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起火,遠在中國的圍觀羣眾形成了一條循環鄙視鏈:

痛心圓明園的鄙視惋惜巴黎聖母院的聖母心;

惋惜巴黎聖母院的鄙視痛心圓明園的狹隘民族主義;

其實這兩件事並不對立。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惋惜和痛心。

我們對巴黎聖母院被燒應該表達惋惜,巴黎聖母院是法蘭西文明的重要象徵,也是人類文明的傑出瑰寶,世界各國人民應該都對此次火災深感痛惻。

而很多人由此想到了圓明園被燒,對於作為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被毀,我們首先應該表達惋惜,除此之外,理應對暴徒的暴行表達譴責,這兩種感情疊加在一起,形成痛心。

所以,基於對人類文明遺產被毀,我們表達惋惜是一種共情;而表達對圓明園被暴徒惡意破壞的痛心,則是比惋惜更深一層次的情緒。

因此這兩件事並不對立。

巴黎聖母院起火,火不是我放的,也不是我們的同胞放的,我們惋惜它,是我們對人類文明遺產被毀的共情,即使是不惋惜,也沒什麼,畢竟可能這輩子和它的聯繫也就只有讀過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這篇小說而已,甚至連小說都沒讀過,這次它失火了才通過新聞報道第一次建立起聯繫。

我個人也對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焚毀表示惋惜,這是雨果筆下發生過感人愛情的地方,我還沒有陪著心愛的人一起到這座曾經上演過愛情的地方看一看,它就被毀了。

不過,僅此而已。至於說它是哥特式建築、中世紀宗教風格的體現等等意義,對我一個無神論的理科生黨員來說,確實領會不到這麼深。

對於聯想到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這事,表達出痛心的讀者,我個人表示支持,雖然燒毀圓明園的並非是現在的法國人,但是現在的法國人並沒有對過去的暴行進行懺悔或者採取補救行為。

從圓明園燒殺搶掠的可能不是現在這幫法國人,不過現在這幫法國人並沒有將從圓明園搶奪的文物進行歸還,甚至隔幾年還要策劃一下文物拍賣,逼迫中國人高價贖回本屬於我們的文物,再次噁心一下中國人。

法國人的浪漫似乎是建立在殘忍基礎上的,是一朵被鮮血澆灌的玫瑰。

在巴黎聖母院之前,遠的有在圓明園的暴行,近的有剛剛在大馬士革和敘利亞的狂轟濫炸。大馬士革被稱為是人間的花園、地上的天堂,而敘利亞的貝爾神廟建築羣、阿勒波大清真寺、阿帕美古城、巴爾夏明神廟等等都是數千年的遺跡,都因為法國跟隨美國對其開展而毀於一旦。

所以,法國人對待人類文明遺跡的態度真的有待考量。

這事事件一出,法國總統馬克龍居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全球募捐,這就有點噁心全球的人了,先把圓明園、敘利亞和大馬士革的重建費給募捐了唄?

希望法國人和西方這些宗教人士,能夠從巴黎聖母院這場烈火造成的慘重損失中,能夠體會到中國人對圓明園被毀的痛心,能夠體會敘利亞和大馬士革等中東國家文物被毀的痛心,希望法國人和西方這些宗教人士能夠體會到這種切膚之痛,對歷史有所反思,呼籲他們停止對人類文明遺產的破壞這有點大,但是呼籲他們把我們圓明園的文物還回來還是很有必要的。

圓明園有多少文物還被非法扣留在法國和西方國家?

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

但是盧浮宮是法國收藏中國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僅其分館吉美博物館就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盧浮宮還收藏6000多件中國歷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繪畫。

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

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們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測,在全球,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2003年到2004年間,中國搶救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曾與當時鼠首和兔首銅像收藏者的代理人有過接洽,但賣方竟然報價每件1000萬美元。

法新社曾報道說,儘管中國非常渴望拿迴文物,但是中國官員決定不參加競拍。中國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宋新潮表示,「我們不會買本來屬於我們的東西。」

法新社還報道說,這件事也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極大憤怒。90%的中國網民認為,中國應該索回這兩件文物。對於中國的抗議,佳士得拍賣行表示正與合作的拍賣行協商,近日會有結果。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目前回歸中國的已經有5件,分別是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龍首、蛇首、羊首、雞首和狗首銅像目前下落不明。鼠首和兔首極可能是最後公開露面的兩件。

中國是世界文物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許多文物被西方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巴黎盧浮宮等歐美18家博物館幾年前還曾發表聲明,拒絕將收藏的他國文物歸還給原屬國。蘇富比拍賣行曾試圖拍賣馬首銅像,被澳門首富何鴻燊在拍賣前以6910萬元港幣購得後捐贈中國政府。

似乎這次巴黎聖母院被火燒依然沒有喚起法國的同理心,居然直接開始全球募捐了……

我們承認,從來都應該只有被譴責的人和罪行,而沒有有罪的建築藝術。

每一個藝術作品的損毀,都是整個人類的損失,我們窮極一生也將不能欣賞它們的美。這個遺憾,無法彌補。如果你對全人類的文化瑰寶沒有一點惋惜的話,那也將沒有任何資格提及圓明園。

但是,當年英法聯軍對待圓明園的態度可不是這樣!

時間久遠的就不提了,說下近些年發生的事,近些年故宮因為天災人禍,出過幾次意外事故導致一些文物被損壞,當時西方勢力還沒等我們自我反省,就開始引申攻擊,詆毀我們是「人種低劣、素質低下、體制有問題」,用這種熟練地三連擊證明中國無力保護人類文明,而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則是活該!

現在法國巴黎聖母院居然是在修繕期間被焚毀,我們是否可以將上述話語返回去,你們法國到底有沒有能力保護人類文明,如果是因為人種低劣、道德低下、體制有問題,請把你們的文物包郵到中國,我們幫你們看護,至少,把搶我們的那些還回來吧,放你們不放心,怕你們給我燒咯。

有人認為,如果現在還認為「法國人還是以前的暴徒」,那麼「你這個中國人還是魯迅說的行屍走肉」,對不起,這種說法我拒不接受。

換一個例子來講吧,同樣是作為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二戰侵略者,德國已經被世界原諒,而日本卻不行!

為什麼?

德國正視歷史,反思錯誤,作為後人,雖然和當初進行侵略的不是一代人,但是他們卻願意為先祖贖罪,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自發下跪贖罪,並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媒體稱之為著名的「華沙之跪」。

反觀日本,二戰後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羞辱慰安婦、拒不承認侵略暴行、污衊中國南京大屠殺為不可告人的陰謀……

一樁樁,一件件,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法國人相較於當年火燒圓明園的法蘭西,是否有改觀?

每個人心中自有定論!

有人嘲諷這種在巴黎聖母院緬懷圓明園的人,還寫了段子:

一年有365天供你哀悼李奶奶,你不,你非要在張爺爺的葬禮上衝進去,對裡面所有的人說「李奶奶幾十年前也死了啊,你們幹嘛不哀悼李奶奶!」

對不起,你可能忽視了,因為當年正是張爺爺打死了李奶奶。

不過,我同樣反對痛心圓明園的讀者嘲諷惋惜巴黎聖母院的讀者。

圓明園存在的價值,是為了讓所有人記住懦弱的代價,而不是讓我們在今天面對世界人類文明的消逝發出冷嘲熱諷,所有美麗的藝術品都不應該承載國家和戰爭的重量,銘記屈辱和緬懷過去的方式,也絕對不能是看到其他民族經歷文化苦楚時的彈冠相慶。

借用一些惋惜巴黎聖母院被燒人的話:文化是不分國界的。

這句話沒錯,不過,我還想再補充一句:

希望未來全世界優秀的文化都能在中國得到保護!

開個玩笑。,未來,等中國強大了,什麼國人的,洋人的,都是咱們的,雖然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寄存在法國那裡讓他們代為保管的巴黎聖母院被燒毀了,咱們是不是得心疼一下?

惋惜可以有,痛心不能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