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本姓朱邪,字翼聖,定襄郡神武川新城人,沙陀族。代北節度使李國昌之子,後唐莊宗李存勖之父,唐末割據軍閥。

朱溫,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宋州碭山人,唐末割據軍閥,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

李克用與朱溫的恩怨情仇

①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討伐黃巢路過汴州,在封禪寺休軍整頓。朱溫在上源驛宴請李克用,李克用乘酒醉大發脾氣,惹怒了朱溫。晚上酒席散後,朱溫乘機李克用喝醉睡著,指揮士兵放火燒房。李克用在僕人和部將保護下逃回軍隊。上書唐僖宗請求討伐朱溫,唐僖宗不許並派人勸解,從此李克用與朱溫就結下仇了。

②光啟元年(885年),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與宦官監軍田令孜鬧矛盾,王崇榮離間李克用說這裡面有朱溫參與,李克用信以為真,八次上表請求討伐朱溫,唐僖宗不同意,李克用非常憤怒。

③大順元年(890年),唐昭宗即位,朱溫、李匡威、赫連鐸上書趁李克用戰敗要乘機進行討伐。宰相張浚掛帥出征,最後戰敗而歸。

④之後,李克用和朱溫互相攻伐,互有勝負。後907年冬,李克用得重病,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年號開平,李克用繼續沿用唐朝天祐年號。第二年,李克用去世,享年五十三歲。李克用在臨終時,將三支箭交給李存勖。第一支箭討伐劉仁恭,第二支箭打敗契丹,第三支箭要消滅朱溫。


從晚唐(唐僖宗駕崩)滅亡到宋太祖登基。這段時間被歐陽修稱為五代。五代十國不到70年,卻是最有意思,最光彩的時代。但把朱溫和與李克用比作曹操和劉備不恰當,比較確切應該是高歡和宇文泰

可以說,五代梁唐晉漢周的開國皇帝都是篡位上臺,都是大軍閥。五代十國的名將太多,李存孝,葛存周,周德威,李守貞,李存瑁,李克用,王彥章。所以北宋開國以後幾乎就沒有名將了,而且五代每一朝和上一朝都是血海仇恨。但最有仇恨的就是李克用與朱溫了,他們的仇恨又是如何結成的。

唐代晚期,實際上是幾股大的軍閥控制,分別是李茂貞,朱溫,李克用。李克用是沙陀族(西突厥分支)姓朱邪氏,因平定黃巢有功,被賜姓李,李克用雖是沙陀族,對大唐卻是忠心耿耿,頗為譏諷的是,朱溫對大唐卻貌合神離。大唐中和三年,李克用平定黃巢有功,克服長安,功在社稷,唐僖宗加封了李克用一大推官銜。李克用的地盤包括朔,蔚,代,忻,大同,太原為核心的區域,也就是現在的河北,山西北京,山東一部分。可以說是唐末時期最大的實力派軍閥。

在幾個大軍閥的的衝突起點就是朱溫暗害李克用。當時的李克用由於糧食不足,帶領300親軍回汴州調取糧食。路過汴州的時候朱溫親自迎接,對李克用很恭敬。但暗中已經準備誅殺李克用。大擺宴席歡迎李克用,把李克用灌的大醉。當晚返回上原驛。護衛薛鐵山和史敬思受劉氏(李克用的大老婆)囑託,認真保護李克用。就在此時。帳外火箭亂射,頓時射死數個護衛。黃巢偷襲,這是薛鐵山的心裡第一個想法,但隨著火箭亂射,而李克用的貼身護衛史敬思大罵,哪裡是黃巢偷襲,分明是朱溫狗賊派兵要殺大帥,史敬思立即分派,你現在立即叫醒大帥,李存孝,李嗣源斷後,務必讓大帥平安離開。薛鐵山對著門外大喊,汴州節度使朱溫造反,謀害宰相,明白情況的沙陀兵拚命往外衝殺,而汴州人馬也是全力斬殺。這時候李克用被史敬思一盆涼水潑醒,主公,朱溫要殺咱們,李克用四周一看,都明白了,但現在酒醉未醒,上不去馬,史敬思把李克用捆綁在自己身上,上馬飛奔在親兵掩護下總算逃了出來薛鐵山活活累死了。就此朱溫與李克用的樑子就算徹底結下了。從此以後雙方數次交兵,李克用敗多勝少,在公元908年52歲李克用臨終之際將三支箭交給李存勖,說道:「第一支箭要你討伐劉仁恭,你不先攻下幽州,黃河以南就不能拿下;第二支箭要你打敗契丹,耶律阿保機與我握手結盟,結為兄弟,曾發誓說一起光復大唐江山,現在卻背信棄義依附賊黨,你必須要討伐他;第三支箭要消滅朱溫。你能完成我這三個願望,我死而無憾了,並且大喊,朱溫,老夫雖然不如你,但老夫有個好兒子,定會給老夫報仇。

再說唐莊宗李存勗,這個人很奇特,本來他是最有資格統一殘唐的。只可惜,李存勗是半世精明,半世糊塗。最終落得一個自焚而死。應該說李存勗五代十國時期就軍事水平而言,高於柴榮,可算第一皇帝。第一武將。李存勖,後唐莊宗。生於公元885年,駕崩於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漢化沙陀族人。李存勖十一歲就跟隨李克用打仗。一生徵戰沙場,所向無敵,威震天下,四海聞名。三十九歲登基為帝,四十二歲駕崩。在位三年。大遼在李存勖在位的時候,十萬遼軍圍困李存勖硬是讓李存勖幾千人殺出重圍,自此大遼在李存勖有生之年不敢跨越河東一步。李存勖數次擊敗朱溫,打的朱溫感慨道:想不到李亞子如此驍勇。李克用死而不死,生子當如李亞子。相比之下,吾子猶如豬狗。今日不滅李亞子,他日我等死無葬身之地。朱溫的預感很準,朱溫死後不到二年,李存勖就誅殺朱溫滿門。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星火辰為朋友們說說吧。

一、李克用交給李存勖三枝箭

李克用臨死之前將三枝箭交給李存勖,要他不忘家仇,這三枝箭分別代表著幽州的劉仁恭父子、契丹的耶律阿保機和後梁的朱溫。李克用深恨他們,因此到死都不能瞑目。

劉仁恭是李克用扶立起來的,佔領幽州成為了幽州節度使,後來又成為燕王。他兒子把劉仁恭幽禁起來,自己當了幽州之主,殘暴不仁,被稱為桀燕。李存勖後來打敗了他們,捉住劉仁恭父子,將他們挖心剖腹來祭奠李克用。

契丹阿保機和李克用結為異姓兄弟,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背棄了他,這份深仇,李存勖倒是不那麼容易報了。後來契丹改國名為遼。

至於對朱溫的仇恨,李存勖沒能報在朱溫身上,朱溫被他兒子朱友珪所弒。梁末帝朱友貞時,李存勖攻滅後梁,算是替他老子出了口惡氣。

二、朱溫、李克用的關係到底像不像曹操和劉備的關係?五代十國人物和三國人物,到底誰和誰更像一些?

歷史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後來的人物刻意模仿前人這是存在的,但是要說誰就很像誰,其實絕大部分都似是而非。到了朱溫、李克用身上,他們與曹操、劉備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沒錯,朱溫起家於河南,以汴州為基地,這與從兗州東郡(後來在許昌)逐步崛起的曹操在地理上很像,而且二人周圍都是強敵環伺,必須得四面出擊、隨機應對才能取得成功。在這一點上,兩人有很大相似處。朱溫有時候說話也學曹操,譬如:「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明顯就是模仿曹操的「生子當如孫仲謀」。

除開這些,朱溫和曹操的相似處大概就只有他們的狡猾了。

其他的,那是天差地別,

一是二人的出身。曹操雖然是宦官之後,但其父當過朝廷的太尉,曹操自己二十齣頭就當了洛陽北部尉,這是典型的高官子弟。而朱溫呢,那是做賊出身,在家鄉的時候他就是個大無賴,後來投奔了黃巢的軍隊,再後來又背叛黃巢向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投降(名義上是向唐朝投降)。

二是二人賴以崛起的第一步。其實三國志或明或暗的告訴我們,曹操的第一步和袁紹的支持有很大關係,在最初,曹操對袁紹有很大的依附關係。而朱溫呢,最初當然靠著王重榮的支持,但他到河南任宣武節度使後,就沒法依靠別人了,只能靠他自己孤軍奮鬥。因此偉人評價他道「形勢類同於曹操,而狡猾尤過之」。

三是對待皇帝的態度。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一直把握這個政治優勢。而朱溫直到他強大後纔去挾天子,挾來天子還沒怎麼用,就殺掉天子、又廢掉小天子,建立後梁了。

四是兩人的性格差異。曹操的性格多疑,容易猶豫,朱溫也多疑,但卻果斷得多。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人稱帝,一個人沒有稱帝。

再說李克用和劉備。那就完全沒有相似處了。李克用是沙陀人、劉備自稱宗室;李克用曾經是唐朝的叛臣,為了平定黃巢之亂才被唐朝給原諒,請了回來。劉備自始至終都標榜忠義;李克用的基地一直在太原,劉備前期有流寇的性質,後來在西蜀安下家來。李克用自身驍勇善戰,劉備雖然也有武勇,但絕對談不上是驍勇的類型;李克用手下有一隻強悍的「鴉兒軍」,好多都是外族士兵,劉備手下的兵有點七零八碎等等。

若非說著兩人到底和誰有點像,那麼李克用其實有時候也是在刻意模仿曹操,譬如他對李罕之說的「我對將軍如同養鷹,一旦讓你喫飽了,你就飛走了」,這完全是學曹操對呂布的評價。只不過學得太像,結果呂布只鷹給曹操捉住了,而李罕之因為沒喫飽,乾脆投降了朱溫。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朱溫在應對某些事情方面超出了曹操,而李克用卻是大大不如曹操,卻刻意模仿。於是,本來比朱溫強大的李克用,最後差點被朱溫給滅掉(朱溫的軍隊都打到李克用太原城下了),也就可想而知了。

劉備和五代十國的誰有點像呢,大概是賊王八王建吧,畢竟兩個人都在成都稱帝。不過,王建的能力應該超過劉備,而劉備的毅力也非王建能夠達到。但兩人老革(大概類似老兵)的性質是很像的,都是血裏火裏混出來的。

十國中吳國的開創者楊行密,在地理位置上有點類似於孫家父子,不過他的做為顯然有點曹操和劉備的結合體,真正的奸而不露。閩國的王家兄弟,更像東吳孫家兄弟一些。

這是星火辰對五代十國人物和三國人物相似度的一種看法而已,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三、朱溫和李克用的結仇及二人一生的鬥爭

兩個人在平定黃巢起義時本來是盟友,是黃巢軍最害怕的兩個敵人。這很好理解,一個是叛徒(朱溫曾任黃巢軍高級將領),瞭解黃巢的軍的所有情況;另一個在唐朝聯軍中戰鬥力最強,黑衣黑甲的烏鴉軍讓各路諸侯都害怕(由此想到了楊行密收編蔡州軍所組建的黑雲都,多半也是黑衣黑甲,蔡州軍以喫人著名,這種顏色,不提了)。

二人在長安將黃巢打敗,搞得黃巢再次流竄,後來被徐州等軍所逼自殺在狼虎谷。二人因此分別得以受賞為宣武(汴州)、河東(太原)的節度使,成為二人霸業的基礎。上源驛事件,朱溫恩將仇報,使得二人結下深仇。這個事件簡單的看,就是李克用接受朱溫求援,為他打跑了強敵,結果反倒使氣凌辱朱溫,搞得朱溫在上源驛圍殺離開軍隊的李克用及其部將,結果李克用趁著大雨雷電逃走,其部屬多位大將死於非命。仔細分析,裡面似乎並非如此簡單,朱溫的用心不止如此(此處不提)。

於是,後來被封為梁王朱溫和被封為晉王的李克用彼此交鋒,打了一輩子,結果最終是朱溫贏了,但卻沒能滅掉李克用。簡單說,就是這麼一句話。其中包括的故事很多,比如二人對河北三鎮的爭奪、對河中的爭奪。徐州時溥、兗鄆二朱、青齊王師範、燕國劉仁恭父子以及關中岐王李茂貞等人紛繁複雜的故事交織其中,其實比東漢末年、三國時代更為錯綜複雜,資料更為豐富,更加真實,但此處無須多說。

只能說這些人裡面,有的人想出的點子堪稱天才,真是異想天開,三國時代還見不到這些。可見當時人的狡猾普遍超出了三國時代,不光是朱溫的狡猾超過了曹操。

既然朱溫不能滅掉李克用的晉國,到李存勖繼位後,他超強的軍事能力得以發揮出來,朱溫死後不久,後梁被李存勖攻滅。李存勖建立的後唐,幾乎是五代時期最強大的國家(除開後周柴榮的後期,北宋統一前夕)。由此可見,李克用好多時候是一勇之夫而已,李存勖接手他強悍的軍隊,便能大有作為。朱溫在個人能力上遠超李克用,只是他部隊的強悍程度卻比李克用的部隊差得較遠。

(本文為星火辰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更多內容請關注星火辰頭條號)


首先說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歧義。唐朝末年,和我們熟知的三國末年,完全不是一種概念。至於說朱溫和李克用是否能比三國時代的曹操和劉備,其實就比較看來,這是兩個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例子。

三國的曹操和劉備的經典已經非常之多,筆者就不在此贅述了。

你這就只談談後唐的創始人李克用,還有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的情況。

朱溫和李克用的飼料自然就不用多說了。兩人都曾經是原來唐朝是軍官,都是因為黃巢的起義!二人才走上歷史的舞臺。二人分道揚鑣的標誌就是朱溫下黑手,起先決定在驛站殺死李克用,結果反而是李克用逃出生天。二人因此成為死敵。

對於以上的情節好像很類似於《三國演義》中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但實際上,唐末五代時候的變局完全就不是三國時代的情況能形容。

我們熟悉的曹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的早期看起來也有這樣的動作。公元907年,朱溫殺死李唐皇帝一家,自立為皇帝,這就是後梁太組。在此以前,唐朝的末代皇帝一直在軍閥朱溫的手中掌控。然而,朱溫失去耐心要殺死皇帝一家的做法未必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進入五代之後,在南方的割據政權中有一個吳越王國。吳越王國的國王曾經在後來後,唐時期給後唐的皇帝有一個奏章。在奏章的內容中,就曾經提到關於唐末的亂世背景,文章中有意誇大自己對於後唐政權的忠心,襯託當時的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各地的羣雄都不尊重皇帝。只有自己一直給皇帝輸送賦稅。

可以說,正如這篇奏章中所說的內容,在黃巢起義之後,所謂的大唐帝國其實已經宣告瓦解。大唐王室只不過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小朝廷。在地方的那些割據軍閥只要能掌握好自己地盤內的情況。對於皇帝在哪裡?皇帝是否能對自己有什麼益損的作用。絕不是那些軍閥首要思考的問題。

也正是在黃巢起義前後,唐朝賴以生存的揚州和益州徹底被軍閥分割成自己的地盤。在這兩個地方丟失後,唐朝中央朝廷其實已經沒有對地方的軍閥,藩鎮有管理作用。至於說,所謂的「令諸侯」的作用,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甚至地方的那些軍閥頭子,還可能自以為是要求朝廷滿足他們的要求。

列如,十國中的閩國,原來就是因為當地的軍閥不僅赦免了流寇王潮。還讓王潮成為了地方的官員。在更早的時候,對於像河北三鎮這樣不聽話的藩鎮,唐朝皇帝為了求得平安,還將公主嫁給軍閥頭子的兒子。

綜上所述,唐末和三國的情況就不是一致的。唐朝中央政府的威信早就在唐朝最後的100多年中逐漸喪失。對於那些地方軍閥來說,朝廷的命令實在是不值錢。而且這一風俗還流行到了五代之中。

而朱溫和李克用,他們二人其實是唐末亂世的軍閥。雖然後來的李存勖建立了後唐,自以為是光復了大唐王朝。但是,當時人都是心知肚明,恢復唐朝其實意義不大。另外,朱溫和李克用這二人集團的情況也是有區別的。

披著看到有人將李克用集團的作用誇大,因為李克用只是自己的軍隊不如朱溫,朱溫才能比李克用強,但是人才不多。

實際上,這完全就是一種誤讀,如果一定要相比的話。朱溫的軍隊可以說是五代第一強軍。在李存勖將朱溫的後梁政權消滅之後,李存勖其實沒有將朱溫手下的軍隊趕盡殺絕。像是原來朱溫手下的華溫琪等人加入到後唐軍隊中。華溫琪本人還可能被重用。另外,在李存勖消滅後梁的戰鬥中,也有不少原來朱溫手下的軍將加入到李存勖的陣營,這才讓李存勖有機可乘,直入後梁的都城。

後梁的大將楊師厚是魏博鎮節度使,在他的生前設置過一隻牙兵。正是這支牙兵造反,讓李存勖得到了魏博鎮,加速了後梁政權的滅亡。即使這樣,朱溫死後的後梁政權依然有一堆精兵猛將。後梁大將王彥章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老鄉夏魯奇倒戈,夏魯奇將王彥章生擒。李存勖還是沒有辦法進入後梁的都城之下。此外,死守城池的華溫琪,甚至在後唐明宗時代,後唐明宗甚至願意讓華溫琪當樞密使這一級別的高官。這就相當於後唐的國防部長一類人了。

而與之相對的是,李克用的政權本身就存在有很深的裂縫。從關係上來說,如果朱溫是確定了建國的基礎安排。從李克用到李存勖,其實不知道該如何建國。李克用的那堆兒子自然比朱溫的兒子優秀。但那些兒子,很少見可以駕馭手下的人出現。就以上述的後唐明宗來說,他就為了華溫琪能當地方的節度使,甚至和樞密使安重誨鬧翻。殺了安重誨。在其死後,後唐又陷入皇位爭奪戰。這纔有了石敬瑭建立後晉。

但筆者不是在說朱溫死後不出現這種情況。說的是朱溫的政權牢固度強於李克用集團,就這點來說,朱溫勝於李克用。


李克用的事例深刻說好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典故,憂患時建功立業,安樂時死於伶人之故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


他倆無可比性,水平相去甚遠,尤其朱溫是個殺人魔王,到後來被他兒子殺掉,從成功到失敗大快了。


不知道,對那段歷史不熟


忘了,看過五代史演藝,應該是朱溫賴過帳。這二人比不了曹劉,董卓也比不了。在發展生產安定社會方面沒見過有什麼舉措,就是流寇式武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