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一個人,他於1940年2月23日下午4:30分在吉林濛江保安村三道崴子,孤身一人被日軍和漢奸走狗圍追激戰5日後,壯烈犧牲,時年35歲,他就是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

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割下了將軍不屈的頭顱,並殘暴地剖開了將軍的肚子,想知道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楊靖宇戰勝嚴寒和飢餓,頑強地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結果發現楊靖宇的胃裡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樹皮、棉絮。在場的敵人都驚呆了。

楊靖宇將軍在犧牲前率部已經和敵人周旋了一個半月,面對數十倍的敵人,莽莽林海雪原,零下40度滴水成冰,戰士們衣不避寒,食不果腹,連續作戰,部隊傷亡減員嚴重。

後來有人回憶說,當時的情形非常艱難,大樹都凍得嘎巴嘎巴響,戰士們都是破衣破鞋,很單薄,連續作戰長途奔襲一身汗也不覺得冷,可一旦停下來,衣服馬上就會凍成冰,胳膊都無法彎曲,冷風一吹,那種感覺就像掉進了冰窟窿裡面,寒浸骨髓。特別是到了晚上,肚子很餓,沒有喫的,還不敢睡著,睡在冰天雪地裏,一睡著可能就凍死了。那個時候,活著比死都難。

在這樣極為惡劣的條件下,有的抗聯隊員悄悄消失了,而有的敗類則投降了日本侵略者,充當了走狗,瘋狂地咬向楊靖宇的抗聯第一路軍。

1940年1月21日,軍部警衛旅一團參謀丁守龍被捕叛變;2月1日,司令部特衛排長張秀峯攜武器、密件、現金投敵叛變,請記住這個人,他是一個孤兒,是楊靖宇將軍收養了他,撫養他長大。憑著楊靖宇將軍的計劃,本是可以甩掉敵人的,正是他,完全暴露了楊靖宇的行蹤,帶領日軍大隊人馬圍攻楊靖宇。

2月12日,楊靖宇身邊僅剩下六名戰士。2月15日,在敵偵察機引導下,數萬敵人封鎖山林,日夜地毯式搜索。

為了保護同志,楊靖宇再次分兵,讓四名傷員往回走,避開敵人。自己僅帶朱文範、聶東華兩個警衛員在密林中繼續前行,吸引追兵。

此時,敵人已部署重兵將濛江縣各村通道和山岔路口全部封鎖,並嚴令上山打柴的農民不許帶午飯。2月18日,警衛員朱文範、聶東華在購買食物時與追捕的敵人遭遇犧牲。

楊靖宇孤身一人與600多追兵繼續戰鬥,敵人在楊靖宇槍下一死六傷。楊靖宇左臂負傷。敵人沿著楊靖宇的血跡追擊,到第二天上午,600多追兵只剩下50多個人,也沒有追上楊靖宇。

2月33日晚,農曆正月十五,楊靖宇在距濛江縣城西南六公里的保安村三道崴子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夜晚。

2月23日上午,楊靖宇在三道崴子遇到四個砍柴的農民,請他們幫忙買食物和一雙棉鞋。其中,有一個人叫趙廷喜,他當時勸楊靖宇將軍別堅持了,投降吧,楊將軍回答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就是這個趙廷喜回村後擔心被人舉報,向特務告密,最終,使敵人找到了筋疲力盡的楊將軍。

據日偽檔案記錄,當日軍指揮官西谷喜代人指揮日軍和偽滿軍警包圍了楊靖宇時,曾向楊將軍喊話:「君是楊司令否?」並試圖勸降,但楊靖宇回答:「不必多說,開槍吧。」

在日偽部隊的圍攻下,楊靖宇將軍又孤身死戰了20分鐘之久,右臂中彈手槍落地後,又用左手抽出另外一隻駁殼槍迎戰。

而在這時,有一個人已經架好了機槍,時刻等待著楊將軍從樹後露身。突然,楊將軍從樹後沖了出來,據日偽檔案記錄, 1米93的大個子,雙手擺動超過頭頂,大腿像鴕鳥一樣,在雪地中快速奔跑。但是跑了不遠,楊將軍體力不支,速度慢了下來。這時,等待多時的機槍,一個點射打過去,三發子彈齊中胸口,楊將軍轟然倒地。

1940年2月23日下午4:30,楊靖宇將軍戰死沙場,壯烈殉國。

請咬牙記住這位機槍手,這是追隨抗聯部隊大漢奸大叛徒程斌投敵叛變的曾經楊靖宇的部下,他的名字叫張奚若,這個戰犯、殺害楊將軍的兇手後來隨著日本《陣中日誌》暴露出來,他不但殺害了楊將軍,還親手鍘下了楊將軍的頭顱,此人現在仍然健在,毫髮無損。

當楊將軍倒下之後,日軍不敢相信楊靖宇就戰死在眼前,經過反覆確認後,日方的報道中是這樣描述的:「是楊啊,於是,所有的討伐隊員都發出了男兒之泣。」

他們是應該哭的,據戰後統計,僅僅為了追擊楊靖宇將軍一個人,日軍就動用了這一年日本整個GDP的1%,而當年日本的戰時軍費也不過GDP的30%。

有的人感嘆,如果中國有100個楊靖宇的話,日本將會面臨破產,可是,楊靖宇將軍的犧牲完全是因為被投敵的漢奸出賣。我在知乎上竟然看到了這樣的自以為理性的評論:這麼多人叛變,是不是他自身也有問題啊,最起碼識人不明!

這一刻,我感覺我的眼睛快要流出血來。還有的人這樣評論:楊靖宇的抗聯第一路軍在東北抗日的軍事作用並不大,並沒有有效牽制住關東軍。

你知不知道,當時的東北,擁有中國最強軍力的奉系軍閥未做任何抵抗,就將東北拱手相讓,只有抗聯在頑強抗戰。

根據1938年的數據,日本在東北的部隊有20餘萬人,其中不包括偽軍,在這樣的情況下,楊靖宇將軍率領抗聯戰士憑著長矛大刀,喫著草根樹皮,從300人發展到了6000人,憑著遊擊戰術,屢戰屢勝,活動區域擴大到20個縣,成為中國抗日力量的象徵,他是日滿敵佔區心臟上的一把尖刀,他是東北抗戰的大旗。

老百姓流傳著一句歌謠:滿天星,數不清,東邊道,出英雄。抗日英雄無其數,楊靖宇數第一名。

巴黎的《救國時報》報道:「第一軍屢敗日偽軍,弄得日偽軍一聞人民革命軍之名,便戰戰兢兢,心膽俱寒。」

據不完全統計和日偽檔案,1937年至1938年,僅通化一帶,被楊靖宇所部襲擾1263次;丹東一帶,襲擾5549次,共殲滅日偽軍2.5萬人。日本人對楊將軍恨之入骨,關東軍司令部在《治安肅正要綱》特別提出:「對於捕殺匪首楊靖宇等須全力以赴。」其行動策略是:同時遇到抗聯和抗日山林隊,專打抗聯,不打山林隊;若是同時遇到楊靖宇和其他抗聯部隊,專打楊靖宇,不打其他抗聯。

誰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創造出更好的戰績,在日本全面戰爭的情況下,消耗1%的GDP去專門對付一個人,如果作用不大,誰又能令敵人如此不安?

當我們坐在空調房裡,吹著冷氣,淡然地用冷靜的語調評論如此一位英雄的時候,連老天都哭泣了。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我想,如果魯迅在今天網路上發表這番話,會引起什麼樣的反響和評論呢?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那時的中國,我們的文明教育程度更高,物質水平更高,素質更高,國家富強,可是這個強要強在骨子裡,楊靖宇將軍的精神就是這骨子裡骨髓。

有了這個精神,我們就會強大。

1949年5月,郭沫若在瞻仰楊靖宇遺容時,揮毫寫下《詠楊靖宇將軍》: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於今赤旆滿山河。

說真的,楊靖宇將軍如果不是身在當時的戰場,而是在今天的職場,也絕對是最有魅力的領導人。

他首先是個優秀的高材生,愛學習,學歷很高;他是個演講家,在艱難抗戰的環境中,他說服周邊所有的山林力量加入到抗戰中,他善於使用不同的語調,具體生動明瞭的語句,引人深思,鼓舞士氣,給人們以堅定的信念;他是個戰略家,根據東北具體情況,詳盡研究,制定了「武裝自己,拯救自己,與日寇長期進行遊擊戰」的戰略目標和部署;他是最好的CEO,他創建抗日聯軍,從無到有,白手起家,令東北日偽軍膽寒;他是個活動家,聯絡工人羣眾,策劃實施多次大型的罷工和集會;他多才多藝,還是個革命的藝術家,身高1.93米,魁梧帥氣,能譜曲,能編歌,當年第一路軍的軍歌《西征歌》就出自他的手筆。

其實,我也想過,為什麼楊將軍會最終命喪那些曾經的抗聯隊員手中,到底是什麼讓這些叛徒如此瘋狂?

有人說是惡劣的環境讓他們叛變,但瘋狂的原因絕不僅僅如此。我想了很久,這應該是人性中某些變態的弱點,一個人一旦叛變了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信仰,就會變成一條瘋狗,既要向新的主人證明自己,又要通過瘋狂地咬人,通過讓所有人閉嘴來掩蓋自己的罪行,越是親近的人,越咬得兇。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在今天,也不少見,這是一種變態的罪噁心理。這種人活著比死了更痛苦,他的後代也將因此而痛苦不堪,抬不起頭來。

那麼,後來這些叛徒們都怎麼樣了呢?

抗戰勝利後,抗聯隊伍中最大的叛徒程斌又混進了華北野戰軍,還當上了指揮員。1951年的一個雨天,程斌打著傘在街上走,碰巧有個人避雨躲到了他的傘下,結果程斌發現,這人曾經是叛變的抗聯幹部。

不知道什麼原因,兩人同時分別舉報了對方,那年正在肅反,兩個人都被槍斃,同時閉嘴了。

殺害楊將軍的兇手,當年隨著程斌叛變的機槍手張奚若,欺騙自己的把兄弟彈藥手王佐華頂罪,逃脫制裁,現在依然健在,還接受過記者採訪。

還有那個由楊將軍撫養長大,最後出賣楊將軍,將突圍計劃交與敵人的張秀峯。張秀峯是一個孤兒,父母雙亡人情冷漠,後來,參加了抗聯,成為楊靖宇的警衛排長。楊靖宇曾經對他說:「你是孤兒,沒有爹媽,我也沒有兒女,你就和我兒子一樣。」楊靖宇教他寫字,教他唱歌,教他吹口琴,並親手贈送給他一個口琴。張秀峯對這把口琴愛不釋手,沒事就拿出來把玩。可就是這樣一個一手栽培的戰士,一個被當作親生兒子的孩子,在絕境之中叛變。張秀峯的叛變對於楊將軍來說是致命的,這個張秀峯也還健在。

後來記者採訪張奚若和張秀峯之後,楊靖宇將軍的警衛員黃生髮曾力主將這些叛徒敗類送上法庭,可是法律部門竟然說,已經過去了追訴期,二來也沒有有效的證據,事情不了了之。戰犯還有追訴期?那麼,是不是如此一來,我們也應該忘記日本曾經犯下的罪行呢?他們從來也不承認,他們也過了追訴期,可以嗎?

對了,還有那個告密的趙廷喜,日本人獎給了他30個大洋。回到村裡,保安村警察署的警察們就找上門來,說:「你老趙告密有功,發了大財,別獨吞了,給咱們打點酒喝。」喝著喝著就變了「味」,指桑罵槐地沖著他罵,揪著他耍。

以後錢喝沒了,警察們還天天把他找到警察署,見面就打,劈頭就罵。趙廷喜在保安村實在待不下去了,只好遠走他鄉到柳河藏身。6年之後偷偷回濛江撿蘑菇,讓老百姓發現,二話沒說擰送政府處決。1946年人民政府在楊靖宇的墳前將趙廷喜槍斃。

叛徒,連叛徒都看著不順眼。

還聽說,楊將軍的後人大部分都是老老實實的工人。他的一個外甥經營了一個加油站,被人強佔,投訴無門,找到對方:「我是楊靖宇烈士的親屬後人,能不能留碗飯喫?」對方說:「楊靖宇是誰呀,都哪個年代了,誰還講楊靖宇了。」

誰還講楊靖宇?我們都會講,會一直講下去,我最尊敬的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先生就播講過評書《抗日英雄楊靖宇》,大家可以搜索免費聽,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曾經有過這樣一位令敵人膽寒的鋼鐵戰神,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關於那些醜惡的卑鄙的叛徒們,魯迅先生在《戰士和蒼蠅》還這樣寫過: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去罷,蒼蠅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你們這些蟲豸們!

- End -

職場Box / 望鈞_老望

2018.07.13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