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雖然只存在了僅有的38年,但它對歷史起到的關鍵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漢朝以後,中國經歷了將近300多年的動盪不堪。是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天下的分崩離析。只可惜,隋朝似乎又走向了秦朝的命運。秦朝稱得上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怎奈它壽命短暫,亡於秦二世。隋朝又何嘗不是呢?隋文帝勵精圖治,在他的統治下,可謂是政治清明,生產力速度恢復,怎奈隋朝卻終究是曇花一現。只是,若是秦朝覆滅,和秦始皇晚年的迂腐暴戾有着一定的關係。可隋文帝本是無可挑剔的一代明君,爲何楊廣卻這般輕易地毀了隋文帝的江山?這位隋煬帝究竟昏庸到了何等程度呢?

楊廣是楊堅與獨孤伽羅的兒子,他本不是楊堅最終的有意繼承人,只是楊堅頓悟得太晚。楊廣爲謀太子之位,在楊堅面前趨炎附勢,百般討好。而當他成爲皇帝之後,便開始大興修建豪華的宮殿和水利工程,頻繁地發動對外戰爭。這讓天下的百姓深感疾苦,由於農民要去服役,人力出現了嚴重流失,致使隋朝諸多農田出現了無人耕種的情況。而在以農業爲主的古代社會,隋朝的生產力無疑是大幅度下滑。可隋煬帝似乎絲毫不在意,甚至爲了顯示他作爲君王的無限榮耀,還四處巡遊。隋煬帝所到之處,都要命人將道路重新修葺,並要求享用該地最可口的飯食。皇帝給官吏提出了高要求,這些官吏自然不願意自掏腰包,於是隻能損害百姓的利益。讓百姓充當人力,交納大量的賦稅充盈國庫。

隋煬帝在內部耀武揚威之時,還不忘向外面的世界顯示自己的威武。那如何才能讓外界的臣民屈服於自己呢?那就是頻繁發動戰爭,讓外界人知道隋朝國力的強盛。於是隋煬帝命人攻擊高麗,發動戰爭就需要士兵,而光靠國家的士兵是不夠的。於是這份負擔又落在了民間百姓的身上,他們不僅要服徭役修建宮殿,如今還要服兵役將性命都送給國家。隨着民間哀怨聲的積蓄,量變還是發生了質變,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發動起義。而農民起義的勢頭十分威猛,僅僅5年的時間,隋朝便失去了北方的控制權。在大業十三年時,起義軍主要有河北、瓦崗以及江淮三大主力。隋煬帝此時,已是窮途末路。

但隋煬帝此時非但沒有憂患之心,反倒過上了及時享樂的生活,也沒有心情奪取北方的地區。不僅如此,楊廣還自我派遣道:“貴賤苦樂,本就是循環相循的,沒什麼可傷心的。”後來,隋煬帝所幸派人去休憩丹陽的宮殿,想要遷都到江南。大概在隋煬帝看來,他就算沒有了北方,還可以去南方稱帝。只是,北方的士卒卻心懷不滿了。他們不願舟車勞頓,遠離家鄉,於是紛紛密謀逃跑。一位宮女無意得知這個消息,透露給了隋煬帝。但隋煬帝非但沒有在意,還認爲該宮女干政,竟將其處死。蕭皇后見狀,命其餘人等不要多管閒事。後來趙行樞和宇文智及密謀造反一事,司馬德戡等人也紛紛響應。而宇文化及則擔任了此次反叛行動的首領,畢竟當年楊廣之所以能弒父篡位,歸功於宇文化及的父親宇文述。萬事俱備之後,司馬德戡放了火光,叛軍一氣呵成地直殺隋煬帝寢宮。

筆者認爲,隋煬帝落得如今這個局面,也是自食其果。本就沒有君王的氣概,卻爲滿足一時的私慾和野心,親手將隋朝的江山葬送。更罪大惡極的是,隋煬帝瀕臨滅國,卻不加反思,反而急於貪圖享樂,沒有絲毫的良知。想來,隋煬帝也萬萬沒有想到,起義軍還沒打進來,自己倒先被自己的禁軍俘獲了。司馬德戡更是直言批評隋煬帝的昏庸無道,以致天下疾苦,就連宮中的人都不願再爲他所用。最終,隋煬帝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裏。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