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方法,不計其數。 如何選擇一種方法,長期堅持下去?我個人的體會這就像讀書學習掌握一門科學知識一樣,應當學會精讀與博覽相結合。 無論是拍打拉筋,還是瑜伽冥想,無論是跑步走路,還是舉重遊泳,無論是刮痧拔火罐兒,還是扎針按摩,無論是站樁,還是打太極拳,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所有的靜功和動功,或者是外部加力,或者是增強內部氣脈運行,都指向同一個目標,讓身體的經絡運行通暢無阻。 人有共性,也有個性。無數強身健體的方法,總有一個是最適合於你的。任何運動,能不能堅持下去,是共性的關鍵所在。 選擇一個興趣愛好,長期堅持,就如同精讀。一旦精通某一項養生方法,其他的方法,都是相通的,都有一個內存的聯繫。 博覽博學的好處,可以打開視眼。可以通過精通的某一門,融會貫通,不斷調整自己的興趣愛好,做更適合自己的養生項目。博學的另一個好處,是幫助自己真正尋找到自己的道路。有不少武術大師,在傳承了某一派的東西後,再去尋找別的門派,吸收精華,最終創建了自己的門派,都是精與博的產物。 有不少打太極拳的,始終入不了門。回過頭來,練習站樁,結果嘗到了甜頭。打太極拳的時間,用來站樁好像更合算。也許像我這樣,忘了前後套路的,也不在少數。教我站樁的那位朋友,原來也是打太極拳的,後來放棄了。 不過站過樁,喜歡打拳的,再去打拳也好,靜與動的結合。 其實,站樁就是內功,內功就是氣功。因為氣功在大陸搞臭了,於是站樁內功練習者,不願再用氣功這個名稱。 臺灣人當年看到大陸人搞氣功,熱火朝天, 跟著也搞。大陸人不玩了,臺灣人還在繼續。昨晚看電視,說很多人看到道家氣功在臺灣,效果不錯,也有不少大陸去的追隨者。臺灣搞氣功的,現在也想返回到大陸發展推廣。 聽大成拳論,關於呼吸的章節,於是認定站樁就是氣功,就是氣功中的靜功。因為大成拳論者,總是企圖闢清與氣功的關係,但所有的意念理論,與靜功氣功,同出一轍。無論認同不認同,其養生功能是一樣的。 通經絡,驅百病,也是中醫的核心。中醫所有的醫療手段,就是活血化瘀。無論草藥或推拿扎針,就是這個原理。 玩神祕的,喜歡簡單的事,複雜說。揭穿了,就是這麼簡單明瞭。所以說,複雜的事,最好是簡單說。 深入淺出,大眾自然喜聞樂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