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

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絡,沉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

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凄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譯文】

黃帝道:您說衛氣每至於風府時,腠理開發,邪氣乘機襲入,邪氣入則病發作。現在又說衛氣與邪氣相余的部位每日下行一節,那麼發病時,邪氣就不恰在於風府, 而能每日發作一次,是何道理?

岐伯說:以上是指邪氣侵入於頭項,循著脊骨而下者說的,但人體各部分的虛實不同,而邪氣侵犯的部位也不一樣,所以邪氣所侵, 不一定都在風府穴處。例如:邪中於頭項的,衛氣行至頭頂而病發;邪中於背部的,衛氣行至背部而病發;邪中於腰脊的,衛氣行至腰脊而病發;邪中於手足的,衛 氣行至手足而病發;凡衛氣所行之處,和邪氣相合,那病就要發作。所以說風邪侵襲人體沒有一定的部位,只要衛氣與之相應,腠理開發,邪氣得以湊合,這就是邪氣侵入的地方,也就是發病的所在。

黃帝道:講得好!風病和瘧疾相似而同屬一類,為什麼風病的癥狀持續常在,而瘧疾卻發作有休止呢?

岐伯說:風邪為病是稽留於所中之處,所以癥狀持續常在;瘧邪則是隨著經絡循行,深入體內,必須與衛氣相遇,病才發作。

黃帝道:瘧疾發作有先寒而後熱的,為什麼?

岐伯說:夏天感受了嚴重的暑氣,便留藏在腠理皮膚之中,到秋天又傷了風邪,就成為瘧疾了。所以水寒,是一種陰氣,風邪是一種陽氣。先傷於水寒之氣,後傷於風邪,所以先寒而後熱,病的發作有一定的時間,這名叫寒瘧。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