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小復先生】,更多腎病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尿中蛋白的多少並不反映病情的輕重,但慢性腎炎水腫消退後,持續蛋白尿是腎臟病變未根本緩解的徵兆。由於勞累、受涼、感染常使尿中蛋白增加,給患者增加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且長期蛋白尿加重腎小球損害,有的患者臨床僅以蛋白尿為主要表現,遷延日久發展為慢性腎衰竭。中醫認為,蛋白質屬水谷精微,脾散精,腎藏精,精微不循常道散藏,反而混雜尿中排泄,這種清濁相混,原因複雜,治療棘手。所以不可徒行固澀一法,而應治本澄源,辨證施治。隨著臨床對腎病尿蛋白認識的不斷加深,中醫治療上也形成了許多方法,見解如下:

1.健脾法

本法主要用於慢性腎炎蛋白尿屬於脾氣虛弱者 ,臨床表現有面色淡黃 ,納差乏力 ,腹脹痞滿 ,大便稀散 ,脈象較弱。可用健脾益氣法;若中氣下陷之證明顯 ,見頭暈乏力、腹脹下墜、便意頻頻等 ,可用健脾升提法 ,方如補中益氣湯。

2.補腎法

補腎法用於慢性腎炎蛋白尿有腎虛見證者。腎陰虛者見腰膝酸軟或痛 ,五心煩熱 ,咽干口燥 ,小便黃少 ,遺精 ,舌紅少苔 ,脈細或細數等。宜滋補腎陰 ;腎陽虛者見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數多、舌體胖嫩、脈弱等 ,治宜溫補腎陽;腎氣不固或兼腎精虧損者 ,表現為腎虛而無明顯寒熱之象 ,如腰膝酸軟、尿後餘瀝、小便清長等 ,治之當益氣固腎;腎陰陽兩虛者則既有陰虛見證 ,又有陽虛見證 ,治之又當陰陽雙補;氣陰兩虛者倦怠乏力等氣虛之證與陰虛同見 ,當以益氣養陰為法。

3.收斂固澀法

慢性腎炎日久,由於蛋白質的流失,造成人體正氣日漸虧虛,臨床常出現小便清長、頻數,尿後餘瀝未盡、女子帶下清稀等癥狀。故宜在補腎的基礎上加用具有收斂作用的物如金櫻子、芡實、潼蒺藜等。

4.清利法

即以清利濕熱法用於慢性腎炎蛋白尿有濕熱見證者 ,如胸脘痞悶、口苦口粘、口乾不欲多飲、納呆、大便溏泄不爽、小便黃赤混濁、或有尿頻急而痛、舌紅苔黃而膩、脈滑等。

5.活血化瘀法

瘀血是慢性腎炎最常見的兼夾證 ,如果瘀血癥狀突出可扶正祛瘀;如果瘀血與水濕相合 ,濕瘀互結 ,則更使病情纏綿難已 ,症見水腫尿少、腰痛固定、舌質暗紫或有瘀斑、瘀點等 ,可用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五皮飲治之。

6.益氣養血法

用於慢性腎炎水腫後蛋白尿遷延不愈氣血兩傷無濕熱者,證見面色皓白、自汗納差、神疲肢倦、舌淡、脈細弱等證。

慢性腎病蛋白尿還與肺的宣發、氣化功能,肝的氣血疏泄,升降功能密切相關。治療中可加用宣肺、疏肝、理氣之品。所以在通過上述治療辦法中還可以從以下角度辯證尿蛋白給予治療。

1.從風論

祛風法用於慢性腎炎蛋白尿由於風邪侵襲而長期不愈或由於風邪外襲而加重、複發者。祛風法當辨明兼夾而使用。風寒者當祛風散寒 ;風熱者應當散風熱 ;風濕者則用祛風勝濕、昇陽益胃法。

2.從肺治

治肺法用於慢性腎炎蛋白尿而有肺經病變者。若肺氣虛弱 ,衛表不固 ,見有自汗惡風易感冒者 ,宜益氣祛風固表 ;若肺陰不足 ,而見乾咳少痰、音啞咽干而痛、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等 ,當益肺養陰 ,方如麥味地黃湯、竹葉石膏湯等。此外還有宣肺法 ,用於風邪襲肺而致肺氣賁郁者。

3.從肝治

在慢性腎炎蛋白尿中常用的有疏肝法、養肝法、平肝法。若蛋白尿而見情志抑鬱、胸脅脹痛、善嘆息、月經不調、脈弦等肝鬱之證 ,治用疏肝法 ;若見脅痛、眼目乾澀、視物模糊、月經量少、或煩躁潮熱等肝血或肝陰不足者 ,又當養肝血或滋肝陰;若見頭暈失眠、腰痛膝軟、多夢易怒、顏面潮紅、舌紅少苔、脈細數、血壓升高等陰虛陽亢之證 ,則當平肝潛陽。

總之,蛋白尿的中醫治療,須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依據疾病的陰陽虛實,分辨病位治所在,對治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註:上述提到相關方劑和中藥使用的需與中醫師溝通不可擅自服用。

我是小復先生講腎病聊健康更多腎病診療知識盡在同名微信公眾號里。慢性腎病發病隱匿,早發現早治療,有助於診療和預後,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你不知道的腎病知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