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取自「三字經」首句,傳承千年,是中國家喻戶曉教育孩子的儒家名言。縱觀全世界也只有中國儒家明確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概念。但這句話是否正確呢?

若其中的「善」字,解釋為善良,美好等褒義詞,顯然是不對的。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就是把善字解釋為善良的,而且亙古流傳,少有質疑。為什麼?我的理解是:有利於統治階級管理。勸人向善,安分守己,不做惡事當然更有利於周圍社會的安全和統一。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領中國數千年,無出其右者,這也是儒家思想得以在中國延續的最終原因。

如果說人性從出生起就是善良的,那麼縱觀人類發展史,假如不是對其他動植物類的殺戮,燒烤,人類怕是10萬年前就已經畫上句號了。再看人類文明發展史,哪一次政治經濟的進階和發展不是以暴力來推進的呢,中國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唐朝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西方最著名的就是對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大屠殺,唐朝確實把中國推向了世界高峯,促進了政治經濟繁榮發展;西班牙,英國,荷蘭等國也確實在新大陸創造出人類發展的奇蹟,但他們最初的行徑能說是為了全人類的「善舉」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可能有人反駁說,這都是後天因素影響,不是人最初的想法,假如人性本善的話,怎會生出如此惡行?

若說「人性本惡」,也不盡然。眾所周知的「狼孩」事件,從出生就在狼羣中長大,本就沒有善惡的概念,一切的行為都是周圍狼羣的影響,無論做的什麼行為都是為了「生存」,這纔是人本來的面目:為活而生

人無善惡,環境使然!初生的人就像印表機上的白紙,一切都是空白,你輸入什麼內容他就會輸出什麼內容。所以若想實現人性本善必須改良人類的生存環境,使之向善,而改良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良自己


善哉!善哉!「智者悟真,理與俗反」。

現代對於《三字經》首句的「善」,普遍理解都是「善良」的意思,進而有「性善」「性惡」之辨的解讀。

結合首句與下文,理解譯註三字經第一個「善」字,應當作「讚美」的意思,非美醜好壞之分別。「善」字由甲骨文的「羊」字加雙目演化而來,篆文演變為「譱」,《說文解字》:譱,吉也。從誩(jìng),從羊。此與義美同意。說文裏「誩」字跟著就是「譱」,二言乃競言也,相互道祥和之語為善。古語常見:「善哉!善哉!」是做形容詞,一個意思是讚歎,另一個意思纔是「好、善良」(與醜惡相對)。所以第一個「善」重在讚歎。

解釋了「善」,再來理解「性」。儒家講修身養性,佛教講明心見性。以儒家所言之「性」,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 ·陽貨》),子思得孔子心傳,作《中庸》謂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性」是生命當然賦予的樣子,乃後天之有,生命之所賦。古人以生言性,左邊「心」右邊「生」,「性」還有上邊「生」下邊「心」的異體字寫法,「性」含有生命與生俱來,成長傾向、趨勢的意思。

人性或善或惡,往哪種方向發展都是一種可能的趨勢,所以孔子強調「性」與「習」(積習)的關係。

賀興思的《註解備要》裏解釋:性,是性理之性(物理世界之性),與下文性情「性」字不同。其實若以人性而論,善惡好壞實在難辨,因為善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在人類世界的善惡卻又是絕對的。所以某種角度來說,性善之說只是《三字經》所做的一種選擇,古人擇善固之,童蒙之教,用善為喻,以啟發孩童善思維。

另一種偏佛家所言性者,多乃先天之性,代表宇宙萬有之本體,「自性」,「真如本性」。以佛教言,自性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皆是自性的現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

《正學養蒙三字經》曰:「人之生,性本善。性相同,習相遠。性不變,習隨緣。」

總言之,「性」之一字,物理自然,人性天成,含融廣大,易經曰:參贊天地之化育。繼之者善,成之者性。「人之初,性本善」實乃讚歎天地性命之道,廣大無極也。

下面「苟不教,性乃遷」的「性」則可理解為人的性情,隨物遷移,總在遇緣不同,善惡所別,不一而論。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對的。可是歷來人們卻對此產生很大分歧,又有人主張性惡說。今天的我們,要如何來看待這個事情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善」字,是包含什麼意思?可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善良的善哦,那就離題十萬八千里了。

如果看的懂《道德經》的人呢,大概就會知道,「善」是純真淳樸的意思,就是不辨好惡,不辨甜苦,就是跟道一樣的純真。

那我們仔細觀察剛出生的嬰孩,就知道,開始的時候,比如喫東西,喫奶喝水,嬰孩是不管味道如何,都能喫的。他們開始認識接觸新事物的時候,也不會說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都一樣,都好玩。他們也不會有親疏厚薄之分,不會說這個是媽媽,就親熱一點,那個是鄰居,就冷淡一些。

解釋到此,如果您有幸看到,就不會誤解「性本善」了。


錯的,人之初 不識物,無善惡。


人之初性本善是錯的,性本惡同樣不對。再偉大的人也不能沒有錯誤,也不能做到字字珠璣,句句真理。有些錯誤可能誤導我們一個時代,甚至上千年!我們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否則容易被洗腦。善惡,是道德判斷。道德判斷是社會屬性的,具有相對性主觀性階層性本位性。社會屬性是後天的。人剛生下來,沒有進入社會時,沒有道德判斷,無善惡,行為都是本能,故性自然。鷹喫兔子,兔子喫草,草吸收土壤營養和陽光雨露,都不屬於善惡,是自然屬性。萬物有私,無私萬物不存。私不屬於惡。個私羣私會被環境和其他存在制衡。為了都別過度膨脹,羣體內部會有規則(法律規章道德習俗等)。企圖消滅私,是可笑的,是空想,是違反天道的,是烏託邦。以前,你被洗腦了嗎?哈。


人之初,性本善。入學後,學禮德。知識多,人虛偽。為生存,耍手段。物質足,善心出。資源少,心機多。欲無盡,心險惡。願望少,心平和。人老後,力不足。身體衰,想法少。憶往事,俱往矣。天不變,地不變,人在變。世間事,繁如星。到頭來,水中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