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俗世佳公子平原君趙勝,能位列戰國四公子的人,人品才學是沒有問題的,但為何在門客數量上輸給了浪蕩與酒肆賭坊的信陵君魏無忌呢?

首先:混跡於酒肆賭坊的信陵君絕對要比佳公子平原君更加親民,因為他不會用另類的眼光看待底層平民,包括酒鬼、賭徒這一類人。所以信陵君要比平原君有更多人才可以選擇。

再者:相對於信陵君的禮賢下士,平原君就沒有那種人人平等的眼光。趙勝殺妾的故事就很明顯,平原君趙勝的門客裏有一位是瘸子,有一天這個瘸子被趙勝的小妾嘲笑了,而趙勝沒有批評自己的小妾,反而說了瘸子門客,瘸子門客心懷憤怒就離開了平原君,而這件事被其他門客知道後,大家都認為平原君做的不對,就又走了一大批門客,等到平原君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才用殺妾來安慰手下的門客。

從這事來看,平原君趙勝並沒有信陵君魏無忌那樣真誠,這就意味著人們更加信服信陵君魏無忌,而信陵君魏無忌當之無愧地位列戰國四公子之首。


以門客的數量,才能而論,位列戰國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無忌,顯然強於平原君趙勝等其他三人。

戰國四公子都以禮賢下士聞名,但細究其對待賢才的態度,我覺得信陵君要比他姐夫平原君更真誠也更包容。

竊符救趙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信陵君聽說魏國有一位年晉七十的隱者侯嬴,因為家貧,在國度大梁當守門小吏。信陵君帶著厚禮去拜訪侯嬴,他不肯接受。信陵君設筵席大會賓客,親自帶領隨從,空著上座去接侯嬴。侯嬴卻並不謙讓,坐到信陵君的上首,讓信陵君為他駕車。行至中途,侯嬴又要去拜訪他的朋友朱亥,故意拖延時間,信陵君卻始終面不改色。侯嬴終於心折,投入信陵君門下並引薦了朋友朱亥。

長平之戰後,趙國面臨滅國的危機,多次向魏、楚等國求援。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名為救趙,實為觀望。信陵君很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如果趙國被吞併,同樣毗鄰強秦的魏國獨木難支,也逃不掉被滅的命運。可魏王不聽勸諫,信陵君沒辦法,要自己帶一萬人去以卵擊石。此時侯嬴獻計,利用魏王寵妾偷出兵符調軍援趙。不料晉鄙並未上當,關鍵時刻朱亥掏出大鐵鎚,一錘把晉鄙打死了,信陵君順理成章的接管了軍隊。後來,魏軍在楚軍和趙軍的協助下,擊退了秦軍,解了趙國的覆滅危機。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信陵君平日裏就禮賢下士,廣納良才,上至國君的枕邊人,下至看門小吏,市井屠夫,信陵君都折節下交,廣施恩惠。他這種態度是發自內心的,也是他一生都在堅持踐行的。他的行為為他做了最好的廣告,他的賢名盛傳於六國。後來當他擔任主帥組織抗秦聯軍時,各國國君紛紛派兵參與,各地的名士蜂擁前來投奔,這也為聯軍戰勝強秦奠定了基礎。至於題主所說的流連於酒肆賭坊,不過是信陵君為了防止功高震主,所採取的韜光養晦的策略罷了。

反觀平原君趙勝,雖然也以禮賢下士聞名,但細究其態度,卻比信陵君稍遜。

平原君門下名氣最大的當屬毛遂,他在楚趙聯盟的談判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長平戰敗後,趙國不光向魏國求援,也派出平原君親往楚國求救。平原君平時也養了幾千門客,可關鍵時刻想挑二十人隨行都挑不滿,從這其實也能看出平原君的門客要麼賢能之士不多,要麼不願意為他賣命。毛遂也是平原君的賓客,此時他站出來自我推薦。開始平原君還看不上他,說他如果是人才,早就像錐子刺破口袋一樣展露鋒芒了。毛遂辯稱自己這根錐子只不過還沒被放入口袋罷了,這才混到一個名額。當談判陷入僵局,幸虧毛遂持劍上階,三言兩語就說明瞭利害關係,又以武力相逼,促使楚王答應結盟救趙。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平原君對待賓客並未做到知人善用,也沒做到用人不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信陵君無論名望、戰功、還是對待賢才的態度都要比平原君更勝一籌,戰國時期的賢能之士當然更傾向於投奔信陵君。                                


平原君有個為客殺美人的典故

這個事件在《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的開頭,大意就是平原君喜門客,有數千人的門客,某日有一瘸子路過平原君家門口,被平原君的愛妾嘲笑了,那瘸子要平原君殺了美人,平原君假意答應,事後嘲笑那瘸子不知好歹。

待平原君門下門客認為平原君只愛美人不愛士人,就開始出走,平原君意識到錯誤,經門客指正,殺了那美人,給瘸子賠罪,門客才慢慢又回來。

這個事件是典型的「後知後覺」。首先錯的是平原君,沒有教育好自己的美人,其次錯的是美人,傍著男人勢大就嘲笑瘸子(現在的5歲小孩都知道這是不禮貌的),然後是瘸子錯了,自尊心強的有點離譜,然後平原君又犯了一個錯誤,竟然事後笑那瘸子不知好歹。

一系列錯誤犯下來,門客也就都對這個位高權重尸位素餐的人物冷了心,就出走了。

平原君最後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就殺了美人。

如果平原君本來就是一個家教很好的人物,美人就不會當街恥笑瘸子,也就不會有後面一系列事件了。

這個事件對平原君可以說是有負分的。

而魏無忌在魏安王繼位時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當時被封為信陵君。

從目前已知的史料看來,似乎信陵君很早開始就已經能夠聚集大量的門客,而且門客還遍佈在列國的官僚系統之中。

之後應該從某個時間節點開始,魏安王就對他出現幾乎公開化的猜忌和壓制。但比較有意思的是,這種公開化的猜忌和壓制似乎又從未對信陵君的養士構成任何影響。

這一點無疑是非常奇怪的。

為什麼呢?

從已知的文字記載看,可能是因為信陵君的道德水平很高所致

我想馮諼說了一句大實話: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

其次魏安王在暗中應該是扶持信陵君的。

喜歡歷史高清老照片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信陵君魏無忌,魏王幼子頗具才幹,有當王的才能只是當時是嫡長子繼承製他沒有機會,性格豪爽位列戰國四公子之首,(其餘三位是 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後被魏王猜忌才能不得伸展,最有名的是竊符救趙,深得天下人敬仰,門客多也是自然,事後一直再趙國避難,為人豪爽慷慨,朋友多名氣大,後回國但終不能被魏王信任,每天只借酒消愁,聲色犬馬,鬱鬱而終。平原君趙勝也是趙國王族子弟,成名源於蘇秦六國合縱,為趙國代表,同其他三國公子協助蘇秦。貴族氣重沒有魏無忌的俠肝義膽的豪氣,信陵君和孟嘗君倒是相似。


大概是趙勝不肯斬美人的手,四公子裡面只有隻有趙勝結局最好。田文無子在封地安度晚年,門客早就逃光了,黃歇不肯聽門客之言誅殺李園,最後被李園誣告和秦國通敵,剛進城門就被砍頭,門客被殺散,私生子也被楚王捍斬殺。信陵君合縱打敗了秦國後回國,被魏王日夜猜忌,被迫交出兵權,隨著信陵不再掌權後日夜沉迷酒色,最終縱慾過度而死,他的門客很多也自殺。秦國攻滅了魏國我找到信陵君的墓把屍骸鞭成碎片


一個貴族,高高在上吸引不了他認為偏門的人才


信陵君混跡酒肆賭坊只是掩蓋自己鬱鬱不得志的方式,兩次率領聯軍擊敗強盛的秦軍,這在戰國可以說獨一無二,其他三君子誰人可比。更不要說其中一次還是應平原君所請救了趙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