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086  

癌症是上天的礼物?即使抗癌五年了,我依旧无法认同这句话。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很想拒收这份礼物,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选择自己会经历什么。一旦罹癌了,就再也回不去了;随著我们的心境改变、价值观改变、看世界的角度改变,自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也都和过往不一样了。这份「大礼」,除了身体上的苦痛之外,或许也为我的人生带来许多珍贵的改变。

罹癌,让我们好好回想过去的人生,思考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罹癌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驱动力,加速我们去采取行动。有人因罹癌快速重整人生的优先顺序,有人结束一段不愉快的婚姻,有人辞去不满意的工作,有人起身追寻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危机也是转机,让我们有机会蜕变成全新的自己。

我依旧热爱工作,只是不再埋首于工作,下班、周末时间就把心力投入在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我宠爱自己,同时也照顾和关怀我所爱的人;我定期运动和规律作息,同时也不忘冥想,并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对我而言,我有了更「平衡」的人生。在工作和休闲之间找到平衡,在爱人和被爱之间找到平衡,在形体和心灵之间找到平衡。

「出去像丢掉,回来像捡到。」以前妈咪常用这句台语俗谚形容我。成天喜欢往外跑,不管是求学阶段或是职场上班后都一样,常常跟朋友玩到半夜三更才回家。现在的我,待在家里的时间比过去多很多,妈咪不用再每天盼著「捡回」她的小女儿,而我也在长大成人后,又一次重新体会孩提时代与妈咪相处的温馨与快乐。

我也花较多的心力在值得交往的朋友身上,罹癌让我看清楚,谁是真正关心我、对我好的人,我也要尽我所能去回应他们的关爱。至于那些泛泛之交或是不合拍朋友的邀约,能拒绝就拒绝,被喜欢、被认同、被接纳,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人生不过数十载,我们应该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值得的人事物上头。

多数人都不大能面对死亡,于是有些朋友或家人就常为我们的健康感到忧心,并且会给予很多的意见和建议。问题是他们往往不知道或是无法了解所有细节,因此往往提出建议都毫无建树,甚至会干扰我们情绪。东方社会习惯以絮叨为关心,或许这些人心中急切想要帮忙你,而又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胡乱给出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甚至明显是错误的建议,譬如说「你会得癌症就是因为没有吃某某食物… 没有用某种方式生活」以为这样的唠叨就是为你好。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抱著感谢的心,收下他们的关心与善意,但面对这些杂乱的建议,一定要抓紧内心那把尺,并不是有善意动机的言论就一定是对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最近我因为脚底板疼痛写了篇文章,就有不认识的网友推测是癌细胞移转到脚部骨头所导致,甚至还有人觉得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尾声,应该把握所剩不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工作干嘛呢?看到这些留言我真的很想翻白眼,这些言论是关心?还是只是要造成别人的恐慌?或是根本就只是想要表现自己很厉害,借由耸动的发言来给自己打广告?对于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我都尽量不让它们影响我的心情,也无须费心去猜测他们的动机。始终坚持我一开始经营部落格的初心─分享自身抗癌经验给其他癌友参考。

我相信,越清楚自己想当甚么样的人,就越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哈佛大学商学院知名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在他的重要著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说道:他自己的人生量尺、衡量自己人生是否有价值的指标是「我是否可以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人?」于是他放弃华尔街的高薪工作,转而从事著书立说、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量尺,衡量自己的人生成功与否。对罹癌之后的我来说,我心中重要的量尺始终不是朋友的数量、银行的存款、别人的赞美等等,而是尽我所能帮助癌友,让癌友们在这条艰辛的抗癌路上,能因我的经验与分享,多一分勇气和希望,少一些艰难与痛苦,走得更加无惧平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