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字輔機。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信任和倚重之人,他在追隨李世民後,一直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立下很多功勞。長孫無忌不僅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他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而長孫無忌的妹妹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因此長孫無忌也就是李治的舅舅。

長孫皇后生有三子,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和三子李治。李世民開始的時候立的太子是李承乾。但是後來李承乾因意圖逼宮謀反,事敗後,李承乾的太子位也被廢去。

而當時雖然李承乾和李泰是親兄弟,但是他們的關係卻很不好,而李世民又很疼愛他們,當時李承乾雖然被廢,但並沒有處死。

太子之位空缺後,長孫無忌就向李世民建議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也覺得若立李泰,將來李承乾和李治很難善終。而立李治,則李承乾和李泰都會有一個好的結局,也能達到三子共存的效果。所以最終李治被立為太子,

後來李世民臨終前,就讓長孫無忌也是拖孤輔政大臣輔佐於李治。

李治登基後,是為唐高宗,長孫無忌封為太尉,主持朝政。

那長孫無忌為什麼最後會被逼自殺呢?

因為後來李治寵愛武則天,所以李治就要廢了王皇后,想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是卻遭到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所以武則天對長孫無忌就懷恨在心。

武則天是能力很強的人,她手段凌厲,對反對她的人、她的對手是不會手軟的。長孫無忌不僅唐高宗李治的舅舅,同時也是託孤大臣,位高權重,武則天為了自己的地位,既然長孫無忌反對她,那她也只能除去長孫無忌,在當時長孫無忌可謂是武則天最大的對手。

所以後來依附、支持武則天的許敬宗就指使人告長孫無忌圖謀造反,之後長孫無忌就被削官罷爵和流放。

後來李治又讓李勣和許敬宗複查長孫無忌的謀反案,許敬宗就讓人去長孫無忌流放之地審訊長孫無忌,但長孫無忌謀反案本就是一個誣告,因此派去審問的人一到長孫無忌那裡,就逼長孫無忌自殺。

所以長孫無忌會被逼自殺而亡。後來唐高宗又追復長孫無忌的官職和爵位。

在當時長孫無忌雖然反對立武則天為後,但最終還是沒能擋住武則天被封為皇后的事實,後來李治極度信任武則天,並讓她處理朝政之事,導致大唐權利開始一步步的轉移到武則天手裡,最終也有了武則天登基為帝、改唐為周的事實。


在李世民的帳下,文臣武將眾多,長孫無忌文排不到第一,武更排不到第一,然而卻成為了李世民最為信賴的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長孫無忌對李世民忠貞不二,絕無二心。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猶豫不決,始終不能下決心發動武裝政變奪取太子之位。手下的文武大將,雖然有支持他發動政變的心思,但是每個人的態度都不明確,生怕惹禍上身。長孫無忌看出了問題所在,不顧生死地極力勸說李世民果斷行事,並分析了當前危急的形式,建議馬上剷除太子一黨,以絕後患。李世民看到長孫無忌的態度堅決,這才下定了殺害兄弟奪位的決心。

在凌煙閣,有二十四張開國功勛圖像,李世民把長孫無忌放在了第一位。在貞觀年間,在大臣中,可以說長孫無忌是最為顯耀的一個人物了。李治能夠當上皇帝,也是他立排眾議,一手促成的。儘管後來被李治流放,又被逼迫自殺,但是不能說他是失敗的,只能說他遇到了一個絕世無雙的對手,他不得不死。

李世民英明瞭一生,晚年卻頗為苦惱。太子李承乾玩世不恭,整天不務正業,完全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後來又聽信了別人的讒言,試圖舉兵謀反,李世民不得不把他廢為了庶人。

除去李承乾,李世民還有幾個兒子比較優秀,像李泰和李恪。李泰有才學,有謀略,手下聚又集了一大批文武之臣,李世民比較看好他;李恪性格剛毅果敢,見識不凡,與父親年輕時十分相像,李世民也比較看好他。這兩個人在朝中的勢力相當,誰都有可能勝出。長孫無忌偏偏支持性情軟弱的李治為太子,而且聯合褚遂良等重臣,以李治繼位不會導致兄弟間互相殘殺的理由說服了李世民。就這樣,李治順利當上了太子。

李治就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當年武則天從感業寺回到後宮,備受寵愛。李治漸漸有了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的思想。武則天曾經是李世民的才人,又做過尼姑,身份複雜,長孫無忌堅決反對。李義府和許敬宗趁機羅織罪名,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李治不加細問,立刻就把長孫無忌流放了。沒過多久,李治又下令重審此案,逼迫長孫無忌自殺了。

長孫無忌是元老重臣,說話非常有分量。李義府和許敬宗敢誣告他謀反,都是武則天在後面撐腰的緣故。長孫無忌看似死在高宗的手上,實際上是武則天痛下的殺手。

不管怎麼樣,唐高宗李治是長孫無忌扶持上臺的,最後遭其殺害,多少有一些忘恩負義。但是長孫無忌的死,更多的是成為了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怪不得別人。要怪的話,只能怪他遇到了亙古未有的一代女中豪傑,武則天。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長孫無忌的死,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反對唐高宗廢掉王皇后轉而改立武則天一事得罪了武則天。

在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一事上,朝臣分為兩派,一派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首的反對派;一派是以許敬宗和李義府為首的支持派。實際上,許敬宗和李義府對武則天並沒有多少好感,只是想通過這件事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名將李勣本來與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意見相同,後來看到唐高宗主意已定,而且非常寵幸武則天,為了維持自己的祿位,態度就轉變了。唐高宗非常信任李勣,在關於廢后一事上專門諮詢李勣的意見。李勣對唐高宗講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許敬宗更是公開說道,種田的多收了十斛麥都想換老婆,更不用說天子了。就這樣,武則天終於被立為皇后。

武則天對反對派的迫害是非常殘酷的,她授意李敬宗和李義府製造偽證,構陷禇遂良,最後將他貶為愛州(今天越南清化)刺史,禇遂良最後死在該地。他的兩個兒子禇彥甫、禇彥沖也在流配愛州的途中被殺害。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許敬宗又誣陷長孫無忌謀反,被貶官於黔州(今天四川東北鬱山鎮),不久又逼其自殺。同年,廢皇后王氏的母舅等家族近親,都被流配到嶺南為奴。這是武則天為了一己之私炮製的大冤案。

處理完這些冤案後,唐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得了一種風眩病。就這樣,朝政大權盡歸武氏之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