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考古工作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以郭沫若爲首的考古專家,開始一系列挖掘工作,由於一開始嚐到了甜頭,後來考古專家越挖越興奮,1956年4月,郭沫若打算挖開明長陵,明長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葬品最豐富的帝王陵墓,考古專家們都十分期待。

明長陵於永樂七年開始修建,歷時十三年才完工,各方面都修建得很好,就連明長陵的入口也很隱蔽,郭沫若等考古學家找了兩個多月,硬是沒有找到明長陵的入口,這令衆人十分失望,郭沫若覺得既然找不到明長陵,那就挖明定陵吧,反正都是要一個個挖完的,遲早能找到朱棣的陵墓,不用急在一時。

明定陵是萬曆皇帝的陵墓,萬曆皇帝十歲登基,二十歲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建好之後他又在位30年,所以這座陵墓之前空置了三十年,郭沫若等考古學家找起來很容易,找到之後自然就是挖,誰也沒客氣,經過兩年多的挖掘,從明定陵中出土了大量寶物,大約有三千多建陪葬品重見天日。

明定陵中有各種玉器珠寶、六龍三鳳冠、龍鳳口銜珠寶、藍寶石珍珠,這些寶物價值連城,令考古專家們大開眼界,考古專家們個個狂喜,然而不料很快樂極生悲,原來五六十年代技術落後,許多陪葬品重見天日後,接觸了空氣瞬間被氧化了,都變成黑碳粉碎了,郭沫若等專家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化爲烏有,個個後悔不迭。

正是由於明定陵的挖掘工作失誤,於是相關部門再也不允許考古專家亂完陵墓了,尤其是那些比較重要的帝王陵墓,比如秦始皇陵、武則天的乾陵,甚至還發出"五十年不開挖,一百年不動土"的要求,因此許多陵墓得以保存至今,否則就讓郭沫若等考古學家給挖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武則天、秦始皇等人,都應該感謝萬曆皇帝,要不然他被考古學家們首當其衝的挖開,那麼這些皇帝的陵墓恐怕也難逃毒手,而且當時技術不行,就算挖開陪葬品也保存不下來,只是讓考古專家過下挖掘的癮罷了,定然是得不償失的。

幸虧如今還有許多古代陵墓得以保存,如今技術雖然比五六十年代先行了許多,可仍舊沒人敢挖,但相信不久的將來,考古學家們還是會挖的,畢竟埋在地下的陪葬品不是寶物,只有挖出來纔是寶物,就像你存在銀行卡里的錢並不是錢,只有花出去了纔是錢,道理是一樣的,你期待考古專家們什麼時候開挖?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