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趙三軍  統籌/劉姝蓉】5月19日下午,知名報人、《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在北京去世,享年81歲。縱觀艾豐的一生,“直率”“大器晚成”“恃才放曠”等評價一直伴隨其左右,刻畫出一個立體的、充滿魅力的老報人形象。大白新聞注意到,1992年3月,朱鎔基同志曾在艾豐的工作報告上批示:“中國質量萬裏行”一炮打響,效果甚佳,可喜可賀。


▽▽▽


▲ 

艾豐資料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恃才放曠個性鮮明



艾豐個性鮮明,恃才放曠,常有驚人之語。


1990年時,談到作品獲獎,艾豐說:“到現在爲止,我還沒有一篇新聞作品獲獎,不過我想爲此感到遺憾的應該是評獎者,這麼好的一個記者我們怎麼把他給遺漏了呢?”


1987年,艾豐在爲自己的著作《新聞採訪方法論》申請吳玉章獎的時候,寫了三條理由:一、中國新聞採訪學最高水平;二、新聞採訪學世界水平;三、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若干新見解、新發展。在寫完這三條理由之後,還加上了這樣一句:“各位評委看過上述理由可能以爲作者狂妄,但本人對謙虛的理解就是如實描述事物,除此之外在科學領域沒有它的位置。”



“只考察不提拔是一種折磨”


談到受提拔的經歷,艾豐說:“每次都給你希望,每次都要鄭重其事地考察你,而每次又都狠狠地破滅你的希望。這種日子過了十年,對人的確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鍛鍊!”

談到別人對他的觀點的質疑,艾豐說:“我不謙虛地說,也許我死後多少年,後人會說,艾豐不僅是一個記者、一位經濟學家,還是一個有建樹的文化人——他在那個歷史背景下敢於頂着壓力爲富人說話,而且把問題說透了!”


如此風格,絕對“個性”,在中國新聞界省部級高官裏恐怕絕無僅有。如此的多棱多彩,造就了艾豐的魅力,也造就了遍及大江南北、士農工商學各界的“艾迷”。



自信源於實力


在我國新聞界諸多名家中,艾豐是頗有代表性與特點的一位。他是在四十歲上下才開始在新聞界形成自己的影響,比起中國新聞界的一些名記者、名作家、名評論員,他的成名年齡明顯偏晚,但他卻至少佔有中國新聞界四“首”——首批高級記者、首屆“範長江新聞獎”、首屆“吳玉章獎金”、首屆“全國質量工作卓越領導者”獲得者。


1986年,在擔任《人民日報》經濟部主任的同年,艾丰采訪當時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的朱鎔基同志,這位後來的總理當時是第一次在中央黨報上亮相,在這篇專訪中,報道了朱鎔基同志重視“宏觀調控”的經濟思想。


艾豐致力於新聞學研究,出版了《新聞採訪方法論》、《新聞寫作方法論》、《中國新聞媒介發展大趨勢》,翻譯了美國採訪學著作《新聞報道與寫作》。他寫作的新聞學入門教程《新聞採訪方法論》獲中國社會科學著作最高獎——首屆“吳玉章獎金”優秀獎,是中國大學新聞系長盛不衰的教材。



被朱鎔基喝彩的記者



此外,艾豐還是“中國質量萬裏行”第一任組委會主任,策劃、發起了這一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延續至今的活動。


1992年3月,朱鎔基同志在艾豐的工作報告上批示:“中國質量萬裏行”一炮打響,效果甚佳,可喜可賀。後又在4月的全國質量工作會議上說,他問他的司機,覺得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事情,司機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中國質量萬裏行”!

《人民日報》原總編輯範敬宜給艾豐的題字:“艾郎才氣勢縱橫,名滿神州一奇星。”

 
暢銷書《中國高層智囊》把艾豐列爲“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人”,對他的個性極爲讚賞:“這個人,唱歌跳舞,抽菸喝酒,打球開車外帶詩朗誦,永遠精力充沛,永遠‘侃’興勃勃。”
【資料來源:人民網、澎湃新聞、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等】



END


轉載文章請在公號留言,轉載時須註明來源和ID,同時請勿刪除文中“大白新聞(ID:dabaixinwen)"字樣,否則本公號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這位副國級官員在國外憑弔三位烈士
多地“一把手”頻頻鞠躬致謝 ,對象都是誰?
國土系統反腐深入推進!近五個月,有十位國土系統貪官被查處
廣西這地擬破格提拔一中專學歷女幹部,機關報發文質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