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類】

《帶一本書去巴黎》一百年,可以積澱、掙扎、反思而產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陳出新,埋葬一段歷史,因而徹底忘卻,整個民族並不因為經歷了什麼而有所長進。巴黎是一個城市,也是一段歷史縮影。通過這本書,你會瞭解到不少關於巴黎的知識,更有關於法國的歷史,感受一些他們的歷史觀。

《法國大革命史》

這本書和印象中的史書文筆差距很大,並沒有史書的晦澀難懂,又基本忠於史實,從革命前的財政困難、國王與御前會議一直到拿破崙的上臺,混亂中的法國是如何在外敵的入侵面前激發起血氣和武勇;雅各賓派是怎麼上臺,暴政和覆滅,拿破崙如何逐步走上舞臺,整本書寫的十分流暢,又帶了點貴族看待革命的獨特視角,值得一讀。

普羅旺斯系列

《普羅旺斯的一年》《永遠的普羅旺斯》《重返普羅旺斯》關於法國南部的鄉野生活,光是對這書,就能感受到麵包咖啡和陽光混合的慵懶味道。

【電影類】

刺蝟的優雅—一個普通法國人的生活態度,即使不是貴族,但卻有貴族般優雅高貴的精神生活。人人都像刺蝟一樣帶著刺,但是很少人能一直保持優雅。

新橋戀人—所謂法式浪漫,不過是不顧一切的愛我所愛。

巴黎我愛你—18個故事,20個街區,週末的夜晚,這部電影帶你看不一樣的浪漫之都巴黎。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法國人對書的愛就是對生活的愛。書讓人發現了愛,愛讓人選擇了書。他們都因閱讀在某種意義上進入了一個嶄新世界,他們所愛的,與其說是某個具體的人,倒不如說是一種人生的可能,一種「逃離魚缸」的升華。

碧海藍天—-「電影,不過是一片阿司匹林」。我越來越堅信了呂克.貝松這句話。那些宛然若素的純美瞬間,倏然怒放的狂熱情感,這部電影詮釋了法國人本質上對生活的純粹態度。

祖與佔——激情,激情之後對激情的反思,以及解脫。


沉寂如海優雅的刺蝟

民族精神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自由、平等、博愛。跟友好鄰居德意志對比一下,民風區別顯著。

印象裏égalité前面的la縮寫不縮寫意思還不一樣,嚴格的法語...Oh la la

思想方面

福柯的演講《什麼是批判》。法國曆來有懷疑的傳統,不論哪個時代、用哪種方法,總有那味兒。

這種味道在和英國、德國對比時則更加得到突顯:英國海洋文明喜歡不帶條理的博物,德國內陸文明喜歡自我奴役式的思辨,初步可以把法國想像成在他們兩家之間。

法國20世紀的思想家極多,如同19世紀德國的思想繁榮。

文學藝術方面

雨果的《悲慘世界》,浪漫、現實、人道主義。可以看同名歌劇。

《品格論》,法國人寫的世故指南。和英國人尖銳的作風相反,法國人很喜歡讓別人和自己都舒服,這種環境裏個別人會成為刻薄鬼。

法國曆來有理性和浪漫往複交替的歷史傳統,這個傳統也表現在美術史上,音樂我不大懂,只曉得法語只有在歌唱時候纔好聽,日常會話有些人口音土得不可思議。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的浪漫主義和國人腦補的大概是不同的,歷史上法國浪漫主義是一種逃避現實的、面向自然、拒斥人性的風格;國人理解的浪漫更像是德國版(嚴謹來說是德國浪漫主義興起更早,更早從面向自然變得更加「浪漫」起來),或摻了法式現實主義的浪漫主義。

飲食方面

臭乳酪、不一定喫的慣的香腸、各種酒、甜點、海鮮、鵝肝、同英式禮儀略有區別的法式禮儀、來自其他南歐國家的菜式...法國人這一套業務異常豐富,最好親自喫一下。

奢侈品

和英、意有鮮明的風格差異。

英國不產皮具,法國包包略勝,義大利鞋子更好。

法國服飾配色更像英國的低調,裁剪又是拉丁系的流動線條。

法國香水、化妝品一絕。

這些可以查一些圖鑑或者雜誌。

先說這麼多吧。


個人因為學習的原因在法國北部城市裡爾生活過二年。最開始選擇這個城市也是因為。來自這個城市的同學的推薦。我覺得是非常典型的很難說出到底美在什麼地方的小城,雖然嚴格意義上和波爾多並列法國第四大城市,但是對於中國人而言,一個在城市裡面只有三站地鐵的城市真的說不上大。

所有選擇這個城市的原因只是因為當時和三個來自這個城市的法國同學一起看了兩遍一個關於他們城市的電影,《歡迎來北方》,後來自己又反覆看了幾遍,從一開始只能看字幕,到最後可以聽出北部的口音,lille這個城市,你從完全陌生,吐槽天氣的一個地方變成了我個人覺得,不敢再次一個人回去,因為怕被回憶淹沒這樣一個難忘的地方。總體來說,電影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法國北部的民風,可能和一般以上,大家對法國人的想像有所不同,但是這也是這個電影有趣和可愛的地方。很愉快的觀影體驗,有空可以嘗試一下。


新浪潮時期的電影吧,像四百擊,精疲力盡等,看過不少法國電影,其實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對現實的反映,美國電影總會給一個圓滿的結局,法國電影就不一定,角色的人生不會因為一件事一個人,電影裏的這麼一個故事,改變本不可能改變的結果,但卻會改變你的思想,他的思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