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当下社会的许多父母深谙此道。

这几日,一名叫妞妞的女童模特被一名女性从后方猛踢的视频在网络上飞速流传,经核实后,确认女子是女童的母亲。

一时之间,引发了网民们的热议。

这一踢,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还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实行“马戏团”式教育。

什么是“马戏团”式教育?

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将武力视为“驯服”孩子最有效的工具,将孩子视为自己投资的项目并且想着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

视频里的妞妞,前一秒在太阳下小心翼翼地放下手里的篮子,后一秒突然被母亲狠狠地踢了屁股,踉跄了一下才站稳。

或许孩子真的做错了,也或许是母亲常年如此对待她,她没有哭。

看到如此画面,我的心骤地紧了起来。

因为“妞妞事件”,童模行业背后的黑暗得以让大众知晓。

此时此刻,社会上有非常多的孩子在做着“童模”的工作。更有父母抱着六七个月大的婴儿去面试童模。

童模,顾名思义,儿童服装模特。这是在电商时代下蓬勃发展的行业。

但谁曾想到,一个只有五六岁,甚至更小的孩子,每天与我们成人的工作量相同,或更甚。

据不完全统计,熟练的童模一小时可以拍15-18套衣服不等,每套平均只需3、4分钟。

冬天拍夏装,夏天拍冬装,小小年纪就有了“要让客户满意”的职业意识。

这样职业意识的背后,也是巨大的收益来源。

曾有记者采访过童模摄影师,刚入行的童模价格在几百元1小时,正常来说2000-3000/小时是正常的价格。一天拍摄的标准时长是6小时,假设两天一单,便是几十万的收入。

许多家庭靠孩子一年的服装拍摄收益,就可以承担一整个家庭的开支并留有存款。

这或许是市场规则下的必然,但也是畸形的。

童模们漂亮聪明,很多父母都觉得,有这样的孩子真骄傲,既能挣钱,又挣面子。

童模的圈子里也有等级之分,男童比女童贵,混血儿童比中国儿童贵。

混血童模叶祖铭,在行业很吃香,稚嫩的面庞,却透着与年纪不符的圆滑世故。

他的经纪人是妈妈,有时候妈妈不给他接单子,他会闹,甚至越过妈妈,自己跟厂家聊。

本该在学校读书和玩耍的年纪,这些孩子却在“工作”。

有些孩子天生适合成为艺人。

但偏偏有些父母要将那些爱看书、爱画画、爱跑步的孩子拉上舞台,过早的成为“童工”。

“学习无用论”令人恐慌。

更令人恐慌的是,如今连父母也这样认为。

正是如此“马戏团”式的教育,因为父母对名利的欲望,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的三观,将孩子对于人生的态度引向异于常态方向。

不仅仅是妞妞的妈妈、叶祖铭的妈妈,还有无数的妈妈们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童模”成为父母让孩子试水名利场的首选。

在中国湖州织里,甚至有一个“童模镇”。

湖州织里是中国最大的童装产出地,甚至有许多文章曾分析过织里童装的营销模式。

有服装,自然需要模特去试穿。

在这里,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到处奔波,每天赶场子,一场拍完再拍另外一场,一直到当天拍摄结束。

来自全国的父母们共同组成了湖州织里的这个童模镇。

很多孩子都是学龄前儿童,甚至有的还兜着尿布,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被大人们摆弄着,一件又一件的换衣服。

童模的岁数需求量很大,各个岁数的都有。很多孩子从3岁就开始拍,一般最大的是9岁。

可以说童模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也是这行业收入畸形的一个原因。

孩子们并不懂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只是听着爸爸妈妈的安排,一遍又一遍在镜头前拍照。

公众号:魔都囡逼着幼小孩子当童模赚钱,畜生妈妈飞脚猛踢孩子震怒全网!

因为“马戏团”式的教育,孩子成为家长敛财的工具。

甚至因为长期“工作”,名利场的浸染,早已分不清欲望和理想的区别。

所以往往很多做童模成长的孩子,“网红”或“明星”成为了他们职业方向的不二之选。

至此,回过头再看妞妞事件。

父母打孩子的现象在中国随处可以,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小时候也被父母“胖揍”过,为什么偏偏妞妞事件会引起如此大的舆论。

根本在于,小时候被揍的我们或许是因为偷看电视,而被打的妞妞是因为没有乖乖配合“工作”。

引起民愤的,是被父母剥夺了享受童年权利的孩子,是强压之下让孩子成为赚钱工具的父母。

最令人心寒的是,妞妞妈在微博上公开道歉后依然是努力包装自己的模样,而不是清醒地意识到其作为母亲的过失。

紧随道歉声明的,是更多的实锤视频,拿衣撑抽打妞妞,用手拍打在拍摄中开小差的妞妞……

作家伊阪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 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没有人生来就学会做父母,也没有人生来就想做“童模”。

时间倒流十年,那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还没有成为一句全民调侃的话题。梦想还是一个严肃又令人激动的词语。

那时候的孩子,梦想还是五彩斑斓的。探险家、旅行家、科学家、赛车手……

如今孩子的梦想也大多变成了“明星”和“网红”。

这样的“马戏团”式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停止。

现代父母应该牢记的是,孩子和父母本就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他们成年之后有自主选择去过何种人生的权力。

即使在“不能输在起跑线”观念如此盛行的今天,也不意味着父母有权利剥夺孩子最后的那点单纯。

许多父母说,现在的眼泪,是不希望你长大后悔。

合理的约束和正确的引导是父母的责任,充满私欲的压榨就是冷血。

只存于表象的生活,人是没有灵魂的。

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图片,小小的孩子,扮着成熟的妆发,做出成熟的表情.

这些孩子就像马戏团里的大象,努力做出让人们“鼓掌”的举动。

是产业畸形,父母心里畸形,还是社会的畸形?

没有人生来就学会如何做父母,但如果想要成为父母,得先弄清什么才是“父母”真正的意义。

最后祝愿那些享受舞台的孩子星光熠熠,理想在别处的孩子也能如愿获得自由。

- END -

南京头条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