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為什麼不以漢為國號,這是有歷史規矩的,不會搞亂。我們先看看之前以漢為國號的情況:

一、漢高祖建立漢朝,首創以漢為國號。

二、光武帝復興漢朝,史稱東漢,他是漢景帝後代。

三、三國時期劉備建立漢政權,史稱蜀漢,但正統是魏國,劉備自稱漢景帝後代。

四、西晉末年,匈奴人劉淵自認是漢朝外甥,建立漢,史稱漢趙。

五、東晉十六國,李特在四川建立成政權,後來改為漢,史稱成漢。

也就是說以漢為國號的政權,主流的都有血緣關係,非主流的名不正言不順,存在時間也不長。

劉裕並不是漢高祖的直系後代,而是漢高祖弟弟劉交的後代,而且他的這種說法也不一定站的住腳。他離漢朝時間太長。漢朝早已沒有號召力和吸引力。

劉裕未稱帝前被封為宋公,一般以封爵為國號是歷史的慣例,故劉裕不用漢為國號,挨不上、離太遠、犯不著。


劉裕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弟弟楚王劉交22世孫,他取得東晉大權後,封宋王,加九錫,封20郡。公元420年奪得大權後,漢朝己滅亡155年,同漢朝皇室血緣關糸疏遠,以封號建國是順理成璋的事情。劉裕(363一422),子德輿,小名寄奴。劉裕是彭城人,姨母把他養大。他從小家庭貧困靠砍柴種地打漁為生,出身和劉備劉皇權差不多,劉備還能拜大儒盧植為師,劉裕幾乎沒什麼文化。劉裕長大後風神奇偉,不拘小節,氣度宏大有漢高祖劉邦之風。劉裕年少從軍在北府軍將領劉牢之帳下為將,在軍旅生涯中鍛鍊出著越的軍事才能。他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創造出許多獨特戰法,比如卻月陣法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公元407年起,劉裕任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吏,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開始掌握朝中大權。劉裕是軍事天才一生徵戰無數,內戰外戰幾乎從無敗績。定孫恩,恆玄,滅桓楚,西蜀,平盧循,劉毅,司馬攸之消滅江南割據勢力。滅南燕、後秦,降仇池,收復長安和洛陽,氣吞萬裏如虎。劉裕一生擒南燕穆容超,西蜀譙縱,後秦姚泓,楚桓玄四個皇帝。雖著劉裕權力的擴大,他的政治野心也極度彭脹。

義熙四年(418年)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等官職,封十郡建宋國,封宋國公,加九錫之禮。派王韻等人殺死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新皇帝。元熙元年(419年)劉裕被封為宋王,領20個郡。享受天子規格的十二旒冕,用天子旌旗等一糸列殊禮,離皇帝寶座僅一步之遙。420年,劉裕派人把晉恭帝司馬德文用被子捂死,自己登基作了皇帝,因為劉裕已被加封為宋王,所以他就以封號立國號為宋,史稱劉宋。至於漢朝己滅國一百五十五年了,人民早就把它遺忘了。

這很好理解,原因如下:

一、劉裕祖先雖是楚元王交,是劉邦的異母弟,但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楚王劉戊自殺,他們這一支全被貶為平民,到劉裕時已敗落不堪,對漢王朝沒有感情,只有怨恨;

二、劉淵起兵,冒稱漢室之後,卻沒有多少人響應他,反而幫晉兵來打他,足見"漢"字已對人民沒有什麼影響力。

既又感情,又無實用價值,幹嗎還要恢復漢的國號?否則,劉淵是匈奴人,可以冒認祖宗,祭祀漢朝皇帝,劉裕應該更有資格了!但他就是不祭漢朝皇帝!說明他認為漢朝已亡,再用它作國名不吉利,所以乾脆另立國號,稱大宋了!


你這也是在庸人自擾之,叫什麼名字重要嗎?劉裕作為北府軍大將,位高權重,是一步步由一名軍士九死一生,榮辱不驚而成的令人佩服的無體投地,他非劉邦嫡傳後人,乃邦弟劉交楚王后人,以是相當大福大貴了,劉裕也學了當年曹操的很多作派,做為一國丞相一言九鼎,傻皇帝只是個花瓶,無奈傻皇帝福壽綿長,才令部將毒其身亡,有立司馬文德為帝,他在剷除了劉毅等一甘老臣勢力後,才心安理得的榮登大寶,很可惜這麼偉大的一位帝王天妒英才,僅纔在位二年多而仙世,令人悲嘆,否則以他的威名霸氣定會一統山河,大宋上百年。


謝邀。

一,劉裕未受禪位前,被晉封為宋王。所以登基後,即以宋為國名。順禮成章。

二,劉裕與劉邦,已隔二十一代。且漢早已為民所棄。故不以漢名。

歡迎點評。


劉裕不是劉邦嫡系,如果他恢復漢室,有劉邦直系親屬跳出來跟他爭正統怎麼辦?而且他是篡位,說出來不好聽。劉裕是彭城人,是春秋時宋的地盤,他又被封為宋公,宋王,以爵位為國號是有很多先例的。劉裕在建立宋朝之後,恢復了漢代舉孝廉、策秀孝的官僚制度。可以說他也是心向漢室。


劉裕不是劉邦的後代,據說是劉邦弟弟的多少代孫。

劉裕建國為何不稱漢,只能個人猜測,劉裕不是劉邦的後代,他可能也沒覺得用「漢」能對他政權的合法性帶來多大好處,劉裕更認可自己的努力,用宋更能體現他自己的功績。


改朝換代,那個亡國的大漢朝不吉利,所以要改。


要知正確答案,問劉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