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歷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年大發展,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民生的各條戰線上,中國最先進的羣體也已逐步追趕上,並在一定領域或程度上實現了對西方“技”層面的超越。現在,他們有更高的追求,要在“道”的層面對西方文明實現超越和引領。

 

在醫學領域,針對當前世界範圍內的醫學發展困境,中國學者創造性的提出了整合醫學的概念,成爲引領國際醫學文化發展的一種新的文化範式,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4月28日,2019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在西安正式召開。其中,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三九”)發起的“媒體看醫學”人文沙龍成爲整合醫學人文範式最好的註釋,對於推動整合醫學的國際影響力傳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華潤三九正在以一種更爲宏大的敘事和更爲高廣的維度解釋醫學的未來。

 

正如“中國整合醫學”概念之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提出的,如何從更宏大的歷史視野和哲學高度解答這樣一個困擾國際醫學界的簡單問題:在醫學技術發展成績斐然的今天,爲什麼醫學受到的質疑反而愈發激烈了?


樊代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消化內科專家,全軍消化病研究所所長,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臨牀藥理基地主任。原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按照樊代明院士的觀點,這個問題的核心癥結在於西方醫學文化範式下,現代醫學發展和臨牀實踐遭遇了專業過度細化(Over specialization)、專科過度細劃(Over division)和醫學知識碎片化(Fragmented knowledge)等問題。

 

“雖然專科細分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但是這樣的醫學模式也對醫學發展產生了許多弊端,樊代明院士從中華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中尋找到了“以人爲本、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整體觀和整合觀,以此來統領新時期的醫學文化發展,這就是整合醫學概念提出來的原由。

 


這也正是華潤三九連續四年參與中國整合醫學大會並舉辦“適道 · 仁心醫學人文沙龍”的緣起和初衷。“適道 · 仁心醫學與人文沙龍”創辦於2014年,華潤三九通過系列活動,邀請醫學界名流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有關醫學與人文的話題。


至今,它不僅爲醫學界內部的溝通構建平臺,更爲社會瞭解醫學界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華潤三九正致力於從醫學和人文的角度讓全社會共建醫學的未來。同時,華潤三九也將不斷推動自身搭建的頂級專家網絡進行跨領域、跨地區、跨文化的交流與創新,持續爲醫藥、醫療行業提供新的人文視角和跨界合作。

 

 

推動中國原創醫學思想傳播

 

整合醫學概念完全是中國醫學界的原創理論,這是新時期中國醫學界對世界醫學發展的貢獻。早在2009年11月,在北京舉辦的“醫學發展高峯論壇”上已經形成了“醫學整合”爲主題的共識,這是整合醫學概念的雛形。

 

2012年,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時任第四軍醫大學校長的樊代明院士率先提出“整體整合醫學”(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作爲概念的首倡者,樊代明院士爲整合醫學的推廣不遺餘力的在全國奔走,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發表一系列學術文章,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強烈關注和反響。

 

顯然,整合醫學是一個非常專業性的話題,它雖然是醫學界的盛事,但是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也需要有合適的路徑去擴散自己的影響力。自2016年中國整合醫學大會起,就設置了平行論壇“適道 · 仁心醫學與人文沙龍”,廣邀醫學界以外的文化、媒體圈知名人物參與話題討論,從這時起,華潤三九就是中國整合醫學大會的重要支持力量,從醫學和人文角度提供更多方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可能性,至今,雙方已經連續合作了四年。

 

第一年沙龍的主題是“未來中國是否會有影響世界的文化”,由著名主持人楊錦麟和樊代明、杜治政、張侃、程京、叢亞麗、陳國強六位院士和專家共同展開討論;


第二年沙龍主題是“東西方醫學文化的異與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管理系副主任Eric W.Ford、日本龜田醫療大學生命倫理研究室室長足立智孝等國外醫學界知名專家受邀參加論壇,擴大了整合醫學的國際影響力;


第三年沙龍主題是“未來醫學,誰是領跑者”,沙龍邀請了來自中醫藥、循證、轉化、精準、全科、人文六大醫學體系的12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誰是未來醫學的領跑者;


今年的沙龍主題是“媒體看醫學——新時代健康理念的大衆傳播”,樊代明院士曾經給會議定了一個更人性化的題目叫“俏姑娘與嫁衣裳”,用他的話講,醫學是一個俏姑娘,需要社會大衆和社會各界一針一線的縫出一件出嫁的衣裳,傳媒就是促進醫學和各界的相互理解、良性互動的工具和路徑。

 

鳳凰諮詢臺副臺長著名主持人吳小莉、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前主播郎永淳和上海東方衛視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是參加本次沙龍的三位媒體界大咖。有意思的是郎永淳和曹可凡都是醫學學科背景出生的主持人。

 

郎永淳是中醫學院的學生,中醫的哲學觀念一直讓他很受用,特別是整體觀和辯證觀,“我們整體的觀念就有綜合醫療”


郎永淳

前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播音員、主持人;曾主播《午間30分》、《新聞聯播》等節目


曹可凡作爲一個擁有醫科大學碩士學位的主持人,他專業的提出,“今天的醫療往往把重點放在了疾病的治療,而不是健康的管理上,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擁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高水平的疾病處理系統,但是我們缺乏一套健康管理系統”,這是他認爲目前社會對醫療抱怨增多的原因。

 

曹可凡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濟大學客座教授;主持上海電視臺文化名人訪談類欄目《可凡傾聽》


吳小莉則從一個女性媒體人的角度出發,爲整合醫學注入了溫度和人性的光彩,她的一個鮮明觀點是,社會對醫學的抱怨增多,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在社會技術越來越發達,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的今天,埋怨增多,更多的原因來自於我們自身的期望增高了。

 

吳小莉

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北京服裝學院時尚傳播學院院長、著名主持人;現主持鳳凰衛視晚間新聞節目《時事直通車》、《問答神州》等節目


適道 · 仁心醫學與人文沙龍就是希望能夠搭建一個醫療界和社會各界溝通交流的平臺。在媒體傳播方面華潤三九也做了很多努力,助理總裁郭霆表示,“希望通過藥企把健康觀念傳播的更加有效,把正確健康觀念傳播給媒體,達到更好的健康管理結果”,沙龍取名“適道 · 仁心”非常有深意,“適道講的是道,仁心說的是人文精神”,這四個字是中國醫療工作者的精神家園,也是醫學人文的復興平臺。


郭霆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


“適道 · 仁心”品牌創始人白雪在創建沙龍時,更多考慮的是以創新方式、社會擔當來做公益,她認爲,需要改變以往企業僅在產品層面構建品牌和服務的做法,“適道·仁心”從問世即攜手“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中美醫院院長管理論壇”、“十城整合心血管院士在線會議”、“全國重症醫學大會”、“中國腫瘤學大會”、“中國整合醫學大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用溫度、力量和情懷走進公益,從一開始就爲“適道 · 仁心”注入了社會價值和理想主義色彩,在爲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讓沙龍一次又一次走上了更寬廣的舞臺。

 

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

 

早在2014年時,華潤三九就已經發起成立了“適道 · 仁心醫學與人文沙龍”來推廣中國醫藥文化,並逐漸形成了廣泛的社會效應,在醫學界也引起了熱烈響應。2016年,沙龍與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合作發展後,爲推動整合醫學的概念落地與理論研究的縱深化上起到了積極的效應。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復興中國醫藥文化及推動中國醫藥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高度重視,整合醫學正是在習近平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思想指導下提出的原創醫學理論,它正推動中國醫藥文化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重要力量,並日益顯現出促進人類健康福祉的巨大價值和作用。

 

復興中國醫藥文化的偉大征程上,作爲中國醫藥研發實踐領域的引領者,華潤三九秉持“關愛大衆健康,共創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堅守“以人爲本”的中草藥文化內涵,融合精準製造管理體系與匠心工藝,全力保障藥品質量安全,提供適閤中國人的醫藥產品。同時,華潤三九以“適道 · 仁心”搭建醫學人文平臺,不斷開拓醫療信息溝通渠道,探索智能化、便捷化的“自我診療”方式,以“有溫度的醫藥服務”,觸碰大衆消費體驗,營造舒適、安全、高效的醫藥消費環境。華潤三九正在搭建起一條聯通“藥”與“人”、“醫”與“患”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藥人文之路。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華潤三九這樣的中國醫藥領導企業的支持下,在各位院士專家的原創思想驅動下,整合醫學思想一定會在世界醫學界發揚光大,成爲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本文由《南方人物週刊》和“適道·仁心”

共同策劃呈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