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资产?敬而远之~

(资料图片)

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录得128宗新增负资产个案,较同年第三季53宗增加1.4倍,市场忧虑新型肺炎阴霾下,楼价将进一步调整,导致负资产续增,甚至回想沙士时期负资产达10万宗的情况。负资产上升非好事,不过,正如笔者上周专栏所述,现时楼市稳健,与沙士时期难同日而语,暂时毋须过虑。

所谓负资产,意指业主持有的物业最新市值,较未偿还的按揭借贷还要低,导致资不抵债,通常在物业价格下跌下会发生。举例而言,假设以500万买入一个单位,按揭8成,即贷款额400万,一年后楼价跌至360万元,但未还贷款额尚有390万元,即使出售单位,仍不足以完全偿还银行贷款,物业便被视为负资产。

(资料图片)

去年第四季受中美贸易战及本港社会事件内外夹击下,本港经济受影响,加上年尾属转统淡季,楼市交投放缓,楼价亦有调整,以致本港负资产上升。去年第四季,新增负资产个案录得128宗,金管局强调当中大部分为银行职员按揭,少数涉及按揭保险计划贷款,因为这些贷款按揭成数一般较市场为高。

综观历史数据,最深刻要数沙士时期,当年负资产宗数超过10万宗,占供楼人士比例22%,涉及金额高达1,650亿港元。现时128宗相对沙士时期的纪录仍相去甚远,即使在新型肺炎疫情扩散下,第一季楼价预计将续见调整,负资产料有上升趋势,但规模仍难与2003年相提并论。

(资料图片)

负资产出现主要与楼价下跌及使用高成数按揭有关,当年沙士楼价由1997年起至2003年累跌7成,加上使用高成数按揭情况常见,而现时楼价仍处高位,去年全年楼价仍呈升幅,自2009年起已连续上升11年,且房屋供不应求情况未见改善,楼价难大跌,而近年金管局推出按揭监管措施后,高成数按揭个案已有所减少,楼市泡沬明显较2003年小,有助降低负资产风险。

香港置业行政总裁李志成

笔者建议有意置业人士要量力而为,衡量自身财务状况及负担能力,选用发展商高成数按揭或二按计划前要留意风险,由于这类计划数年后供款利息会增加,若楼价调整,将按揭转往息率较低的银行时,或需要用额外资金「抬钱」上会,业主宜计算好供款能力,并预留充足资金缓冲,增加防守力。

电邮:[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