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部拍摄不过23天的小成本电影上映。

结果,在接下来的各大电影颁奖礼上,女主角凭借出色的演技,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影后奖项。

这部电影是:《依然爱丽丝》

美国,剑桥市。

爱丽丝,是一个妥妥的人生赢家:完美的家庭、成功的事业、良好的收入、精致的外表…每个女人,都会想成为她…

所有人都觉得,爱丽丝会享受著注视和光环过一辈子。

没想到,命运却跟这个自信优雅的女人,开起了天大的玩笑…

一天,爱丽丝在每日例行的晨跑中,居然莫名其妙地在家附近迷路了…

渐渐地,更多问题冒了出来:

作为一个语言学家,她竟然记不住那些简单至极的单词…

东西经常放错地方,比如,把洗发水放进冰箱…

上课也常常卡壳,课程时间会忘记,讲到哪里会忘记,学生名字也会忘记…

家人也发现了爱丽丝的异常:找不到手机,看书不断地看同一页,一个问题会重复问好几遍,没有备忘录不能过日子,甚至记不住女儿的名字…

医生给出了诊断:爱丽丝患有「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爱丽丝才过50岁生日,正是事业上最春风得意的阶段。

听到这个结果,她不敢相信,崩溃地说:我宁愿得癌症,死的时候至少有尊严。

才华、语言和表达,成就了爱丽丝。

但是,所有人都只能眼睁睁看著阿尔茨海默病,一点点蚕食掉爱丽丝的记忆,一点点剥夺掉她的智慧、自信、生命价值…

那原本牢固不破的家庭关系,也将接受重重考验…

这部《依然爱丽丝》,改编自真人传记《我想念我自己》,在豆瓣近五万人打出7.9分,IMDb评分7.5。

有网友评论说:令人伤怀的故事,令人震撼的表演,早知道剧情或许我会不敢看,看完却对生活更有勇气了。

成就这部电影的,莫过于女主角:朱丽安·摩尔。

说实话,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不好演。演少了,看不出;演多了,又夸张…

它没有病痛、来势也并不凶猛,它更像一株悄无声息的寄生植物,汲取著你的精力与记忆,一点点将你绞杀…

这种无能为力的悲哀,和慢慢蚕食的恐怖感,比雪更冷,比刀更利…如果没有炉火纯青的演技,很难拿捏住其中的细微差别。

然而,朱丽安·摩尔用细腻入理的表演、不动声色的情绪把控,演绎了一个精英女性,是如何随著疾病的侵蚀,能力日益退化、自信慢慢瓦解、生命力逐渐流逝…

她把故事融进了每一个动作、眼神、表情、台词语速中…在患病的不同阶段,她的表演也可以分出差异。

当爱丽丝第一次遭遇迷路时,她是这样演绎的:

先是大口呼吸,努力压抑自己的慌张,反复确认身边的建筑,拚命思索…然后慎重迟疑地往前走…

回到家中,她像是刚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瘫软地靠在门上,喘了一口长气。

却在下一刻面对丈夫时,立刻切换成坦然自若的状态,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

后来,病情日益严重,就算在家中,爱丽丝也已经忘了厕所在哪。

她慌张地憋著尿,来回转悠,最后忍不住尿了裤子…

面对著丈夫,她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

我们看到了:一个爱面子、骄傲的高级知识分子,无法自控的悲哀、不甘…

遗忘女儿的难堪、面对疾病的释怀、试图自理的无力、身患大病的孤独、意欲自杀的绝望…可以说,朱丽安·摩尔构筑了一个复杂立体的患者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朱丽安·摩尔,在影片前后的角色形象,并不相同。

前期的她,自信大方,精致优雅。后期的她,蓬头垢面、憔悴不堪、皮肤泛著血丝…

正是这反差极大的形象,让观众感受到爱丽丝一角身上的变化,更快入戏…

朱丽安·摩尔也凭借本片精湛的表演,斩获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等10余个影后角色。

同年,她还凭借《星图》的出色表现,夺得了戛纳影后…

她也是历史第一个,拿下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和奥斯卡金像奖影后大满贯的女演员…

有网友评论说:朱利安·摩尔的奥斯卡封后之旅,绝对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级别。

更有权威媒体评价道:凭借多年修炼,她已经把演技织进了皱纹,将实力修炼成了独有的性感。

《依然爱丽丝》拍出了阿兹海默病患者最真实的样子,它呼吁人们关注这类患者,给他们最后的温暖。

正如片中的爱丽丝,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她并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希望,仍然勇敢而又坚强的迎接新的一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