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环境资讯中心

本报2013年8月13日综合外电报导,林雅玲编译,蔡丽伶审校
油棕榈树与热带森林砍伐有密切的关联,因此难以获得环保人士的好感。不过棕榈树上成串光亮的橙色果实,是全世界45%的食用油来源,几乎等于所有食物的组成成份,包括巧克力、花生酱、饼干和谷类食品。拒吃这种多元化应用的产品几乎不可能,因此如何让油棕榈成为可永续经营的作物,一直备受关注与争议。

油棕榈树的果实。(图片:国际森林研究中心。)

最近接连两篇发表在《自然》的论文都往这个方向努力。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团队首度将完整的油棕榈基因组公诸于世。第二篇论文尤其让人感兴趣,因为研究人员找到一个名为SHELL的特殊基因,可以提高棕榈油的产量,并减少因拓植油棕榈而与森林争地的情况。

资助该项研究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alaysian Palm Oil Board,MPOB)是马来西亚棕榈油业的政府监督单位。其基因组研究小组领导人,同时也是论文作者之一的辛赫(Rajunder Singh)表示,「最该做的是让现有的人工林生产更多的棕榈油,而不是占去更多土地,种更多的棕榈树。」他解释,这项新发现让热带地区的农民可以辨识出最有生产力的种子,而且方法适用于三大洲。如此将有助于减轻开发原始雨林的压力。

全世界棕榈油的主要来源是非洲油棕榈树,人们将其引进东南亚、南美和西非后,也驱动棕榈油工业发展。棕榈树能生产三种果实,分别是dura、pisifera和tenera,最后一种饱满的赭色tenera果实是前面两种杂交的完美后代,它的产油量比其他品种高出了30%,是农民眼中的黄金。

辛赫解释,筛选工作很像是用在人类身上的遗传检验。以往育种人员借由人工授粉,让适合的dura与pisifera交配,试图控管生产tenera果实的种子。不过因为自然传粉者的干扰,要让整片树林都生产出tenera仍是个挑战,例如风、鸟和昆虫等往往造成无法控制的「失误」,像是产dura植物的花粉传至另一棵产dura的树上,之后长大的树就不会生产受欢迎的tenera果实。另一位论文作者,植物遗传学家马丁森(Robert Martienssen)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演讲里中提到,虽然成功的人工授粉占了多数,还是存在相当高且变动幅度大的失误率。

通常农民必须等五年棕榈树结果后,才知道收成的果实是否为tenera。因此,了解SHELL基因能促成tenera果实的生产,让育种人员有方法进行事先测试。这几乎等于将时间逆转,提供农民增加产量的可靠方式。 Sambanthamurthi说:「有了适当的品质管制,污染率可以降到10%以下。」目前,每年马来西亚人工林的公顷产油量达四公吨,应用这个研究结果,预期将在2020年达到六公吨的目标。

人工林和雨林的两难

但是谈到棕榈油的增产,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具代表性的红毛猩猩,特别是印尼为了开辟棕榈人工林而砍伐森林,导致红毛猩猩族群的死亡与流离失所。

然而,MPOB局长Choo Yuen May表示,把整​​个棕榈油工业视为不受管控的力量是一种「误传」。她指出马来西亚「50%以上的土地仍然覆盖著森林」,证明政府信守1992年维持50%森林覆盖率的承诺,而且目前的人工林只会扩及过去种植其他作物(例如可可或橡胶)的土地。棕榈人工林也替数千名工人挣得收入。Sambanthamurthi认为这是「一个减少贫困的途径……,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人在挨饿。」

事实上,在全世界用来种植产油作物的土地中,油棕榈作物只占了5%,却生产近一半的食用油。但是这么做会破坏自然栖息地,尤其是破坏富含多样性物种的热带雨林。

替代方案和法规是关键

虽然油棕榈仍有争议,但前进是必然的,基因组解码技术也无法完全解决问题。马丁森说:「人工林确实已经破坏部份热带雨林,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减少继续破坏。不过生物学也只能做这么多,要解决问题,政策还是占了很大的成份。 」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全球森林倡议(Global Forest Initiative)的主任西泽尔(Nigel Sizer)通过电子邮件声明,「利用更好的油棕榈以提高现有人工林的生产力是可行的计划,但真正的问题是,森林需要更好的保护,以及让制造商有其他业务发展的替代方案可以选择。」他接著表示,未来的标准应该是限制人工林只能蔓延到已退化的土地,且不能再开发原始林。

对马丁森而言,解决之道在于上紧政策法规的发条,同时以实用的方案激励农民利用这项研究成果。他表示,未来政府将可能「提供农民(尤其是小农)可预期产量的种子。我认为这种方式提供鼓励农民守法的强力动机,毕竟我们当然是希望农民自愿采取这些措施。」

相关文章