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296 EndHTML:000038035 StartFragment:000001518 EndFragment:000038003 StartSelection:000001518 EndSelection:000038003 SourceURL:mp.weixin.qq.com/cgi-bi

随著NV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铺开新的显卡产品线之后,AMD这边的动作其实并不多,只是发布了高端的Radeon VII和中端的RX 590以及相对更低的RX 580 2048SP。面对NV自上而下的产品线还是比较吃力。在较为入门的千元级显卡上,NV会保留GTX 1050TI和发布GTX 1650。所以AMD也需要一款可以相对应的托底产品,今天就带来AMD RX 560XT的测试报告。

产品核心规格: 从核心规格来看,这张卡实际上就是470D,1792个流处理器,显存4G GDDR5。

产品外观介绍: 首先来看一下显卡的整体外观,这次拿到的是蓝宝石的白金系列。

显卡背面覆盖了一张磨砂铝阳极的金属背板。

显卡正面为双风扇架构。

显卡顶部有一个蓝宝石的LOGO,但是没有加LED灯。

外接供电为单8PIN,由于PCB不是很高,所以供电介面埋得有点深。

显卡的显示介面为2*DP+2*HDMI。

显卡的长度为23厘米,对机箱长度的要求会比较友好。

显卡高度略高于PCI-E挡板,约14厘米。

显卡背板的固定螺丝上是有红漆的,所以没有特别的必要不要动手去拆解显卡。

产品拆解介绍: 接下来对显卡进行一下拆解,整张显卡分为风扇导风罩、散热器本体、显卡PCB、显卡背板四个部分。

显卡的风扇支持快拆设计,只要卸下一颗螺丝就可以单独取下。

显卡背板的背面可以看到贴了一整张的塑料绝缘垫,对应供电MOS的位置有导热垫帮助供电散热。

显卡中框的工作被散热器整合到了一起,可以看到显存和供电MOS都由导热垫向散热器散热。

显卡的底座有一个比较小的铜底,底座没有做镜面处理。

显卡散热器为双热管,散热器鳍片总体做工比较好,间距很均匀。

散热器热管与鳍片之间采用焊接处理,热管的弯折也做的比较好。

产品PCB介绍: 最后来看一下显卡PCB的用料情况。

显卡供电介面后方有一颗R47感值的差模电感和两颗保险丝,电路比较完整。

供电的PWM控制晶元为UP9505P。

核心供电为4相,输入电容为4颗271微法16V的尼吉康固态电容;每相供电均有1颗DRIVER驱动;MOS为每相1颗DrMOS,型号为FDPC5018SG;电感为每相1颗封闭式电感,感值R15;输出电容为8颗821微法2.5V的尼吉康固态电容。核心供电相数不算很多,但是方案和用料还算不错。

显存供电共2相,分别各有一颗APW8722A晶元来控制。

显存供电的位置比较特别,分开两侧,靠近显卡供电和显示介面。输入电容为每相1颗271微法16V的尼吉康固态电容;MOS为每相一上两下,型号均为安森美的4C029;电感为每相1颗封闭式电感,感值R50;输出电容为每相2颗821微法2.5V的尼吉康固态电容。显存供电还算中规中矩,方案比核心供电弱了一点。

显卡的核心代号依然是Ellesmere。

核心并不是很大,与一毛线硬币相比还小了一圈。

显卡用了8颗海力士颗粒,合计容量4G,等效频率7G。感觉频率还是偏低了一些。型号为H5GQ4H24AJR。

PCI-E插槽也有单独的电路,由1颗保险丝,1颗2R2差模电感和1颗GS9238组成。

显示介面的低通部分做的比较简单,毕竟全部是数字介面了。

产品测试平台: 以下为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表。

主板是Z370-GAMING 5。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2666C15。

SSD是三块INTEL,系统盘用的是比较主流的535,以保证测试更接近一般用户。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散热器是酷冷的冰神G360RGB。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显卡性能测试:测试结论: 由于测试项目很多很杂,为了避免小白看晕,首先提供一下精炼版的测试结论:

· 本次测试主要用到5张显卡,对比组是索泰 GTX 964、影驰 GTX 1050TI、索泰 GTX1063、微星 GTX 1065、微星 GTX 1066。

· 而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RX 560XT会与GTX 1050TI放在相近的价位带上。

· 由于测试中GTX 964和GTX 1063测试做的比较早,性能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仅供参考。这边主要对比参考测试较新的GTX 1050TI、GTX 1065和GTX1066。

· 理论性能测试,这个项目一直是A卡比较有优势的,不过20系列之后的N卡有比较大的改善。

· 跑分性能,RX 560XT介于GTX 1050TI与GTX 1063之间,比GTX 1050TI强35%,比GTX 1065弱10%。

· 游戏性能,RX 560XT的游戏性能强于GTX 1050TI 28%,比GTX 1065弱 15%。

· 硬体加速性能测试,这个环节一直是AMD比较强,RX 560XT甚至已经超过了GTX 1066。

· 功耗测试,RX 560XT的功耗还是有些偏大的,游戏功耗略高于GTX 1066(高15W左右),但是待机和高清播放的功耗优化的不好,所以总体功耗评分偏大。

实际运行参数:这边裸机运行下,频率稳定在1226,显存频率等效为7G(乘4)。整体频率不高,尤其显存频率已经是瓶颈了。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GPU理论性能、GPU基准测试、游戏性能测试、硬体加速测试、功耗测试。老规矩,数据量会比较大。

显卡性能测试与分析:

G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

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体。

3D游戏测试,表格中将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戏进行了分类,这样会更加清晰一些。由于性能测试时间上有先后,所以测试项目上会有所不同。

游戏性能总体上来看,RX 560XT大致介于GTX1050TI和GTX 1065的中间位置。具体到世代来看API越新A卡的表现就约好。在DX12下RX560XT与GTX 1065的差距会缩小到10%左右,与GTX 1050 TI的差距会拉大到38%。还是那个老问题,AMD应该花更多精力在DX11游戏上,现在DX11游戏还是不少的。

按照解析度来看,1080P下相比于平均水平,RX 560XT对GTX 1050TI的优势会略微收窄2%左右,对GTX 1065的差距略微增加1%。A卡在1080P的表现还是会略弱一点。

4K下,RX 560XT的表现会较GTX 1050TI更好一些,应该是显存位宽给予了帮助。不过这个级别的卡4K基本就限于文明6这样对显卡要求不太高的游戏,这里只是为了便于最终的横向对比统计。

硬体加速的性能测试简单看一下就好了。

显卡功耗测试:功耗测试来看RX 560XT的游戏功耗会比GTX 1066高10~15W,不过待机和高清播放的功耗有些不好看。从电源选择上来说基本和GTX 1066相同。

历史测试对比:这边对比一下我这段时间以来测试过的显卡,图中不包含功耗测试的测试都是之前用6700K测试的。

简单总结:关于显卡的性能: RX 560XT会与GTX 1050TI放在相近的价位带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性能优势是很大的平均下来超过了25%。应该与P106魔改之后的性能较为接近,打GTX 1065基本没什么希望。关于显卡的功耗: 功耗表现一般,因为是大核心下放,基本是GTX 1066一级。但待机和高清播放不够理想。关于显卡的做工:

蓝宝石这张RX 560XT虽然PCB略小了一些,但是核心供电用上了DrMOS,整体4+2相的供电,对于这个价位的产品来说还是比较良心的。

关于显卡的散热:应该是考虑到了成本问题,RX560XT的散热属于堪用级别,做工不错但是热管少了一根。其实我觉得蓝宝石应该考虑放弃镀镍、回流焊和铜底,改为3根热管直触穿FIN,可能整体效果会更理想。

总体来说,随著NV大幅调整节奏,开始全力做零售游戏显卡,对AMD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鞭策。之前的RX 580 2048SP和这次的RX 560XT都是这个压力下的产物。RX 560XT用大核心直接下放,性能也大幅超过同价位的N卡。既可以看到AMD还是决心要力保有出货量的中低端市场,也可以看出AMD目前显卡产品线并不健全,这个部分预计要等到NAVI架构发布之后才能较好的解决。

感谢阅读

好看的文章要多看多支持

也可以关注B站@翼王,@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渐缜JZ,@DDAA117!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