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

人生总会有梦想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先选择现实,但是不要离梦想太远,就是绕一弯儿还能回来。

——宁浩

宁浩在太原钢铁厂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我不喜欢那个环境,到处都是炼焦的煤气味,树是黑的,噪音特别大。」

3、4岁时宁浩生了场病,他和病房里的小女孩一起看小人书,宁浩很快把连环画看完了,就和小女孩临摹起小人书。

父母看到他的「画作」后,极为赞赏。自此之后,宁浩开始学学画。

考上重点高中没几天,宁浩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这生活太没意思了。」

几乎没怎么考虑,宁浩就退学考上中专:山西电影学校的美术专业。

「很好考,基本上只要报,就能上。那个学校太牛逼了,完全是一个放羊的学校,一年多没校长。」

学校有个电影院,宁浩沉浸在漫天的电影中,但真正改变他电影观的,是录像带。

一次,几个年轻老师从北京带回一批录像带,里面包含美国电影、欧洲电影和日本电影等。

宁浩从中见识到真正的电影世界。

宁浩学的是画电影海报,那时的海报都是手绘的。但他后来就画过一张,是刘德华。

「画完那张,我就失业了,印表机诞生了。」

宁浩第一次知道迷茫是什么感觉:

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然后觉得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走,但是又完全不知道,走到哪个方向是正确的。

宁浩最初被分配到太钢电视台,可执拗如他偏不去报到。

19岁的宁浩背著自己的画到各个艺术团自我推销,基本毫无希望的事情,可人生有时恰充满奇遇。

宁浩在山西省歌剧舞剧院门口坐等院长时,恰逢太原话剧团的一个老师也来办事。

闲来无事两人聊天,老师看了宁浩的画后说:你的画很好,介绍你到我们团吧。

如此,宁浩阴差阳错破格进了太原话剧团。

然而20世纪90年代,话剧在山西处于停滞状态,一年时间里,宁浩就做了一件事情:抄黑板报。

抄著抄著宁浩很苦闷,「我觉得太绝望了,你学的东西在这个地方根本用不上。」

宁浩耗不住了,便和单位请了病假,直奔北京。

宁浩上中专那时经常去北京看画展,他心里愈发清楚,搞艺术,必须去北京。

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去北京之前父亲给宁浩两千块钱,说:「如果你一定要去,你就去吧。」

言外之意是:你把这个钱花完了,嘚瑟完了,你就回来吧。

到北京后宁浩报中央工艺美院的考前班,交完学费和房租,手里还剩100多。

考工艺美院需要回山西考文化课,宁浩英语一直不行,他托朋友帮忙找一个跟他长得像的人替考。

朋友问:「长得像怎么能知道他英语好?」

宁浩说:「是个人英语就比我好。」

头两门是宁浩自个考,考英语时换那个兄弟上。两人剃一样的头,穿一样的衣服。

成绩公布后,考了30多分,宁浩有点无奈:「你这个好像跟我去考也差不多,我要都选A,也差不多这个数。」

对方表示很抱歉。

随后,两个长得很像的人坐在汾河边无所事事,抽完一盒烟,就地告别。

工艺美院落榜后,宁浩陆续考了几个学校,电影学院、服装学院、戏曲学院等等,却统统没考上。

对宁浩打击最大的是去参加成人高考,体检后医生说他是色弱。

「这个事情对我打击比较大。都画了快十年了,然后突然告诉你,你画不了了,挺荒诞的。」

最后一次,宁浩终于考上了北师大艺术系的成人教育:影视制作专业。

上学需要钱,但宁浩绝不伸手向家里要。

早在上小学时,宁浩就在厂里宿舍区摆地摊,出租小人书赚零花钱,2分钱一本。他打小就不缺赚钱的办法。

一开始,宁浩在王府井大街摆个小摊儿,给人画画,一张5元。有时候,一天能挣100元。

后来便跟著宿舍里一个小孩儿学摄影,怎么拍照片,怎么洗照片。

拍了4卷胶卷后,宁浩就借了相机,到处贴小广告:人像摄影,一百块钱一个胶卷。

于是从这样的方式,宁浩开始在北京生活。

他在北京还干过很多活儿,自行车装配、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记者……

只要能赚钱,几乎没有什么是宁浩不能干的。

有一天,宁浩突然听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吉他手叫刘义君来他们学校周围玩。

刘义君江湖人称老五,是唐朝乐队吉他手。

宁浩跟著同学一起蹭饭去了,饭局上刘义君随口问宁浩:「这位同学你是做什么的?」

宁浩一怔,赶紧贩卖自己:「我是一个拍照片的。」

刘义君听后就接著聊别的事儿了,宁浩心想这是个机会,找了时机说:「五哥,我是拍照片的。我有没有机会帮您拍一套照片?」

刘义君随口说:「好啊, 可以啊!」

没人想到,宁浩竟当即跑出小饭馆,到旁边的小卖部里买了个一次性的照相机。又一路跑回来愣是把五哥拽到饭馆门口给人拍照。

宁浩洗完了一看,拍得太差了:设备差,环境差,光线差

可他不泄气,坐车从北京一路回到太原,找到太原的一个朋友张冬冬,两个人熬了一晚上:

挑出六张,把照片修下来,重新抠图,重新换背景,重新制作。

第二天宁浩又回到北京,让同学帮忙把照片给刘义君。

当天下午,刘义君就给宁浩回信了:你能来找我一下吗?

「我正好要出专辑了,你可以帮我做我的专辑摄影师吗?」

「可以。」

随之,宁浩又开始到处借照相机。

刘义君问宁浩:「兄弟你这个是什么身价?」

宁浩摆摆手,不需要钱。

然后刘义君就给周围摇滚圈的朋友打电话,宁浩很顺利打入了流行音乐圈,开始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生存,同时在上学。

大二下半年,宁浩带了二十万回家,把二十万放在爸爸桌上,「爸,我借你的钱我可以还给你了。」

老妈愣了,把儿子拽到房间问:「儿子你在外头干什么了?」

潜台词是:你是抢了、偷了,还是?

到北京的第3年,宁浩就在北京买了房,还买了辆车,年收入几十万。

有一次老师布置一个拍摄作业,宁浩拍了一个5分钟的故事。

老师特别喜欢,认真告诉他:你应该向故事片方向发展。

宁浩嘻皮笑脸地跟老师说:哈哈,我就是糊弄,你别骂我,给我毕业证就可以了。

又一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方刚亮老师看了宁浩的作业后说,「你应该可以做导演。 」

宁浩这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导演。

宁浩回家和妈妈商量,妈妈说:你家祖坟上就没有长那根草。

「一个人要有价值,我不能画画,必须找到另外一条可以走下去的路。」

快毕业时,一个天堂乐队主唱雷刚,有一天突然问宁浩:「你不是学那个节目制作专业的吗?你会拍MTV吗?」

宁浩胆肥地说:「会呀!有什么不会呀。」其实他压根从来没做过。

宁浩跑到公主坟租了一台摄像机,拍完以后宁浩就在流行音乐圈就传开了,这个小伙子挺便宜的。

给屠洪刚和孙浩拍完后,宁浩开始业务不断。

从北师大毕业时,宁浩拍了一个毕业作品,叫《星期四,星期三》,宁浩在故事里尝试了多线交叉叙事。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之际,这个片子,给宁浩指了条道。

《星期四,星期三》给宁浩带来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二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最佳导演奖。

这是宁浩拿的第一个导演奖。

「拿奖给了我很大的一个肯定。我才慢慢开始觉得,我是一个可以做导演的人。」

宁浩决定要当一个导演,他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好好学学电影。

但导演系老不招生,24岁的宁浩心想:不管了,哪个专业招生就考哪个专业。

2001年,宁浩考进北京电影学院。

但宁浩不怎么好好上课,因为他上的是图片摄影专业,整个电影学院离电影最远的专业。

老师在上边讲,宁浩在下边写剧本《香火》。

《香火》讲了一个村里和尚筹钱修佛像的故事,灵感来自宁浩认识的一个和尚。

2002年年底,剧本写完了,开始在学校里流传。

导演系韩小磊老师看了本子后找到宁浩,答应帮他找钱,让他拍出来。但当时宁浩对自己的故事没什么信心,老师便说,要不,先拍个地下电影吧。

韩老师帮宁浩找了个投资人,投资人先给宁浩四万定金。筹备开机阶段,宁浩却迟迟等不到后续的钱,最后等来一个电话,由于新出台的投资规定,对方不投了。

宁浩决定自己投,他把攒下的15万元钱全投进去还是不够,只好一切从简:摄像机是借的,找了个可以免费使用的场地,演员是临时的,还有几个是自己的哥们儿。

剧组一共8人,大年三十开机,一直拍到正月十五杀青。

那是2003年,非典来了。学校一团乱,毕业展览不用办了,论文也不用答辩了,宁浩再没返过校,潦潦草草地毕业了。

闲著没事儿,宁浩和女友一起剪《香火》,弄完算个交代。

陷于沉寂时,宋柯找宁浩给金海心的《悲伤的秋千》拍 MV,「拍完之后等于又进入到了快乐的赚钱生活里」。

没过多久,宁浩给朴树拍《Colorful Days》 MV,组里一个摄影师听说他拍了个长片,就问他要不要送电影节,选片人正好在北京,可以帮忙联系。

宁浩说行啊。

没想到,《香火》获得了东京银座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和第2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DV数码单元金奖。

「虽然这两个奖不能吃不能喝,但值。有些东西不能用钱去计算,这是无形的资本。」

《香火》是宁浩进入电影界的「敲门砖」。这之后,有人找他拍片了。那时宁浩正做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执行导演。

身边的人说宁浩挺轴,做事情敢「闯」、不惜力。

他则笑言有时候甚至需要赌上性命去干一件事情。

2005年,宁浩在内蒙古拍摄《绿草地》,本来在内地也能选个地方拍,可宁浩偏要到内蒙古大草原选景。

电影还没开始拍摄,驻地帐篷著火了,有人说这是不好的兆头,果然噩梦从此开始。

景搭好,演员也选好了,可投资方出了问题资金说没就没了。

宁浩当时只想著无论多难,先把戏拍起来再说。于是给妻子打电话:「家里还有多少钱?」「只有10万多一点。」「全拿出来。」

妻子二话没说,把家底全掏给宁浩。

加上制片人的10万元,就这样「开伙」了。

启动资金有了,可他们只弄来4辆破车,在内蒙古道路很差的情况下,经不起折腾。

于是破车每天出故障,他们刚开会正说破车怎么处理时,旁边跑过来一人说:「哎,你们又一个车翻了。」

拍摄第3天,运送演员的面包车翻进深沟里:

一个孩子胯骨骨折,头上缝了6针;

一个女演员锁骨骨折……

小城镇上的骨科病房里住满了剧组的人,很多人哭了。

这天是9月9号,宁浩的27岁生日。

妻子坐在病房里,跟著牧民唱蒙古歌谣,声音悠长空远,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摄影师不得已回北京把自己的车开来,担当交通主力。

拍摄过程一路要命。

景地在中蒙边境,手机没信号,剧组租了一个所谓的卫星电话,得用十几米高的竿子挑起来才能打通,沟通特费劲。

高温、大风、沙尘暴时不时地袭来,风很大,演员的帽子乱飞,剧组常常四处追帽子。

戈壁滩上的沙土非常软,在上面行走一天体力消耗极大。

一批一批人陆续离开。剧组建组时有60多人,经历一场事故逃走一拨人,到最后杀青时只剩下11个人:

司机提升成了制片主任,道具师做了美术。

「没人给我们拍纪录片,要是有人拍,纪录片恐怕要比电影还精彩。」

杀青后,所有人都默默地收拾东西,一言不发。

扛到最后的人眼巴巴地对宁浩说:「导演咱回北京再吃杀青饭吧,一分钟都不想在这儿待了。」

《绿草地》在内蒙古草原拍了5个月,每天都是炼狱。

有一次宁浩被困沙漠,手机没信号、车也坏掉,身边没有水也没有粮食,只觉「回不去了」。

最后靠「数星星」辨别方向,学美国电影里拿一把刀接通电源发动车子,幸而劫后余生。

纵然在极端的情况下,宁浩从未放弃,愣是自己贴钱把电影拍完了。

《绿草地》成功入选柏林等大型电影节展映,并获得上海电影节亚洲区最受欢迎奖,还在莫斯科儿童和青少年电影节上获得大奖:「金天鹅」奖。

拍这部电影的最大心得就是:世上无难事。就像你到了一个四壁封死的空房间,以为无路可走,但是,能够想办法开出一扇窗。」

《绿草地》吸引了刘德华的注意,他希望宁浩加入「亚洲新星导」计划。该计划由刘德华投资,扶植年轻导演。

7个被选中的导演里,宁浩是唯一的内地人选。

在足够资金支持下,宁浩终于拍出构思已久的《疯狂的石头》,一炮而火,成为国产电影中黑色幽默类型片的开山人物。

事实上,《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写的第一个剧本。

一个中戏的老师看上他这个故事,拿去排了个话剧,主演之一是邓超。

电影制作费是固定的300万元,全剧组所有费用全在里面,有剩下的就是赚的,超支了得自己想办法填上。

影片上映后,不管多卖座,导演一分钱也拿不到。

宁浩先挪出15万元放在一边,这是要赚的钱。

他暗暗发誓:「这次要是再贴钱,我就是孙子。」

结果,拍著拍著钱就不够了,把15万导演费搭进去还是不够,宁浩不得不同时接拍MV,来补贴拍电影短缺的资金。

杀青以后,宁浩挺绝望:「我这算是干的什么事儿?人家干活是赚钱,凭什么我卖一次力就亏一次钱?」

他忍不住问妻子:「我能不能靠电影活下去?」

她只说了一句话:「胡思乱想。」妻子的淡然让宁浩坚持下来。

宁浩先找男主,找的是郭涛。他还给小陶虹发邮件,邀她出演,小陶虹没接,但徐峥很喜欢这个黑色故事。

宁浩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但又真没钱,最后只能明挑:「你要来的话我只能给你一个红包,真的没钱。」

徐峥说别谈钱,他冲这个故事来的。那时徐峥不缺钱,缺的是转型机会。他演完《春光灿烂猪八戒》好几年了,可满世界仍在喊他猪八戒。

电影里还有个配角黑皮,宁浩给一个即将从北电配音班毕业的人发了邀约,那个人叫黄渤

很多年后,宁浩、黄渤、徐峥将他们的组合称为唐三彩

开机前一天的讨论会上,宁浩双手合十拜托大家:「各位大哥,帮忙了啊,下点功夫。」

这是宁浩第一次和这么多职业演员合作,那年他28岁。

6月,《疯狂的石头》上映,天惊石破,盛赞如潮。

据传当时有影迷自费购票100张发给路人,请大家一定要到影院去看这部电影。

《疯狂的石头》成了当年的票房黑马,还拿下第43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

宁浩也成了新一代开山怪,影迷心中最期待的大陆导演。

他的名字迅速出现在众多媒体的文化娱乐版头条,关机3小时就有1200多个未接电话。

中影的韩三平找到宁浩说:「你这个片子卖多少钱不重要,关键是如果挣来钱,我都投给你下一部电影,挣多少我投多少。」

2007年7月,宁浩的第二部商业电影《疯狂的赛车》在厦门开机。

他找了《石头》里的男五号黄渤,出演《赛车》男一号。

「我那时候比较任性,找黄渤演主角,不怕,反正就是觉得他很棒,觉得他成为明星是迟早的事」。

徐峥也来客串了一个角色。

最终,《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

宁浩成为国内第四位进入亿元导演俱乐部的导演,前三位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

拍摄《无人区》宁浩找了徐峥做男主。

当然缺不了黄渤,宁浩给他留了一个表演空间很大的荒野暴徒。

开机第一天,拍摄就被七级大风吹到被迫中止。天气对剧组的影响非常大,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长。

戈壁滩上的夜戏难拍,经常需要打亮几座山,拍摄时,要把灯和发电车全部运上山。

开拍半个月后,黄渤突然说他和当地人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之前演错了,状态完全不对,必须重演。

重拍就是扔钱,黄渤坚持死磕。最终,宁浩决定重拍。前半个月的戏全部作废。

电影拍完后,一直无法上映。

直到2013年12月3日才得以公映。尘封四年,砍下2.6亿票房,豆瓣8.2分,宁浩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

这部电影在创作上,对宁浩很重要:

「到《疯狂的赛车》,还是有很多花哨的东西给你们看。到《无人区》,我开始更多地有逻辑、有目的地通过电影探索一些问题,探索一些对于世界的认识。」

《疯狂的石头》之后,宁浩成了中国最让人放心的导演。

2006年,《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让中国电影人第一次知道,黑色幽默也是可以赚钱的。

2009年,《疯狂的赛车》趁热打铁,1000万的成本回收过亿票房。

2013年,《无人区》上映,坐拥2.6亿票房。

2014年,《心花路放》如火箭蹿升,宁浩也迎来了导演生涯票房最高峰:11.67亿,当年的华语电影票房第一。

2018年,宁浩转做监制照样捧出30多亿票房的《我不是药神》,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现实题材电影。

这一切传奇,都开始于宁浩堵上性命去干一件事情的那股轴劲儿。


说到宁浩这个人名,可能有些人还不熟悉,但如果说到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路放》等,应该爱看电影的观众们都会很熟悉吧。宁浩导演的小成本喜剧电影却有著过亿的票房成绩,这也使得他赢得了新生代的「鬼才导演」的称号。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到2009年《疯狂的赛车》上映,再到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疯狂系列电影已经持续了十二年有余。

《疯狂的外星人》是宁浩导演时隔十年后的又一疯狂系列电影,由黄渤和沈腾领衔主演。电影讲述的是两位主角在各自的生活中混的有些惨淡,虽然浑浑噩噩但也算平静,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天外来客打破,从而上演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黄渤和沈腾简直就是喜剧的代名词,他们的演技是观众们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宁浩导演的高质量保证,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观众们表示期待的。

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开始,小编就对宁浩这位导演有了印象,该片讲述的是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同时也有国际大盗和本地小偷看上了这块翡翠从而开始了一场场明争暗斗的较量。

2009年疯狂系列第二部《疯狂的赛车》上映,该片讲述的是自行车运动员耿浩在痛失金牌后又被终生禁赛,为了维持生计他靠开车运送水产谋生,而当初算计他的李法拉则生活的十分潇洒。就在两人纠缠不清的时候又卷入了一场贩毒生意中,原本不相干的几组人马因此上演了一场场好戏。

这三部电影都有黄渤的出演,后两部黄渤更是担任男主耿浩倾情出演。影帝黄渤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人再囧途之泰囧》、《厨子·戏子·痞子》、《西游·降魔篇》等电影想必无数人都看过,而他除了主演疯狂系列电影,宁浩的《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等等他都是主演。两人本就是好友,而黄渤的高情商和高演技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能出演这么多部宁浩的电影,这也能充分看出宁浩所导演的作品的高质量。

宁浩导演的电影总是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与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他总能将黑色幽默运用的淋漓精致,虽说荒诞搞笑,但也有正能量。男主往往是草根人物,生活不尽如意,面对诱惑、困难以及挑战时,却能坚强勇敢的面对。小编对疯狂系列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疯狂的石头》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过几年二刷三刷的时候却总能发现亮点,郭涛的执著善良、徐峥和刘桦的搞笑狠辣两不误、黄渤的滑稽等,每次看都有新感觉。

如今时隔十年,疯狂系列电影第三部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而电影更是早在2015年就备案了,四年后才与观众见面。小成本电影却能涉及外星人题材,不知「鬼才导演」宁浩这次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依旧疯狂的外星人,持续荒诞的宁浩

作为国产高分系列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评分相信很快会和前作一样跻身豆瓣高分榜单

而能收割这么多好评的首要原因,我想就是这部荒诞剧的「老少咸宜」

一向擅长打类型片花牌,玩黑色幽默的宁浩,这一次依然延续了前作的现实荒诞

在刘慈欣原作《乡村教师》上取材翻修,把这个科幻故事再次安在了市井小人物身上:

游乐场里快要丢掉饭碗的耍猴人耿浩(黄渤 饰)和耿浩被P2P理财接连蒙骗的药酒代理商好友——大飞(沈腾 饰)

也让原作里未曾真实降临地球的外星人接了「地气」:

原本带著基因球来与地球建交的外星人,阴差阳错落入了耿浩所在的游乐场,成了这位耍猴人的新训练对象

而在耿浩和大飞「耍猴」的过程中,引得大批追寻外星人下落的C国特工,也像猴一样被耍得团团转。于是一个未知的危机在两位主角身后越滚越大……

所以虽然《疯狂的外星人》仍然有著「科幻特效大片」的构成,也有了「外星人与地球人建交」的奇幻剧情,这个故事的核心仍然是小人物的现实荒诞喜剧

(信我,除了「外星人」本人,本片无多余科幻感

而这也正是宁浩在制作过程中想要的感觉

所以想追求科幻片爽感的朋友,

请关注我们之后放送的《流浪地球》测评哦)

宁浩用自己对西方类型大片娴熟的解构方式,把西式高级科幻拉入了东方实用主义里,再搭配一如既往的边缘感主角和土味画风,以及三位主角混搭的喜感魅力

于是即使是不懂电影荒诞手法的小朋友,也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从头笑到尾的点

(携家带口的本圆拍胸脯证明,不笑来找我!)

但虽然同样是要观众发笑,比起当年对《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的幽默」的迫切证明,这一次的宁浩把脚步放稳了很多

之前擅长的多线结构、非线性叙事,在这一次大幅度简化,剪辑方式也回归了传统

而有底气省去人物关系的杂糅和时间的逆转,是因为在这个寓言式的故事里,他放进了足够的思考和戏谑

这是一个紧扣「耍猴」二字的故事,师承西南猴王的主角耿浩无数次在影片里喊著「猴戏是国粹」

可潦倒的境遇和现实只会一次次告诉他:「你只是个臭耍猴的」

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现实,所以想方设法创新、拉投资,一边上香一边放话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个耍猴的

可之后的故事并没有让他一跃从小人物变大英雄:一路被外星人「选中」、和C国特工斗智斗勇、大战高智外星人,最后的他仍然是耍猴的

却也正是靠著耍猴这一技化解了最终危局,这是剧情里最戳我点的设计

比起承担了大部分影片里无处消解的现实感的耿浩,沈腾扮演的大飞则更多在起著喜感陪衬作用

这个前脚入局P2P后脚举手代理商的人物,从出场起就有著标志性的言行穿搭和思维定式

大logo皮鞋、Polo衫,三句话不离赚钱,沈腾举重若轻的演技把这个角色演得离我们如此之近

(再一次安利沈老师在《我就是演员》上的即兴演技,

关于沈老师挑大梁的《飞驰人生》怎样

我们也会尽快呈上速报哦~)

也正因为大飞对「赚钱」的迫切,和想要卖猴的举动,拉著剧情飞速进展著,于是这个「耍猴」的故事不断入局人物、也演变成了一次次耍与被耍的反转对决

而站在两位「小人物」主角对立面的,正是来自C国的西方高级特工

和之前两部「疯狂的」系列作品一样,宁浩再一次在影片里毫不留情地戏谑讽刺了西式的「无用高级」

无论是因财富、权力而滋生出傲慢的特工Tom,还是自豪于自己无上智商和科技的外星人,最终都被这两个小人物耍了

他们被耍的桥段是电影院里笑声最密集的桥段,但比起剧情里的浮夸好笑,更震撼的是影片给我的这种「人人皆是笑话」的讽刺和无处消解的现实荒诞

导演宁浩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想通过影片和观众们交流的是一个事关时代的故事,是事关自己是不是落伍的故事

即使过了《疯狂的石头》曾处在的「草根疯长时代」,他仍想用这个故事和我们探讨:落伍的人是不是有尊严?是不是应该被尊重?

我想看到耿浩靠「耍猴」终结混乱大战的那刻,你会有答案


2006年,《疯狂的石头》作为一部低成本、高收入的经典电影,为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为这部电影,导演宁浩不仅赚了钱,而且还成名了。2009年,「疯狂赛车」在宁浩系列中的第二部也获得了很多赞誉,这不仅使宁浩成为了这个亿元俱乐部的成功导演,也使他获得了「鬼才导演」的称号。

2014年,《心花怒放》宁浩再度身名大噪,迈入「十亿俱乐部」行列。不过,尽管后来的电影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但宁浩部仍热衷于继续制作「疯狂」系列电影。

所以,疯狂系列的第三部电影即将到来,《疯狂的外星人》于春节档正式上映。

对于《疯狂的外星人》的创意起源,宁浩说,本人很喜欢刘慈欣的作品,看到她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就想著能不能和喜剧碰撞出火花,历时五年的构思与筹办,就有了「疯狂」系列的第三部《疯狂的外星人》。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动物园管理员耿浩,他一不小心救出了一只动物,并把它带回家。后来发现它是一个外星人,并且发生了一系列非常快乐的故事。

关于这部电影,宁浩有信心拍出一部好的科幻电影,而且他在这部电影上投入了很多心血。与《疯狂的石头》的低成本相比,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大制作,作为回应,宁浩表示将利用好莱坞的电影业引进最优秀的特效团队,以确保《疯狂的外星人》最终作为一部高质量的科幻电影呈现给观众。

相信这个《疯狂的外星人》会给我们一个惊喜!这部电影值得期待!


01

今年的贺岁篇,

竞争很惨烈,票房很疯狂,

宁浩的《疯狂外星人》上映仅一天,

票房就狂飙至4亿多。

最初吸引我看这部片的原因,

绝对是是大刘——刘慈欣,

一个春节,

同时两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在过去也是极少有的。

刘慈欣是谁?

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

没有之一。

在我的书店里,

有一整层书架只放他的作品,

我虽尝试给客人推荐,

但那些严丝合缝的逻辑,

一丝不苟的生涩句子,

著实掩盖了他应有的光芒。

过去我真的无法想像,

《三体》《流浪地球》之类,

居然会被人拍摄成电影,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命题,

就像大刘欲盖弥彰的「疯狂」人生。

刘慈欣

02

大刘已经五十好几,

过去的几十年,

都只是娘子关电子厂的一个普通工程师。

他也会下了班和同事去打牌,

输掉一个月工资,心痛不已,

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无意的消遣,

于是才拿起笔,

开始构筑一个又一个浩瀚的世界。

从20几岁,文笔稚嫩,

到第一次出版书籍,

被业内人士揶揄毫无建树,

再到「中国科幻作家第一人」,

拿下雨果奖,克拉克奖等等。

在外人眼中,

老刘始终是一个少言寡语的「理工宅男」,

即使三体已经火遍全球,

他依然每天穿著老旧的格子衬衫,

走路去厂里上班。

雨果奖颁奖礼前,刘慈欣竟然问组委会,

是不是一定要过来参加?

后来多方合计,他觉得麻烦便没有去,

直到在视频转播中,

看到获奖信息是由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宣布的,

他才后悔起来。

这别扭的模样,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让我想起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上写道,

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

阿瑟·克拉克

03

许多看过《疯狂外星人》的人都说,

这哪是刘慈欣啊?嬉笑怒骂,都是些啥?

我更倾向于将这部影片,

看成宁浩对自己人生的致敬。

「疯狂系列」开启了宁浩辉煌的导演生涯,

比起《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

没有什么比外星人,还要更加疯狂。

ET骑自行车越过月亮的画面,

三体中描述过的「水滴」宇宙探测仪,

柳飘飘的一句「我养你」,

包租婆的骂街、阿星递棒棒糖的神姿势,

《邪不压正》中房梁上奔跑的元素。

不论是科幻,还是周星驰、姜文,

都是宁浩年轻时候的模样。

那时候的宁浩,

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导演,

刘慈欣也还只是一个满手油垢的工程师,

但在他们的眼睛里,脑海中,

早就已经长出了一颗独一无二、疯狂的星球。

成长本来就是疯狂的事情,

有些人,疯狂的把自己收拾起来,

变成了自己都认不出的模样,

自然到最后,也没有人认识他们;

还有一些人,把疯狂的自己收拾起来,

等待著终有一天,占领这个世界,

是不是很酷。

04

大过年的,

我想来这个影片也该是个Happy ending,

但全片一点有爱的地方都没有。

主角们不断的刺激外星人,升级疯狂,

我看著手机上即将结束的时间,以为会烂尾,

却不想,宁浩就是宁浩,神来一笔:

外星人爱上了喝酒,

前一秒还要毁灭地球,

结果喝嗨了,断片了,

带著一大堆酒,

晕晕乎乎的就离开了地球,

真是将荒诞演绎到了极致。

可莫名的,

我就觉得这个结尾特别的酷,

外星人来地球上交换DNA,

在刘慈欣的光环下,

宁浩的疯狂「折腾」下,

你一定以为是一个特别深刻的原因。

可最后,

外星人也不过就学会了「一喝酒,全都有」,

这样难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道。

或许宁浩也在向所有人致敬,

无论外星人也好,

或在这现世中的所谓「异类」「奇葩」也好,

我们每个人都在奔往幸福的路上,

或许这条路不如你想的宽敞明亮,

但只要你偶尔低低头,

就会发现,所有的幸福,

早就在你左右。


谢谢邀请。

当然是《疯狂的石头》啦。

2006年,宁浩的一部《疯狂的石头》成为当时影坛上黑马。这都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大资金投入的小成本电影,凭著多头推进的线索、突出鲜明的人物,紧凑的节奏,幽默的台词和重庆方言,走红大江南北,在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时,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告诉我们,商业电影要获得成功,不一定非得要大投入、大制作,只要作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接地气;制作方和演员为观众负责,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拍片,小制作也能有大回报。

我很期待《疯狂外星人》,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此片秉承了宁浩的黑色幽默风格,而黄渤、沈腾的加盟定会为本片增色不少,期待中……


过年都还没到,电影院的排档可是忙的不可开交.很多大片正瞄著大年初一的,并且已经早就开始在广告圈内疯狂试探.

这不,炒得最为火热的疯狂外星人就第一个站了出来.

<疯狂外星人>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宁浩的作品.疯狂系列3.0版本.宁浩导演也是脑洞够大,从石头,到赛车还不够.这次要玩就玩外星人.

从一月初开始,<疯狂外星人>的广告就开始满天飞.首先就疯狂系列不说,每一个疯狂故事都有不错的票房,这次剧本片酬更是花上了28亿的庞大资金.这比<美人鱼>还要多出10亿元.

剧情方面,目前该片已经放出了好几个预告片.从剧情中可以看出,外星人来到了地球,可是飞船出现了一些问题,沈腾和黄渤意外和外星人相遇,要帮助外星人修好飞船.于是发生了一系列的戏剧故事.

当然,除了黄渤与沈腾以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就是雷佳音也参与到了这部影片.雷佳音在剧中是预告片中的警察.对于外星人,作为警察的雷佳音可以说面不改色,直接对耿浩说把你的地球暂住证拿到警察局做个登记.如果不来,直接给你们遣返.

沈腾和黄渤是这部戏的主角.从预告片可以看出来,沈腾在拍这出戏的时候也是不容易.在后来的采访中,沈腾和黄渤说自从他遇到宁浩,就知道肯定要遭罪.

在喜剧花絮中,两人在现场拍摄时各种摔倒和奔跑,甚至倒吊威亚.剧组花絮中还透露到,沈腾其实在拍这出戏之前腿部已经积水.但是为了满足到导演的效果,沈腾坚持绑著腿拍完戏.

黄渤也在剧中不少出力.宁浩导演在拍摄中好多次遇到拍摄瓶颈的时候,黄渤主动加戏,自己想了很多的拍摄镜头让接下来的拍摄顺利进行.黄渤与沈腾的合作其实并不多,这次因为拍摄演绎的一对兄弟情义的搭档.私底下两人为了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像亲兄弟一样各种开玩笑.黄渤还自嘲道"后生可畏".

除了黄渤和沈腾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就是徐峥.徐峥和宁浩可是合作很多次了,但是这次电影中徐峥并没有真正出现.徐峥在电影中饰演的就是外星人,观众们是不是觉得这也太大材小用了.

其实宁浩导演对这一做法想得非常细致,徐峥虽然没有正式露面,甚至与黄渤,沈腾的对手戏都是分开拍摄的,但是导演就是看上了徐峥的外表.宁浩说:"拍电影用的就是外表.自己对徐峥在了解不过,相信徐峥饰演的外星人一定不错."


时间过的飞快,从《疯狂的石头》到现在有12个年头了,整整一个轮回,我还是最喜欢《疯狂的石头》吧,《疯狂的赛车》也看了,可能是先入为主,两部剧情都很紧凑,间有插叙,剧本都很用心,之所以喜欢宁浩的疯狂系列,是因为他不是为了搞笑而强行搞笑,电影关注的是小人物,而不是什么总裁跟灰姑娘的烂梗,以小人物的性格穿插在剧情中,笑过之后能感觉到小人物的无奈,就像黄渤在《疯狂的石头》最后一边大吃一边狂奔一样。

《疯狂外星人》的宁浩、黄渤、沈腾都很期待,他们无论现实中还是工作上个人风格都很强烈,他们肯定会碰出火花来,只是大小问题。

《疯狂的外星人》就是改编自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此前的一部短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经过宁浩和刘慈欣历时五年精心改编和剧本打磨。2017年又历时五个月的拍摄,为观众打造出了一部和原著小说风格完全不同的科幻荒诞喜剧。定于2019年春节(大年初一)上映。

据透露这部「疯狂三部曲之一」的《疯狂的外星人》将继续延续导演宁浩独有的黑色幽默风格和多线索叙事方式,将喜剧与科幻元素相结合,使影片故事情节更加丰富,视角更加有趣,更符合中国本土观众的观影体验的科幻喜剧电影,绝对是你更值得期待的一部划时代新剧。


看过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可以说是经典搞笑影片,现在还经常在看,里面的故事情节,最喜欢的还是疯狂的石头了,里面的角色都那么到位,演员演技没有一个让人失望,那么多让人忘不了的经典台词片段啊,我顶你个肺,老大给律师打电话的片段,想起谢晓萌在厕所打电话坑爹的片段,让人大笑不止。一个石头能拍出这个电影真很意外,记得还是刘德华投资的小成本电影。

他的作品给人感觉很亲民。故事情节好看易懂。

很期待他的疯狂外星人,个人很喜欢搞笑电影,期待能让人感到又是一部经典制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