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比较肯定的,德国的变态大老鼠输给美国的布雷德利的几率更大。

输赢关键在于火炮和装甲,当然也有机动性,续航能力,灵活度等辅助条件。

现在我们把两位选手拉上场。

首先出场的是德国大老鼠。

鼠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也是八号坦克,是纳粹德国军方委托保时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并制造的超重型坦克,重量达到了188吨。

为了防止机密泄漏的德国人很幽默,他们坦克动物园里,体量最大的这个家伙的名字却是最小的动物。

鼠的炮塔正面装甲240毫米(9.4英寸), 车体正面装甲200毫米(7.9英寸)或205mm。主要武器为一门128毫米 KwK 44 L/55坦克炮和75毫米KwK 37 L/36.5同轴坦克炮。

理论上讲,大老鼠的主炮可以在三千米半外击穿盟军M4雪曼、克伦威尔、丘吉尔、T-34/85和IS-2的装甲,可以在两千米外击穿M26潘兴的装甲、一千米外击穿IS-3的前、侧、后部所有装甲。

以IS3 为例, 车体前装甲达120毫米,炮塔前部厚度达到了160毫米,防盾则达到200毫米, 炮塔侧面则高达220毫米,整体防弹性能达到了二战坦克的最强水平。

但是鼠有个问题,就是机动性能很差,当时没有合适的发动机正常带的动这个超重的家伙。而且其实鼠只有两架原型车,成功生产的只有1架,没有投入战场的经历。

接下来出场的是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

布拉德利在巷战

20世纪50年代时,为应对战争中可能会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军需要一种有生命支持系统和能够让士兵在内部向外面射击的步兵战车,从这个时候,开始了步兵战车的研制工作。

1972年4月,由于当时的M113装甲运兵车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中的要求,美国陆军推出了新的步兵战车发展计划。

M113

克莱斯勒集团、FMC集团(后由联合国防工业购并)和太平洋汽车和铸造公司开始竞标,最后FMC集团获胜,1975年夏天,生产出了生产出XM-732步兵战车,后来按照美军要求逐步修改完善,1980年,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奥马尔·布拉德利为名,1981年量产服役。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是美国陆军的著名五星上将,是二战中美军在北非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是美军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91年,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参加了海湾战争,M2布拉德利的战绩,也就是击毁的伊拉克坦克与装甲车的数量比M1埃姆拉姆斯主战坦克的还要优秀。

布拉德利的主要武器是一个炮塔,搭载M242巨蝮式链炮(900发)

同时还加挂BGM-71陶式导弹(2-7发)

BGM-71陶式导弹(BGM-71 TOW)是美国研发的反坦克导弹,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反坦克导引导弹,目前生产的TOW可以贯穿任何已知坦克的装甲,包括现代德国的豹2。

也就是说,在灵活机动性,火力方面,只要布雷德利打中鼠式就可以完胜,哪怕一炮打不穿,多来几炮就行了,陶式导弹7发连射,总能干掉。

但是,鼠式唯一的优势是它强大的火炮,如果一炮打中布拉德利,也是够呛。

布拉德利的车体是铝合金装甲焊接而成的。车首前上装甲和顶装甲采用5083铝合金,炮塔前上部和顶部对车首前下装甲均为钢装甲,侧部倾斜装甲采用7039铝合金,后部和两侧为间隙装甲。间隙装甲由外向内第一层是6.35mm钢装甲,第二层为25.4mm间隙,第三层为6.35mm钢装甲,第四层为88.9mm间隙,最后一层为25.4mm铝装甲背板,总厚度152.4mm。车底底装甲采用5083铝合金。面对128毫米火炮的打击,还是有一些风险。

但是鼠式移动缓慢,而布拉德利相当灵活,所以在实战中,只有布拉德利高速吊打鼠的份。

其实布拉德利比鼠先进几代,就类似于我们今天问,你用ak自动步枪去单挑模型纳甘步枪谁会赢一样,肯定是现代武器赢的面大一些。


八号坦克鼠式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并制造的超重型坦克。其总重量能达到188吨,即使放到现在,这个重量也是放到现在也是巨无霸的存在。鼠式的炮塔正面的装甲与炮盾结合后相当于有520毫米厚,比后来著名的T-72坦克炮塔装甲厚度还要大。

虽然防护性在二战末期鼠式是大爷级别了,但是它的机动性渣到不能说。鼠式V1型采用汽油-电动原理驱动动力,还能跑到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到了鼠式V2型改用柴油以及电动的驱动方式后,机动性只有每小时13公里,低到可怜。

而像战后的70年代中期服役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其越野速度能达到66公里每小时,这样的速度,基本上让鼠式瞄准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虽然鼠式128毫米的主炮威力强悍,但是打不中也是没用的。

M2战车的装甲与鼠式相比没任何优势,多层装甲加在一起也只有150毫米左右。因此两者对喷的话,M2被鼠式打中一炮就得跪。

另外,M2战车的主炮也只有25毫米口径,这对平均装甲超过200毫米的鼠式来说,也不足以对它造成伤害。但是M2战车可是配有陶式反坦克导弹的。除了陶式早期的AB型号穿甲深度为430毫米左右,从C型开始穿深都要超过630毫米,D型更强大能达到900毫米;射程上最远约为4公里。这个距离鼠式的128毫米主炮来说基本也是威力的最末端了,并且能否及时发现有击中M2都是问题。而反过来M2则可以利用先进的车载观瞄与火控系统远距离发射陶式导弹攻击移动缓慢的鼠式。而即使没打到,M2也可以利用高速的机动性快速脱离,在其主炮有效射程之外,重新寻找战机干掉鼠式。

坦克世界中,机动性很强的轻型坦克绕废重坦则是很常见的情况。现实中如果车组人员技术超过硬的话,这么玩贴身战M2的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M2的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威力强大,现代坦克挨上一发都不能保证没事,另说机动性巨慢的鼠式坦克了。


这个问题问的很穿越,真要有这么一天,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那就是「鼠」式超重型坦克面对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肯定完败。 为什么这么说?技术代差在那里。一艘现代导弹艇所拥有的火力已经超了过二战中期的一艘驱逐舰,双方对阵的话,谁胜谁负还用说么? 「鼠式」超重型坦克这种极端设计的战争产物,满足了推崇「数大就是美」的希特勒个人的「陆地巡洋舰」之梦。这款坦克将火力与装甲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使用了诸多超前设计,例如油电混合动力设计、电力传动、火炮测距仪、夜战设备等,但不一定适合当时的战场状况。正如费迪南所设计的「象」式歼击车、保时捷「虎」式因为极高的机械故障率而被德军部队所抛弃。 「鼠」式坦克的具体规格至今仍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前斜面(炮塔下的斜面)装甲厚达200毫米,前炮塔厚220毫米,侧面装甲(通常是坦克上较为薄弱的部分)厚180毫米。「鼠」式坦克甚至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坦克,它是一个带履带的巨型掩体。「鼠」式的设计也并不符合现代装甲战理念——强调将坦克的各种优点(包括速度)相结合,通过炮轰撕开防线、强行进入防御阵地并在防线后造成破坏。「鼠」式坦克只能缓慢地驶向前线、纯粹凭借其超强破坏力为较机动灵活的部队打开空间。 而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履带式、中型战斗装甲车辆,1980年定型并投产,1983年装备美国陆军。主要武器是一门25毫米机关炮,在战车炮塔还装有一挺并列机枪,以及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车体采用爆炸反应装甲焊接结构,能抵御穿甲弹和炮弹攻击。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一直是美军装备的主要步兵战车,不论是装备数量还是参与实战次数,都是美陆军装甲构成的核心成员,在美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两相比较,「鼠」式显得盔坚甲厚,M2装甲相对薄弱,其装备的25毫米机关炮再厉害,对「鼠」式而言根本就不值一提,而「鼠」式的128毫米主炮和75毫米副炮再烂,口径也在那里,M2挨上一炮也吃不消,但关键问题就在这里,机动能力极差的「鼠」式能有机会打中M2吗? 要知道M2虽然是步兵战车,但却配备有对付坦克的大杀器——「陶」式反坦克导弹。这种反坦克导弹的最大穿甲厚度是1100毫米,射程为3750米,因而M2可以在3公里开外就对「鼠」式开火,而「鼠」式的128毫米主炮理论上的射程也能达到3公里,但在现实中,超过500米炮手估计就看不到啥了,所以基本没有先发现敌人抢先开火的机会,所以面对M2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只能是折戟沉沙的结局。


他俩遇见,鼠式坦克还没启动,就被3公里外射来的反弹了导弹送回家了。虽然理论上,鼠式坦克主炮也能打3公里,但现实中,别说3公里,500米以外对于他来说,都是战争迷雾。而得益于良好的侦测装置,布雷德利可能在5公里外就发现他了,真的,没法打,这仗没法打啊……


步兵战车有导弹啊,三公里外步战就可以开火了,鼠式坦克防护远不如现代坦克,一发入魂。


老鼠可能会赢,老鼠也可能会输,你这个戏码已经在战争雷霆出现啦,苏联BMO1大战老鼠,目前国服坐等更新181 183版本,还有武装直升机,英国的武士步战车已经有啦


棋鼓相当,毛主席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步兵战车赢吧,机动性更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