這個原因、區別


一名北宋未年。一邊明朝中期。傻子也明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