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08:48 來源:解放日報  2017-03-14 08:48:23來源:解放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張鑫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胡鍵

  全球化本來是一種客觀趨勢,但由於受到資本和技術的主導而打上了人類主觀的烙印。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兩個進程同時存在,共同塑造著國際秩序。此前,反全球化的力量缺乏有力的、可依賴的工具而顯得式微。然而,當下逆全球化的力量似乎發生了變化,某種意義上由原來的草根、中產者變成了資本本身。其具體表現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反全球化力量主要是歐美國家的中產社會成員。此外,一些發展中國家受自身利益侷限,也對全球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排斥現象。

  從廣義來說,全球化是指地球上處於不同地區的人們相互交往的客觀現象。早期的全球化進程雖然受到技術落後的制約,但也不同程度促進了人類社會的融合與發展。它首先表現為一種不自覺的交往,即各種文明在人類活動的推動下開展了非常有益的交往與交流。因此,儘管四大文明古國相互之間被高山、河流所阻隔,但從考古資料來看,交往、融合已在不自覺的狀態之下發生。例如,漢代派張騫出使西域,使漢朝與西域各族的交往日益頻繁。又如,鳩摩羅什把大量佛教典籍翻譯成西域各族文字和漢文,成為古印度文明與中華文明交往、融合的重要證據。

  早期的全球化還表現為宗教的對外擴張。宗教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在早期全球化進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儘管全球化是一個多元化的過程,但其本身也包含著同質化的內容。

  如果說1500年前的世界,全球化的進程是在戰爭、宗教、文化以及簡單商品經濟推動下非自覺行進著的,那1500年後的全球化之路又是怎樣開啟的呢?有學者梳理指出,從歷史的角度看,1492年是近代全球化的開始,到1992年正好是500年。在這500年間,人類的交往程度大為增加,其中依舊充滿了戰爭、掠奪、衝突、殖民,但始終改變不了聯合的趨勢。

  具體來看,歐洲早期的航海家在探險之中意外地為資本開闢了通往「新大陸」的新航路。隨後,歷經大約四個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歐洲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催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為資本的迅速增值提供了全新手段。在此情形下,資本藉助於技術通過新航路而走向世界,從而不僅開拓了世界市場,而且一定程度上結束了民族地方史。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資本把一切落後的民族都捲入到文明之中,並摧毀落後民族的文化和社會經濟。

  從1992年起,全球化可謂開啟了新的500年。這個新進程的重要標誌,就是市場體制在全球範圍內取得絕對優勢。一方面,資本的規模、流動速度和方向以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等,遠遠超出歷史上任何時代。加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建立在互聯網與「雲平臺」之上的大數據技術,極大地改變了全球化的內涵和性質,使其由不自覺的客觀趨勢變成了資本和技術強力主導下的主觀化進程。另一方面,當下的全球化是在國際規則引導下的進程,不再是一種資本無序競爭的狀態。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走向了多極化;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日益處於霸權戰略頹勢,其權勢霸權不得不轉向制度霸權,即依賴於國際制度來確保利益攫取。

  新形勢下,全球化震蕩的首要原因是美國國內戰略和政策的調整。在政黨輪替制度下,不同的政黨有不同的具體治國策略。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政黨經過幾度輪替,從老布希到柯林頓,然後又回到共和黨人小布希手中,之後奧巴馬代表民主黨重新上臺執政。現在,特朗普上臺,共和黨捲土重來。幾次政黨輪替,基本上延續了民主、共和兩黨各自的傳統。前者被視為自由主義政黨,後者常被貼上保守主義、孤立主義的標籤。從這一意義上說,特朗普的主張並沒有違背共和黨的歷史傳統。

  有觀察家認為,特朗普由於沒有從政經驗而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但從大的歷史傳統來看,特朗普的政策意圖又是確定的。在政黨輪替中,後一任總是想改變一下前任的政策和策略,但在維護美國的主導方面沒有什麼不同。無論是幹預主義還是孤立主義,本質上都是為美國霸權服務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特朗普在全球化上的暫時收縮,並不意味著美國整體對外行為的收縮。相反,他「一心一意搞內部建設」,並非僅僅為了經濟復興,還更加強調增強美國的軍事力量,以強化美國的戰略力量。

  總的來看,中國的崛起速度之快,客觀上促進了國際權力的轉移。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秩序」的終結?從長遠來看,如果美國國力持續衰落,將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與之相伴,美國主導世界的手段也正在發生某種變化。就此而言,全球化震蕩並不直接意味著「美國秩序」的終結,而更多表現為美國的戰略性調整。

  那麼,中國是否有能力主導新的全球化進程?不少人認為,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取向為中國主導全球化提供了機遇。筆者認為,它還意味著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將進一步延續。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不僅要善於從別國的失誤中抓住機會,而且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創造更多的機會。事實上,主導全球化進程不能僅僅依賴經濟實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國際規則的塑造能力、國際議程的設置能力、國際貿易體系的構塑能力、國際價值的供給能力、國際道義的維護能力以及國際事務的話語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發展好自己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齊心構建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張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