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聯產承包好,還是人民公社好?也許真是貧困落後地區如蘭考、小崗村使用聯產承包好,而大寨周家莊這樣的地方採取人民公社好。我覺得沒有必要爭論了,都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城鎮化的時代了,建議學學周家莊吧!

新華通訊社的一則報道——70歲的張鎖印是河北晉州周家莊鄉第八生產隊農民。60多年來他的工作一直由生產隊長分配,記工分,分口糧,收入由鄉里統一年終分紅……彷佛定格在人民公社時期。和中國大多數農村一樣,周家莊自1951年將土地從一家一戶集中,成立合作社,搞集體經濟。但在中國農村早已「改天換地」的今天,這個人口1.3萬的鄉村卻依然保持著集體生活的形態……如今,張鎖印還打算搬進即將竣工的高樓,水、電、供暖、燃氣一應俱全,像城裡人一樣生活。

——這不就是城鎮化嗎?對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共同富裕,不正是農村就地城鎮化的案例嗎?

啟示之一,城鎮化不是城市化,而是鄉鎮化!

到底什麼是新型城鎮化?為什麼不稱之為城市化?說白了,就是以農民為本,就是農民的新型城鎮化,可以理解為新型鄉鎮化,是為農民組新鎮的!

農村是以農業為主的,為農業服務的人,離不開農村種地的事業,又需要城市化的生活,怎麼辦,就是把鄉村城鎮化!鄉村城鎮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內容,也是當代人類最喜歡的居住和生活方式。鄉鎮是美麗的,充滿活力,受人歡迎。鄉鎮化之後,農民永遠住在田園城市,農忙時為國家多種糧食,永遠種好糧食。我們要把鄉鎮建設好,建設得比城市更好一些。但是我們怎麼建?怎麼建設?

啟示之二,新型城鎮化依靠集體人民才會做成事

張鎖印幹了一輩子農活,從不操心地里該種些什麼,因為這些都是集體統一來安排。現在他的工作是看管小公園,打掃衛生,年底能分紅1萬多元。除此之外,他還享受著鄉里發放的養老津貼等11項福利。2013年,周家莊鄉人均純收入14104元,高於河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同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啟示之三,新型城鎮化依靠社會主義集體更易解難題

除了集體耕作,從1982年開始,周家莊鄉還統一為社員們蓋樓。張鎖印說,「沒有條件的鄉里資助,蓋房子集體蓋。」其後的12年間,他給自己的三個兒子蓋了三套婚房。周家莊鄉黨委書記雷宗奎說:「集體實力雄厚,管理到位,老百姓們不願意散。」周家莊歷史上從來沒有搞過「大鍋飯」,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探索「三包一獎」,即包工、包產、包投入,實行勞動質量管理,「干多干少不一樣」,這走在全國的前面。

啟示之四,新型城鎮化依靠社會主義集體更易形成

恰恰由於周家莊保持了集體經營形式,使得土地規模化具有了經營優勢,紅地球葡萄、鴨梨、高檔苗木、小麥和有機蔬菜,千畝成方,百畝一色。「挑選效益最高的農作物根據訂單生產,在10個生產隊中分配,防止重複投入。」在市場規律下,這裡的集體經濟依然紅火。第九生產隊經營著特色農業觀光採摘園,自2007年至今,接待遊客120萬人次,旅遊收入增加4000萬元;鄉里的奶牛場飼養著1100多頭奶牛,是石家莊地區最大的奶牛場。

啟示之五,新型城鎮化讓人們有了實實在在的社會主義世界觀

「家中沒病人,外面沒官司,兜里有錢花,手中有糧食」——談到周家莊鄉人對「幸福」的定義,劉國運說了這樣四句樸實的話,這似乎也代表著這個悠久農耕文明的國度中,農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劉國運眼中,目前周家莊的這種水平就是中國夢所意味的好日子。「如果全國三分之一的農村達到這個樣子,2020年就能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在中國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浪潮下,周家莊再一次面臨抉擇。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後一個時期,要著重解決「三個一億人」問題。農村城鎮化也被視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啟示之六,新型城鎮化讓人們保持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

「農民都進城了,種地怎麼辦?吃飯怎麼辦?我們要守著自己的土地,把環境搞好。」周家莊有自己的倉庫,農民上樓了,糧食可以存放倉庫,農具還可以統一擺放。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當下,除了提倡機械化,農民應該有一種精神,有點「勞動精神」,周家莊鄉60多年不分家,農民在集體中接受熏陶、培養和教育,和其他地方的農民不太一樣。張鎖印所在的第八生產隊主要任務是農活和果園裡的活兒,收入並不如第九生產隊,但卻並不眼紅。「每個隊都搞旅遊,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來,不如集中搞一個。」他說。現在,張鎖印的三個兒子都已不在集體幹活,三個孫兒也開始陸續長大成人,大孫子在外讀大學。「那是國家的人,不會回來的。」張鎖印說。

總啟示:新型城鎮化就是合村並鎮,建設集體經濟,改鄉成鎮!

中央提出城鎮化,我理解其主要任務就是在農村。尤其是要合小村子,減掉村級行政機構,以既有鄉鎮為基點,合併村子而擴大鄉鎮,以利於大農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這個鄉鎮是新型的,裡面小學校到初級中學、醫院、超市集中,提高了就醫質量、教學質量;輕工業生產生活資料自給,農閑時可以務工,不擠在大城市裡面受罪,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所以我認為從這個角度要把城鎮化準確理解為鄉鎮化。鄉鎮化宜充分考慮現有發展水平、地緣關係、歷史沿革、風俗習慣、自然條件等因素,在合村建鄉鎮過程中,不搞一刀切,可以相鄰村合併型。建設好了,鄉鎮化就是未來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以鄉鎮化代替城鎮化因地制宜建設新型鄉鎮。為此,新型鄉鎮化道路就是中國走鄉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是中國發展的必然客觀趨勢。

在工業、國防發展的同時,中國必須搞鄉鎮化農業現代化,讓中國既重視工業又重視農業。吃上放心的米飯,喝上放心的肉湯。有些人理解城鎮化就是搞城市化工業化,他們幻想中國依靠工業化就能養活13億人口是極其幼稚的。

搞鄉鎮化就是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中國千古以來的大變局,也是變局定千年的大事。從發展來看,確立了鄉鎮化農業現代化社會在當今世界上不可挑戰的地位,誰不搞鄉鎮化農業現代化,誰就被動。我們必須明白,這種強大的力量就是集體力量,是合作的力量,是必須走鄉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力量。畢竟我們是在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活了13億人。

走鄉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就是走科學發展的路,就是走我們創造歷史的路,就是走合天道的路,合民意的路,就是走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共同發展,共同致富的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