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74年五一勞動節閱兵,卡爾·馬克思大街沿線的公寓樓懸掛著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畫像。

懸掛在公寓樓窗外的標語是從前東柏林的宣言:「這是卡爾·馬克思大街,不是德國商業銀行大街」。最近,全城的租戶,尤其是居住在原東德首都(東柏林)的租戶,舉行遊行和集會,並在他們的窗外懸掛橫幅標語,以抗議貪婪的房地產巨頭企圖搶走他們的房子並賣給富人。

在柏林東部,德國上流社會盯上了卡爾·馬克思大街兩側50多年前建設的公寓。這些公寓是社會主義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為成千上萬的工人階級建造的。這些7至9層的公寓,坐落在以撰寫《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德國政治哲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大道兩側。

「即便是在1990年德國統一後的最初幾年中,住在卡爾·馬克思大街公寓的人們也比城市西部的其他人享受著更低的租金。」現居住在卡爾·馬克思大街公寓的89歲居民維克多·格羅斯曼(Victor Grossman)說。1961年,格羅斯曼和他懷有身孕的年輕妻子以及他們的一個孩子一同搬進了卡爾·馬克思大街旁的一套新公寓。

那時的格羅斯曼一家,全家月收入1500馬克,只需要交114馬克的房租。現在,格羅斯曼的一個兒子住在柏林其它地方,另一個兒子在國外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居住。喪妻的格羅斯曼每月為過去居住的老公寓交650歐元的租金。即便如此,這一價格仍然被認為是極低的。因為他的許多鄰居都交更多的租金。

在卡爾·馬克思大街和柏林的其它地方,住在地產開放商將要收購的公寓中的人們將會失去自己的住所,因為他們無力承擔由此導致的高昂租金。柏林最大的地產開發商德國沃能(Deutsche Wohnen)已經買下了卡爾·馬克思大街沿線的700套公寓,目標是將它們改造成昂貴的商品房。

格羅斯曼和成百上千的鄰居們,強烈反對把他們的公寓賣給地產巨頭。這條街過去被東德社會主義政府作為典範而驕傲地宣傳——這裡的住房被提供給人民,不是為了增加大公司的利潤,而是為了滿足人民的需求。

20世紀50年代,許多西柏林人對(最初被稱為)「斯大林大街」沿線拔地而起的大規模住房項目嗤之以鼻。他們宣稱這些街區在審美上單調,令人看起來心生厭煩。格羅斯曼說,約瑟夫·斯大林去世後,1961年這條大街的名字「幸好被改成了卡爾·馬克思大街」。

圖:柏林的卡爾·馬克思大街及其沿線的「斯大林式」公寓樓,現在成了房地產開發商們將廉租房轉為商品房的目標。

在德國統一前後,這條寬闊大街沿線的公寓,也被西柏林作為東德社會主義政府試圖使東柏林看起來像莫斯科的例子而加以嘲諷。

在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一開始,大型商業公司推動柏林市政府拆除那些無法接受的過去的共產主義標誌。例如,在離卡爾·馬克思大街不遠的卡爾·李卜克內西(Karl Leibknecht Strasse)大街,有座很受歡迎的共和國宮(Palace of the Republic)。共和國宮是東柏林勞動人民經常使用的免費的文化和會議中心。這座建築的玻璃幕牆映射著街對面的柏林大教堂(Berlin Dome cathedral),在著名的菩提樹大街(Unter den Linden)與卡爾·李卜克內西大街的交叉口形成了令人驚嘆的景觀。儘管這座建築十分堅固,而且東柏林人發起了不計其數的示威來表達抗議之聲,但這座建築還是被拆除了。

每當意識到東德把卡爾·馬克思大街的大型公寓建築修建地如此堅固,以至於拆除費用不菲的時候,有關拆除它們的一切想法都很快被擱置下來。甚至統一後的新的柏林市政府試圖更改卡爾·馬克思大街的名字時,也因遭到當地居民抵制而作罷。

德國沃能正在把它想要收購的卡爾·馬克思大街700套公寓增加至10000套,它已經吞併了柏林其他地區的公寓。但是現在,它正面臨著全城租戶們的抗議。為推動關於允許柏林市將德國沃能房地產充公的投票,租戶們徵集到了幾十萬個簽名。

這場運動得到了在柏林執政的「紅-紅-綠聯盟」的三分之二一一德國左翼黨(Die Linke)和綠黨(Green Party)的支持。柏林市參議會由分別來自社會民主黨、德國左翼黨和綠黨的五名成員組成。柏林市長是一位社會民主黨人,他正在考慮支持租戶們組織的這場運動,儘管他所在的黨尚未對此表態。

(譯者註:在2016年柏林地方選舉中,社會民主黨拿到了市議會160個議席中的38席,德國左翼黨和綠黨各拿到27席。這三個政黨共同擁有半數以上的席位,從而在柏林聯合執政,被稱為「紅-紅-綠聯盟」。)

在2018年聖誕節的前幾周,相比於一樓商店櫥窗內的聖誕節裝飾,公寓窗外懸掛的抗議標語顯得格外突出。現在是2019年1月中旬,標語依舊在那裡。

德國沃能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已經佔有的700套公寓,但也不會提高現有租約住戶的租金。這些保證對於租戶們來說當然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一保證本質上就是:一旦現在的租約到期,租金就會飛漲。

直到東德終結後的第19年一一2008年,住在這些公寓裏的人們仍然繼續享受著合理的租金,比西柏林地區的租戶們所交的租金要低。事實上,卡爾·馬克思大街距離東德過去的公共生活中心、兩德統一後柏林的心臟地帶一一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2008年以來,下層住宅的高檔化趨勢在柏林急劇發展。據估算,每年有40000名高收入羣體者搬進這座城市。外國投資者和低利潤率,已經增加了柏林的生活成本和租金方面的上行壓力。

圖:2008年12月,柏林共和國宮的拆除工作結束。統一之後的德國政府試圖抹去東德的全部記憶。

這只是又一個例子——證明瞭東德的終結,不僅傷害了那些居住在社會主義東德的勞動人民,也傷害了那些居住在資本主義西德的勞動人民。東德廉價優質房屋的存在,迫使西德為勞動者降低了價格。這種價格方面的壓力不復存在了。結果就是,2008年以來柏林的房租增長了1倍甚至更多,這引發了反對低級住宅高級化的租戶抗議,並得到了德國左翼黨的支持。

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勝利。由於持續數月的抗議,谷歌取消了在克羅伊茨貝格(Kreuzberg)地區將一座舊電站改造成高科技園區的計劃。克羅伊茨貝格長期以來是一個貧窮的地區,有著大量的土耳其裔人口。這裡現在被認為是一個「時髦」的地區,其貧困租戶被不斷排擠出去。谷歌園區的取消,給這裡帶來了一線希望,使得房租上漲的趨勢至少能夠稍微放緩一些。

人們因支付得起的住房的短缺而感到擔憂。這使得柏林的社會民主黨市長在去年8月表示,該市正在考慮阻止外國投資者購買地產,以減緩租金的上漲。

柏林市政府已經出臺了措施來抑制不斷上漲的租金,包括擴大反投機法的適用範圍。這些法律允許政府阻止私人銷售,以有利於柏林的州立企業(柏林是德國的一個州)。

原屬東柏林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Friedrichshain)區,第一次拒絕了向私人開放商出售公寓,並且已經收購了被房地產公司盯上的一些公寓。當然,在過去的東柏林,私人房地產大亨對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區發生的事情沒有發言權——因為那時他們根本就不存在。

譯者:冷洋

來源:《人民世界》[美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