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显然分了两个时期,分别是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还有雍正时期的推行新政,就戏份来说,两个时期差不多,或者说,雍正时期的要稍稍多一点。

《雍正王朝》的第一集是从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决堤,雍正和十三爷到扬州去筹集赈灾银两开始的,而此时的索额图在康熙四十二年就被处死了,而明珠早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被罢黜之后。

虽然后来重新被启用,但基本是得不到康熙的重用,并在康熙四十七年也病逝了,所以两个人没有再出现在《雍正王朝》里面,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而我们也发现,另外一个大臣也没有出现,那就是李光地,而李光地是在康熙四十四年的时候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休假两年,并且在康熙五十五年的时候回京,并于康熙五十七年病逝。

那我们再来看看《雍正王朝》里面的张廷玉,佟国维,马齐。其中张廷玉,是在康熙五十五年才成为礼部侍郎的,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成为吏部左侍郎,也就是说张廷玉此时也并非是大学士,自然不是什么中堂。

佟国维是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就已经退任了,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佟国维支持八阿哥,遭到康熙的训斥,最终在康熙五十八年病逝。

马齐是乾隆孝贤纯皇后的伯父,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因为也支持八阿哥成为太子,所以被革去大学士之职,但在康熙四十九年底,重新户用。

康熙五十五年的时候,马齐被任命为首席满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马齐是在雍正十三年的时候才引退的,然后在乾隆四年才病逝的。

我们发现,其实只有马齐才是真正的中堂,因为佟国维已引退,而张廷玉还不是,那为什么要加进佟国维和张廷玉这两个人呢?加佟国维,是因为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隆科多的父亲,八阿哥的有力支持者。

而加张廷玉,因为张廷玉是唯一的配享太庙的汉臣,是康雍干三朝的重臣,所以就将他的戏份延伸到康熙时期,另外李光地的内容也加到了张廷玉的身上,雍正王朝加进张廷玉和佟国维这两个中堂,也都是为了剧情的需要,这两个人的戏份十分的重要。


《雍正王朝》基本算是比较符合历史的影视剧,其中的人物情节虽有加工,但起码大方向没跑偏,所以这里面就不可能有明珠和索额图。

由于另一部根据二月河先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明珠和索额图成为了知名度非常高的清朝历史人物,在《康熙王朝》中对于其中的历史人物还是进行了一些艺术在加工,剧中明珠和索额图二人都以罪臣的身份参加了」千叟宴「,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千叟宴「是康熙六十大寿的时候在畅春园举办的一次宴会,这时候已经是康熙五十二年,根据历史记载这时候明珠和索额图都已经去世。

明珠和索额图都是康熙朝前期的重臣。

索额图是顺治顾命大臣索尼的儿子,因其侄女是康熙的皇后,又在擒鳌拜时立功故而成为康熙心腹,在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中都有不错的表现,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因党争和涉及争储而被处死。

而明珠更是在康熙二十七年就因结党营私而被罢官,虽然此后官复原职但再未获得重用,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逝。

《雍正王朝》的故事设定在康熙四十六年,这时候索额图已死,明珠也早已失势,所以没有出现在剧情中。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佟国维和马齐都是中堂也是不符合历史的。

中堂并非一个官职而是一种尊称,在明清两代一般对内阁大学士尊称为中堂,三人中佟国维在康熙四十三年便去职,并且他的履历中也没有被封为大学士的记录,所以佟国维并不能被称为」中堂「。

张廷玉在康熙年间只是六部中的一个侍郎,离中堂还有很远的距离,在雍正朝张廷玉得到了重用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此时才能被称为」中堂「。

三人中马齐早在康熙三十八年就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雍正继位后马齐也始终是」中堂「身份,直到乾隆四年病逝,终年87岁。


《雍正王朝》一部历史巨作,自1999年1月3日上映以来,20年以来,各大电台还在不断的放映,热度也是不减,但好多观众也注意到,《雍正王朝》前段是康熙皇帝还在的戏,从历史和不少电视剧中可知,康熙朝有两位大臣是不可缺的,纳兰明珠(主要政绩是议撤三藩、统一台湾),赫舍里·索额图(主要政绩是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征葛尔丹,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可谓是为大清的根基稳固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可时在《雍正王朝》里没有这两人,来看看原因。

《雍正王朝》这部戏开始于康熙四十六年,因黄河暴涨,十几道河堤缺口,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康熙四十六年为公元1707年,所以这部戏讲述的是公园1707年以后的事。

知道这个后,再看看索额图和明珠:

纳兰明珠,康熙朝重臣,但因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病故。

赫舍里·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在公元1707年,索额图和明珠已经是死的死,病的病,可谓是人一生最辉煌的时间已过,在封建王朝中,和有过之人是不敢有任何牵连,要不自身难保,都撇清了关系,也没人敢提索额图和明珠,已经没有了任何影响力,所以说《雍正王朝》没有他们的身影和关于他们的任何言论。

而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卒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享年八十四岁,佟国维卒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外戚,康熙帝的舅舅。

所以说《雍正王朝》里面没有索额图和明珠,中堂却是张廷玉、佟国维和马齐。


是这样,电视剧从康熙44年开始讲起的,这个时候明珠倒台多年了,他应该是康熙20多年的时候就先倒台了,到44年时虽然「平反」了,但不在朝中任职了;索额图在康熙30多年的时候倒台了。这么说就是在康熙44年的时候,其实康熙对朝局的控制是绝对性的,上书房里面的佟国维、张廷玉、马齐都没有之前索额图那样的实力了,但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们都长大了,他主要精力就是对付他这堆儿子了!

此外,电视剧就是以九王夺嫡为切入点,也要弱化其他的人物关系,否则太难导了!光皇子能导好就不得了,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牛的地方啦!


《雍正王朝》中没有索额图和明珠,是因为剧情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已经无法出现在朝堂之上了。

《雍正王朝》的剧情开始的时间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此时,距离索额图被康熙所杀,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自此之前,由于太子胤礽的表现愈发的引起了康熙的不满,致使康熙认为,太子胤礽的「变坏」与索额图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于是康熙将所有怒火和怨恨全部倾斜到了索额图的身上,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索额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圈禁,进而被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

所以在《雍正王朝》剧情开始的时候看不到索额图非常正常,因为索额图已经死去多年了。

而这个时候的明珠,也已经处于即将离世的状态。并且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明珠就为直隶巡抚于成龙举报其伙同党羽余国柱卖官鬻爵,进而为康熙皇帝罢官,之后虽然官复原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也就是《雍正王朝》剧情开启的第二年,明珠就去世了。

再这样的情况下,明珠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也是符合历史的实际。

况且,《雍正王朝》讲述的是「九子夺嫡」的事件,而不是「索明党争」,将其二人排除也就是成为了必然。

《雍正王朝》中,康熙身边的三位重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历史上,在当时真正有权势地位的,也就只有马齐而已。

《雍正王朝》剧情的一开始,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就出现自康熙的朝堂上,作为上书房的三位权臣,坐拥极高的权势和地位,同时也是深得康熙的信任与器重。

但是真正的历史上,佟国维和张廷玉是不会在这个时期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

先来说说佟国维。

佟国维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弟弟,同时也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康熙朝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的父亲,所以佟国维既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丈,曾出任领侍卫内大臣之职。但是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时候,就已经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所以按理说,是不应该出现在康熙朝堂之上的。况且,佟国维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就去世了,没有活到康熙去世的时候。

再来说说张廷玉。

这个时候的张廷玉已经在康熙的朝堂上为官,但是终康熙一朝,张廷玉所担任的最大的官职也就是吏部侍郎,官阶还比不上与他同年考中进士的年羹尧,康熙朝时期的年羹尧已经是川陕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了。

张廷玉真正成为朝中权臣还是在雍正朝时期,确切的说是雍正朝的中期成立军机处的时候,而此时雍正已经相继除掉了隆科多、年羹尧、胤禩等人,张廷玉才得以真正的掌握权势。

所以,这个时候说佟国维和张廷玉在朝堂之上能起到像电视剧中那般的决定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之相对应的马齐出现在这个位置上,还算是符合历史事实,属于「明正延顺」,毕竟马齐这个时期担任的是满洲首席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职务,不仅学问出众,在满洲人中数一数二,更是有著很强的办事能力。

除了马齐外,在康熙的朝堂上,能够掌握实权,并且称得上是权臣的应该是以下几位:

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孙子,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儿子,同时他也是康熙的小舅子。

内大臣鄂伦岱。康熙亲大舅佟国纲的儿子,鄂伦岱和康熙也是表兄弟的关系,与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是堂兄弟的关系。

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他是明珠的儿子。

除了上述满洲贵族官员外,还有两位汉族官员,在朝堂上也拥有极高的声望和权势,一位是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另外一位就是户部尚书王鸿绪。这两位进士出身的汉族官员,是当时汉族士大夫阶层和读书人的重要代表,在朝堂上,特别是汉族官员之中有著非常高的威信。

因而,要是从正史的角度分析,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在「九子夺嫡」期间,真正能够称得上权臣,有著极高地位和威望的,也只有马齐而已。

这样的安排归根结底还是剧情发展的需要。

佟国维出场,是为了隆科多能够上位以及隆科多之后的飞黄腾达做铺垫;张廷玉出场,是因为张廷玉是贯穿康雍干三朝的关键性人物,他从中起到串联的作用;而马齐则是因为他在康熙、雍正两朝都是重要的权臣,他是康熙朝的首席大学士,又是雍正朝的总理大臣,也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商榷,就是关于几位人物「中堂」的称呼。

所谓中堂,也就是大学士的俗称,其为中堂的缘由是

「大学士名居揆席,非兼充军机大臣,几与闲曹无异。然位分不可亵,故大学士多有管部者。京官皆一满一汉,分东西坐,非如外官之坐,必中于堂也。唯管部,则于部中添一正座,两旁以满汉尚书陪之,满汉四侍郎则在下面分两旁坐。故大学士俗呼为中堂。」

而在雍正成立军机处之后,对于中堂也有了新的概念,《清史稿》曾记载:

「明内阁主旨拟,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诰之职。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献替,遂号为宰相。军机处制与相类。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佟国维实际上并不能算中堂,张廷玉成为中堂也是在雍正时期的事情了,而在「九子夺嫡」期间,真正能称为中堂的,也就只有马齐而已。


因为《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是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康熙王朝里边明珠和索额图已经被贬官写死了,所以并不会出现在《雍正王朝》中,因为剧情需要《雍正王朝》主要从九子夺嫡开始,凸显康熙末年。四阿哥胤禛作为皇子的优秀治绩,彰显人物形象,自然没有明珠和索额图的关系,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历史相吻合。

纳兰明珠和索额图都毁于党争

纳兰明珠就是我们很多人热爱的《纳兰词》的作者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的妻子是多尔衮的长兄阿济格的女儿。纳兰明珠在裁撤三藩,统一台湾的事情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康熙器重,权倾一时。纳兰明珠在朝堂之上与另一位权臣索额图不合,拉帮结伙,来对抗索额图。明珠权势滔天卖官鬻爵被于成龙,郭琇弹劾,康熙22年就罢免了他的职位,后来虽然恢复了他的职位,但再也没有重用他,康熙47年就病逝了。

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所以他与太子关系密切是初期太子党的重要成员,太子贪污腐败等诸多行为让康熙不满,基本上都有索额图的参与。早年的时候,索额图跟随康熙平定鳌拜,裁撤三藩,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深受器重。但是索额图性格乖张,他曾有恩于翰林院学士高士奇,但是对于正一品的高士奇,他丝毫不放在眼里,甚至让其下跪辱骂。索额图的党羽可以说与明珠分庭抗礼,互相仇视。高士奇因为学问做得好,深得康熙喜爱,后来也因为不堪受辱背叛了索额图,和康熙举报了他。康熙早已不满索额图和太子的所作所为,康熙40年的时候将索额图圈禁,活活饿死。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开头就是黄河发大水,国库空虚没办法拿出钱来赈灾,这一年是康熙四十六年。这一年索额图已经过世许久,纳兰明珠也退出朝廷中枢20多年,卧病在家。这时候朝中的大臣重要人物基本上就是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其中佟国维威望最大,张廷玉作为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这时候也是刚刚入职南书房三四年。

在接下来的废太子和推选新太子的事件中佟国维和马齐因为联合举荐八阿哥胤禩,被康熙认为结党,一个赶回了家,一个降了职,张廷玉因为举荐复立废太子胤礽成为康熙最信任的人,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自然就不能够有索额图和明珠的身影。所以《雍正王朝》中自然有和历史相出入的地方,但是在历史和时间顺序上还是比较符合的,哪些人物什么时候登场?什么时候退场?都结合历史安排的合理而又紧张有序。

文/红雨说历史


首先,电视剧内容不可完全等同于历史,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时间事件人物等方面会有调整和修改以突出该剧的主轴。其次,该剧第一集所展示的时间节点,此时索额图已因党政争被处决,纳兰明珠也因党政争被罢黜官职,也就不会再出现在朝堂之上了。


因为两部剧讲的故事就不一样,康熙和雍正在历史上的风格也不一样,所以对于主角的衬托也需要合适的大臣,同时也要顺应历史,索额图和明珠在雍正时基本上都是将死快死之人,不用再专门拍出来浪费时间了。电视剧有电视剧的思想,你要跟著导演的思路走,而看书才是需要你自己多想想,所以看电视会把人看笨,也就不需要了解为什么是索额图,为什么不是明珠这种问题了,……


这是我第二次看到这个问题了。

《雍正王朝》第一集时间交待的很清楚:康熙四十六年。去查一下就知道了,总不能让明珠和索额图从坟墓里爬出来参与吧。


《雍正王朝》主要讲述的是雍正与众阿哥们争夺皇位的事,分别从康熙在位时雍正治理政务和查办贪污有关案件展现,而索额图和明珠主要生活在康熙朝时期 ,说白了服侍的主子是康熙,剧本中不可能大写特写进行展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