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傅佩榮觀瀾湖講《易經》

  10月22日,東莞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所,台灣著名國學大師傅佩榮在做專題為《易經對現代人的啟示》的講座 陳帆 攝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專攻宗教哲學。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現為台灣大學哲學教授。2009年6月,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至今已出版《儒家哲學新論》、《中西十大哲學家》、《論語解讀》、《莊子解讀》等八十餘部著作。

  10月22日下午,著名國學導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台灣大學教授傅佩榮先生以《易經對現代人的啟示》為題,在觀瀾湖東莞高爾夫球會所開展了一場講座。  傅佩榮先生從《易經》的源頭講起,將《易經》的六十四卦視為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他認為《易經》對現代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增強現代人的道德修養,更可以讓我們以樂天知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開掘生命的智慧和潛能。

  傅佩榮先生的講座,為在場的市民展示了《易經》豐富而廣闊的文化世界。在解析人生的起伏變化之時,他更現場教大家占卦之術,讓大家進一步感受《易經》的神奇,讓《易經》真正走入普通民眾的生活中。

  整場活動持續了3個多小時,現場多次爆出輕鬆的笑聲和掌聲,氣氛熱烈而融洽。在講座之餘,傅佩榮先生還接受包括《東莞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的現場採訪。

  傅佩榮:文化才是我們共同的基礎。

  記者:您是第一次來觀瀾講學嗎?

  傅佩榮:我來過大陸幾次。但這是這一次來觀瀾。我看到「觀瀾」這兩個字時很感動,因為它出自《孟子》——「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就是說,觀察河流有它的方法,一定要觀察它的漩渦,觀察它轉彎地方的那些浪濤。觀瀾鎮這地方是有來歷的,它代表此地一定有河流,後來我一問,果然有一條河。這名字取得很有文化背景,傳統文化果然無處不在。

  記者:《易經》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如果把《易經》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它能解決人生什麼問題呢?

  傅佩榮:每一個人都有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易經》可以提供參考的意見。比如說你現在要換一個工作,或者是小孩子要念書,正在猶豫要去什麼學校好,這時《易經》的占卦就可以提供非常具體的幫助。你可以利用一個具體的運算程序,獲得一個卦或一個爻,這個爻辭就是你的答案。它會告訴你,你做這個選擇,會有怎麼樣的結果。結果出來之後呢,至於信不信,那就看你自己要不要冒險咯。平常人活在世界上,往往是事後才有先見之明,《易經》就是讓你事先就知道你做這個選擇後面會怎麼發展,這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記者:《易經》這種通過占卦來對未來產生預測的能力,非常神秘,它跟現代科學有關係嗎?

  傅佩榮:這個問題要分兩點來看:首先,從整個宇宙的關聯來看,以前牛頓物理學認為宇宙是機器,是拼湊成的,它沒有內在關聯。20世紀現代物理學認為,宇宙是個有機體,不再是機器。有機體就跟人的身體一樣,是互動的,有關聯的。這個關聯早在《易經》里就有了,64卦互相都有關係,構成一個整體。

  其次,從心理學上來看。當代心理學已經開始關注同一時間發生的事。以前講心理治療,都是佛洛伊德的那一套:現在的痛苦是過去的原因造成的,過去造成現在,現在造成未來,它在時間上是單線發展的。

  而《易經》的心理學,是同時性的。我們現在同時看到什麼現象,就會有什麼啟發。所以我們講《易經》占卦的時候,要強調「有意義的偶然」。偶然都是同時發生的,比如,你突然看到一棵樹,或突然看到一個人,以前的人,他出門聽到喜鵲對著他叫,就說今天運氣好;如果烏鴉對著叫,那就倒霉啦。那什麼事情會產生這樣的預測呢,就要看今天正準備做什麼事,這事情因為喜鵲、烏鴉而有不同的暗示。古人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說明人的心理會接受同時發生的事情的各種暗示。

  我們不否認,所有跟占卦有關的問題,都跟心理暗示有關。但《易經》主要是掌握同時發生的事,並以此作出預測,這跟西方心理學的單線系統不一樣。現代西方心理學已經慢慢認同了我們易經的這種方法。譬如現代人都很焦慮,並不是我們小時候有什麼心理問題,我們小時候都很平安嘛,為什麼現在這麼焦慮?這是因為我們正在關注同時發生的事。古代人沒有報紙、電視、電腦、手機,他們不可能知道全世界的事情。我們現代為什麼特別需要《易經》?因為我們生活在同時的焦慮裡面,看到全世界的事情,所以更需要《易經》來為我們指導方向。

  記者:您經常在香港、台灣、內地這三地之間往返講學,您如何看待這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

  傅佩榮:香港、台灣、內地這三地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我們在一起相處的時候,有很多共識。我們有一樣的語言文字,一樣的文化,這樣溝通起來很容易的。但今天重要的是,文化才是我們共同的基礎。我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大家都從文化的角度了解國學,以此來促進我們之間對共同祖先、共同根源的深刻記憶。未來要以這個為基礎發展下去。至於說現狀的情況,那是歷史造成的,我們想多想少也沒有什麼立刻的效果,我們念書人,也不太懂這些,我們就多談談學問就是了。 來源:東莞時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