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png

 

 

《国考申论秘技》-看懂这篇文章且有针对申
论本质来准备的考生,申论就不会分数太低。

 

对于刚开始接触国考的人,很容易因为不了解
国考的潜规则而被误导,导致浪费很多时间在
不会考的重点上,或是整个理解的方向都因此
错误了,在不重要的地方钻牛角尖,导致准备
了很多年都考不上,而这也是万年考生最害怕
的地方。

准备考试有时候要慢慢来,反而比较快,因为
为了贪快而接收错误的内容,反而要花更多的
时间来清除这些记忆,还会造成记忆正确内容
的困扰。

 

就像学打字一样,一旦学了不好用的输入法,

到后来要学真正好用的输入法时,就会被前面

那个不好用的输入法规则给搞得记忆很混淆。

 

因此只要确定自己吸收的是正确的观念,慢慢
来反而会变成最快的,这也是为什么一本书主义
很强调「圣经版教科书」,因为经典名著的内
容是公认最正确的,自然不会把考生引导到奇
怪的方向去,而这也提醒考生,参考书不要乱
买,然后要有最基本的资讯素养,懂得如何透
过正确的网路搜索与人脉情报网去搜寻对自己
最有帮助的第一手情报。

很多考生并不俱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容易
被广告行销话术给欺骗,常常在不了解自己也
不了解考科的情况下,上了自己没感觉的课,
读了自己不能吸收的书,然后还误上贼船、后
悔莫及。

 


一般来说,菜鸟国考生很容易陷入以下的迷思

 

 

①申论的本质往往是「有各种学说与理论

 但没有唯一定论因此才需要申论」

 

①申论的本质其实就是「没有定论所以需要听
听大家的看法、说法与逻辑推论」,因为没
有考试会考马桶到底能不能装大便,也不会考
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二,被公认为绝对真理的东
西根本不会被拿来当申论的题目与争点,而会
需要申论与论说来获得厘清的,也通常是有争
议让人有兴趣想了解但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找出解决办法的题目(因为这样也才能考出考生
思维逻辑与推论过程。所以申论题的题目往往
有个特性,那就是答案「见仁见智」,然后不
管你是仁者还是智者,都要提出你充份的理由
来说服委员,不过有些题目还是有偏向仁者
与智者其中一边的,视考科的惯例与潜规则
来测一下风向再决定怎么写,也是考生需要
特别留意的部份。)

但话虽这么说,有定论与标准答案的申论题
与答案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的申论题目可能
是一半一半。

毕竟国考申论题目如果没有标准答案,那实
在是太没有公平性与稳定性了,因此申论题
如果有四题的话,合理的分布就是至少有二
条是有公认标准答案的考古题型,而另外二
题其中一题可能会是最新时事题,一题则是
目前还没有定见的见仁见智题,而这种见仁
智的题目也最能考验考生的组织与思辨能力

 

 

②不晓得国家考试虽然也看重结论但更重视申
 论过程

国考与在学校考试最大的不同是,国考的重点
往往不是在问答案,而是问答案是怎么产生出
来的推论过程,比较像是数学的证明题。


因为国考申论题的本质就是论说文,而论说文
就像辩论,考生要能提出各种理由来说服你的
答案被什么样的证据、学说、数字、理论与实
务来支持,因此就算你的答案结论可能不正确
,但你却提供了很多有说服力的理由与证据来
支持你的结论,阅卷委员也会愿意给你一定的
分数,因为委员知道你懂,只是推论的方向可
能有些偏差,而你在论辩过程中提出的专业关
键字就是委员给分的依据,结论当然也重要,
但并没有学校考试那种结论错就全错的情况,
而考生能认识这点,一方面就不会读书读得很
患得患失或太敏感,因为读到什么程度就可以
得多少分,不会因为一个地方错就全军覆没,
这样准备国考才会踏实而安心。

③误以为国家考试是站在国家统治者的角度来
 审题改题。

国考很多申论题的问题会问到很多目前国家机
关在执法或施政上遇到的问题,而这会让很多
考生造成一种误导,以为要从统治者的角度来
回答问题而不是从人民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于
是考生可能答出偏坦政府立场的答案,为什么会
造成这种误导是有原因的,因为从小到大我们
接受的教育都是偏政府也偏传统道德伦理文化
思想的,小学考生活伦理与道德,中学考
公民,大学考许多管理上的规定与规则,无形
中会给菜鸟考生一种预设的意识型态,那就是
以为国考的题目背后有预设政府立场,虽然表

面上题目没有问,但回答时却要照「天地君亲

师」「想要的」「立场」来回答,而这就容易

陷入国考的误区了。

 

例如近十数年的行政法题目有很大比例在问
人民面对国家的高权行政,如何为自己提出
救济与行政诉讼的题目,这就会给人一种感
觉,好像学行政法是在帮人民向国家打官司的
错觉。

 

很多考生脑筋转不过来,就会写出合乎传统

忠孝思想但却违反大法官解释精神的答案,

而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大法官会议,随著每八

年不同意识型态的大法官加入,搞得学法律

的人会左右为难,人格分裂。而考生当然就

搞不清楚状况了。

 

毕竟近年来出的大法官释字都有愈来愈重视


人民权益且愈来愈重视人权的趋势,从71

8号开放集会申请权利到大法官748号的

重视同性对婚姻需要的平等权,都可以看出

我国法界意识型态的微妙变化,唯一相反的

是释字第 764 号【公营事业移转民营留用人

员年资结算案】,反而限缩了公职人员的福

利与权益,也为日后的年金改革开了一个后

门。

 

 

二十年前或许国考的意识型态是偏右而保守,
但现在国家考试的题目己经愈来愈新颖、灵活
且没有明显的意识型态立场,而这跟出题委员
也阅卷委员愈来愈年轻化也有关系,举例来说
我国目前许多法律教授都是留日留德居多,而
德国与日本目前的整体法律思维都是偏左且更
重视人权的意识型态,为什么呢,因为德国与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都是极右派的法西斯
军国主义,因此战败后意识型态出现大逆转,
也是一种自我检讨矫枉过正的表现,于是这种
更重视人权与自由的法律意识型态就会形成一
种文化,而我国留日留德的法律教授归国后就
会把这种文化带进来,现今我国法科学者留日
留德的比例极高,也就造成学说的方向渐渐往
更重视人权的面向去迈进,因此从民法、刑法
到行政法,近十年的考题争点反而都是比较站
在人民与被告的角度,遇到政府或被提告时,
应该要提出什么样的法条、学理与实务来防御
,而我国的文化其实是比较重视传统道德与服
从领导的右派文化,考生在考这种题目时就会
觉得有点格格不入,会觉得奇怪我怎么读法律
的书是为了替犯罪者与偷懒被惩罚的公务员辩
护,于是回答出奇怪的东西。

 

 


但其实现在国考许多法律的争点与社会科学的
考点都没有预设立场,而更看重考生提出的法
条规定、大法官解释与学者学说实务或判例,
如果有数据证明与学者的权威著作来证明就更
好,也就是说不管你支持政府或人民,不管是
支持原告与被告,只要能提出合理与充分的理
由,阅卷委员就会给你应该有的分数。

 


不过这种考试微妙意识型态的变化在不同考科
其实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国文科的教授通常
观念比较传统,因此比较偏传统右派伦理思想
的八股文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而国文科的教授与阅卷委员比较会对申论题
文章的架构、文字、形式、语气、情绪有比
较高的要求外,其他专业科目的教授与阅卷
委员其实作文能力并不一定比一般人更强,
因此考生要把重点放在给出「量化」「证据
」「理由」「权威人士的背书」「数字」,
而比较不是偏向于「质化」「美感」「是否
有错别字」「行文流畅气势磅礡」等等中看
不中用的地方。

(不过各位考生看到这点请注意,笔者不是
说叫你不要把文章写得顺畅完美,而是说在
有限的准备时间下,应该先求有再求好,把
最能拿分的部份先掌握住,有闲有空才再去
追求更质化完美的部份,例如如果你只有十
分钟的时间,你应该要去背五个口诀关键字
,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拿来把法条背得一字
不漏,因为一字不漏虽然完美,但只占重点
的一部份,可能只能考生拿到5分,但五个
关键字却能帮考生拿到10分,而当然如果
你时间够多且掌握关键概念都己滚瓜烂熟,
你想要背得一字不漏也没有人会拦你,不过
背得一字不漏其实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
为了要展示一字不漏的能力,很有可能会占
用了写其他更重要重点的篇幅与时间,这是
很多完美主义者很容易犯下的错误,也是万
年考生很容易被错误引导的地方,有的题目
是懂的人才会掉进陷阱,而不懂的人因为连
题目都看不懂,所以也没有掉进陷阱的可能。

而在刑法的部份,我国刑法教授的主流目前是
偏德日派,因此意识型态其实是偏左,所以刑
法的题目有很多争点都是要考生帮犯罪者或加
害者辩护,而这一点会让很多第一次考国考的
考生很不习惯,例如我国目前大部份的人民都
主张应该维持死刑,但我国目前主流的刑法学
者因为留日留德的背景多,反而比较主张倾向
废死,但这些学者出的题目不会直接以废死这
种目前还有争议的题目来出,而会出「罪刑法
定」「武器平等」「重视程序正义与照顾加害
者人权」的角度来出题,而如果菜鸟考生测风
向测错,就会回答出委员不喜欢的申论。
 

而在行政学、管理学与政治学等科目,大家也
会看到左派思想与右派思想不断的相爱相杀,
这也是为什么申论题的答案往往出现双重否定
的态样,题目问效率你就要说公平也很重要,
题目问环保你就要说拼经济也不能偏癈,委员
就是想听考生写出这种看起来很周延且多面向
都有照顾到的答案,但他们其实也知道,愈周
延的答案,就是愈没什么实践效力的答案,就
跟九二共识一样,搞不清楚对大家都好,搞得
太清楚反而对大家都不利了。

写到这里,笔者不是教大家先测风向再决定要
怎么写,而是主张不要想著去测风向,而是让
法条、宪法、学说与实务判例来自已说话,也
就是说不要有自己的立场,而是有多少证据就
说多少话,这也是为什么,不管考什么题目,
一定要把一般原理原则这种千年不变的干话写
出来,例如「依法行政」「信赖保护」「罪刑
法定」「比例原则」「程序正义」,其实这些
原理原则都是很中性的,不同立场的人都可以
使用这些原理原则来为自己辩护,而大法官就
是使用这些法律术语的高手,他们高来高去的
不断使用抽象、正当性十足但却不具体不用举
证的「原理原则」,就是因为「举证之所在、
败诉之所在」,而这也告诉我们,不要有预设
立场,而是尽量让「一般原理原则」与「惯例」
来说话,就能取得这种像是大法官地位般的制
高点,别人很难说大法官的说法是错的,因为
大法官根本什么都没说,而说出来的也是癈话
居多(意思是说,大法官的话术看起来两边
都支持,但又好像都不支持,例如说依法行
政但没说是依什么法,一方抗议时就再看风向
来决定要依什么法来解释,其实现在年金改
革这个议题就可以看出这种现像,明明年改就
是违反「信赖保护」这种宪法等级的法治国
原则,但大法官仍然可以以「超法规阻却理由
」、「公益与情况决定」、「比例原则」等抽
象法理概念来做为对抗「信赖保护」这种基本
原则的武器。

其实大家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连一般法律
的原理原则彼此之间也有拮抗的关系,年金改
革当然是一种违反信赖保护原则的政策,但站
在比例与公益原则的角度,国家也确实给公务
员较一般人民偏高的福利,因此大法官为什
么要测政治的民意风向也有他合理的理由,这
也是为什么需要三权分立的原因,因为法律无
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政治解决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大法官会议不开放人
民提年金改革的释宪案,因为政治的风向现
在还在吹,尚书大人很聪明的,不会把自己
放进一个还搞不清楚民意方向的绞肉场中。


好,那如果有一些题目连大法官都不知道怎么
写,请问考生要怎么写呢?


国考的申论题目会有争点且难写需要花许多时
间准备的大部份都是社会科学题目,为什么呢?
,因为数理科的题目不会产生争议,一加一就
是等于二,不会因为信赖保护就变成三,而法
律、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这种社会科学的
题目就会因为意识型态与立场风向的改变而出
现不同的「答案」,这就是菜鸟考生一开始接
触国考很不习惯且想不透的地方所在,菜鸟考
生会以为国考都有标准答案,而且结论一定是
具体清楚正确且没有模糊空间的,但却不晓得
实际上国考社会科学中很多题目都没有标准答

案,连学者彼此之间也只有「抽象原则」的

「共识」。

 

而且这些抽象原则还是会「彼此拮抗」的。


而这就是国考申论的艺术所在,也是为什么
有时候背诵比理解更重要的原因,因为试图
搞清楚的考生会愈来愈不知所措,怎么风向
一直变来变去,但背诵的考生没有这种困扰
,因为看不懂背就对了,因为连大法官都没
有搞懂的东西怎么会叫我们考生来搞懂呢?

 

其实大家如果有仔细在追各大学法律系教授

对教育部拔管案出现千奇百怪的法律见解后

,就会明白法律与社会科学真的没有标准答

案,只有政治正确与满满的干话。

而干话最大的好处就是看起来什么都说了但

是实际上什么都没说。

 

本质是让人搞不懂或因为大家不容易搞懂才
可以发挥其作用的东西,当然就不要搞得太
懂才对。


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各位考生,不要
太钻牛角尖,不要试图把所谓的社会科学完
全搞懂而浪费太多时间在学理的理解上,因
为社会科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左派与右派永远
不断政党轮替且风水轮流转的学科,永远会
出现新的学说与见解,但却不脱离一般原理
原则的相爱相杀。
 

 

而这也是为什么,一本书主义、考古题主义
还有一般原理原则推演主义、量化关键字策
略是最好的国考准备四大策略:

①一本书主义:一本圣经版教科书可以让考生
只读精华,只读重点,不断复习,背诵容易。

②考古题主义:学问的理解是没有止境的,但
考古题的重点与风向却是有尽头的,分析考古
题可以看出主题委员与阅卷委员的意识型态倾
向,也能因此知道要怎么回头去推论教科书的
重点,还能学会怎么分析出写申论题的版型、
格式、句型、语法还有文章申论公式,当然比
读教科书有效率的多。

③一般原理原则主义:以不变应万变,学会最
高明最正确的打高空且看起来两边立场都照顾
到的话术,会是应付国考社会科题目最好的方
法,因为不需要测风向,让委员自己脑补就好
了。而这也是政治的最高心法--朋友多多的
,敌人少少的,只要掌握这个原则,所有人都
觉得你是朋友,说的话听起来都站在他们那边
,但其实你根本没有立场,只是很会说场面话


④关键字主义:国考笔试是最公平的考试了,
如果考生有去观察高铁、捷运与台铁的柜台服
务人员,就会有一种感觉,怎么高铁与捷运的
柜台小姐都长得特别高年轻特别漂亮,而台铁
就反而比较老比较没那么亮眼,因为高铁与捷
运要面试,而台铁则纯粹是笔试(但部份工作
需要体能测验与通过健康检定。)

而有面试的考试注定是不公平的,因为虽然表
面上高铁与捷运考试的官方说法一定会说依劳
动基准法规定不歧视高年纪也不歧视长得丑的
,但实际上有面试的考试最后就是会大量淘汰
掉许多年纪大与长得不讨喜的考生,因此笔试
永远会是最公平的考试,但笔试本身是有鉴别
漏洞的,因为笔试很难鉴别出考生的综合能力,
不管是因为考试时间的限制或出题题型的限制
,都让笔试注定有漏洞可钻,而身为考生当然
要完全把握这个「明明知道是漏洞但又不能补
起来的鉴别漏洞」。

而笔试最大的漏洞就是,考试的型式注定只能
以很少的题目来试图鉴别考生对该科目的完全
理解程度。

如果一张申论考试出十题,而且题目又有鉴别
的深度,那么这种考试绝对可以鉴别出考生的
实力,但问题在于,出十题的话就至少一张考
卷要请五个阅卷委员来改,然后一张考卷至少
要改一个小时,然后每年的高普考试至少要花
一个星期,这在现实层面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为了既公平又排除面视的歧视,还要不能花
太多时间来出题与考试,就只能想办法在出题
目的时候,看能不能把四题的题目中,把学科
的核心重视精华问出来。

因此我们反向推论,如果我是出题委员,我要
怎么出才有辨法一叶知秋呢,那一定要出一种
可以逼出考生写出「细微」「有深度」「有一
定水准才能看懂题目在问什么」「有读到一定
时间才会背起来的某个细微关键概念」,因此
推论到后来,「专业关键字术语与其衍生旁生
逻辑句型」就会是申论考试必考的鉴别点。

然后一个题目绝对不会只考一个鉴别点,而是
至少会考5到15个之间的鉴别点,如果一题
是二十五分的话,鉴别点一定会依量化的指标
来做为集体阅卷的评量公式,否则当每个阅卷
委员都有自己的主观且质化的评分标准,国考
的公平性就荡然无存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口诀记忆法应用于国考非常适
配的原因,因为口诀解压缩还原出来的,必然
是大量的专业关键字,也让考生容易透过压缩
版型与公式的方式而容易记忆。


而专业关键字的背后没有意识型态也没有立场
,因此申论文章的写法不需要写得慷慨激昂,
只要平舖直述的把所有支持的理由与证据都写
出来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国考的重点会放
在「数字、学者姓名、学说理论、学者的书、
实务、判例、法条、大法官解释、权威名人的
见解、民意调查与研究、实例,因为,以上的
所有所有关键要素都是为了在论说文的架构下
去说服对方,说服阅卷委员,而专业关键字就
是用来突显以上的各种重点要素,让委员觉得
你真的是内行,才写得出来的明确指标。


看得懂这篇文章的人有福了,因为至少准备的
方向不会错误也不容易被误导,只要认真依正
确的国考准备逻辑与方向来准备,自然能胜过
大部份没看㳡这篇文章的考生。


我好像把自己的这篇文章描述的有点厉害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

因为

「我不急著谦虚,还没有那么伟大」

images.jpe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