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陷入了一場輿論的風波中,而這場風波的源頭正是由國外的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引起的。

  上週三,特斯拉指控自己旗下自動駕駛部門的前工程師曹光植把超過30萬份文件和目錄以及源代碼副本上傳到個人iCloud賬戶中,隨後曹光植突然離職加入到了小鵬汽車,特斯拉認爲這一行爲涉嫌竊取特斯拉公司商業機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小鵬汽車也曾有過類似的遭遇。如去年7月,美國FBI指控蘋果工程師張曉浪涉嫌竊取有關自動駕駛的專有信息,並試圖帶往小鵬汽車。

  而針對特斯拉的指控,儘管小鵬汽車很快做出了迴應,表示“在曹光植先生入職前後,小鵬汽車都沒有發現存在特斯拉所聲稱的任何可能違規行爲,並會對此事啓動進一步調查”,但還是在國內汽車圈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話題。

  首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中表示:“中美高端人才的流動是正常的,特斯拉此舉是通過打擊工程師在有意降低人才流動,這會是在未來全球化競爭中常用的一種手段...”而針對何小鵬的說法,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支持,他們認爲小鵬汽車在“自動駕駛”相關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經在業內有了相當的優勢,因而可能會動了某些企業的奶酪,從而導致這些公司對小鵬汽車圍追堵截。

  而另一方面,也有網友認爲,雖然小鵬汽車在聲明中對該事件進行了迴應,但卻有點避重就輕的意思。其一,小鵬並沒有直接拿出證據來證明特斯拉這是在“誣告”自己,只是一句“正在進一步調查”帶過,讓人不免生疑;其二,何小鵬在微博中訴苦特斯拉此舉是在打壓小鵬汽車,有點博取同情的意思。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然目前還並不知道幕後推手到底是誰,但站在一個吃瓜羣衆的角度來講,無風不起浪。當然,即便最後真的“石錘”,不是還能借用孔乙己的話來說嘛:“讀書人的事,能叫偷嗎?”

  看樣子,這件事情的真相估計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浮出水面,那我們先暫且放到一邊,再來看看小鵬汽車的交付如何?

  去年雙12的時候,小鵬G3正式上市,當時喊出來的口號是“先量產後上市,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路”。口號的確響亮,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除了一開始交付“內部員工”500輛小鵬G3外(美其名曰是幫助產品快速迭代優化,其實說白了就是小白鼠拿來做實驗),後面幾個月的交付量實在令用戶堪憂,其中2018年小鵬G3共交付522輛,2019年前兩個月共交付962輛。而至今爲止小鵬G3的訂單量剛剛破萬,也就是說其交付比例不到兩成。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3月26日,小鵬汽車宣佈,小鵬G3將在今年7月底完成10000輛交付,今年年底交付規模實現40000輛。呃...這個數字,是梁靜茹給它的勇氣嗎?

  雖然何小鵬之前說過,由小鵬汽車和海馬共同成立的智能工廠的產量已提升至3000輛/月,而公司的目標是在七月達到10000輛/月的產量。但同樣是代工生產,蔚來去年全年也才交付一萬多輛,當然,當初蔚來喊的口號也不小,整整3萬輛;而誓要在2018年達成3.5萬輛的雲度,去年目標完成率也僅僅只有15%。

  其次,隨着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出爐,小鵬已經提前在今年2月1日全系提高了G3的價格,其中最低漲幅2萬元,最高漲幅3.4萬元。對於一個剛交付不到2個月的車就開始漲價,不知道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受。

  在之前的優惠政策下,小鵬汽車3個月以來的訂單量纔剛剛破萬,而隨着今年退補,小鵬G3能不能達到4萬輛的訂單量都還是個未知數,那麼在這個時候小鵬汽車盲目的提出要交付4萬輛的口號,是不是有點“說大話”的嫌疑。當然,或許“智能汽車的核心真的在運營,而不在製造吧!”

  文/王蔚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訂閱號:車動力·大嘴說車——長按可複製:yuguo20141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