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 10 日,常州,理想製造工廠發布大廳。

當車和家市場負責人劉傑公布了理想 ONE 32.8 萬的售價後,四周又響起了激烈的掌聲。

這是參觀完理想常州工廠,簡單試乘了理想 ONE 工程車後的第三項行程。

從早上 7 點 30 到中午 13 時,理想安排得極滿的行程彰顯這是一家極其注重效率的新造車公司。

最後一項行程結束,我帶著滿腦子的疑問攔了李想,問他:

很多人都覺得你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旗手,甚至說教父。但最終交出來的這台ONE,卻讓人覺得不純粹!你們還造純電動汽車?

今天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吧。

  • 李想和他的 ONE

ONE 理論上是李想造車後的第二台車。第一台車是純電動的 SEV。但因為政策問題,車和家最終放棄了。之後,就有了現在的「理想製造」與這台增程理想 ONE。

官方的標準說法是:豪華中大型SUV,增程式智能電動車理想 ONE。

過去幾個月,隨著 ONE 臨近開啟預訂,作為超級大 V 的李想,在微博上越發活躍起來。

簡單說,有幾件事相互關聯。

一個是「領先」市場部,搶先「爆料」,內飾、中控屏什麼的;

二是充分利用全中國最強大的汽車媒體人脈,宣傳 ONE 的能耗、續航、性能等等。譬如這一次汽車之家的獨家評測;

第三,批評純電動汽車的 NEDC 續航,對純電動汽車暴露的問題進行點評。

作為電動星球的一員,對於李想我一直抱著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帶來一台掌握核心技術的智能純電動汽車。(關注微信公眾號「電動星球News」,後台輸入 李想 ,獲取此前報道。)在去年 10 月理想發布會時,也前後寫了幾篇文章介紹點評理想 ONE。

而今天常州三項行程結束後,我突然有一種「期望」落空的失落感。不是因為 ONE 的工藝製造不好、試乘感受不佳,而是因為我意識到,理想製造是不會造純電動汽車的。

我先問了理想家一位現場負責人。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理想智造會堅持增程路線,不會造純電動汽車。得到這個回答後,我想了想,決定再找趟李想。

在發布會大廳外,我攔下了李想發問:ONE 是否不夠純粹?理想的技術在哪裡?還會造純電動汽車嗎?

李想的回答是這樣的:

要打造一輛增程電動車,在技術上可是比純電動汽車難得多。首先要搞清楚電動汽車的技術,才能造出這樣一台增程來。理想製造掌握的純電動技術,比絕大多數的國產純電動汽車都要強。之家之前的評測可以看出,ONE 純電狀態的百公里能耗只有 ES8 的三分之二。

更為完整和關鍵的表述,則是下面這段話。

李想認為,燃油車要實現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簡直是災難。因此,必須依靠電動,通過電子傳輸才能實現數據化,進而讓車輛實現智能化。這也是他切入這個行業的邏輯起點。至於選擇增程,則是因為現在的電池技術被鎖死了。

「三元鋰電池並不是為電動汽車準備的,是硬生生拉過來的。」李想再一次攤開雙手說,250 kw 的快充體系,根本不現實。就算特斯拉,也是加了儲能設備。但是,這個儲能設備比加油站的危害大多了。一旦出事…..「就是一個大炸彈」旁邊有人說。

而從邏輯來看,你很難想像同一輛車在北京和上海,有完全不同的續航表現。這完全不符合用戶預期。

「我們是在燃油和純電中間開闢一條增程路線。」隨著問題深入,李想這樣說。他覺得美國的製造工藝就是爛,以往國際品牌失敗的增程車也都沒有好好造,並不能說明增程路線的失敗。至於下一輛車,李想說還會是增程式的。至於是否造純電,則要看市場。

那麼,理想製造自己的技術在哪裡?

李想說,雖然電機是博世、電池是寧德時代,但中間的控制邏輯都是理想自己寫的、調校的。博世或者寧德時代只是提供硬體,理想不像其他國產廠商將供應商成套產品拿來一拼完事,VCU等控制邏輯、熱管理等等全部是自己乾的。

再之前,我問理想製造的負責人,他說的自有技術還包括智能駕駛能力與底盤的布局能力。

你們怎麼看?

  • 從消費者角度看這台車怎麼樣?

將最重要的內容寫完,來談下 ONE 這台車本身: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理想ONE是一輛怎麼樣的車?

簡單點說:ONE是一輛售價 32.8 萬元的大型6/7座電動SUV(全系標配,一個價格,6種顏色/3種輪轂/3種內飾顏色任意選配)。

液態阻尼膠

從今天簡單的工廠參觀看:一輛在工藝製造上追求精確度——實施兩毫米工程(正負一毫米,譬如兩側車縫對比)、在材料上追求環保——不使用很多豪華車使用的瀝青墊片而使用水性無毒害的液態阻尼膠、在品質上追求豪華感的一台車。

從試乘的感受看:是一台底盤經過保時捷團隊調價(當然,國內不少車也都經過)、懸掛表現優於沃爾沃 XC90、雷克薩斯 RX450H ;NVH 或者靜謐性同樣優於以上兩台車、具備較強推背感的一台車。此外,李想還有句原話——開我這台車絕對不會暈。

給一個更深一點結論:ONE 是一輛將新造車的銳氣與傳統汽車供應鏈的穩定平衡得相當不錯的一款車。

這種平衡在看見 ONE 的第一眼就能清楚的感覺到:它有一個進氣格柵——這是 1.2T 渦輪增壓增程器的伴生品,但也是 ONE 視覺上的一大特點——方正中加以圓角點綴,也正像新造車的創意融合傳統造車的平穩。

增程器意味著這台汽油機不直接參与動力輸出,只負責給 40.5KWh 電池組充電和發電機發電。

但 ONE 的動力水平在同價位上依然稱得上優秀——前後雙電機最大輸出功率 240KW/326 匹,最大扭矩 530牛·米,百公里加速 6.5 秒——同尺寸同價位上來看,這個成績依然算的上拔尖。

增程式電動車在國內相當罕見,寶馬 i3 算是能見度最高的一款。所以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對可靠程度的顧慮,但理想給出的保修條款似乎相當有自信——整車質保4年8萬公里、三電質保 8 年 12萬 公里,5 月 31 日前預訂的用戶才能享受首任車主終身質保。

上面提到過 ONE 的電池只有 40.5KWh(可用電量37.2KWh),對於一輛三圍 5020*1960*1760 毫米,軸距 2935 毫米的大型 SUV 肯定是不夠的,但加上一個1.2T 的增程器+結合 45升 的油箱,ONE 的 NEDC 續航達到800公里。

但是必須要指出,就像現在任何油車不會去說自己的 NEDC 續航一樣,油沒燒完絕對不會沒電的 ONE,談 NEDC 續航也讓人覺得很奇怪。

至於外形。

作為一輛 5 米級別的SUV,過於複雜的線條意味著成本和風格雙雙難以把控,理想的解決方法也符合這個級別的慣用手段——在大平面區域用直線勾勒輪廓,在轉角處用圓角減少鋒芒。

加上次世代汽車標配的貫穿式尾燈+貫穿式前燈帶,20 寸 輪轂支撐著的 ONE 開上去跟隔壁老王開著的途昂、GLE比起來,除了牌子不熟悉,樣子更英氣之外,並沒有太多明顯的區別。

平衡之道同樣體現在打開車門之後的感受。

從去年10月開始,這套四個屏幕構成的中控系統就一直是理想的熱點話題之一,但其實這套內飾真正特別的地方在於檔把——對,它是有檔把的。

至於這四塊屏幕,先報一個具體的參數——12.3 英寸,1920*720 解析度的駕駛員儀錶盤;16.2 英寸,2608*720 像素的中控屏;10.1英寸,1280*720 解析度的功能控制屏;12.3 英寸,1920*720 解析度的副駕娛樂屏。

增程與純電孰優孰劣目前還爭不出個結果,但這套內飾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點:擔心無法適應汽車未來的用戶,可以安心地坐上 ONE,而痴迷於大屏交互的科技極客,也能對這四個屏幕愛不釋手。

視頻來不及傳了,晚點發微博

扯遠一點,這套車機UI的風格顯然也對 ONE 的內飾設計語言做了適配,操作邏輯和流暢性在新造車領域也算得上前列——特別是考慮到現階段的 ONE 還是試製階段,距離交付還有三個版本的迭代。

新造車在大屏交互上的執著,理想依然選擇用傳統供應鏈上的穩定方案給予滿足。晶元巨頭高通的驍龍 820A +老牌軍工晶元廠德州儀器 Jacinto? 6 ,雖然沒有馬斯克再造一個世界的激進,但也保留了新造車應有的科技追求。

前面有說過 ONE 是一輛 6/7 座可選的 SUV,這也是 ONE 主打的一大賣點——同級頂尖的空間感受。

理想 ONE 6 座版本號稱第二排中間通道寬度達到了 191 毫米,而即使不放倒第三排座椅,行李廂還能放置一個 28 寸大號行李箱和一個 20 寸登機箱,或同時放置兩個 26 寸行李箱。

至於其他舒適性配置,ONE 也不輸給其他新造車——方向盤加熱、前排座椅加熱及通風、三溫區自動空調、自動 PM2.5 過濾和監測、全車語音交互,以及 12 揚聲器的高保真音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一輛 32.8 萬元的國產品牌 SUV,這個配置的確厚道。

至於為什麼會賣這個價格?李想自己的回答是,理想現在的品牌力只有 0,即使你配置再高,老百姓也要打個七折;質量和穩定性上面,再打個七折。同樣配置同樣性能的新造車,就只能賣一半的價格。對於老百姓而言,一定是價值在價格之上,才會真正買單。

李想說,這是理想智造/車和家的諾曼底登陸,他出牌的機會只有一次,失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你會買單?

  • 結論:長跑剛剛開始

攔路問李想得到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譬如,他認定數據化是關鍵,因而才需要電動化,一如既往地深刻,直指產業變革的本質;

又譬如,在不認可現有純電動汽車幾項核心技術——包括電池、240 kw 快充技術、以及沒有展示電機電控自研成品的情況下,他又說自己在電動汽車技術比絕大多數國產廠商的技術能力要強,則依然令我難以認同。

而今天拿出的這台車以及它 32.8 萬元的補貼後全國統一價,則必須讚賞,充滿誠意。

李想說,最好的降落傘,一定是降落傘總經理用的公司做的;所有車和家總監級員工都必須賣一台 ONE。給自己造、給家人座,才能真正用心。

我試圖問出 ONE 的預期銷售目標、以及李想心中的假想敵,他都沒有透露。

有媒體則在稍早前稱,ONE 開始預售後,訂單已經突破 5 萬。

諾曼底登錄成功了?還是又一場長跑的開始?

(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