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浩

人生總會有夢想和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先選擇現實,但是不要離夢想太遠,就是繞一彎兒還能回來。

——寧浩

寧浩在太原鋼鐵廠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我不喜歡那個環境,到處都是煉焦的煤氣味,樹是黑的,噪音特別大。」

3、4歲時寧浩生了場病,他和病房裡的小女孩一起看小人書,寧浩很快把連環畫看完了,就和小女孩臨摹起小人書。

父母看到他的「畫作」後,極為讚賞。自此之後,寧浩開始學學畫。

考上重點高中沒幾天,寧浩心裡就只有一個念頭:「這生活太沒意思了。」

幾乎沒怎麼考慮,寧浩就退學考上中專:山西電影學校的美術專業。

「很好考,基本上只要報,就能上。那個學校太牛逼了,完全是一個放羊的學校,一年多沒校長。」

學校有個電影院,寧浩沉浸在漫天的電影中,但真正改變他電影觀的,是錄像帶。

一次,幾個年輕老師從北京帶回一批錄像帶,裡麪包含美國電影、歐洲電影和日本電影等。

寧浩從中見識到真正的電影世界。

寧浩學的是畫電影海報,那時的海報都是手繪的。但他後來就畫過一張,是劉德華。

「畫完那張,我就失業了,印表機誕生了。」

寧浩第一次知道迷茫是什麼感覺:

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然後覺得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走,但是又完全不知道,走到哪個方向是正確的。

寧浩最初被分配到太鋼電視臺,可執拗如他偏不去報到。

19歲的寧浩背著自己的畫到各個藝術團自我推銷,基本毫無希望的事情,可人生有時恰充滿奇遇。

寧浩在山西省歌劇舞劇院門口坐等院長時,恰逢太原話劇團的一個老師也來辦事。

閑來無事兩人聊天,老師看了寧浩的畫後說:你的畫很好,介紹你到我們團吧。

如此,寧浩陰差陽錯破格進了太原話劇團。

然而20世紀90年代,話劇在山西處於停滯狀態,一年時間裡,寧浩就做了一件事情:抄黑板報。

抄著抄著寧浩很苦悶,「我覺得太絕望了,你學的東西在這個地方根本用不上。」

寧浩耗不住了,便和單位請了病假,直奔北京。

寧浩上中專那時經常去北京看畫展,他心裡愈發清楚,搞藝術,必須去北京。

這一去,就再沒回來。

去北京之前父親給寧浩兩千塊錢,說:「如果你一定要去,你就去吧。」

言外之意是:你把這個錢花完了,嘚瑟完了,你就回來吧。

到北京後寧浩報中央工藝美院的考前班,交完學費和房租,手裡還剩100多。

考工藝美院需要回山西考文化課,寧浩英語一直不行,他託朋友幫忙找一個跟他長得像的人替考。

朋友問:「長得像怎麼能知道他英語好?」

寧浩說:「是個人英語就比我好。」

頭兩門是寧浩自個考,考英語時換那個兄弟上。兩人剃一樣的頭,穿一樣的衣服。

成績公佈後,考了30多分,寧浩有點無奈:「你這個好像跟我去考也差不多,我要都選A,也差不多這個數。」

對方表示很抱歉。

隨後,兩個長得很像的人坐在汾河邊無所事事,抽完一盒煙,就地告別。

工藝美院落榜後,寧浩陸續考了幾個學校,電影學院、服裝學院、戲曲學院等等,卻統統沒考上。

對寧浩打擊最大的是去參加成人高考,體檢後醫生說他是色弱。

「這個事情對我打擊比較大。都畫了快十年了,然後突然告訴你,你畫不了了,挺荒誕的。」

最後一次,寧浩終於考上了北師大藝術系的成人教育:影視製作專業。

上學需要錢,但寧浩絕不伸手向家裡要。

早在上小學時,寧浩就在廠裏宿舍區擺地攤,出租小人書賺零花錢,2分錢一本。他打小就不缺賺錢的辦法。

一開始,寧浩在王府井大街擺個小攤兒,給人畫畫,一張5元。有時候,一天能掙100元。

後來便跟著宿舍裏一個小孩兒學攝影,怎麼拍照片,怎麼洗照片。

拍了4卷膠捲後,寧浩就借了相機,到處貼小廣告:人像攝影,一百塊錢一個膠捲。

於是從這樣的方式,寧浩開始在北京生活。

他在北京還幹過很多活兒,自行車裝配、舞臺美術設計、廣告設計、記者……

只要能賺錢,幾乎沒有什麼是寧浩不能幹的。

有一天,寧浩突然聽說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吉他手叫劉義君來他們學校周圍玩。

劉義君江湖人稱老五,是唐朝樂隊吉他手。

寧浩跟著同學一起蹭飯去了,飯局上劉義君隨口問寧浩:「這位同學你是做什麼的?」

寧浩一怔,趕緊販賣自己:「我是一個拍照片的。」

劉義君聽後就接著聊別的事兒了,寧浩心想這是個機會,找了時機說:「五哥,我是拍照片的。我有沒有機會幫您拍一套照片?」

劉義君隨口說:「好啊, 可以啊!」

沒人想到,寧浩竟當即跑出小飯館,到旁邊的小賣部裏買了個一次性的照相機。又一路跑回來愣是把五哥拽到飯館門口給人拍照。

寧浩洗完了一看,拍得太差了:設備差,環境差,光線差

可他不泄氣,坐車從北京一路回到太原,找到太原的一個朋友張鼕鼕,兩個人熬了一晚上:

挑出六張,把照片修下來,重新摳圖,重新換背景,重新製作。

第二天寧浩又回到北京,讓同學幫忙把照片給劉義君。

當天下午,劉義君就給寧浩回信了:你能來找我一下嗎?

「我正好要出專輯了,你可以幫我做我的專輯攝影師嗎?」

「可以。」

隨之,寧浩又開始到處借照相機。

劉義君問寧浩:「兄弟你這個是什麼身價?」

寧浩擺擺手,不需要錢。

然後劉義君就給周圍搖滾圈的朋友打電話,寧浩很順利打入了流行音樂圈,開始作為一個職業攝影師生存,同時在上學。

大二下半年,寧浩帶了二十萬回家,把二十萬放在爸爸桌上,「爸,我借你的錢我可以還給你了。」

老媽愣了,把兒子拽到房間問:「兒子你在外頭幹什麼了?」

潛臺詞是:你是搶了、偷了,還是?

到北京的第3年,寧浩就在北京買了房,還買了輛車,年收入幾十萬。

有一次老師佈置一個拍攝作業,寧浩拍了一個5分鐘的故事。

老師特別喜歡,認真告訴他:你應該向故事片方向發展。

寧浩嘻皮笑臉地跟老師說:哈哈,我就是糊弄,你別罵我,給我畢業證就可以了。

又一次,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方剛亮老師看了寧浩的作業後說,「你應該可以做導演。 」

寧浩這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導演。

寧浩回家和媽媽商量,媽媽說:你家祖墳上就沒有長那根草。

「一個人要有價值,我不能畫畫,必須找到另外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

快畢業時,一個天堂樂隊主唱雷剛,有一天突然問寧浩:「你不是學那個節目製作專業的嗎?你會拍MTV嗎?」

寧浩膽肥地說:「會呀!有什麼不會呀。」其實他壓根從來沒做過。

寧浩跑到公主墳租了一臺攝像機,拍完以後寧浩就在流行音樂圈就傳開了,這個小夥子挺便宜的。

給屠洪剛和孫浩拍完後,寧浩開始業務不斷。

從北師大畢業時,寧浩拍了一個畢業作品,叫《星期四,星期三》,寧浩在故事裡嘗試了多線交叉敘事。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之際,這個片子,給寧浩指了條道。

《星期四,星期三》給寧浩帶來第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二屆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最佳導演獎。

這是寧浩拿的第一個導演獎。

「拿獎給了我很大的一個肯定。我才慢慢開始覺得,我是一個可以做導演的人。」

寧浩決定要當一個導演,他想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好好學學電影。

但導演系老不招生,24歲的寧浩心想:不管了,哪個專業招生就考哪個專業。

2001年,寧浩考進北京電影學院。

但寧浩不怎麼好好上課,因為他上的是圖片攝影專業,整個電影學院離電影最遠的專業。

老師在上邊講,寧浩在下邊寫劇本《香火》。

《香火》講了一個村裡和尚籌錢修佛像的故事,靈感來自寧浩認識的一個和尚。

2002年年底,劇本寫完了,開始在學校裏流傳。

導演系韓小磊老師看了本子後找到寧浩,答應幫他找錢,讓他拍出來。但當時寧浩對自己的故事沒什麼信心,老師便說,要不,先拍個地下電影吧。

韓老師幫寧浩找了個投資人,投資人先給寧浩四萬定金。籌備開機階段,寧浩卻遲遲等不到後續的錢,最後等來一個電話,由於新出臺的投資規定,對方不投了。

寧浩決定自己投,他把攢下的15萬元錢全投進去還是不夠,只好一切從簡:攝像機是借的,找了個可以免費使用的場地,演員是臨時的,還有幾個是自己的哥們兒。

劇組一共8人,大年三十開機,一直拍到正月十五殺青。

那是2003年,非典來了。學校一團亂,畢業展覽不用辦了,論文也不用答辯了,寧浩再沒返過校,潦潦草草地畢業了。

閑著沒事兒,寧浩和女友一起剪《香火》,弄完算個交代。

陷於沉寂時,宋柯找寧浩給金海心的《悲傷的鞦韆》拍 MV,「拍完之後等於又進入到了快樂的賺錢生活裏」。

沒過多久,寧浩給樸樹拍《Colorful Days》 MV,組裡一個攝影師聽說他拍了個長片,就問他要不要送電影節,選片人正好在北京,可以幫忙聯繫。

寧浩說行啊。

沒想到,《香火》獲得了東京銀座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和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DV數碼單元金獎。

「雖然這兩個獎不能喫不能喝,但值。有些東西不能用錢去計算,這是無形的資本。」

《香火》是寧浩進入電影界的「敲門磚」。這之後,有人找他拍片了。那時寧浩正做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的執行導演。

身邊的人說寧浩挺軸,做事情敢「闖」、不惜力。

他則笑言有時候甚至需要賭上性命去幹一件事情。

2005年,寧浩在內蒙古拍攝《綠草地》,本來在內地也能選個地方拍,可寧浩偏要到內蒙古大草原選景。

電影還沒開始拍攝,駐地帳篷著火了,有人說這是不好的兆頭,果然噩夢從此開始。

景搭好,演員也選好了,可投資方出了問題資金說沒就沒了。

寧浩當時只想著無論多難,先把戲拍起來再說。於是給妻子打電話:「家裡還有多少錢?」「只有10萬多一點。」「全拿出來。」

妻子二話沒說,把家底全掏給寧浩。

加上製片人的10萬元,就這樣「開夥」了。

啟動資金有了,可他們只弄來4輛破車,在內蒙古道路很差的情況下,經不起折騰。

於是破車每天出故障,他們剛開會正說破車怎麼處理時,旁邊跑過來一人說:「哎,你們又一個車翻了。」

拍攝第3天,運送演員的麵包車翻進深溝裏:

一個孩子胯骨骨折,頭上縫了6針;

一個女演員鎖骨骨折……

小城鎮上的骨科病房裡住滿了劇組的人,很多人哭了。

這天是9月9號,寧浩的27歲生日。

妻子坐在病房裡,跟著牧民唱蒙古歌謠,聲音悠長空遠,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攝影師不得已回北京把自己的車開來,擔當交通主力。

拍攝過程一路要命。

景地在中蒙邊境,手機沒信號,劇組租了一個所謂的衛星電話,得用十幾米高的竿子挑起來才能打通,溝通特費勁。

高溫、大風、沙塵暴時不時地襲來,風很大,演員的帽子亂飛,劇組常常四處追帽子。

戈壁灘上的沙土非常軟,在上面行走一天體力消耗極大。

一批一批人陸續離開。劇組建組時有60多人,經歷一場事故逃走一撥人,到最後殺青時只剩下11個人:

司機提升成了製片主任,道具師做了美術。

「沒人給我們拍紀錄片,要是有人拍,紀錄片恐怕要比電影還精彩。」

殺青後,所有人都默默地收拾東西,一言不發。

扛到最後的人眼巴巴地對寧浩說:「導演咱回北京再喫殺青飯吧,一分鐘都不想在這兒待了。」

《綠草地》在內蒙古草原拍了5個月,每天都是煉獄。

有一次寧浩被困沙漠,手機沒信號、車也壞掉,身邊沒有水也沒有糧食,只覺「回不去了」。

最後靠「數星星」辨別方向,學美國電影裏拿一把刀接通電源發動車子,幸而劫後餘生。

縱然在極端的情況下,寧浩從未放棄,愣是自己貼錢把電影拍完了。

《綠草地》成功入選柏林等大型電影節展映,並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還在莫斯科兒童和青少年電影節上獲得大獎:「金天鵝」獎。

拍這部電影的最大心得就是:世上無難事。就像你到了一個四壁封死的空房間,以為無路可走,但是,能夠想辦法開出一扇窗。」

《綠草地》吸引了劉德華的注意,他希望寧浩加入「亞洲新星導」計劃。該計劃由劉德華投資,扶植年輕導演。

7個被選中的導演裏,寧浩是唯一的內地人選。

在足夠資金支持下,寧浩終於拍出構思已久的《瘋狂的石頭》,一炮而火,成為國產電影中黑色幽默類型片的開山人物。

事實上,《瘋狂的石頭》是寧浩寫的第一個劇本。

一個中戲的老師看上他這個故事,拿去排了個話劇,主演之一是鄧超。

電影製作費是固定的300萬元,全劇組所有費用全在裡面,有剩下的就是賺的,超支了得自己想辦法填上。

影片上映後,不管多賣座,導演一分錢也拿不到。

寧浩先挪出15萬元放在一邊,這是要賺的錢。

他暗暗發誓:「這次要是再貼錢,我就是孫子。」

結果,拍著拍著錢就不夠了,把15萬導演費搭進去還是不夠,寧浩不得不同時接拍MV,來補貼拍電影短缺的資金。

殺青以後,寧浩挺絕望:「我這算是乾的什麼事兒?人家幹活是賺錢,憑什麼我賣一次力就虧一次錢?」

他忍不住問妻子:「我能不能靠電影活下去?」

她只說了一句話:「胡思亂想。」妻子的淡然讓寧浩堅持下來。

寧浩先找男主,找的是郭濤。他還給小陶虹發郵件,邀她出演,小陶虹沒接,但徐崢很喜歡這個黑色故事。

寧浩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但又真沒錢,最後只能明挑:「你要來的話我只能給你一個紅包,真的沒錢。」

徐崢說別談錢,他沖這個故事來的。那時徐崢不缺錢,缺的是轉型機會。他演完《春光燦爛豬八戒》好幾年了,可滿世界仍在喊他豬八戒。

電影裏還有個配角黑皮,寧浩給一個即將從北電配音班畢業的人發了邀約,那個人叫黃渤

很多年後,寧浩、黃渤、徐崢將他們的組合稱為唐三彩

開機前一天的討論會上,寧浩雙手合十拜託大家:「各位大哥,幫忙了啊,下點功夫。」

這是寧浩第一次和這麼多職業演員合作,那年他28歲。

6月,《瘋狂的石頭》上映,天驚石破,盛讚如潮。

據傳當時有影迷自費購票100張發給路人,請大家一定要到影院去看這部電影。

《瘋狂的石頭》成了當年的票房黑馬,還拿下第43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寧浩也成了新一代開山怪,影迷心中最期待的大陸導演。

他的名字迅速出現在眾多媒體的文化娛樂版頭條,關機3小時就有1200多個未接電話。

中影的韓三平找到寧浩說:「你這個片子賣多少錢不重要,關鍵是如果掙來錢,我都投給你下一部電影,掙多少我投多少。」

2007年7月,寧浩的第二部商業電影《瘋狂的賽車》在廈門開機。

他找了《石頭》裏的男五號黃渤,出演《賽車》男一號。

「我那時候比較任性,找黃渤演主角,不怕,反正就是覺得他很棒,覺得他成為明星是遲早的事」。

徐崢也來客串了一個角色。

最終,《瘋狂的賽車》票房過億。

寧浩成為國內第四位進入億元導演俱樂部的導演,前三位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

拍攝《無人區》寧浩找了徐崢做男主。

當然缺不了黃渤,寧浩給他留了一個表演空間很大的荒野暴徒。

開機第一天,拍攝就被七級大風吹到被迫中止。天氣對劇組的影響非常大,每天的工作時間並不長。

戈壁灘上的夜戲難拍,經常需要打亮幾座山,拍攝時,要把燈和發電車全部運上山。

開拍半個月後,黃渤突然說他和當地人相處一段時間,發現之前演錯了,狀態完全不對,必須重演。

重拍就是扔錢,黃渤堅持死磕。最終,寧浩決定重拍。前半個月的戲全部作廢。

電影拍完後,一直無法上映。

直到2013年12月3日才得以公映。塵封四年,砍下2.6億票房,豆瓣8.2分,寧浩再次刷新自己的記錄。

這部電影在創作上,對寧浩很重要:

「到《瘋狂的賽車》,還是有很多花哨的東西給你們看。到《無人區》,我開始更多地有邏輯、有目的地通過電影探索一些問題,探索一些對於世界的認識。」

《瘋狂的石頭》之後,寧浩成了中國最讓人放心的導演。

2006年,《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讓中國電影人第一次知道,黑色幽默也是可以賺錢的。

2009年,《瘋狂的賽車》趁熱打鐵,1000萬的成本回收過億票房。

2013年,《無人區》上映,坐擁2.6億票房。

2014年,《心花路放》如火箭躥升,寧浩也迎來了導演生涯票房最高峯:11.67億,當年的華語電影票房第一。

2018年,寧浩轉做監製照樣捧出30多億票房的《我不是葯神》,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現實題材電影。

這一切傳奇,都開始於寧浩堵上性命去幹一件事情的那股軸勁兒。


說到寧浩這個人名,可能有些人還不熟悉,但如果說到電影《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等,應該愛看電影的觀眾們都會很熟悉吧。寧浩導演的小成本喜劇電影卻有著過億的票房成績,這也使得他贏得了新生代的「鬼才導演」的稱號。從2006年《瘋狂的石頭》上映,到2009年《瘋狂的賽車》上映,再到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瘋狂的外星人》,瘋狂系列電影已經持續了十二年有餘。

《瘋狂的外星人》是寧浩導演時隔十年後的又一瘋狂系列電影,由黃渤和沈騰領銜主演。電影講述的是兩位主角在各自的生活中混的有些慘淡,雖然渾渾噩噩但也算平靜,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來的天外來客打破,從而上演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黃渤和沈騰簡直就是喜劇的代名詞,他們的演技是觀眾們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寧浩導演的高質量保證,這部電影還是有很多觀眾們表示期待的。

從2006年《瘋狂的石頭》開始,小編就對寧浩這位導演有了印象,該片講述的是某瀕臨倒閉的工藝品廠在推翻舊廠房時發現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同時也有國際大盜和本地小偷看上了這塊翡翠從而開始了一場場明爭暗鬥的較量。

2009年瘋狂系列第二部《瘋狂的賽車》上映,該片講述的是自行車運動員耿浩在痛失金牌後又被終生禁賽,為了維持生計他靠開車運送水產謀生,而當初算計他的李法拉則生活的十分瀟灑。就在兩人糾纏不清的時候又捲入了一場販毒生意中,原本不相干的幾組人馬因此上演了一場場好戲。

這三部電影都有黃渤的出演,後兩部黃渤更是擔任男主耿浩傾情出演。影帝黃渤我們都再熟悉不過,《人再囧途之泰囧》、《廚子·戲子·痞子》、《西遊·降魔篇》等電影想必無數人都看過,而他除了主演瘋狂系列電影,寧浩的《黃金大劫案》、《無人區》、《心花路放》等等他都是主演。兩人本就是好友,而黃渤的高情商和高演技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能出演這麼多部寧浩的電影,這也能充分看出寧浩所導演的作品的高質量。

寧浩導演的電影總是關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與發生在人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他總能將黑色幽默運用的淋漓精緻,雖說荒誕搞笑,但也有正能量。男主往往是草根人物,生活不盡如意,面對誘惑、困難以及挑戰時,卻能堅強勇敢的面對。小編對瘋狂系列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瘋狂的石頭》了,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過幾年二刷三刷的時候卻總能發現亮點,郭濤的執著善良、徐崢和劉樺的搞笑狠辣兩不誤、黃渤的滑稽等,每次看都有新感覺。

如今時隔十年,瘋狂系列電影第三部即將在大年初一上映,而電影更是早在2015年就備案了,四年後才與觀眾見面。小成本電影卻能涉及外星人題材,不知「鬼才導演」寧浩這次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依舊瘋狂的外星人,持續荒誕的寧浩

作為國產高分系列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評分相信很快會和前作一樣躋身豆瓣高分榜單

而能收割這麼多好評的首要原因,我想就是這部荒誕劇的「老少咸宜」

一向擅長打類型片花牌,玩黑色幽默的寧浩,這一次依然延續了前作的現實荒誕

在劉慈欣原作《鄉村教師》上取材翻修,把這個科幻故事再次安在了市井小人物身上:

遊樂場裏快要丟掉飯碗的耍猴人耿浩(黃渤 飾)和耿浩被P2P理財接連矇騙的藥酒代理商好友——大飛(沈騰 飾)

也讓原作裏未曾真實降臨地球的外星人接了「地氣」:

原本帶著基因球來與地球建交的外星人,陰差陽錯落入了耿浩所在的遊樂場,成了這位耍猴人的新訓練對象

而在耿浩和大飛「耍猴」的過程中,引得大批追尋外星人下落的C國特工,也像猴一樣被耍得團團轉。於是一個未知的危機在兩位主角身後越滾越大……

所以雖然《瘋狂的外星人》仍然有著「科幻特效大片」的構成,也有了「外星人與地球人建交」的奇幻劇情,這個故事的核心仍然是小人物的現實荒誕喜劇

(信我,除了「外星人」本人,本片無多餘科幻感

而這也正是寧浩在製作過程中想要的感覺

所以想追求科幻片爽感的朋友,

請關注我們之後放送的《流浪地球》測評哦)

寧浩用自己對西方類型大片嫻熟的解構方式,把西式高級科幻拉入了東方實用主義裏,再搭配一如既往的邊緣感主角和土味畫風,以及三位主角混搭的喜感魅力

於是即使是不懂電影荒誕手法的小朋友,也能在這部電影裏找到從頭笑到尾的點

(攜家帶口的本圓拍胸脯證明,不笑來找我!)

但雖然同樣是要觀眾發笑,比起當年對《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的幽默」的迫切證明,這一次的寧浩把腳步放穩了很多

之前擅長的多線結構、非線性敘事,在這一次大幅度簡化,剪輯方式也回歸了傳統

而有底氣省去人物關係的雜糅和時間的逆轉,是因為在這個寓言式的故事裡,他放進了足夠的思考和戲謔

這是一個緊扣「耍猴」二字的故事,師承西南猴王的主角耿浩無數次在影片裏喊著「猴戲是國粹」

可潦倒的境遇和現實只會一次次告訴他:「你只是個臭耍猴的」

他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這現實,所以想方設法創新、拉投資,一邊上香一邊放話要證明自己不只是個耍猴的

可之後的故事並沒有讓他一躍從小人物變大英雄:一路被外星人「選中」、和C國特工鬥智鬥勇、大戰高智外星人,最後的他仍然是耍猴的

卻也正是靠著耍猴這一技化解了最終危局,這是劇情裏最戳我點的設計

比起承擔了大部分影片裏無處消解的現實感的耿浩,沈騰扮演的大飛則更多在起著喜感陪襯作用

這個前腳入局P2P後腳舉手代理商的人物,從出場起就有著標誌性的言行穿搭和思維定式

大logo皮鞋、Polo衫,三句話不離賺錢,沈騰舉重若輕的演技把這個角色演得離我們如此之近

(再一次安利沈老師在《我就是演員》上的即興演技,

關於沈老師挑大樑的《飛馳人生》怎樣

我們也會儘快呈上速報哦~)

也正因為大飛對「賺錢」的迫切,和想要賣猴的舉動,拉著劇情飛速進展著,於是這個「耍猴」的故事不斷入局人物、也演變成了一次次耍與被耍的反轉對決

而站在兩位「小人物」主角對立面的,正是來自C國的西方高級特工

和之前兩部「瘋狂的」系列作品一樣,寧浩再一次在影片裏毫不留情地戲謔諷刺了西式的「無用高級」

無論是因財富、權力而滋生出傲慢的特工Tom,還是自豪於自己無上智商和科技的外星人,最終都被這兩個小人物耍了

他們被耍的橋段是電影院裏笑聲最密集的橋段,但比起劇情裏的浮誇好笑,更震撼的是影片給我的這種「人人皆是笑話」的諷刺和無處消解的現實荒誕

導演寧浩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他想通過影片和觀眾們交流的是一個事關時代的故事,是事關自己是不是落伍的故事

即使過了《瘋狂的石頭》曾處在的「草根瘋長時代」,他仍想用這個故事和我們探討:落伍的人是不是有尊嚴?是不是應該被尊重?

我想看到耿浩靠「耍猴」終結混亂大戰的那刻,你會有答案


2006年,《瘋狂的石頭》作為一部低成本、高收入的經典電影,為中國低成本電影市場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因為這部電影,導演寧浩不僅賺了錢,而且還成名了。2009年,「瘋狂賽車」在寧浩系列中的第二部也獲得了很多讚譽,這不僅使寧浩成為了這個億元俱樂部的成功導演,也使他獲得了「鬼才導演」的稱號。

2014年,《心花怒放》寧浩再度身名大噪,邁入「十億俱樂部」行列。不過,儘管後來的電影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寧浩部仍熱衷於繼續製作「瘋狂」系列電影。

所以,瘋狂系列的第三部電影即將到來,《瘋狂的外星人》於春節檔正式上映。

對於《瘋狂的外星人》的創意起源,寧浩說,本人很喜歡劉慈欣的作品,看到她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就想著能不能和喜劇碰撞出火花,歷時五年的構思與籌辦,就有了「瘋狂」系列的第三部《瘋狂的外星人》。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動物園管理員耿浩,他一不小心救出了一隻動物,並把它帶回家。後來發現它是一個外星人,並且發生了一系列非常快樂的故事。

關於這部電影,寧浩有信心拍出一部好的科幻電影,而且他在這部電影上投入了很多心血。與《瘋狂的石頭》的低成本相比,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大製作,作為回應,寧浩表示將利用好萊塢的電影業引進最優秀的特效團隊,以確保《瘋狂的外星人》最終作為一部高質量的科幻電影呈現給觀眾。

相信這個《瘋狂的外星人》會給我們一個驚喜!這部電影值得期待!


01

今年的賀歲篇,

競爭很慘烈,票房很瘋狂,

寧浩的《瘋狂外星人》上映僅一天,

票房就狂飆至4億多。

最初吸引我看這部片的原因,

絕對是是大劉——劉慈欣,

一個春節,

同時兩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在過去也是極少有的。

劉慈欣是誰?

是我最喜歡的科幻作家,

沒有之一。

在我的書店裡,

有一整層書架只放他的作品,

我雖嘗試給客人推薦,

但那些嚴絲合縫的邏輯,

一絲不苟的生澀句子,

著實掩蓋了他應有的光芒。

過去我真的無法想像,

《三體》《流浪地球》之類,

居然會被人拍攝成電影,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命題,

就像大劉欲蓋彌彰的「瘋狂」人生。

劉慈欣

02

大劉已經五十好幾,

過去的幾十年,

都只是娘子關電子廠的一個普通工程師。

他也會下了班和同事去打牌,

輸掉一個月工資,心痛不已,

後來為了避免這種無意的消遣,

於是纔拿起筆,

開始構築一個又一個浩瀚的世界。

從20幾歲,文筆稚嫩,

到第一次出版書籍,

被業內人士揶揄毫無建樹,

再到「中國科幻作家第一人」,

拿下雨果獎,克拉克獎等等。

在外人眼中,

老劉始終是一個少言寡語的「理工宅男」,

即使三體已經火遍全球,

他依然每天穿著老舊的格子襯衫,

走路去廠裏上班。

雨果獎頒獎禮前,劉慈欣竟然問組委會,

是不是一定要過來參加?

後來多方合計,他覺得麻煩便沒有去,

直到在視頻轉播中,

看到獲獎信息是由美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宣佈的,

他才後悔起來。

這彆扭的模樣,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讓我想起阿瑟·克拉克的墓誌銘上寫道,

他從未長大,但他從未停止成長。

阿瑟·克拉克

03

許多看過《瘋狂外星人》的人都說,

這哪是劉慈欣啊?嬉笑怒罵,都是些啥?

我更傾向於將這部影片,

看成寧浩對自己人生的致敬。

「瘋狂系列」開啟了寧浩輝煌的導演生涯,

比起《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等,

沒有什麼比外星人,還要更加瘋狂。

ET騎自行車越過月亮的畫面,

三體中描述過的「水滴」宇宙探測儀,

柳飄飄的一句「我養你」,

包租婆的罵街、阿星遞棒棒糖的神姿勢,

《邪不壓正》中房樑上奔跑的元素。

不論是科幻,還是周星馳、姜文,

都是寧浩年輕時候的模樣。

那時候的寧浩,

還只是默默無聞的小導演,

劉慈欣也還只是一個滿手油垢的工程師,

但在他們的眼睛裡,腦海中,

早就已經長出了一顆獨一無二、瘋狂的星球。

成長本來就是瘋狂的事情,

有些人,瘋狂的把自己收拾起來,

變成了自己都認不出的模樣,

自然到最後,也沒有人認識他們;

還有一些人,把瘋狂的自己收拾起來,

等待著終有一天,佔領這個世界,

是不是很酷。

04

大過年的,

我想來這個影片也該是個Happy ending,

但全片一點有愛的地方都沒有。

主角們不斷的刺激外星人,升級瘋狂,

我看著手機上即將結束的時間,以為會爛尾,

卻不想,寧浩就是寧浩,神來一筆:

外星人愛上了喝酒,

前一秒還要毀滅地球,

結果喝嗨了,斷片了,

帶著一大堆酒,

暈暈乎乎的就離開了地球,

真是將荒誕演繹到了極致。

可莫名的,

我就覺得這個結尾特別的酷,

外星人來地球上交換DNA,

在劉慈欣的光環下,

寧浩的瘋狂「折騰」下,

你一定以為是一個特別深刻的原因。

可最後,

外星人也不過就學會了「一喝酒,全都有」,

這樣難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道。

或許寧浩也在向所有人致敬,

無論外星人也好,

或在這現世中的所謂「異類」「奇葩」也好,

我們每個人都在奔往幸福的路上,

或許這條路不如你想的寬敞明亮,

但只要你偶爾低低頭,

就會發現,所有的幸福,

早就在你左右。


謝謝邀請。

當然是《瘋狂的石頭》啦。

2006年,寧浩的一部《瘋狂的石頭》成為當時影壇上黑馬。這都沒有大導演、大明星、大資金投入的小成本電影,憑著多頭推進的線索、突出鮮明的人物,緊湊的節奏,幽默的臺詞和重慶方言,走紅大江南北,在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時,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

《瘋狂的石頭》的成功告訴我們,商業電影要獲得成功,不一定非得要大投入、大製作,只要作品來源於真實的生活,接地氣;製作方和演員為觀眾負責,老老實實、認認真真拍片,小製作也能有大回報。

我很期待《瘋狂外星人》,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此片秉承了寧浩的黑色幽默風格,而黃渤、沈騰的加盟定會為本片增色不少,期待中……


過年都還沒到,電影院的排檔可是忙的不可開交.很多大片正瞄著大年初一的,並且已經早就開始在廣告圈內瘋狂試探.

這不,炒得最為火熱的瘋狂外星人就第一個站了出來.

<瘋狂外星人>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寧浩的作品.瘋狂系列3.0版本.寧浩導演也是腦洞夠大,從石頭,到賽車還不夠.這次要玩就玩外星人.

從一月初開始,<瘋狂外星人>的廣告就開始滿天飛.首先就瘋狂系列不說,每一個瘋狂故事都有不錯的票房,這次劇本片酬更是花上了28億的龐大資金.這比<美人魚>還要多出10億元.

劇情方面,目前該片已經放出了好幾個預告片.從劇情中可以看出,外星人來到了地球,可是飛船出現了一些問題,沈騰和黃渤意外和外星人相遇,要幫助外星人修好飛船.於是發生了一系列的戲劇故事.

當然,除了黃渤與沈騰以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就是雷佳音也參與到了這部影片.雷佳音在劇中是預告片中的警察.對於外星人,作為警察的雷佳音可以說面不改色,直接對耿浩說把你的地球暫住證拿到警察局做個登記.如果不來,直接給你們遣返.

沈騰和黃渤是這部戲的主角.從預告片可以看出來,沈騰在拍這齣戲的時候也是不容易.在後來的採訪中,沈騰和黃渤說自從他遇到寧浩,就知道肯定要遭罪.

在喜劇花絮中,兩人在現場拍攝時各種摔倒和奔跑,甚至倒吊威亞.劇組花絮中還透露到,沈騰其實在拍這齣戲之前腿部已經積水.但是為了滿足到導演的效果,沈騰堅持綁著腿拍完戲.

黃渤也在劇中不少出力.寧浩導演在拍攝中好多次遇到拍攝瓶頸的時候,黃渤主動加戲,自己想了很多的拍攝鏡頭讓接下來的拍攝順利進行.黃渤與沈騰的合作其實並不多,這次因為拍攝演繹的一對兄弟情義的搭檔.私底下兩人為了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像親兄弟一樣各種開玩笑.黃渤還自嘲道"後生可畏".

除了黃渤和沈騰以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就是徐崢.徐崢和寧浩可是合作很多次了,但是這次電影中徐崢並沒有真正出現.徐崢在電影中飾演的就是外星人,觀眾們是不是覺得這也太大材小用了.

其實寧浩導演對這一做法想得非常細緻,徐崢雖然沒有正式露面,甚至與黃渤,沈騰的對手戲都是分開拍攝的,但是導演就是看上了徐崢的外表.寧浩說:"拍電影用的就是外表.自己對徐崢在瞭解不過,相信徐崢飾演的外星人一定不錯."


時間過的飛快,從《瘋狂的石頭》到現在有12個年頭了,整整一個輪迴,我還是最喜歡《瘋狂的石頭》吧,《瘋狂的賽車》也看了,可能是先入為主,兩部劇情都很緊湊,間有插敘,劇本都很用心,之所以喜歡寧浩的瘋狂系列,是因為他不是為了搞笑而強行搞笑,電影關注的是小人物,而不是什麼總裁跟灰姑娘的爛梗,以小人物的性格穿插在劇情中,笑過之後能感覺到小人物的無奈,就像黃渤在《瘋狂的石頭》最後一邊大喫一邊狂奔一樣。

《瘋狂外星人》的寧浩、黃渤、沈騰都很期待,他們無論現實中還是工作上個人風格都很強烈,他們肯定會碰出火花來,只是大小問題。

《瘋狂的外星人》就是改編自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此前的一部短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經過寧浩和劉慈欣歷時五年精心改編和劇本打磨。2017年又歷時五個月的拍攝,為觀眾打造出了一部和原著小說風格完全不同的科幻荒誕喜劇。定於2019年春節(大年初一)上映。

據透露這部「瘋狂三部曲之一」的《瘋狂的外星人》將繼續延續導演寧浩獨有的黑色幽默風格和多線索敘事方式,將喜劇與科幻元素相結合,使影片故事情節更加豐富,視角更加有趣,更符合中國本土觀眾的觀影體驗的科幻喜劇電影,絕對是你更值得期待的一部劃時代新劇。


看過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都可以說是經典搞笑影片,現在還經常在看,裡面的故事情節,最喜歡的還是瘋狂的石頭了,裡面的角色都那麼到位,演員演技沒有一個讓人失望,那麼多讓人忘不了的經典臺詞片段啊,我頂你個肺,老大給律師打電話的片段,想起謝曉萌在廁所打電話坑爹的片段,讓人大笑不止。一個石頭能拍出這個電影真很意外,記得還是劉德華投資的小成本電影。

他的作品給人感覺很親民。故事情節好看易懂。

很期待他的瘋狂外星人,個人很喜歡搞笑電影,期待能讓人感到又是一部經典製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