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愛因斯坦的洛倫茲變換含有違反相對性原理的光速不變假設和長度收縮假設,並導致也違反相對性原理的非同時性,它未能賦予麥克斯韋電磁場方程及電磁波方程以不變性,不能解釋多普勒效應和光行差,不能給出動體的質能當量關係。愛因斯坦力學的動質量公式與動能公式不自洽,他的廣義相對論不能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站在偉人肩上,遵循偉人之囑:用新的理論取代它》作者只立足於相對性原理,不需其他任何假設,建立了新的相對論。新理論證明:同時性是普適的,光速可變,多普勒效應、紅移和光行差都是興速變化引起的,光速不是速度的極限,光子有靜質量,並導出了動體的質能當量關係。新理論還證明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全同,慣性場與引力場全面對應,並能精確計算水星近日點進動、星光經過太陽表面的偏轉、日光的紅移,從而用力學詮釋取代了愛因斯坦關於質量使時空扭曲的幾何詮釋。新理論消除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矛盾,作者通過把新理論應用於量子力學,詮釋了「相對論性」與「非相對論性」,從而理順了牛頓力學與相對論力學的關係。《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站在偉人肩上,遵循偉人之囑:用新的理論取代它》還提供了否定愛因斯坦相對論和證實新相對論的幾個實驗。作者簡介華棣1936年2月 出生於上海市1945年2月 小學畢業,參加新四軍1948年8月 新安旅行團(華東野戰軍的文工團)團員1951年9月 上海市上海中學初中畢業1953年7月 北京市師大二附中(現101中)高中畢業1954年7月 北京俄專留蘇預備部畢業1960年2月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原子能火箭發動機專業畢業,回國後在航天工業部一院火箭發動機設計所工作(其中1979年12月~1982年6月為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個人獎1984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黨組成員,戰略與外交室副研究員1987年2月 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國際研究所所長1989年6月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員1993年7月 被選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1998年1月 退休書籍目錄第1篇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根本性修正——立足於伽利略變換的光速可變的相對論力學第1章 電磁場方程和電磁波方程的變換第2章 愛因斯坦的洛倫茲變換誕生之初的失誤第3章 洛倫茲變換與伽利略變換3.1 洛倫茲變換3.2 伽利略變換3.3 質疑愛因斯坦的非同時性時間變換式3.4 速度無極限3.5 時間不同步是真謬,不是佯謬第4章 頻率和波長的變換、多普勒效應和紅移第5章 光行差第6章 能量變換及動體的質能當量關係第7章 質疑愛因斯坦力學7.1 速度和加速度變換7.2 愛因斯坦的運算失誤7.3 質疑愛因斯坦的動質量公式7.4 質疑愛因斯坦的動能公式第8章 立足於伽利略變換的新相對論力學8.1 速度和加速度變換8.2 質量、能量、動能、總能量8.3 詮釋「相對論性」和「非相對論性」第9章 新相對論力學、量子力學、牛頓力學9.1 德布羅意物質波9.2 光子9.3 量子論十新相對論力學一正確的量子力學9.4 新相對論力學與牛頓力學第10章 廣義相對論10.1 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10.2 引力勢對於引力質量的影響10.3 慣性場與引力場的全面對應10.4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他的狹義相對論矛盾10.5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淪與他的光電量子淪矛盾10.6 精確計算強引力場內的紅移10.7 引力是力,引力幾何化是錯誤的10.8 在力學框架內解釋黑洞10.9 慣性場和引力場10.10 關於宇宙學一些問題的思考第11章 總結11.1 「相對」與「絕對」相輔相成」11.2 牛頓力學、愛因斯坦力學、新相對論力學附錄1 A洛倫茲變換和伽利略變換1A.1 光速不變違反相對性原理1A.1.1 接受光速不變假設1A.1.2 否定光速不變假設1A.2 詳細剖析愛因斯坦的洛倫茲變換1A.2.1 「三錯變一正」1A.2.2 無數個「三錯變一正」1A.2.3 伽利略變換1A.2.4 洛倫茲的長度收縮假設導致錯誤的光行差公式附錄1B 星光在太陽引力場內的偏轉附錄1C 水星近日點的進動1C.1 牛頓力學的失效1C.2 質疑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解釋1C.3 新相對論力學的解釋附錄1D 金屬物體升溫導致其動質量變小1D.1 定性分析1D.1.1 愛因斯坦力學1D.1.2 新相對論力學1D.2 定量分析1D.3 結論附錄1E 破解氫原子光譜線波長的理論值小於實測值之謎1E.1 玻爾的經典理論1E.2 新相對論力學修正玻爾的理論值1E.3 愛因斯坦力學使理論值更偏離實測值……第2篇 修正經典量子力學——新相對論力學解開量子力學之謎出版者的話章節摘錄版權頁:插圖:20世紀末,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評選的世界千年十大思想偉人中,愛因斯坦處於第二位。實際上,他是自然科學界的第一偉人,因為十大偉人之首是社會科學界的馬克思。眾所周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近代物理學的基礎。愛因斯坦既是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又是相對論的唯一創始人。他一人在一年(1905年)內為物理學的兩個基礎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不愧為千年一遇的自然科學偉人。愛因斯坦因他的光電效應研究而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一個世紀以來,這個理論被公認無誤。當年諾貝爾獎委員會還特別聲明,此獎不是因他的相對論而頒。他的相對論是否無誤一直是個爭論的課題。對於質疑或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論文,主流物理學家們大都採取不看、不聽、不辯的「三不」態度,其根源是「兩個凡是」:凡是愛因斯坦說的都是對的,凡是反對愛因斯坦的都是錯的。然而,愛因斯坦本人卻展示了偉大科學家對於自己的科學事業應有的科學態度。媒體關注與評論「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任何一個概念會牢固地站得住腳,我也不敢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地是正確的。它肯定會被一個新的理論所取代,……我相信深化理論的進程是沒有止境的。」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編輯推薦《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站在偉人肩上,遵循偉人之囑:用新的理論取代它》是由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89)(651)(111)(4606)(377)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站在偉人肩上,遵循偉人之囑 PDF格式下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