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前幾天看電視,看到一個心血管方面的“重大進展”,其實就是不用移植心臟了,而是使用新一代的人工心臟。這個技術確實很好,避免了心臟移植中的基因匹配、排異性等問題,當然也存在其他問題,比如說人工心臟一旦停擺,很難通過人工復甦的手段來急救等。

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工心臟很貴,160多萬美元,將近1000萬元人民幣,有幾個人能裝得起?和這樣的“重大進展”相比,加強預防、讓人們不得病更好。

腫瘤預防更是如此,這些年來,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發病人數、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但在健康教育方面卻一直重視不夠。其中的原因很多,既有國民科學素養不足的問題,也有科普人才不足的問題,還有利益的問題。

許多時候,我們更傾向於強調技術的作用,重視高尖、高精的科技發展,不斷地追求技術的突破,這當然是好事,數百年來,醫療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健康狀況,平均壽命一直在增長就是證明。但另一方面,只有技術是不夠的,尤其對腫瘤這種重大疾病來說,新技術、新藥物帶給患者希望,但也帶給他們沉重的經濟負擔,一片藥幾百塊錢,有些還要長期服用,對一個家庭來說,壓力太大了。

所以,對於腫瘤預防,健康教育的作用非常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儘量降低患病的可能,比什麼都重要。問題在於,我們在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一旦患病,治療起來全力以赴,治療技術、藥物的研究、研發上全面投入,但如何防患於未然,如何在那些小的方面加強預防,很少有人重視。

當然,這些年來,我們在預防、宣傳上面已經有了很多進步,每年的腫瘤防治宣傳也都在做,但和對治療的重視相比,就比較薄弱了。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從小培養,但我們在這方面投入還不夠,舉例來說,近視問題,孩子們上了高中,80%都近視了。現在很多眼鏡非常好,矯正技術也已經很成熟了,但即便如此,也比不上從小預防、長大了不近視的好。只有健康教育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現在講生態文明,其實生活方式也要文明,文明的生活方式,才能推動和保障全民的健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