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說的其他女兒應該指的是史書記載被武則天自己害死的長女安定公主吧,因為武則天只有兩個女兒,高宗另外兩個女兒是武則天死對頭蕭淑妃所生,自然也不會心慈手軟。至於安定公主被武則天害死一說,一來當時情況特殊,二來也缺乏真憑實據,而對太平公主的寵愛一來是太平公主非常像武則天,二來可能恰恰就是因為安定公主早逝,讓武則天給了太平雙倍的疼愛。

先說說高宗李治的另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此二女都是蕭淑妃所生。蕭淑妃是高宗早年最寵幸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僅次於王皇后,而王皇后無子女,蕭淑妃卻生下一子二女。後來,王皇后為防止蕭淑妃奪後位而幫助李治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回宮中,最後武則天反而一路得寵,開始威脅她的地位。王皇后不得不與蕭淑妃聯手,二人最後還是被廢,武則天被立為新皇后,王、蕭二人慘死。蕭淑妃的兒子許王李素節也被武則天所殺,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宣城公主被囚禁在掖庭宮,終日不見天日。

咸亨二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巡幸東都,太子李弘監國,發現了兩個姐姐悲慘,年已二十多歲還未出嫁(新唐書記載年近四十是謬誤,因為李治當年才四十四歲),唐代女子一般十三五歲就已出嫁。於是向父親求情,李治對李弘大加讚賞,當即允許,義陽公主嫁翊軍權毅,宣城公主嫁潁州刺史王勖。但武則天因此深恨兒子,加上李弘政見多與武則天不同,且為太子多年,已有勢力,一旦繼位自己必然喪屍權力。最後李弘在李治宣佈將禪讓於他不久後突然暴斃,史書多猜測為武則天所殺,當然也不排除李弘自己身體原因。而兩位公主的駙馬後來參與反對武則天被殺,兩位公主再次被囚,義陽公主不久去世,宣城公主活到李唐復闢,改封高安大長公主。這兩個公主被武則天迫害是理所當然的,母親是武則天死敵,丈夫又反對武則天。

然後就說說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是武則天長女,當時武則天被封昭儀,之前又已有兒子李弘,倍受高宗寵幸,在後宮地位逐步攀升。而王皇后、蕭淑妃開始不斷想方設法打擊武則天。因此史料記載武則天將親生女兒安定公主殺死,嫁禍給剛剛來看過公主的王皇后。高宗發現公主死後怒不可遏,由此下定廢后決心。但是因為沒有證據,所以最後高宗給出的廢后理由一直是皇后不賢,還有使用「厭勝之術」。

關於武則天殺親生女兒陷害王皇后一說,一直眾說紛紜,不信者認為武則天畢竟是公主親生母親,不至於殘殺襁褓中的女兒。但相信者也提出她毒殺長子李弘、廢殺次子李賢、流放三子李顯、軟禁並險些治四子李旦謀反罪,逼死孫子李重潤、孫女永泰郡主、孫女婿兼侄孫武延基,能對四個兒子和三個孫輩這麼心狠手辣,何況那個還沒長大沒有太多親情的女兒呢?況且王皇后畢竟不至於傻到殺公主,因為這樣對她一點好處也沒有還給自己扣上嫌疑。所以,事實真相很難判斷,或許正巧安定公主死於一場急病,正好被武則天利用也未可知。

其實武則天殺死親生女兒是很可信的,因為從她後來的舉動來看,她確實做得出來。更有一點,後來武則天給這個女兒定下謚號「思」。按照唐朝謚法,「追悔前過曰思」。而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哪裡來的過錯?可見武則天或許正是在追悔自己殺死親女的過錯。

最後就來說說太平公主。安定公主死後,武則天又生下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所以當最小的太平公主降生的時候,這大概是武則天這個女強人心中的慰藉。安定公主的早逝讓她把雙倍的疼愛都給了太平公主,對其百般縱容。況且,太平公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後常謂「類我」。而主內與謀,外檢畏,終後世無它訾。」父母總是會比較喜歡和自己相像的子女,也是人之常情。太平公主無論長相、性格都跟武則天十分相像,所以武則天經常和她討論重要大事。

武則天對太平公主的寵幸更是體現在方方面面。按照唐朝制度,親王封邑實封八百戶,不能超過一千戶,公主不能超過三百戶,而太平公主第一次獲封就是三百五十戶,此後更逐步攀升達到三千戶!武則天早年最寵信外甥賀蘭敏之,這個紈絝子弟曾姦汙本應許配太子李賢的女人,還跟自己八九十歲的外婆傳出不倫緋聞,武則天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後來他姦汙了太平公主的宮女,就被武則天發配後殺死。

對於她的婚姻,更是重視。早年吐蕃求婚,武則天不捨得太平公主遠嫁,寧可悔婚。後來為她選了薛紹,又要求薛紹的哥哥休妻。之後薛紹哥哥謀反,全家被殺,太平公主回到宮中。武則天為她選的第二任夫婿是自己最大的侄子,武氏宗族中地位最高的武承嗣,卻因為一點小病,太平公主不喜歡就作罷。又給他選了武攸暨,為此殺了武攸暨原配妻子。這也是當時武則天意欲稱帝,對李唐宗室痛下殺仇,為保全太平公主,讓她成為武家兒媳。

第二次婚姻後,太平公主開始越發放縱,收攬男寵,還把男寵張昌宗獻給母親武則天。政治上賣官鬻爵,培養親信。之後無論武則天稱帝,李顯複位,韋後之亂,唐隆政變,太平公主都是當時政壇不倒翁,還在誅殺韋後時發揮大作用,直接將中宗之子,小皇帝李重茂拉下御座,擁立四哥李旦。到了李旦禪讓給兒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更是「宰相七人,五齣其門」,勢力遍佈朝野。這一切都是源於母親對她的寵愛和培養。最後為李隆基所殺,終於一個「牝雞司晨「時代終結。


父母的寵兒一般都是最像自己的那個孩子,武則天之寵太平公主,正緣如此。太平公主不僅有著與武則天一樣的美貌,更有著與武則天一樣爭強好勝的性格。在政治上,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得力助手,整個武周時期,太平公主的作用不容小覷;而在後宮生活中,太平公主更是投母所好,為武則天提供清秀俊朗的面首,博母親歡心。正因如此,武則雖然心狠手辣,對李室宗族甚至自己的親生兒女毫不手軟,卻對太平公主寵愛至深。武則天死後,太平公主也欲效法武則天,成為唐王朝的第二個女皇,可是她畢竟政治智慧無法與武則天比肩,她不像武則天懂得隱忍,太急於求成,而在籠絡人心、政治判斷、夯實陣營方面又露出諸多短板,最終被其侄李隆基賜死。


太平身上有武則天的影子,初期,太平既有她的聰明伶俐,又有她想擁有卻沒有的純真可愛,所以武則天對太平寵愛有加。不可否認,太平也為大周鄉大唐平穩過度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時候,她也是武則天的精神支柱。後期,隨著權力慾望的強大,太平逐漸黑化,甚至有了效仿武則天當女皇的想法,最終被侄子所滅。


因為太平!感覺對不起她!


投其所好、避其所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