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周前,有一個膝關節手術一年的患者來找我,本來上午就來了,猶猶豫豫的不知道要不要來康復,下午上班的時候,還是選擇讓我給他瞧瞧,他主訴膝關節走路時間久了會疼,下樓梯會疼,去醫院拍了很多的片子,醫生告訴他骨頭沒有問題,讓他回家練練靜蹲,練了很長一段時間,效果都不太明顯。


我讓他做一個下蹲的動作,手術的一側會有一些膝關節受限的因素,但是蹲到最底部,保持很久並沒有不適,於是我判斷他的問題不在膝關節局部,可能在遠端。於是我查體的足踝腓骨下端支持帶的地方和跗骨竇的地方,發現 跗骨竇是有壓痛的,並且足踝有兩個方向是比較受限的,然後又在他的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地方進行壓痛點檢查,發現有劇痛,於是我用骨傷科的手法把外踝下的支持帶鬆掉,又在跗骨竇的地方去做按摩的地方,這個地方一般很少有人去檢查或考慮到,以前跟著其他老師的時候,老師只告訴你一些常規的治療地方,總是告訴你把這裡做好了,病自然就好了,所以以前拚命的去做,總是不能有很大的效果,後來遇到現在的老師,總是發現他在膝關節患者身上要查這個位置的壓痛點,尤其是在很多地方治療無效的患者,老師總是不會放過這個地方的檢查,我找到這個位置之後,患者立馬大叫:好痛,好痛,整個人都要蜷起來,我內心一陣驚喜,就是這裡,我一般檢查的力是不超過4KG,屬於人體的承受範圍,在這個範圍內是不會產生相關的疼痛,得到的反饋是按壓的感覺,一般出現刺痛,酸疼,說明他局部的是存在損害——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

於是我讓他做了一個下蹲的動作又測試了一下,發現他蹲的更低一些,也會更加輕鬆,我說你到外邊去跑一下感受一下,他大驚剛剛來的時候上下樓梯還不舒服,真的感覺有很大的改善。由於他的跗骨竇哪裡是有損傷的,為了避開這個地方因為擠壓產生疼痛,那麼踝部的下方脛骨端會有向內的旋轉,這時候膝關節內側的壓力是增大的,膝內側的副韌帶處於緊張,膝外側處於失代償,長期的情況下,內側的足弓就容易被拉長,拇指外翻,疼痛點我已經用手法去處理了,但是怎樣通過訓練足弓增加內側的支撐力,建立本體感覺 。於是我給他站立支撐下給他練習了內側的縱弓和拇指外翻,訓練後他的足弓和腳趾的抓地能力立馬有了很大的改善,走路等地能力也好了很多,沒有代償,那麼機體的恢復能力也大大提高很多。

很多膝關節疼痛,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影像上,如果影像上出現了半月板損傷,或者滑膜有變異,積液等都歸結到這些異常上,認為疼痛就是和這些異常有關係,於是所有的治法都在這些異常上,往往效果不理想還加重了,因為如果從解剖生理來說,有遊離神經末梢的地方,才會有反饋,但是半月板,積液等並沒有遊離神經,所以不會產生疼痛這一說法,在一個過度的把影像的結果當做診斷標準,常常有很很多人問我怎麼查肌肉的損傷,那就是壓痛點檢查和觸診,這些方法在針對肌肉疼痛來說,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檢查方法,由於大眾的認知有限,寧願花幾千,幾萬的錢去做全身的檢查,也不願做系統的壓痛點檢查和觸診,其實這是很可悲的。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具體的足弓訓練方法,歡迎大家點贊支持獲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