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敢肯定在我童年的时候一定听过他的歌,只不过那时候的记忆力有限所以不敢说那时候就喜欢上了某首歌。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吧,听到伍佰的第一首歌是《突然间的自我》当时并没有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首歌,只是听过一次。我是一个90后,我记得那时候在学校好多同学都有记歌词的习惯,就是找来一个本子,或者说选一个自认为好一点的本子。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歌的歌词写在上面。我记得最有意思的是,就是边听边写,听一句写一句,我都感觉比写作业还要认真。

就是这个原因,我看到同学的本子上有这首歌的歌词,有了歌词就想学著唱,就这样才对这首歌记忆深刻。也是通过这首歌了解到伍佰。进入社会之后,随著阅历的增加,明白了很多道理,再听到伍佰的歌就更加喜欢了,因为歌声中有很多共鸣。他的歌声唱腔随性洒脱,自然酣畅,让人听后感觉很轻松惬意。真的是一个很棒的音乐人。

伍佰,很多人提起这个名字,第一时间想起的形象,应该是长发飘飘、弹著吉他,在舞台上踩著摇滚的拍子,一拍一拍踩很准、一声一声唱很大声的样子。酷、摇滚、黑色、吉他,多是伍佰在音乐上给人的关键词联想。这些年,在音乐之外,我们渐渐看到了伍佰的综艺细胞一点不比现如今的综艺明星来得少,甚至还更需要动一动脑子才能理解。

在《痛哭的人》中,他唱到:今夜的寒风将我撕碎/仓皇的脚步我不醉不归。简单的两句话,道出一个在寒风中夜不归宿的伤心人。简洁直白,却又如此有力,刚好踩在你心痛的那个点上。在《再度重相逢》中,他又唱到:你说人生如梦,我说人生如秀,那有什么不同,不都一样朦胧」。把 「人生如梦」和「人生如秀」 相提并论,简直是一语道破天机。想到今日综艺节目泛滥,我们看到太多活跃在屏幕前的艺人们和素人们,可是他们讲述的故事又有几分真几分假?所谓真真假假,善善恶恶,不过都透著一层窗户纸。

   他曾经用5分钟写出一首歌,「我是开车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车子就停在路边,词曲一起写出来,只用了五分钟。」,那首歌就是被传唱大街小巷的《浪人情歌》。很多人以为这就是灵感。但是伍佰说这并不是灵感的爆发,而是感觉的累积。「我写歌不是靠灵感,灵感不来怎么办?我靠的是累积,感觉的累积,然后你要义无反顾地去把你要说的话说出来。」

     伍佰的歌中,没有故作深情的做作,也没有华丽的唱腔。他的演唱风格原始而粗犷,纯粹而自然,真实的如同沙砾,有硌人的触感。本质上伍佰认为真实比美感更重要。于是从一开始,他便舍弃了那些可以用来装饰的东西。别人可能用喉咙或丹田来唱歌,他是全身来唱的,从头到脚趾头都在唱歌


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省一个小村落里,开著一张毫不起眼的槟榔店,吴俊霖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有一次考试,五门功课都考了100分,于是便得了个无厘头的绰号——伍佰,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孩子会开辟台湾乐坛的新时代。年少时候的伍佰比较叛逆,他的梦想是当个画家,其次就是成为一名吉他手。高中毕业之后,他毅然决然独自去往台北闯荡。当时落魄的他,蜗居在台湾大学编的一个违章建筑小屋里,家具都是从巷口的垃圾堆里捡来的,碰上刮台风连屋顶都会掉,可是就是这样的环境里,他的卧室摆满了一整面墙的卡带,和价值不菲的吉他,整个房间除了音乐什么都没有。

20出头的伍佰为了生存做过各种工作,之后得到机会在酒吧驻唱,20出头的他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一副墨镜和马尾长发非常有标志性。伍佰的伯乐倪重华就是被当时伍佰舞台上的表演打动,几番周折倪重华创办的摇滚厂牌「真言社」制作了伍佰的第1张专辑《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

当时的伍佰热衷吉他,一边写歌,一边唱歌就是他生活的全部,1992年,机缘巧合他就组成了四人团体,伍佰主唱兼吉他手,这就是在台湾影响深远的摇滚乐队ChinaBlue。伍佰不喜欢单一的风格,他总会不断尝试不一样的曲风,从早期的蓝调摇滚,到金属、电子乐再回到民谣和蓝调。从1992年到现在,China Blue已经成立26年了,成员都未曾更替。

他的歌词造诣,在华语音乐界史上,亦是能够排进前列的。理论上,以他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是很难有如此熟稔的对语言和遣词的熟练运用。但他既能够有《突然的自我》、《钢铁男子》这样真挚直白的字句,也能有「青春少年渡时机,孤船有岸等何时」这等用台语写就的古诗般的精彩段落,还能有「用力吹吧无情的风,我不会害怕也无须懦弱;流浪的路我自己走,那是种骄傲阳光的洒脱」这样充满力量的乐章。细想来,一是他对于本土文化和闽南语意义的不断挖掘,二是他的艺术家天赋和个性使然,三是他对于音乐理想的坚持,以上都有些废话,最重要的是还是他所具备的真实、反叛和浪漫的特质吧。所谓「艺术家天赋」,大约指的是一种对于艺术共同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人即使跨界到其他领域,也可能有不错表现。可以参见伍佰出演的《顺流逆流》与《征婚启事》。

除了包办自己的演唱、创作外,他还给很多大牌歌星写过歌。刘德华的《孤心泪》,张学友《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英《我不是天使》,苏慧伦《被动》徐若瑄《假扮的天使》、王菲《爱情未亡人》、莫文蔚《坚强的理由》等等

如果一定要总结:那就是德艺双馨的华语顶级音乐人,不断探索的浪漫叛逆艺术家。


喝酒不找伍佰,打牌不约周星驰,宴会不请胡歌

伍佰唱功底子非常好 风格自成一派 很有特点 和阿杜的沙哑有点相似 但是 有著本质的差别,实力派的,走的是摇滚路线,听他的歌你会感觉很high,很疯狂。

如果唱歌太完美,就记不住,那根本就是 GPS 导航的声音。"伍佰一直知道自己唱歌不完美:" 我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是唱歌又唱超好听。"伍佰的普通话确实很糟糕,但却很配他粗糙又直接的音乐气质。他的歌声里有被忽略掉的真实日常,感觉能在清晨的海鲜市场,深夜街边的烧烤摊上,就著海腥味和啤酒味,听到伍佰歌里的沧桑。

伍佰在 2006 年获得金曲奖 " 最佳台语男演唱人奖 ",但他上台却说:

"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唱歌,台下每位男歌手都是唱将,我想我会得奖,是因为我是用全身在唱歌吧!"

那时候还有一个段子是说伍佰的,喝酒不找伍佰

事情是这样的,喝酒不找伍佰不是说伍佰的酒品不好,也是说伍佰的酒量好到没有人敢和他喝酒,而是因为伍佰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伍佰演唱的《突然的自我》,这首歌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随著伍佰唱的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很多人都说不能和五百在一起喝酒,因为你不知道喝完一杯又三杯之后,会不会还有呢?事实上就连伍佰本人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搞笑的段子,没想到伍佰不仅唱红了这首《突然的自我》,还无意间制造了一个很红的一个梗呢!

你对伍佰怎么看呢?


伍佰,一个全能的音乐人,一个让你喝了一杯再喝三杯的人。说到伍佰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但有些朋友却不知道他的原名叫吴俊霖。伍佰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台湾摇滚歌手,词曲弹唱编无所不能。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了电风扇和矿泉水,哪里都是他的舞台。

可能现在有些年轻人对他不是很熟悉,伍佰做人非常低调,他的经典作品也是很多。挪威的森林,突然的自我,浪人情歌,爱你一万年,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歌曲。还为别人写过很多歌,比如华仔的孤星泪、世界第一等,张学友的如果这都不算爱,周华健的痛哭的人,都是他的作品,当然肯定远不止这些。

其实伍佰还有他的难言之隐,当年要不是因为那些事,他在内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肯定会比现在高得多。



看下面的评论都是假粉丝,伍佰现场唱功所有歌手第一人,不要和我扯别的,大时代演唱会一句话没有联唱十几首,没有嘉宾,不需要休息,音色音准稳的一批,论才华,之前是给别人写歌的,这就不用我多说了,论人品,从不去当嘉宾什么的,他当嘉宾我估计也只有刘欢能和他一起,别的不想说了,太多了,对了,纯男人,永远长发黑衬衣,唱歌自带电吹风。不服来辩,不接受什么鹿晗什么的粉丝辩论,你的是女歌手。


一直都觉得伍佰是个绝对的「音乐另类」分子,虽然长相一般,气质平凡,但从他一首首的经典歌曲里面就能感觉出来:他不止一次次地颠覆自己,他始终在破坏和创造著另一个伍佰。他是反叛与浪漫的结合者,《白鸽》是希望,《挪威森林》是爱情,《浪人情歌》是失意,他那充满生命张力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无数惊喜。有人形容伍佰的歌声和榴梿一样,喜欢的戒不了,讨厌的受不了。伍佰不是一个乐于俗套的音乐人,思想前位,具有很强的创作能力,并且风格魔变。曾为很多歌手写过歌,都能一举成红。伍佰是继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建等后有大哥级称号的歌手,被誉为在台语歌注入西方音乐元素的重要人物。


伍佰唱功底子非常好 风格自成一派 很有特点 和阿杜的沙哑有点相似 但是 有著本质的差别,实力派的,走的是摇滚路线,听他的歌你会感觉很high,很疯狂。


可以,很好听


伍佰,实力唱将,不炒作不做作,特立独行,摇滚天王级人物,现场live无人能及,乐团成军25多年,没换过一个成员,而且经典歌曲较多,还帮其他歌手写歌,张学友《如果这都不算爱》、刘德华《孤星泪》、《世界第一等》,莫文蔚王心凌……另外吉他水平特高,北老五南捞仔台伍佰之称,硬汉实力派。


最喜欢和听到伍佰最多的歌应该是《突然的自我》了吧,里面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这句,最经典了,浪漫洒脱,韵味十足,他就是一个鬼才,听他的歌很high,是一个实力派的歌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