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稱義(下)

拯救靈魂很重要,最先是要拯救我們自己的靈魂。如果我們當中哪個人落下了,那將是多麼悲傷的事,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助,互相代禱。禱告絕不要讓魔鬼在我們中間趁機,我們所要懼怕的仇敵不是在外面,而是在裡面,所以要時刻過禱告的生活。

因信稱義是非常重要的,這裡說明瞭我們如何作才能成為義的,這是因信稱義的結論。「耶和華我們的義」——「我們如何能成為義的」我們在前邊奠定了一些基礎,我們學到了什麼是義,最後也學到了應該成就完全的義。

為榮耀上帝而活——成為見證

我們不是一羣勉強得救的人。很多人對此有誤解,認為不管怎樣能勉強得救就行了,但我們不是這樣的人,我們是為上帝的榮耀而活的人,是為耶穌的榮耀而活的人。得救只是第一步,是基礎,這是小學生的水準,我們所需要的是歸榮耀給上帝,是在全宇宙面前顯明上帝的品格,是證明魔鬼錯誤和上帝正確的人。我們是要成為見證人,而不是僅僅努力勉強得救的人,得救已經基本實現,接下來就是為上帝而活。

現在我提一個問題,請大家好好思考再回答:144000人的標準是人類得救的標準嗎?144000人的標準是見證人的標準,得救的標準是指按照自己所領受的亮光生活。144000人是領受最多亮光的人,是具有最高經驗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很特別,而是因為他們正生活在末時代,因為他們的屈服是完全的,因信稱義最終的結論是——耶和華我們的義。

最大的需要

我們來學習馬太福音6章31-33節,「所以,不要憂慮說:喫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裡說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比喫喝穿更先求他的義,這樣其他所需要的生活物質的一切,自然就會得到供濟。為什麼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呢?即使我們喫喝得再好,最終還是要有一死,而永遠存活的惟一道路是從上帝那裡接受義。得到財富也會死,擁有健康也會死,穿上好衣服住在好房子裏也會死,開好車也會死,但是得到義就可以永遠存活,所以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

心中印刻上帝的誡命

義是什麼呢?【羅2:13】「原來在上帝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這裡說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所以聖經說什麼呢?守誡命就是義,但是我們用自己的力量無法遵守誡命,所以要領受上帝之義的精神,要領受聖靈,這樣才能遵守誡命。當上帝在我們裡面幫助我們行義的時候,我們才能成為義。

以賽亞書51章7節有很寶貴的內容,「知道公義、將我訓誨存在心中的民,要聽我言!不要怕人的辱罵,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在心中印刻上帝誡命的人,就是知道上帝之義的人。因聖靈將上帝的律法印刻在心中的人,擁有的這種經歷叫做新約的經驗。

【申6:25】「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所以這裡的話語很清楚,義是什麼呢?遵守上帝的誡命就是義。但我們不能做到,要怎樣做呢?要領受能遵守誡命的心,從上頭領受義的動機,我們的內心要變化,要領受耶穌的心,這樣我們就可以過義的生活,這就是義。不是憑著自己的力量來努力纔是義,而是領受上帝的義,上帝在我們裡面成就他的義。不只是遮蓋我們,而是在我們裡面動工,使我們能夠行出來,這就是義,沒有這種義的人不能去天國。

約一3:4節,「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一5:17節,「凡不義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於死的罪。」聖經很清楚地說明瞭什麼是義。學習加拉太書的時候,很多人都有誤解,他們主張加拉太書在說明律法被廢除了,因為其中說到靠著律法稱義的人一個也沒有,要憑信心得救,因律法得救的人一個也沒有。因此人們讀後就有了誤解,他們不曉得什麼是義。僅僅理解到義就是遮蓋我們這一層意思,所以就有誤解。加拉太書所談論的並不是我們要不要遵守誡命,而是我們如何遵守上帝的誡命。在加拉太書5章、6章最後就講到我們是靠著聖靈遵守誡命,這裡說明憑著聖靈戰勝罪惡,我們若靠肉體活著就無所作為,但追隨聖靈就可以做到,這就是加拉太書所要說明的。

羅3:20節,「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這裡說沒有一個因行律法在上帝面前稱義的,但是聖經又告訴我們,叫我們遵守誡命,這明明說憑著遵守誡命沒有一個人能稱義,但聖經又說遵守誡命是義,那我們如何理解,聽起來有矛盾,是這樣,不是追隨肉體而作,而是靠聖靈而作,就是上帝在我們裡面動工來成就,這就是遵守誡命的經驗。

「耶和華我們的義」

【耶23:6】「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這是非常重要的經文,我們如何得救呢?靠著「耶和華我們的義」得救。我們得成為義不是我們自己的義,是上帝所成就的義,是居住在我們裡面的耶穌所成就的義。所以當問到你的義是誰的時候,你就要說:我的義是上帝的——耶和華我們的義,是上帝所成就的義,惟獨這樣的義纔是我們得救的唯一道路。但是自由主義神學家對此主張的正相反,他們認為我們不能遵守誡命,我們不能完全戰勝罪惡,我們的品性不能完全,所以耶穌就要來遮蓋我們,要借著他的義來遮蓋我們,耶穌只是承認我們,耶穌用他完全的人生來代替和認證我們,因此只談論我們外面的某種義,但是聖經所講的是我們裡面成就的某種義,不是靠著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靠著上帝耶和華的力量,這就是我們的義。明白嗎?這是很簡單的,也是很清楚的。這雖然很簡單,但很多人理解得正相反。

耶利米書33章16節,這裡面也說——「在那日子猶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所以,「耶和華我們的義」纔是真正因信稱義的義。【羅3:20-22】「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這裡說,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所以就出現了律法以外的另一種義,這一位正是耶穌。憑著信耶穌的信心得著上帝的義。在哪裡呢?在我們的心裡。這是說違背誡命嗎?不是。

我們如何能夠得到這份義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也是很簡單的——我們如何能得到上帝的義?假如你在過去的二十年來一直很好地遵守了安息日,而且在過去的二十年來也幫助了很多貧困的人,也向很多人傳福音,這是你的義嗎?不是,絕對不是,很多人就在這一點上有誤會,無論過去你做得再好,即使你守安息日多麼好,即使你交納什一捐多麼好,這些都不是你的義。你的義是什麼呢?是上帝在我們心中所成就的事情,種下義的動機,讓人可以作出義的行動。如果你是因這種上帝的作為而遵守安息日,那麼這樣守安息日就成為你的義。如果你是通過聖靈而給別人講聖經,傳福音,那麼就不是你的作為而是上帝的作為了。因上帝在你心中種下了義的動機,這是你的義,但是不能說因著自己的努力做得好就是自己的義了。那麼,我們如何能夠獲得上帝的義呢?

如何獲得上帝的義

【路18:9-14】「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裏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這裡就有祕訣,這就是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這裡有非常重要的教訓,仔細地讀。這裡有耶穌非常重要的教導,耶穌來到聖殿,有兩個人在那裡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這個法利賽人怎麼禱告呢?「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那些罪人活在罪惡中。」我們有時也會這樣禱告,不自覺的就會帶著這樣的心,「上帝啊,我們真的感謝你給我們健康信息,世上的人都不知道,感謝你,我們卻知道,而且讓我們喫健康食物,有的人連安息日也不知道,而我們知道安息日的特權,上帝啊,我們感謝你,我們和巴比倫城的人不同,我們有特權,上帝啊,我們感謝你,我們和其他的罪人不同,我們感謝你。」我們有時候也會帶著法利賽人的思想,就是在推崇自己的義,就是把自己所活出來的義展現在上帝面前。

稅吏是怎樣禱告呢?他不敢抬頭望天,怎樣禱告呢?「上帝啊,我是罪人,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這是什麼意思呢?他承認在他裡面沒有真正的義。縱使我們變賣一切來幫助了有困難的人,如果不是聖靈在我們心裏面動工而為的,那也不叫義。惟獨聖靈在我們裡面動工的纔是義,他種下義的動機,引起我們義的願望,賜下耶穌的心和愛。我們因著這些義的動機而生活著,這就是義的生活。

這裡的祕訣是什麼呢?就是承認我做不了,承認我的不足,承認我是罪人,然後屈服在主的面前。當這樣承認的時候,必然就會渴慕上帝的義了。你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是必須要懇切地祈求了。為什麼?因為我沒有。我有為什麼要祈求呢?正因如此,很多人不向上帝求義,以為自己活得很好。但是那些知道自己裡面根本沒有義的人,會懇切禱告,像稅吏禱告,「上帝我是個罪人,求你憐憫。」他祈求上帝的憐憫。即使我們做了再多的善事,我們也不能成為義人。只有當上帝將義種在我們裡面的時候,我們才能成為義人。耶穌在這裡說了直接的話,對於那些優秀的法利賽人,耶穌沒有說他們是義的,而是對稅吏說——「這個人回家去算為義了」,這是衝擊性的話語,我們是借著這樣做才能成為義人。

原原本本地走向上帝

今天我們所有人都要如此承認,今天是安息日,是記念上帝創造的日子,是創造的記念日,也是救贖的記念日,是惟獨上帝才能做的,所以我們要這樣承認——「上帝啊,義就是遵守誡命,義是指義的生活,我們相信也希望能夠這樣,我們渴望成為義人。但是我們自己無法過義的生活,一點的義我們都不能製造出來。因為您是看我們的忠心,知道我們是肉體,我們是罪人,求您可憐我們,我們需要您的憐憫。」我們需要如此承認,然後就要向主祈求他的義。「主啊,求您將您的應許成就在我們身上,求您賜給我們恩典,賜給我們聖靈,通過聖靈將義種在我們的心裡,賜給我們您的愛,賜予您的忍耐,賜給我們您的品性。」這樣,我們可以得到義。這聽似很簡單的內容,但是分階段這樣講解的時候人們才能理解。

當今不知道有多少法利賽人,就是現代的法利賽人,和以前的法利賽人想法一樣。我們要棄絕這樣的精神。如果我們有時過了失誤的生活,一週沒有好好禱告,聖經的話語沒有很好得讀,一週有些過於忙碌,話語讀少了,真的是過得很忙,仔細回想一週跟妻子吵了15次,有很多次向別人發怒,還有兩次和別人絆嘴......這樣,良心有譴責,那時好意思向上帝禱告嗎?不好意思,也沒有禱告的心。這時候妻子又說什麼呢?「你這周不是跟我吵了好幾次架嗎?你現在有什麼臉面向上帝禱告啊?你沒有資格禱告。」這樣,我們就很灰心,不想禱告了,所以接下來一陣子就是過著不禱告的生活,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好意思走到上帝那裡,沒有臉面。很多人就是帶著這樣的思想。

假如這周禱告非常熱心,讀的聖經也比較多,夫妻吵架也忍耐一下,沒有那麼多,過得還不錯了,這時候會怎麼想呢?「現在走到上帝那裡也可以了,上帝肯定看我為寶貴,這次可以到耶穌那裡去了。上帝啊,我現在這個程度還可以吧,上帝啊,我現在向你禱告,你就應答吧。」我們憑心而論是不是這樣?這就是法利賽人的思想,就是倚靠自己的義。

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聽誰的禱告呢?稅吏的禱告。當我們失誤的時候,當我們有夫妻吵架的時候,發火的時候,跌倒的時候......正是這個時候纔是要走到上帝那裡。這時,不好意思怎麼向上帝禱告呢?真是沒臉面,不知道怎麼禱告——這個是錯誤的想法。越是軟弱,越是不足,就越要走到主那裡。

在我的小女兒很小的時候,我曾經打過她,我說:「你這樣做不行,你應該很清楚吧。」就打了她幾下,她就哭,把手舉了起來,我說:「你這是什麼意思?」她說:「爸爸,我們休息一下再打吧。」她說休息一下,我就哭笑不得打不下去了。這小孩子因為犯錯被爸爸打,但是知道爸爸愛她,也知道因為愛她而打她。所以她一邊被爸爸打,還是瞭解她的爸爸,並不害怕。「爸爸休息一下吧,過一會兒再打。」再過了一會兒我就打不了了。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當我們跌倒時,當然要走到上帝那裡,要投向上帝的懷抱,在上帝面前哭泣,祈求上帝賜給我們義,這纔是稅吏的禱告。「上帝啊,我是罪人,求你可憐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得到義。但是很多人覺得——「我不好意思」。

有一個長老曾想去酒吧喝酒,這時候牧師正開車經過,然後長老嚇了一跳,就立即假裝走進公共電話廳去打電話,並且向牧師打招呼,所以這個長老就沒到酒吧而回去了,那天他沒有犯罪,也沒有喝酒。這是義嗎?不是。他沒做是因為他害怕,恐怕被牧師看到了,所以他沒去喝酒,為了保護他的名譽和威信而沒有去犯這個罪。

很多情況下,我們就是這樣才沒有犯罪,這些都不是義。我們要領受上帝的義。很多基督徒不去找妓女,他們不會去犯姦淫是為什麼?他們因為知道這是罪纔不這樣做嗎?很多基督徒不姦淫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得性病。這個是義嗎?這是遵守誡命嗎?不是。上帝在我們裡面成就的義才叫義,這被稱為新約。當我們站在十字架面前,我們就會被耶穌的痛苦和愛所感動,所以我們就會厭惡罪,會厭惡罪惡的自己,從而就會有悔改。悔改是禮物,我們從此就想過義的生活。我們要棄絕法利賽人的精神。如果我們做得稍微好一些,就覺得上帝有義務向我們表示他的悅納或認證。

當彼得行走在海面上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呢?他走在海面上真的是全新的體驗,於是他回頭看了一下,看誰呢?看那些不能走在水面上的人,「看!你們做不了吧?看看我,你們看我現在做什麼呢?你們見過走在海面上的人嗎?這樣的人就在此。」這就是彼得那時的想法,「約翰,你有時瞧不起我,你現在看看我,現在能瞧不起嗎?」「雅各,你不把我當大哥吧,現在怎麼樣?」那一時刻就有這樣的想法,開始炫耀,「看我過得多麼義,我做得多麼好,這次向一百個人傳了福音......」自我認可,於是,一瞬間,突然感覺到腳下無法站立就掉下去了,這就叫作跌倒。

我們不可倚賴自己的義,惟獨要倚賴上帝的義,惟獨上帝才能使我們成為義,惟獨倚賴上帝的能力,才能使我們能夠成為義的。所以,即使我們過義的生活,即使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但是我們在每次禱告的時候,都要告白我們的罪惡,「上帝啊,我是個罪人,求你可憐我,我裡面沒有義。」要有這樣的心,這是稅吏的禱告,這時耶穌就會稱我們是義的。這時我們就必懇切地渴望上帝的義,這樣他就會把他的義賜給我們。

深切地渴慕

有一次我去了南美,那裡的孩子們就撲到我這裡來,那時候我從美國帶了些像巧克力一樣的食品,不是真正的巧克力,而是看似像巧克力的健康食品,非常好喫,是由一種樹上的果實加工製作而成的,耶路撒冷盛產這種果實,而且再搭配一些堅果類的食材進行了加工,所以喫起來既有營養又美味可口,我帶了這些食品。那些孩子們知道了,就撲到我這裡來要這些喫的東西,見到我就伸手,但我不可能每個人都給。所以我看到大概有十多個孩子伸手過來要,他們就喊:「牧師,牧師!」我這麼發現其中有一個最懇切想要得到的孩子,就那一個孩子最想要,太懇切了。後來,從十個變到九個,要來要去,有一個開始放棄了;又到八個、七個、六個、五個、四個、三個、二個,最後就這個孩子,就只剩下他一個,他要到底,我就給他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全身心地尋求上帝,直到我們獲得了這個義,聖經說,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有一次白人宣教士到了非洲,有一個黑人少年來握他的手,然後他就對比了一下自己和他的手,少年的手很黑,而這位宣教士的手很白,所以他就問:「宣教士,我應該到哪條河去洗,才能像你那樣白?」宣教士說:「無論你到哪條河去洗也不是可能的。」

這正是耶利米書中所講到的——古實人如何改變皮膚呢?如果你能這麼做,你就可以讓自己成為義人。這是什麼意思?我們絕對不可能靠著自己的力量成為義人,因為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罪的本性。原罪論主張我們因為有與生俱來的本性,所以我們始終只能是罪人。人雖然如此,但上帝能作,上帝能把黑人的膚色變白,也可以去掉豹的斑點,這就是上帝的義,我們要祈求這樣的義。所以,我非常喜歡稅吏的禱告,「上帝啊,我是罪人。」如此告白的時候,他是怎麼說的呢?他捶著胸,說明是真心的,無可奈何的,捶胸頓足,「上帝啊,我真的做不了,憐憫我吧!」因此他就成為義人了。請你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

上帝完全的饒恕

彌迦書7章18-19節,「上帝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這裡有關於饒恕的寶貴話語,上帝饒恕我們的時候,把我們的罪投於深海,不再記念我們的罪,當他使我們成為義的時候,是徹底使我們成為義的。

有一位父親和他兒子一起生活,父親是很優秀的基督徒,但是兒子不信,這個兒子是大公司的一個高層幹部,所以經常會邀請他的朋友或夥伴來家裡喫飯,但是父親總是向他的朋友們傳道,所以,兒子有些尷尬,覺得有些羞恥。他就對父親說:「我的同事或朋友來時,你千萬別這樣作,我真的很丟臉。」又有一次家裡有聚會,這次兒子囑咐他的爸爸,拜託這次千萬別讓他在朋友面前丟臉。於是兒子就把父親的聖經沒收了,並且說:「今天求你就在書房裡呆著,我們聚會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出來。今天你不要讀聖經,你就讀地理書。」然後就跟客人們一起聚會。

突然從書房發出一個聲音,爸爸在喊:「哈利路亞!」孩子嚇了一跳:這又是什麼動靜?爸爸明明不是在讀聖經啊?又喊了一聲「哈利路亞」,客人們也嚇一跳。這個兒子衝進房間,「爸爸,我不是拿了你的聖經嗎?你現在讀什麼大喊『哈利路亞』,你到底怎麼了?」父親就給兒子看他的書:「兒子快看看,這裡是菲律賓附近的一片海,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據說海深有一萬米。上帝把我的罪投在這個深海里了,哈利路亞!多麼感謝上帝!」這位父親真的是擁有非常單純信仰的人。

我們要相信這份應許,只要我們告白罪,耶穌就會把我們的罪投於深海,沒有人能跳到萬米深的海中,如果上帝把罪投到那麼深的海中,沒有人能再去撈出來。多麼感謝!上帝的饒恕是完全的饒恕,主的饒恕是乾乾淨淨的,並且種下什麼呢?種下義的思想,種下想要遵守上帝誡命的願望,所以就會很自然地做了,這就是義。得到饒恕,得到耶穌的義之後,我們就會過義的生活,這就是義。通過信心得到這份義,所以我們稱之為因信稱義,多麼簡單。

白白賜下的義

【羅3:24】「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這就是恩典。但是人們有誤解——「我有很多罪,我裡面還有很多罪,我還有習慣性的罪,但是主白白地稱我為義了。」這是誤解。上帝憑著他的恩典白白賜下義是什麼意思呢?他的義,耶穌的義的思想、義的動機,這些白白賜給我們,如果我們領受這些就是獲得永生,就能過義的生活,人們就是對此有誤解。

【羅5:17】「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義的禮物——義是禮物,我們不能在我們自己裡面製造這個義。如果哪個人給你禮物,你會怎麼做呢?會感謝著接受。假如我送你一雙非常昂貴的皮鞋,這是我特別為你從美國買來的皮鞋,你收下吧。你會怎麼做呢?你說:「牧師,真是謝謝你,這個多少錢?」你會這樣嗎?我給你二千?一千五?這叫接受禮物嗎?不是,這是花錢買。這裡說,義是白白賜給你的禮物。從上帝那裡就白白地接受。但是人們不願意白白地接受,總想付出價錢。這是一種驕傲。

【賽61:10】「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靠上帝快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妝飾。」這裡說,給我們披戴救贖的衣服,所以我們要明白——義是禮物。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面成為新的造物,我們的心變了,動機也變了。

【多3:5-7】「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這裡說明瞭拯救我們的恩典,我們不是靠著自己行義的努力,而是靠上帝的恩典。這是上帝在我們裡面的作為。耶和華我們的義,不是我們自己所行的義,是上帝我們的義,惟獨這樣的人才能去天國。

《使徒行述》510頁有這樣的話語:「眾使徒和先知中從無一人自稱是沒有罪的。凡曾過著與上帝最親近之生活的人,凡寧願犧牲性命而不肯故意犯一件錯行的人,凡曾蒙上帝賦以神聖亮光與能力的人,都承認他們的本性是有罪的。他們既不靠肉體,也不聲稱自己為義,而完全仰賴基督的義。」這和我剛才解說的都是一樣吧,我們不是為了義而到哪裡修行,也不是因為我們多麼優秀而蒙上帝悅納。上帝接納你們,是因為上帝知道應該如何來改變你們。

《歷代願望》668頁,「當我們順從上帝的時候,是上帝把我們裡面那份義的動機實行出來而已。這義的動機正是聖靈所賜的禮物。」這一句話很重要,《基督比喻實訓》384頁,「聖化是在聖靈的作工下,靈魂得聖潔。」但這是怎麼做呢?這就是將基督的屬性種在人裡面。我們把這個稱為義,稱義就是遮蓋的義,聖化是分享的義。聖化是什麼呢?就是不斷地分享到耶穌的屬性,從而得以成長,這正是義。現在你們處在灰心中嗎?你要承認你自己不能製造出任何一份義,然後讓聖靈來主管。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不倒翁,你把它弄倒就馬上站起來,因為其重量在下面,不在自己身上,是在最底下。為什麼我們跌倒馬上就站起來呢?為什麼不灰心呢?聖經說,義人雖七次跌倒,第八次也必站起來。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穌是我們義的基礎。不是我所行的,是在我裡面行的基督。這是因信稱義的義。

《信息選粹》第一卷32,33頁,「我們不能夠主張我們自己肉體的完全,但是我們能夠具有靈魂的完全。」這聽起來好像很矛盾,我們並不倚靠人所能作的義,而是倚靠上帝通過聖靈在我們裡面所成就的事。我們的主給那些悔改和相信的人顯明下面的事實:基督接納屈服的靈魂,並按照自己的形像來塑造,並使他的品性固定下來,上帝就是顯明這些事實給悔改和屈服的人。我們如果想得到上帝的接納,就要怎麼做呢?向上帝屈服,向上帝屈服我們的靈魂,捶胸——「上帝啊,我是罪人,求你可憐我們!」然後懇切渴慕上帝的義,將自己的心真實地獻上,主就會賜下他的義,使我們成為完全。

你知道這首讚美詩嗎?從英文來看特別美,你們都知道這首歌,我現在安靜地唱一下,你聽到就知道是熟悉的——「在最後進入天城的時候,來到天國門前的時候,求你悅納我的靈。我們要每天將我們的靈獻給主,要屈服,這時候耶穌會悅納我們的靈。」

第二節也非常美,「我沒有別的避難所,我的靈沒有別的可得幫助的地方,所以,上帝,你不要把我獨自放下,求你幫助我,安慰我。我所有的信靠都在你那裡,我所有的幫助都在你那裡。求你用你的翅膀來蔭庇我的頭。」

第三節,「耶穌啊,我只渴慕你,我不要別的,我只渴慕你。不管我醒來還是睡去,不管我高興還是灰心,疼痛還是得醫治,瞎眼還是可以看見,唯你的名是聖潔的,是義的,我是不義的,我是有錯誤有很多罪的,但是在你卻有充滿的真理和恩典。」多麼美的讚美詩,這是約翰衛斯理和查爾斯衛斯理所作的詩,對於義寫得多麼好。

即使我們作了再善的事,即使我們再行優秀的事,當我們來到主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帶著這樣的心,「上帝,我裡面沒有義,求你將你的義充滿在我裡面,我向你呼求,求你幫助我。我討厭罪惡,賜給我完全的勝利,賜給我完全的品性,當我將來通過末時代患難時,賜給我可以沒有中保而站立的品行,要這樣來禱告,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都是罪人,我們軟弱不足,我們不能製造任何一份義出來,我們坦誠地告白,我們就如泥土般沒有價值,但你看我們為寶貴,我們現在就將我們的靈屈服在你面前,將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意志向你獻上,將我們的選擇權向你獻上,將我們對世界的選擇向你獻上,我們就以這樣原原本本軟弱的樣子來到你面前,求你可憐我們,並在我們裡面成就你的義,主,我們需要你的聖靈,需要聖靈的作工,在我們的家庭中需要你的聖靈,在我們的事業中也需要,我們渴望能夠戰勝魔鬼的欺騙,求你幫助我們不會在任何的誘惑中跌倒。求你賜給我們義的動機和義的願望在我們裡面。主,我們渴望向你獻上讚美,為我們而死的耶穌,我們渴望能讚美如此可愛的耶穌。我們也渴望將一切的榮耀歸給你,求你幫助我們,求你使我們剛強,使我們得力量,使我們不至於輸給魔鬼。公義的父上帝,今天是安息日,求你再創造我們,使我們成為更加義的人,饒恕我們過去一切的罪,按照你自己的應許潔凈我們的罪,將我們的罪投入深海,使任何人都不能再將我們的罪撈起。主啊,我們感謝你的恩典,感謝你的大愛,奉耶穌基督的名懇切禱告!阿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